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 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探清菌核韧伞单孢子单核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核韧伞的单孢子单核菌丝体进行固体与液体培养,观察菌丝体的菌落特征、生长速度及厚垣孢子特征等。结果表明:单孢子单核菌丝体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均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形态,并符合1∶1∶1∶1分离规律,其生长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显著高于双核菌丝的生长速度,比双核菌丝更易产生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对灵芝单双核菌丝产生多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核菌丝产糖量最大值为1 321.0mg/L,双核菌丝产糖量最大值为1 024.0mg/L,单核菌丝产多糖量比双核菌丝高,为采用单核菌丝作为产灵芝多糖的育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6.
亚硒酸钠对猴头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菌丝发酵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2O3,振荡培养7d后,测定菌丝生长量和发酵液中主要胞外酶的活性。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Na2Se2O3可影响猴头菌丝的生长及菌丝生长期间多种胞外酶的活性,0.05~2.00mmol.L-1的Na2Se2O3均可促进菌丝生长和菌丝生长期间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以0.75mmol.L-1和1.00mmol.L-1的Na2Se2O3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菌丝生长量和胞外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7.39%、134.78%,24.12%、77.39%,34.95%、52.43%;0.75mmol.L-1的Na2Se2O3显著提高了蛋白酶的活性,比对照高143.92%,而高浓度(≥1.5mmol.L-1)的Na2Se2O3对酶活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野生香菇进行鉴定,并比较其与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分析方法对野生食用菌进行鉴定,并分析温度、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其与 6 株栽培香菇的生物学特性。【结果】2 株野生食用菌(林香 18 和林香19)鉴定为香菇,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 15~30 ℃条件下生长,其中,林香 18 在 15~30 ℃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为2.5~4.7 mm/d,菌丝生长力极强;林香 19 在 15~20 ℃时菌丝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为 0.5~1.6 mm/d,在 25~30 ℃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为 2.58~3.08 mm/d,说明林香 19 不耐低温。2 株野生菌株在 30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 4.7、3.08 mm/d,且明显高于栽培菌株,属于耐高温菌株;其余 6 株栽培菌株在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为3.18~4.91 mm/d,均属于中温菌株。供试菌株 L12、L26、林香 19、申香 34、申香 60 和浦香 08 以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林香 18 和 L808 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以乳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差;供试菌株以尿素为氮源时均不能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以硝酸钾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差;林香 18、林香 19、申香 60 和 L26最佳 C/N 为 10/1,申香 34、L12 最佳 C/N 为 30/1,浦香 08 和 L808 最佳 C/N 分别为 40/1 和 50/1,由此可知,申香 34、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不受 C/N 的影响,其余菌株均受 C/N 的影响。【结论】野生香菇菌株林香 18和林香 19 均为耐高温菌株,但林香 19 对低温较敏感。林香 18 和林香 19 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 C/N 均为 10/1。研究明确了野生香菇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为耐高温香菇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肖平  易润华  陈小丽  余伟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125-128,154
从广东省679份水稻纹枯病样中分离到576个丝核菌状菌株,其中536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属于Rhizoctonia solaniAG-1 IA,20个为双核丝核菌,20个为小菌核菌(Sclerotiumspp.Tode)。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菌丝宽度、生长速度和细胞核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菌株的菌丝宽度和生长速度在不同地区和县市间没有显著差异,细胞核数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弱毒双核丝核菌是否能产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激素类物质,采用HPLC法测定并比较5株弱毒双核丝核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含量。结果表明:5株弱毒双核丝核菌菌丝和发酵液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且发酵液中激素质量浓度高于菌丝质量浓度。5株菌中属于双核丝核菌有性态Ceratobasidium spp.菌丝融合群P(AG-P)中的一个菌株AG-P:X-4-5-1,其菌丝和发酵液中的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的质量浓度均是最高的,吲哚乙酸(IAA)的质量浓度也较高。菌丝融合群L(AG-L)中BS-YT-06-8的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的质量浓度最低。可见,弱毒双核丝核菌能产生植物激素,为弱毒双核丝核菌激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金顶侧耳液体培养过程中采用4种不同磁处理水,对空白对照组和4个处理下的金顶侧耳的菌丝生长情况及胞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顶侧耳液体培养中采用磁化水可促进金顶侧耳的胞外酶分泌,提高胞外酶活性,增加生物量,增加菌丝球数量,减小菌丝球体积。最佳磁处理水条件为30min处理组和60min处理组,其中对于羧甲基纤维素酶最佳处理组为30min处理组,峰值比空白对照组高45.5%。而对于淀粉酶分泌最佳处理组为60min处理组,峰值早于空白对照组1d出现,而且比空白对照组高12.4%。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影响黑牛肝菌新菌株Np0193菌丝生长的关键因素,缩短菌种培养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为其液体菌种的研发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试验研究了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条件(温度、pH、含水量)等6个关键因素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牛肝菌新菌株Np0193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生长速度为2.92 mm/d;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生长速度分别为2.56 mm/d和2.50 mm/d;温度对黑牛肝菌Np0193菌丝生长作用十分明显,在24~32℃温度下菌丝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2.61 mm/d;适宜pH为4.5~5.5,最适为4.