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仙茅(C.orchioides)的醇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3个苯酚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间甲氧基苯酚(Ⅰ),对羟基苯甲醛(Ⅱ)和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Ⅲ)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斑蟊素在0.05~1.0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其平均回收率为97.7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斑蝥中斑蝥素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苦豆子地上部分、多枝柽柳地上部分和蓝桉果实提取物对梨果仙人掌斑点病菌进行了室内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苦豆子乙醇粗提物和氯仿部分对梨果仙人掌斑点病原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苦豆子中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多枝柽柳各提取物除石油醚部分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正丁醇部分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乙酸乙酯部分,水部分的抑制作用最弱。蓝桉果实各极性部分对梨果仙人掌斑点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蓝桉果实乙酸乙酸部分中分离的6个纯化合物中,β-谷甾醇对仙人掌斑点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 mg/mL,桦木酮酸、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MIC均为0.6 mg/mL,其他两个化合物蓝桉醇和β-桉叶油醇未检测到MIC。  相似文献   
4.
通过活性跟踪方法对白鲜皮乙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从白鲜皮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梣酮(1)、白鲜碱(2)、8-羟基白鲜碱(3)、β-谷甾醇(4)、黄柏酮(5)和吴茱萸内酯(6),化合物2、3、5、6具有较好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旨在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生防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八角枫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制备次生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开展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一株内生真菌(BZ-8)发酵液杀线虫活性显著,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均鉴定为Aspergillus japonicus,其发酵液有机相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29 mg·mL-1和0.21 mg·mL-1,水相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04 mg·mL-1、0.02 mg·mL-1。研究结果说明,八角枫内生真菌A.japonicus的胞外次生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筛选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有致死作用的内生真菌。从苦楝(Melia azedarach)健康组织(茎、叶、果实)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菌株采用摇瓶培养,发酵液和菌丝体分别用乙酸乙酯萃取制备胞外和胞内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进行杀线虫活性筛选。共计分离纯化31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J352-03的发酵液对松材线虫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在2 mg·mL-1质量浓度下处理48 h,菌株J352-03胞内、胞外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LC50值分别为0.46 mg·mL-1、0.42 mg·mL-1;对松材线虫卵的孵化抑制率分别为66.54%、76.04%,松材线虫体内三磷酸腺苷酶(ATP酶)、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菌株J352-03经形态学与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间座壳属一未知种Diaporthe sp.。综上所述,菌株J352-03对松材线虫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  相似文献   
7.
从了哥王根茎石油醚提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OEPT)和ESI-MS波谱解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最终分别确定为(一)-pinoresirol(1)、arctigenin(2)、bursehernin(3),且化合物3为首次从了哥王中分离得到;并采用MTT法和SRB法检测上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化合物l、2具有微弱的细胞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松非生物碱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松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层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α-芒柄花萜醇(I),26-去甲-8-氧代-α-芒柄花醇(Ⅱ),十六烷酸(Ⅲ),阿魏酸甲酯(Ⅳ),4-羟基肉桂酸甲酯(V).其中,化合物Ⅲ、Ⅳ、V为首次从石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对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皮中3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浸渍法开展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毒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研究.结果表明,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对松材线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松材线虫的LC50分别为9.7...  相似文献   
10.
对楮实子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中分离得到3个蒽醌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分析和波谱解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为从楮实子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