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为昆虫提供能量;海藻糖酶催化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是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s,PMs)是昆虫消化道特有结构,对昆虫消化食物、保护肠道表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几丁质是PMs的重要组分。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和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几丁质合成途径的第1个和最后1个酶。本研究通过饲喂亚洲玉米螟(Orstrinia furnacalis,Asian corn borer,ACB)膜结合海藻糖酶(OfMT)基因特异的干扰dsRNA,研究RNAi对ACB幼虫中肠CHSBOfCHSB)基因表达及幼虫发育的影响。发现处理48 h后,OfMT基因和OfCHSB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52%和53%,幼虫发育迟缓。通过对处理及对照ACB幼虫中肠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thanol,HE染色)和几丁质标记,发现血腔内脂肪体组织减小、中肠围食膜组织中几丁质含量减少。推测OfMT基因有可能成为ACB的生物防治的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2.
在泥鳅养殖水体中添加稻秆粉模拟水稻残遗物生境,研究了泥鳅生长和肝胰脏抗氧化酶(SOD、CAT)与解毒酶(GST)活性对转Cry1Ab/Ac基因水稻‘华恢1号’(HH1)的响应。设计以HH1稻秆粉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 4个梯度浓度处理泥鳅为试验组,以非转Bt基因水稻‘明恢63’(MH63)稻秆粉处理组为阴性对照,不加稻秆粉的基础饲养组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在4种稻秆粉浓度下,HH1组与MH63对照组泥鳅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内脏系数及SOD、CAT和GST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比较,稻秆粉浓度升高对泥鳅生长的抑制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00 mg·L?1时,HH1组和MH63对照组泥鳅的特定生长率、内脏系数与CAT活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低含量的转融合基因Cry1Ab/Ac水稻HH1稻秆粉对泥鳅的生长与生理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HH1和MH63稻秆粉均使泥鳅的生长和生理酶活性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养殖水体中浓度较高的悬浮稻秆粉妨碍了泥鳅的呼吸和滤食,及稻秆粉的分解降低了水体p H和溶氧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O3浓度升高对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倍O3浓度的开顶式气室(OTC)中培养抗虫棉GK12幼苗30 d,正常O3浓度处理为对照。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在苗期棉花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蚜虫在加倍O3浓度下生长的棉苗上取食的过程中,C波数量显著减少,pd波首次出现时间明显提前,被动取食持续时间(E2波的总时间)明显拉长。棉蚜的取食适合度明显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加倍O3浓度对棉花叶片组织结构和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利用生态能学方法,评估了2000—2010年虫害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危害损失。结果表明:11年期间全国由于虫害造成草地生物量损失约为年均230.9万t,损失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年份间危害差异变化很大,最高年份(2008年),损失328.5万t,占我国牧草需求量的32.8%。区域草地虫害强度排序为:中部西部东部,西部和中部共占比例高达96%;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其中内蒙古省年均损失量占全国总量的53.47%。这种特征与中国草被覆盖分布及防治科技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虫害分布范围广,危害损失巨大,危害动态波动变化,应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草原虫害监测和预报,制定应对草原虫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国内外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因子 ,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棉田中调查叶色草蛉幼虫 ,发现幼虫在棉田的分布型不是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属负二项分布 (不施药棉田中 k=0 .0 5 66,施药棉田中 k=0 .0 5 39) ,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愈聚集。影响其聚集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棉株的生长状况 ,同时其种群扩散属聚集型扩散。并确定了田间取样时 (据均值 M)的最适抽样数公式 :Q=40 .0 2 /M+ 1 91 .47(不施药棉田 )和 Q=38.49/M+ 32 0 .2 4 (施药棉田 ) ,建立了估计棉田叶色草蛉种群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 P0 为零样本的频率 ) :X =0 .1 5 85 [-ln P0 ]10 .2 548(不施药棉田 )和 X =0 .1 347[-ln P0 ]11.80 79(施药棉田 )  相似文献   
7.
农业集约化形成的农田景观格局影响鸟类和天敌昆虫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其控害功能。为明确景观生境对玉米田鸟类和天敌昆虫及其玉米害虫种群的影响,本研究以5种不同生境比例的农田景观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生境比例下鸟类、天敌昆虫种群数量及其对主要害虫玉米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草蛉在非玉米田生境比例20%的农田景观中种群数量最多,而异色瓢虫在生境比例30%的农田景观中种群数量最多;生境比例为15%、20%、30%和40%的农田景观分别有利于涵养白头鹎和斑鸠、麻雀、喜鹊和家燕、戴胜;且玉米蚜累计数量以生境比例30%的农田景观最低。排除鸟类与天敌的笼罩试验发现,鸟类与天敌通过直接取食或者干扰生态位生境条件,对玉米蚜的控制效果明显,以非玉米生境比例为20%的农田景观可涵养更多的天敌昆虫和减少玉米蚜发生,提高农田景观对玉米害虫的生物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的重要场所,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在土壤环境中的累积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农业部批准发放安全证书的转Bt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为实验材料,研究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取样时间田间土壤有机质(P<0.05)和全氮含量(P<0.0001)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取样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转基因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构建转基因水稻对土壤肥力的安全性评价,为转Bt基因水稻未来的商业化生产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昆虫雌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捕中的应用与讨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早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效果不佳的原因、现代性信息素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应用性信息素技术监测昆虫种群和应用性信息素技术诱捕防治害虫的效果、局限性及其未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