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白芨种源分析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8份白芨种源进行了物候期、形态特征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生长物候期、形态特征以及经济性状因地理来源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永胜期纳、永胜松坪为优势种源,可作为今后良种选育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鹅掌楸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国鹅掌楸15个种源和北美鹅掌楸5个种源进行了不同种源幼苗物候期、生长节律、10个生物量性状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个种源各性状间均存在差异,其多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在生物量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多性状分析选择出湖南绥宁(SN)、浙江松阳(SY)、安徽黄山(HS)、贵州陌南(MN)为本地表现优良的种源。分析结果揭示鹅掌楸地理种源苗期主要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以为适应本地栽培种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抗旱种源,为滇重楼抗旱种源筛选及种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种源(温带种源、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的滇重楼为试验材料,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对比分析充足水分(W0)、轻度干旱(W1)和重度干旱(W2)3个水分梯度下,不同种源滇重楼根茎叶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总皂苷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对抗旱种源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滇重楼地上、地下多个性状(P<0.05,下同)。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滇重楼的根茎、须根及茎和叶的鲜重、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温带种源根质比降低;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根质比则呈升高趋势;所有种源中,南亚热带种源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药用部位生物量(W0:6.16±2.78 g、W1:4.78±1.51 g和W2:2.98±0.59 g)及总皂苷产量(W0:60.51±28.23 mg、W1:45.96±16.88 mg和W2:13.62±2.51 mg)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茎粗、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长和叶宽与滇重楼根及根茎部位的鲜重、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源W1处理的植株根茎直径、根茎长、须根直径、须根长、须根数、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片含水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高于W2处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的株高、叶长、叶宽、茎鲜重、须根长、须根数的VIP值>1.0,表明上述性状对干旱胁迫较敏感。【结论】综合分析地下器官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南亚热带滇重楼抗旱性最佳;其高产优质性状在未来抗旱优良种源培育中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变异特征、变异规律与地理区域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对湖北不同种源红椿8个天然居群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种实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果纵径和果型指数差异最显著;不同居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 582%,居群内为8. 324%,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果纵径等多数性状表现出地理差异性。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种实表型多样性较高,地理变异趋势较为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纵径、果大小指数、种大小指数、种纵径为变异主要性状,鄂东南种实表型性状与其他居群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东南与鄂西南、鄂西北居群聚为2大类群,说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表型变异为显著地理隔离模式。因此,在种源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工作中,应该注重优良种源和优良个体选择,为湖北红椿的种子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从化市进行鸡血藤地理种源试验,通过对四年生不同鸡血藤种的地径粗、主藤条长、总灰分含量、乙醇浸出物含量、总黄酮含量等评价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不同种源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鸡血藤各性状指标的排序差异明显。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地理种源评价,初步选择出广西贺州1、广西贺州2、广东梅州3个密花豆的优良地理种源,云南大理、云南楚雄2个崖豆藤的优良地理种源,湖南长沙1的常春油麻藤优良地理种源,为进一步推进鸡血藤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性(Spearman’s Rho Correla-tion)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方法,研究了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以色列6个群体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的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粒重与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8个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长期、旗叶面积、株高、穗长、芒长和每穗小穗数分别与纬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湿度和年平均蒸发量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态地理因素中的水分、温度和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的11个物候期及农艺性状起关键影响作用。说明,野生二棱大麦物候期及农艺性状差异实质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由42个种源组成的全分布区种源试验中,测定了后代在发芽、物候、生长、形态和抗寒性等方面的21个特征,并据此阐明了油松地理变异的基本特点:(1)地理变异很显著,很普遍;(2)非连续性变异即生态型变异占突出位置,也存在着随机变异;(3)各种变异特征与地理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刺槐原产地不同种源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槐原产地美国收集32个不同种源刺槐果实和种子,对不同种源刺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果实和种子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和种子的性状受种源的地理位置影响,具有地理变异性,但不同性状变异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9.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浙江省内(10个)和省外(9个)益母草种子在浙江省丽水市进行栽培试验,观测益母草百粒重、.出苗率、株高及物候期变化等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样品中丽水莲都的益母草种子质量最高;不同种源地益母草花蕾期的株高存在较大差异,丽水莲都益母草的株高最高;不同种源地益母草的物候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种源地益母草营养期和花蕾期株高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丽水莲都的益母草有生物学适应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技术,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基质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8~20℃恒温条件最适宜滇重楼种子萌发,在恒温条件下,处理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处理130 d后沙与基质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1%和95%;变温(室温)条件下,种子所需萌发时间较长,处理120 d左右种子才开始萌发,管理成本增加,与恒温条件处理相比萌发率较低,190d试验结束时,沙与基质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80%。可见,恒温处理缩短萌发时间,对重楼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9个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252株实生苗为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半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比较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变异系数在种源间的变化以及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苗高、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速生期均在7-9月;2)表型性状(除叶面积、根长和根表面积)在种源间均不显著,新平种源各性状值均最大;3)从变异来看,根系的稳定性最低,地径的稳定性最高,云龙种源的表型性状比较丰富,永仁种源的表型多样性程度最低;4)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新平种源具有最大的生物量。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种源间的差异主要由生物量决定,初步选择出新平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滇重楼种子中存在着萌发抑制物;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结论】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4.
滇重楼内生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甾体化合物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滇重楼根状茎中分离到133株内生真菌,对其中的7株真菌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观察和甾体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号、8号和12号真菌能合成大量的甾体化合物,培养液中甾体化合物的产率分别为208.62,144.97和198.79 mg/L。  相似文献   

15.
太光聪  方其仙  李行  杨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81-8883
综述了滇重楼繁育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滇重楼的栽培管理和有效成分积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及肥力条件下云南重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700 ~3100 m海拔范围内,云南重楼的产量与海拔高度没有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的类型、肥力和耕作水平有关系;云南重楼在经常翻用、有机质含量或速效肥力较高的壤土中生长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海拔、土壤类型及肥力对云南重楼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云南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种源间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种源间的变异。方法通过容器植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9个地理种源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及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了云南松幼苗各器官在种源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在种源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永仁种源茎和叶以及总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最小,云龙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小,但具有最大的叶生物量分配比。生物量及其分配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海拔和年均温影响较大。云南松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种源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在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之间也有发生。结论尽管物种相同,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分配关系无一致的协同变化规律,体现了云南松子代幼苗因不同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而形成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8.
滇重楼2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栽培滇重楼病害进行调查、鉴定,明确滇重楼白霉病由半知菌类的柱隔孢(Ramularia)引起,褐斑病由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引起,并针对这2种病害提出了建议性的生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声波处理时间、温度、功率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其萌发的最佳条件。通过室内常规发芽试验,统计滇重楼种子在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温度、功率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经适当的超声波处理,缩短了萌发时间,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40 min、50℃、200 W的超声波处理条件最适宜于滇重楼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并探究其对内生真菌胚发育的效应。[方法]分离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相术研究内生真菌并探究其对滇重楼种子胚发育的效应。[结果]从滇重楼根状茎中分离到9种属于3目、5科、7属的内生真菌,即PPYEF-1,PPYEF-2,PPYEF-3,PPYEF-4,PPYEF-5,PPYEF-6,PPYEF-7,PPYEF-8和PPYEF-9。除了PPYEF-4(枝孢霉属)外,其他真菌都能促进滇重楼种子的胚发育,大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PPYEF-9(木霉属)能导致滇重楼种子发育的最长胚长和最高胚率。[结论]本文可为滇重楼内生真菌在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