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向秋  陈茂全  邹昊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73-1375,1380
[目的]探讨不同防腐剂处理对甜樱桃生理代谢和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萨米托(Summit)甜樱桃为试材,分别用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溶菌酶(Lysozyme)、溶菌酶+NPS多糖(NPS polysaccharide)和清水浸泡处理各5min,捞出沥干,装入衬有0.03mm厚PE袋的纸盒内,在(-0.5±0.5) ℃的条件下贮藏保鲜,以不处理的为对照。[结果]用噻霉酮处理后的第14天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出现明显的峰值,其余处理至第 21天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开始回升;各处理的 POD 活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PO 性至第14天时出现明显的峰值,但清水处理则呈下降的趋势,到第21天时,各处理的PPO 活性出现缓慢的回升迹象;药剂处理后的甜樱桃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高于清水处理和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各处理间以及各处理与对照间没有明显的区别;至第 40天,药剂处理的好果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和对照。[结论]噻霉酮、溶菌酶等防腐剂处理对甜樱桃的保鲜、防腐具有较好的作用;溶菌酶处理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甜樱桃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保持较高的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好果率。  相似文献   

2.
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提高建湖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1次药,隔6d用第2次药,27%戊唑·噻霉酮EW600、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55.17%、55.90%,病指防效分别为57.73%、62.05%,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27%戊唑·噻霉酮EW900g/hm~2处理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4.66%、69.54%,优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生物酶制剂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菌酶复合植酸的酶制剂保鲜方法作用于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及其机理,以期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酶制剂保鲜方法。以水蜜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室温条件(30±5)℃下,利用溶菌酶、植酸、溶菌酶复合植酸处理对凤凰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同时设置了壳聚糖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植酸在降低PPO酶活性和维持果实硬度方面优于溶菌酶单一处理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溶菌酶复合植酸处理在降低呼吸速率、维持果实硬度、抑制MDA增长和降低PPO酶活性方面均显著(P0.05)优于阳性对照,同时也优于溶菌酶或植酸的单一处理组,而且该复合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因此,溶菌酶复合植酸的酶制剂保鲜方法能在保证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水蜜桃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4.
用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唑锌悬浮剂复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浮剂复配3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唑锌悬浮剂复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浮剂复配3种药剂均能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唑锌悬浮剂复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浮剂复配2种药剂防治效果要显著好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单剂的防治药效,可作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18%叶菌唑·噻霉酮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8%叶菌唑·噻霉酮悬浮剂67.5g·667m~(-2)、81g·667m~(-2)、94.5g·667m~(-2),第2次药后12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0.56%、92.30%、93.42%。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20%叶菌唑悬浮剂、50%噻霉酮可湿性粉剂以及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生产上可以将18%叶菌唑·噻霉酮悬浮剂稀释1500~2000倍液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和延缓吡蚜酮抗药性产生的复配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吡蚜酮复配剂进行试验。以57%噻虫·吡蚜酮WDG、30%吡蚜·噻虫胺SC、35%噻虫·吡蚜酮WDG、70%吡蚜·呋虫胺WDG为试验药剂,以25%吡蚜酮SC为对照药剂,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于药后3、7、14、21天调查稻飞虱及蜘蛛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4种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控制效果,药后3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9%以上,药后14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药后21天,35%噻虫·吡蚜酮WDG防治效果为86.26%,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仍在90%以上。4种药剂对蜘蛛杀伤力不明显,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4种吡蚜酮复配剂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是高等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酶,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将盾壳霉固体发酵物稀释10倍对向日葵浸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盾壳霉固体发酵物浸种向日葵后POD和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稀释10倍的盾壳霉固体发酵物拌种向日葵后,叶和根内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而茎中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根内P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而叶和茎中的PPO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盾壳霉发酵物诱导了叶中POD活性和根内POD、PPO活性的提高,可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处理后,桃树叶片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与桃树流胶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经由两种药剂共同处理还是单一药剂处理,还是不经任何药剂处理的对照组,PO和PPO的活性低峰均出现在5月20日左右。另外,经两种药剂共同处理的桃树叶片PO和PPO值均略高于只经一种药剂处理的桃树叶片,明显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桃树叶片中的PO和PPO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噻霉酮水乳剂处理后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一系列指标变化,揭示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为噻霉酮防控猕猴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Psa进行稀释10倍的噻霉酮处理(X10),原液噻霉酮处理(Y)以及无菌水处理(CK),利用试剂盒测定Psa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sa细胞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噻霉酮处理能明显抑制Psa生长和繁殖,缩短菌体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量增加,最终处理组菌体量为CK的5.5%;Psa对噻霉酮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处理后的Psa活性显著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噻霉酮处理后Psa的CAT活性在10 h时到达峰值118.795U/mg,SOD活性在4 h时达到峰值1 060.452 U/mg。X10、Y的菌体蛋白质量浓度在12 h与CK相比差异显著,分别降低了47.1%、7...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75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达84.48%,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作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主药剂进行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要坚持在小麦扬花达5%~10%时喷第1遍药,5~6 d后立即喷第2遍药。  相似文献   

