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财产,而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是围绕土地资源分配的重要政策,这两项政策阐明了农民土地使用权,规定与约束了农民土地使用权范围,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市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也为了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甘肃省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利举措,切实平稳的维护确权工作发展进程,稳步推进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主要从经济学、法学、工程技术等学科视角来对制约农村土地确权因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制约土地确权的社会性影响因素。主要以产权的社会视角为理论解释框架,从地方性社会结构、农村特殊群体土地权属认定、历史传统、农民产权认知4个因素来分析当前土地确权面临的困境,从而更全面深入了解制约土地确权的社会性因素,为有序推动土地确权提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民,农民关注的核心在土地。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对于完善"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基于对87个村庄1 342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现状,旨在了解山西省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明晰确权中衍生的特点和问题。研究发现:山西省确权登记基本完成,但颁证工作相对缓慢;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呈现"双高特性";农户对确权工作认同度高,但产权意识薄弱;农户土地利用率高,但流转率低;农户对农地确权知晓度高,但对集体"家底"了解甚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认知、组织、制度等5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巩固承包地确权成果、确保确权质量。  相似文献   

4.
土地产权的明晰界定对于农业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新一轮渐进式的土地确权改革为探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5年两轮追踪面板数据,利用村庄间的土地确权进度差异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Staggered DID)模型,检验土地确权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率,在修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处理内生性问题、替换生产率测度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显著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确权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土地规模、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农户之间存在异质性,对于土地规模较大、东部地区,以及农业生产率较高的农户,由确权导致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更大。机制检验表明,土地确权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农户间土地流转和增加农业生产性投资实现的,而通过提高信贷可获得性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机制尚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依洁  丰雷 《世界农业》2020,(5):108-118,140
大规模土地确权是发展中国家保障地权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非洲国家的确权除少数相对富裕国家外多以失败告终,然而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较成功地实施了大规模土地确权。本文以埃塞俄比亚为例,深入分析其确权成功经验,探讨确权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为推进中国农地确权提供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①分阶段确权的合理规划、技术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国际援助的积极利用,是大规模确权可负担、可持续的基础和前提。②重视培训教育,使得广大民众的认知与国家的政治目标一致,增强了确权改革的国家能力。③分权式确权给予地方更大自主权,契合了不同地区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非正式约束的补充作用,提高了确权改革的适应性。④参与式确权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官员和民众等多群体的支持,大大减少了确权改革的阻力。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江西、福建、浙江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推开林改,其中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全国已确权的林地面积达1.01亿公顷,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土地确权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随着城镇一体化的进展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有些地区矛盾的激化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该文结合山西省农村土地确权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初步的农村土地确权改革计划,提出了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的思路。在整个土地确权进展中,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从监督、实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结合云南文山州富宁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实践,对此次土地确权的主要调查内容、地籍底图的数据库确定方法、土地权属实地调查步骤、测绘技术精度控制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总结得出此次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经验: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是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基础;工作细致、认真和多次复核是做好该项工作的要求;要让各级政府、村民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对云南文山州富宁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实例探讨,可为西南边远山区其他县区的土地确权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5,(23):283-285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问题突出,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可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顺利开展减少阻力。该研究运用文献比较法、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进程缓慢,但意义深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力与困境主要表现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认识不足、权属关系混乱、确权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等4个方面,各地区应结合这4个重要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土地确权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是关乎城乡广大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土地确权问题受到多角度的广泛讨论,文章从域中村改造的角度对土地确权问题进行研究,土地确权是城中村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中村改适中,因土地和房屋的产权不清,权属界定混乱而带来了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城中村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对土地确权的经验做法,文章认为土地确权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从土地确权的对象、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和主要做法进行思考与论述,并提出建立明确的各项制度建议,对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确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北京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背景、动因、进程和实践模式做了分析,从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制度改革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价值,结果认为:传统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弊病是改革的根本动因,快速城镇化衍生的矛盾冲突是改革的紧迫要求,股份合作制是改革的内在实质。北京改革实践的四种模式各有利弊,需因地制宜,其共同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产量化和股份配额。在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它为农村顺利完成城市化转型提供了过渡和衔接的二级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确认、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界线与界址点调查认定,对张掖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集体土地权属界限基本是清晰的,由于基础资料欠缺等原因造成未定界宗地占宗地总数的10.03%左右;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类型以集体土地为主,国有土地的产权主体比较单一,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包括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三种类型,以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具有企业性质的产权主体日益突出,表明农业产业化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14.
潘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62-12463,1246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缓解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进一步保障广大农民的权利。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在改革进程中,还存在着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入股土地评估不科学、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不顺畅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做好土地确权与登记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价格评估体系,完善法人登记制度,加大补贴力度,健全税收减免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与完善农村土地资源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5.
周晖 《北京农业》2012,(18):216-2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依法由农村集体使用的土地,通过土地承包合同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性质,属于用益物权,可以流转.法律规定流转的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实践中所采用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代耕等流转方式各有利弊.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方式更加多样化,采用入股、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投资成立农业经营公司等方式,政府制定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地票的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具有特有的法律性质,权利主体多样化,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建设土地使用权人和地票持有人等不同权利主体享有不同的地票权利。地票交易制度是实现土地证券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晓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5-16,60
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该制度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立法应当明确肯定并实际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和内容,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统一登记制度,逐步放宽该权利的流转限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征用后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规则,由此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之一,义乌市率先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权分置”路径,其实质是拓展宅基地的产权权能。通过落实农村集体所有权、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极大地拓展了宅基地所有权、占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利、权能。但是,也存在权能拓展不充分与权力运行失范的双重困惑,需要细分宅基地“三权权属”,加快相关法律衔接,规避“适度放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