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应用平均相对形率系列的方法,对油松和巴山松的干形进行了分折比较。结果表明:油松与巴山松的干形的相对形率系列有明显的差别,巴山松根部及尖削度相对于油松,其余部分相对大于油松。因此,两者应分别建立相对形率系列作为各自的干形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提供了巴山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气干密度0.539g/cm~3,体积干缩系数0.625%,顺纹抗压强度38.10N/mm~2,抗弯强度86.8N/mm~2,抗弯弹性模量130kN/mm~2,端面硬度27.1N/mm~2,冲击韧性0.0523Nm/mm~2。结果表明,其主要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介于油松和马尾松木材之间,巴山松木材是一种优良的建筑工程用材和家具制造用材。  相似文献   

3.
巴山松的原始育种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的分布、形态特征、叶绿素、核酸含量、染色体组型、过氧化物同工酶及苗木生长量的研究表明,巴山松不仅在形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性上,而且在苗期的形态解剖及生长量上与油松均有显著差异,在遗传基础上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因此、巴山松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巴山松种内基因的相对分化量表明,不同产地间的变异较小、仅占7.5%,产地内的变异则占92.5%。因此,巴山松的遗传改良应利用产地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巴山松、马尾松和油松的木材和针叶的挥发性萜类进行了分析比较,共鉴定出60多种单萜、倍半萜、非萜烃类和一些酯类化合物。计算了各种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和距离,结果表明巴山松在分类上与油松关系较接近。巴山松不论是木材精油还是针叶精油其中都以单萜成分占优势;木材精油中主要成分是α—蒎烯(最高含量达92%),并特含有脂肪酮;针叶精油主要成分可以是α—蒎烯(最高含量35%),也可以是石竹烯(最高含量30%)。马尾松木材精油中高含量的是长叶烯(20.51%);油松特含有广藿香烯。  相似文献   

5.
5种松树针叶解剖结构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明确,为了揭示巴山松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巴山松、油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5种亲缘关系相近松树的14个居群200多个个体的20项针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筛选、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松树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巴山松和油松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运用数量分析法对群体间特定解剖特征量进行分析仍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研究结果更支持巴山松为独立分类单元。研究还发现,树脂道在松属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松属植物解剖结构研究的数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巴山松木材解剖特性与种的确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巴山松的木材解剖特性进行了观察、记载和量测,并与油松、马尾松的木材解剖构造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巴山松虽在外部形态及木材构造上与油松、马尾松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在树脂道泌脂细胞数、射线管胞内壁加厚程度、纺锤形木射线单列翼细胞数及树皮特征等方面有若干重要差异。作者认为,巴山松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平均相对形率系列的方法.对油松和巴山松的干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油松与巴山松的干形的相对形率系列有明显的差别,巴山松根部及尖削度相对小于油松,其余部分相对大于油松。因此,两者应分别建立相对形率系列作为各自的干形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栽培种培养基培养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分离物,获得了松乳菇接种物。并利用此接种物进行了马尾松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比较了接种处理与对照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松乳菇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  相似文献   

9.
秋冬季节松针叶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含水量较低,故采集鲜松针叶的时间选择在秋冬时节。将采集收获的新鲜松针叶(马尾松、黑松、赤松、黄山松、云南松、油松、红松、樟树松等松树新鲜针叶均可)切碎后用干燥机快速干燥;若采取自然干燥法,须将松针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处晾干,切忌日晒。  相似文献   

10.
巴山松天然群体酯酶同工酶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状电泳方法,分析了南郑和兴山巴山松天然群体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共得到了14种酶谱表型,2—6条同工酶带。确定了2个基因位点,EST—A和EST—B;两个群体间酯酶同工酶等位基因的杂合性期望比率非常接近,表明了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郝高建  邹婷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264-2270
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汉中市南郑县1为例,对该县的移民搬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搬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体从南郑县区域特征入手,通过对移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同时以大量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将南郑县移民搬迁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就移民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具体分析了该县的发展前景,对于南郑县乃至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虫性的一些规律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该文以马尾松、油松、华北落叶松3种我国主要针叶树为对象,分析比较了3种松树在受松毛虫危害后,所产生的迅速诱导抗性和滞后诱导抗性;研究了取食相应的受害针叶后,其生长发育情况的变化;探讨了松树诱导抗性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作用过程,总结了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性的一般规律,为分析松毛虫发生机理及松毛虫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油松林主要乔木物种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特别是叶片N、P含量特征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以内蒙古黑里河、北京松山、山西太岳山3个地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油松和阔叶乔木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个乔木树种叶片N含量、P含量及N/P的范围分别为0.934 4%~4.898 7%、0.079 0%~0.655 5%、3.632 8~35.430 2;叶片N含量与P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9,P<0.01),而叶片P含量与N/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P<0.01);3个地区油松叶片N含量和P含量均低于阔叶树种叶片N含量和P含量,说明阔叶树种叶片具有较高的N、P储存能力;黑里河地区油松叶片的N/P显著小于阔叶乔木叶片N/P(P<0.01),而松山和太岳山地区油松叶片N/P与阔叶乔木叶片N/P的差异性不显著;油松叶片N含量和P含量的顺序均为太岳山>黑里河>松山,阔叶乔木叶片N含量和P含量的顺序均为黑里河>松山>太岳山,说明太岳山地区的油松具有更高的N、P储存能力,而黑里河地区的阔叶乔木具有更高的N、P储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0年7月对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0.4 hm2油松人工林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油松种群各龄级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地内油松林处于青壮龄期时,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聚集分布,种内竞争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地调查,对陕西子午岭的天然柴松林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柴松群落中,共有52科120属162种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个类型和9个变型,北温带成分最多(51属),占总属数的49.51%,热带植物成分占一定比例;(2)柴松群落可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柴松+辽东栎-水栒子-苔草群落;柴松-虎榛子-苔草群落;柴松-水栒子-苔草群落;柴松-黄蔷薇-苔草群落;柴松-绣线菊-苔草+野棉花群落;(3)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林分结构有所不同,但以柴松为优势种所构建的群落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