11.
以碗莲品种‘红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并测定了其生长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50 mg·L-1IAA处理后显著增加了碗莲的开花数量并促进其提早开花,在该处理下SOD和POD活性在花期显著提高;经150 mg·L-1GA3处理后则延缓落花期,SOD和PPO活性在开花前期显著提高,之后仍保持较高水平;经100 mg·L-16-BA处理后对碗莲的营养生长促进作用最好,主要表现为立叶数、叶面积和叶高绝对生长率均有显著增加,CAT活性在初花期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经50mg·L-1GA3和150 mg·L-16-BA处理后对开花数量和提前开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暴露在BDE-47下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96h-LC_(50)。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暴露在0、2、4、8mg·L~(-1)的BDE-47污染物下,双齿围沙蚕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BDE-47对双齿围沙蚕的96h-LC_(50)为31.24mg·L~(-1)。在暴露期间,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的GSH含量、GST活力、CAT活力总体上无显著变化,仅8mg·L~(-1)组的GST活力在14d极显著性升高(P0.01)。暴露1d时,4mg·L~(-1)处理组GPx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第7~14d时,2mg·L~(-1)处理组的GPx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暴露1d时,4 mg·L~(-1)、8 mg·L~(-1)两组的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整体上看,在1~7d时,SOD活力被诱导升高。14d时,与对照组的比较,4、8mg·L~(-1)处理组的SOD活力分别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抑制。在暴露1d时,MDA含量被诱导升高(P0.05),且4mg·L~(-1)极显著升高(P0.01)。在暴露4~14dMDA含量总体上无明显变化,仅第7d的8mg·L~(-1)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防御系统中,MDA含量和SOD活力均在胁迫初期有显著变化,因此MDA含量和SOD活力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以“中椒105”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研究不同含量(50、175、500和1750 mg·L-1)矿源黄腐酸(MFA)对甜椒幼苗生长,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细胞中O2-和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高温胁迫下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适宜含量的MFA可显著促进甜椒幼苗生长,500 mg·L-1 MFA处理的株高较无MFA的对照增高12.22%,全株鲜重增加24.90%;在高温胁迫下,适宜含量的MFA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500 mg· L-1MFA处理的CAT、POD和SOD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74.49%、122.08%和16.27%;MFA处理下,通过抗氧化酶对O2-和H2O2的清除作用,抑制细胞中H2O2和O2-的积累,从而减轻H2O2对细胞质膜的伤害,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护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维持在高温逆境下的正常生长.可见,MFA对提高甜椒幼苗的耐热性有一定的作用,且适宜的使用量为175-500 mg·L-1.  相似文献   

14.
以红灯和萨米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冷藏条件下2种甜樱桃果实的LOX、PPO和POD活性变化特性,以及气调、1-MCP和自发气调处理对这3种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甜樱桃果实LOX、PPO和POD活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3种酶在萨米托果实中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红灯,但活性增加速率和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即红灯果实的LOX活性在贮藏初期增加幅度高于萨米托,两品种的PPO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而POD活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贮藏前期,说明LOX、PPO和POD的活性变化与品种特性及果实衰老存在密切关系。采后气调、1-MCP和自发气调处理的影响效果因品种不同而异,进一步表明这3种酶在甜樱桃果实采后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确切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1年生红叶桃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了夏季叶面喷施不同浓度L-谷氨酸(500、800和1 000 mg.L-1)和鼠李糖(50、80和100 mg.L-1)对红叶桃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及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L-谷氨酸溶液和鼠李糖溶液后,红叶桃叶片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显著促进了红叶桃花色素苷(Ant)积累,提高了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Ant/Chl),增加了观赏效果。其中1 000 mg.L-1L-谷氨酸处理后30 d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85%和7.17%,PAL和POD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4.72%和11.28%,Ant含量和Ant/Chl比值较稳定,对于促进红叶桃叶片着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对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影响较PP333小,花期喷施其适宜浓度为200 mg.L-1和100 mL.L-1。2 500 mg.L-1 PP333处理果点明显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PP333处理使细胞排列紧凑、细胞壁变薄、木栓化程度提高,且表皮裂痕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和生长抑制剂对文心兰离体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心兰无菌苗为离体保存材料,研究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甘露醇、矮壮素及脱落酸对文心兰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4±3)℃,保存前6个月光照强度2 000~2 500 lx,后6个月光照强度500~1 000 lx,光照时间12 h·d-1的培养条件下,MS+6-BA 0.5 mg·L-1+NAA 0...  相似文献   

18.
对污泥茶渣等物料进行堆肥发酵,结果表明:不同物料配比堆肥第3d均进入高温(75℃)降解阶段,持续时间16~18 d.污泥含量40%~50%处理的全氮、速效氮含量高于污泥含量30%的处理;处理D全氮含量最高,达19.17 g·kg-,各处理全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D>E>C>B>A;处理E速效氮含量最高,为1171mg·kg...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华金叶榆( Ulmus pumila‘Jinye’)为试材,剪取当年生枝条中上部做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片叶子,用ABT 1000 mg· L-1溶液处理插穗10 s,分别扦插在河沙、珍珠岩、蛭石、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V (珍珠岩)∶V(蛭石)=3∶1、V(珍珠岩)∶V(草炭)=1∶1、V(珍珠岩)∶V(草炭)=3∶1,8种基质上,探究不同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即选用ABT、IBA、NAA 3种生根促进剂,每种生根促进剂设计500、1000、1500 mg· L-13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时间为10、30、60 s,扦插在V(珍珠岩)∶V(蛭石)=1∶1的基质中,筛选金叶榆嫩枝扦插最佳生根促进剂及处理时间。结果表明:蛭石为最佳基质,插穗生根率为89.17%,平均根数为10条,平均根长为12.92 cm,最长根长为38.5 c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为500 mg· L-1的IBA生根促进剂处理30 s得到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82.22%,平均根长为21.12 cm,平均根数为17条。通过spss软件中的多重比较法分析推测得出,采用1500 mg· L-1 IBA生根促进剂处理插穗基部30 s,得到的金叶榆插穗生根率将会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