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对我国5种假霜霉的研究结果,其中荨麻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urticae)是在中国的首次记录。标本保存于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2.
丝核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0,10~(-3),10~(-4),10~(-5),10~(-6)和10~(-7)不同浓度的敌克松水溶液浸泡干燥的甜荞茎杆后,再用茎定殖法从8个自然感染丝核菌的土壤中和一个人工混有丝核菌的土壤中,以及1个人工混有丝核菌和其它真菌的土壤中,分离丝核菌。结果表明,采用修订茎定殖法,即用10~(-5)浓度的敌克松水溶液浸泡后的甜荞茎分离丝核菌,在提高丝核菌的分离率和降低杂菌的污染率方面都明显的优于其它处理。此方法可用于丝核菌的分离和土壤中丝核菌数量动态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4.
苦葛根毒杀蛞蝓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药植物资源丰富,群众经验很多,1958—1959年我们在四川省雅安、天全等地调查,当地农民早有使用苦葛根毒角及防治农业害虫的经验,经我们鉴定苦葛对蚜虫、蛞蝓等害虫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无药害,药效较稳定。并对苦葛毒杀蛞蝓的有效成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报道在四川雅安采集的寄生于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箱霉属(Peronospora corda)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辣椒霜霉(Peronospora capssci sp.nov.)。  相似文献   
6.
宁红  陶家凤 《植物检疫》1991,5(2):94-97
兔抗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 抗血清经提纯得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IgG,用过典酸钠法标记获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兔抗 X.c.pv.oryzicola IgG 结合物。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2~10~3个菌/ml 和10~4~10~5个菌/ml,这两种方法检测稻谷带菌的结果与用七叶苷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及琼脂双扩散验证结果一致,双抗体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间接法高,从制样到完成检测约需40小时。检测结果不但可以目测定性,还可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所测得的 OD 值在本试验制作的曲线上查出稻谷带菌量。  相似文献   
7.
立枯丝核菌侵染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获自水稻及玉米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 AG-11A接种玉米发生典型纹枯症状,其致病力显著强于AG-4。玉米拔节期,上位叶鞘抗性较强,抽雄及抽丝期抗性减弱,下位叶鞘无论在拔节期或抽雄、抽丝期,均较上位叶鞘感病。接种玉米后8小时,形成侵染垫及附着胞,从这些结构上形成侵入钉侵入,AG-4侵染上位叶鞘时,常以菌丝直接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在去掉菌体的叶鞘表面,发现有周边光滑或稍破损的侵入孔。接种后12小时,在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它们在穿过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时,明显变细。接种后16小时,新生出的菌丝从气孔成丛出现。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叙述了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可能途径,还介绍了在变异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最后作者对水稻杂交有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川、滇、黔、藏的代表地区,采集植物及土壤样品812份,分离出具丝核菌特征的菌株361株。根据菌丝细胞宽度,细胞核数目等,鉴定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229株,双核丝核菌132株。将立枯丝核菌分离菌与已知融合群菌株分别配对进行菌丝融合试验,结果有207株分属于AG-1,AG-2,AG-3,AG-4,AG-5,AG-6,AG-77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频率最高(67.7),AG-1次之(22.7)。AG-6,AG-7为我国首次记录。还有22株不与现有已和融合群发生融合。立枯丝核菌在西南地区地理分布很广,寄主或基物种类多。在海拔300-3760m的高度范围及pH5-8的土壤中都有发现,但在300-1000m的高度,pH6-7.5及0-10cm的土壤中分布更丰富。季节变化对土壤中主要融合群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