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为三七锈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盘龙乡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中采集病株标样,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察氏培养基(Czapek’s)和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为基础培养基,研究20种不同配方条件下三七锈腐病菌的产孢情况。【结果】从三七锈腐病根部分离得到8个单孢菌株,其中4株具有致病性,选取致病性最强的菌株Cd-M-6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毁灭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cholten是引起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在以PSA和PDA为基础培养基的配方中,随着马铃薯用量的增加,三七锈腐病菌的产孢量逐渐增加;当马铃薯用量为200g/L时,三七锈腐病菌在PSA上的产孢量最大;在PDA培养基上,当马铃薯用量为150g/L时,较适合三七锈腐病菌产孢。在Czapek’s培养基上,蔗糖用量为30g/L时,三七锈腐病菌的产孢量最大;在CA培养基上,胡萝卜用量为400g/L时,三七锈腐病菌的产孢量最大。PSA、PDA、Czapek’s、CA 4种培养基相比,三七锈腐病菌在PSA上的产孢量最大。【结论】毁灭柱孢C.destructans是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在供试培养基中,PSA是三七锈腐病菌的最佳产孢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采用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留坝西洋参锈腐病的病原菌、发病率以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锈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毁灭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重点危害主根并使其腐烂;气候和栽培条件对西洋参锈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提出了西洋参锈腐病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锈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陕西秦巴山区及关中西洋参种植区的种子、锈腐病根及参地土壤中,分离到8种柱孢属(Cylindrocarpon)真菌和一个变种.C.destructans(Zins.)Scholtcn,C.obtusisporum(Cook&Harkcss)Wollcnw,C.vaginae C.Booth,Y.M.Clayton&MuUsherwood及C.victoriae(P.Hcnncn cx Wr.)Wollcnw.为引致当地西洋参锈腐病的致病菌.其中以C.destructans致病性最强,并在数量和存在的普遍性方面占优势,C.obtusisporum次之.上述4种柱孢中的后3种,及C.didymum(Harting)wallcnw.,C.heteronema(Bcrk&Br.)Wollcnw.,C.decumbens Wollcnw.和C.destructans(Zins)Scholtcnvar.crasum Wollcnw.为国内新记录.文中对主要锈腐病原的科学名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铁胁迫及锈腐菌感染的人参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揭示铁胁迫条件下人参锈腐病感染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同时进行铁及锈腐胁迫对土壤中真菌菌群影响最为明显,Mortierellomycetes纲、Sordariomycetes纲为主要类群;只进行铁胁迫或者锈腐菌感染条件下,真菌菌群距离较近且相互独立,锈腐感染组优势类菌群为Sordariomycetes纲,铁胁迫组根际土壤优势类菌群为Orbiliomycetes纲;铁的施加没有提高锈腐病的感染数量,而是通过改变真菌群落提高了其他病原真菌的发生。本研究为解决铁及锈腐病导致的人参连作障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不同病害发生条件下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关系,为烟草根黑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安顺烟区为调查区域,收集烟草根黑腐病不同发病程度(0、1、3、5级)烟株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发病程度下烟株根际土壤养分、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与正常土壤相比,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土壤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降低,而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和丰富度升高。与正常土壤相比,发病土壤中细菌群落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andidatus_Udaeobacter、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下降,而芽孢杆菌(Bacillus)丰度上升;同时真菌群落镰刀菌属(Fusar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毛霉属(Mucor)丰度下降,而Nicotiana、茎点霉属(Setophorna)、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锥毛壳属(Coniochaet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和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丰度上升。指示物种分析结果表明,芽单胞菌属、织球壳菌属和四枝孢属可能是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属水平差异的主要物种。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NH-N)和有机质(SOM)是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根际土壤中细菌芽单胞菌属丰度的下降和真菌四枝孢属丰度的上升是烟草根黑腐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素,提高土壤SOM和NH-N含量能有效降低烟草根黑腐病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6.
收集吉林省人参主产区锈腐病病样,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定优势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菌丝干质量测量法3种方法相结合,测定Rg1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人参锈腐病菌(Ilyonectria robusta)的致病力影响。通过测定施加不同质量浓度Rg1后人参粗壮柱孢菌(I.robusta)侵染相关酶活力测定试验确定最佳Rg1添加量。开展了Rg1最适质量浓度条件下,pH值以及碳氮源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Rg1质量浓度为2 mg/L时对粗壮柱孢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此条件下,病原菌最适生长pH值为5.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明确了Rg1对人参锈腐病菌(I.robusta)具有明显的趋化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 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8.