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72 mm/d;添加1 g/L无机盐均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易出现菌丝老化、菌落褐色,菌丝生长速度均比对照慢;适宜含水量为55%~65%,最适为60%,低于50%或高于70%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稀疏、抗逆性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相思树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同时拓宽紫芝栽培原料,开展了马占相思树加工中产生的干叶片与木屑对紫芝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马占相思干叶片粉碎物对紫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A母种培养基中添加相思干叶片100150 g/L,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至79150 g/L,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至7985 mm/d;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5085 mm/d;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50250、200250、200300 g/kg的马占相思叶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达到65、94 mm/d,明显高于对照;菌丝长满菌瓶的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5300 g/kg的马占相思叶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达到65、94 mm/d,明显高于对照;菌丝长满菌瓶的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56 d;马占相思木屑与棉籽壳以45∶48(w/w)比例配比的出菇培养基中添加2006 d;马占相思木屑与棉籽壳以45∶48(w/w)比例配比的出菇培养基中添加200250 g/kg干叶片,可使生物学转化率达69%250 g/kg干叶片,可使生物学转化率达69%7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株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用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121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选取2个菌落中间有突起的部位转接至新PDA平板,镜检保留有锁状联合的菌株,最后得到1株菌丝洁白、浓密的菌株,命名为自交45×49。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对复壮菌株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自交45×49菌株与白10菌株在液体PDB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的菌丝生物量分别为1.58、0.90 mg/m L;一级种与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未达0.01显著水平;自交45×49菌株的漆酶活性比白10强43.47%。由此证明原生质体单核技术在白灵菇菌株的提纯复壮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和室内接种试验,开展辣椒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毒素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分泌的毒素产物为草酸,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病菌分泌的草酸浓度逐渐上升,当病菌生长速度最快时,草酸含量也达到最大值,p H则相应降低到最小值。草酸毒素可以调节培养基质的p H。草酸毒素和菌丝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侵染寄主组织,且草酸毒素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活力、幼苗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木醋液在平菇和香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5506和香菇838-1为试材,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木醋液抑制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适宜浓度的木醋液促进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平菇和香菇培养料中添加0.05%的木醋液,菌丝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50%和12.67%;但对氨基酸总含量和...  相似文献   

16.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主要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提取,然而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分泌青蒿素.为正确评估青蒿素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试验以重庆地区有代表性的两株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 8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Ld3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素对菌丝生长,H+和有机酸分泌,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青蒿素,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菌丝生物量降幅高达26.89%(Ld3)和89.13% (Sl 8);Ld3分泌H+和草酸的能力增强,而Sl8分泌量下降.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菌丝的N、P、K含量及吸收量显著减少.当培养基中青蒿素达到80 mg/L时,Ld3的N、P、K吸收量比不加青蒿素的处理分别降低了50.55%、46.30%和42.28%;Sl8几乎丧失对N、P、K的吸收能力.说明青蒿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但对H+和草酸的分泌作用因菌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7.
以芦笋秸秆为栽培基质与玉米芯、木屑、麸皮等材料经科学配制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对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秀珍菇长势良好,在笋秸秆含量为80%的情况下,基质透气性好,菌丝生长速度快,随着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的增加,基质透气性差,菌丝生长速度较缓慢。从秀珍菇的产量来看,配方5的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70.52%,配方1的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为60.54%,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配方1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投入产出比为1:5.45,成本较配方5降低约23.97%。  相似文献   

18.
邹莉  张国权  孙婷婷  王玥  杨苑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69-11271,11324
[目的]筛选利用木耳菌糠栽培元蘑的最佳配方。[方法]设计4种配方,选取元蘑菌丝生长期、原基形成期和子实体发育期等阶段,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半纤维素酶(HC)、淀粉酶(AMY)、漆酶(LAC)4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在不同配方中,元蘑菌丝体所分泌的CMC、HC、AMY和LAC酶活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同种酶的活性在不同配方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经过显著性分析,配方1、配方2和配方3胞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但配方4的酶活显著低于其他3种配考。[结论]在胞外酶水平上,配方1、配方2和配方3用来栽培元蘑都是可行的。从经济成本考虑,配方3(茵糠含量为36%)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以平菇菌丝为试材,研究不同发酵时间(2、4、6、8、10 d)、不同体积分数(20%、40%、60%、80%、100%)的玉米芯培养料水浸提液对平菇菌丝长势、生物量、细胞形态、代谢相关酶(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10 d的培养料浸提液对平菇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80%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53 cm·d~(-1)和1.79 mg,生长速度与100%体积分数无差异,生物量增加2.65 mg;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2.6、6.4和4 825 U·g~(-1);漆酶、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1.73、47.6 U·min~(-1)·mL~(-1);此外,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漆酶、蛋白酶分别比100%体积分数时高5、7.2、2 201 U·g~(-1)、2.0 U·min~(-1)·mL~(-1)及14.2 U·min~(-1)·mL~(-1),羧甲基纤维素酶增加了13.09 U·min~(-1)·mL~(-1)。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80%体积分数平菇菌丝细胞内线粒体及囊状体数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发酵培养料水浸提液能够明显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立枯丝核菌对碳、氮营养的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碳氮源培养基上测定了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碳、氮的需求,结果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蛋白胨最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其次是葡萄糖和硝酸钾,病菌对果糖、乳糖、硫酸铵、L—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的利用较差。碳、氮含量高,菌落扩展速度较慢,但菌丝重叠、密集,有较多的气生菌丝,菌丝体生长量大;碳、氮含量低,菌落扩展速度较快,但菌丝稀疏,菌丝体生长量小。氮源对菌核的形态、大小、颜色及在培养基中形成的部位影响比碳源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