石楠锈孢锈菌重寄生现象及其重寄生菌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9.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柠檬流胶病原菌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重庆北碚区与四川安岳县柠檬流胶病的研究表明,在21个菌株中,细菌占9.52%,真菌占90.48%,真菌类主要有镰孢霉、拟茎点霉、腐霉、疫霉和交链孢霉等5属,其中,镰孢霉属的分离频率最高,达36.84%,拟茎点霉属为21.05%,腐霉属占15.79%,疫霉属和交链孢霉属分别占15.79%和10.53%因此,镰孢霉、拟茎点霉和腐霉属可能是该地区柠檬流胶病的主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1.
人参(Panax ginsengC.A.Meyer)是我国传统名贵药用植物。人参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是人参最为严重的根部病害,也是"老参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重要的抗病诱导剂,目前将其应用于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文中以2年生人参移栽苗为材料,用200 mg/L的茉莉酸甲酯(MeJA)溶液处理人参,温室人工接种人参锈腐病菌,接种后3,6,9,12,15,20,25,30 d取样,测定人参根内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经MeJA处理后接种人参锈腐病菌,人参根内MDA含量较未经MeJA处理的参根MDA含量明显降低,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也呈降低趋势,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这说明以上生理指标在茉莉酸甲酯诱导人参抗人参锈腐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ECT-01-2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霉菌株ECT-01(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获得1株高拮抗活性的突变体ECT-01-2。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研究突变体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高达83.68%。发酵液对人参锈腐菌丝和孢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明确了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机理以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及溶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0.01 mol/L邻菲啰啉及其配合物对人参锈腐病菌室内抑菌活性的结果,对人参锈腐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Phen、Pr-P-S、Nd-P-S的抑菌率最高,达到100%,说明这3种药剂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Tb-P-S和Y-P-S,其抑菌率达到60%.选取抑菌效果好的Phen、Pr-P-S、Nd-P-S进行室内毒力试验,3种药剂抑制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均较小,说明这3种药剂在较低浓度下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与西洋参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和西洋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1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Z)-9-十七烯-4,6-二炔-8-醇,但在人参中甾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西洋参。该方法快捷可靠,为人参和西洋参的鉴别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不同种类的人参及西洋参种子。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法对不同产地和种类的人参及西洋参种子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了鉴别分析模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良好,所建立的鉴别分析模型能有效地判别人参及西洋参种子的类别。结论近红外光谱法能够实现人参及西洋参种子的快速无损分析,为区分不同种类的人参及西洋参种子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特有成分--拟人参皂苷F11的分离、鉴定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西洋参的特有成分,以利对西洋参生药及其制品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为研制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大孔树脂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法对西洋参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将所得单体应用质谱、^13C-核磁共振谱、电子轰击质谱(EL-MS)鉴定,并用高效薄层层析法比较了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甲醇提取物,用薄层扫描法对西洋参各部位拟人参皂苷F1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洋参特有皂苷成分为拟人参皂苷F11,在西洋参的花蕾、花柄、果肉、茎叶和根中的含量依次为2.34%,1.93%,1.54%,0.97%和0.2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菜挥发物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作为生物熏蒸材料控制三七根腐病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挥发物收集装置收集油菜茎和叶组织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菜切段和研磨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油菜茎和叶挥发物及挥发物中硫醚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3种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F-3、恶疫霉菌D-1和锈腐病菌RS006)的抑菌活性.[结果]油菜茎和叶对F-3菌株的抑菌活性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最大用量2.0 g/皿时对D-1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均大于65.00%.油菜切段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相对含量55.86%),研磨的主要成分为叶醇(相对含量54.14%)等醇类物质.硫醚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和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对三七根腐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强弱顺序为AITC>DMDS>DMTS.DMDS在浓度1200 mL/m3时对F-3、D-1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35.24%、73.23%和52.19%;DMTS在50 mL/m3时对F-3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61.55%和78.71%,对D-1菌株的抑制率为100.00%;AITC在8 mL/m3时对F-3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为53.85%和79.39%,在2 mL/m3时即可完全抑制D-1菌株的生长.[结论]油菜挥发物中的DMDS、DMTS和AITC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以控制三七根腐病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