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隆霉素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万隆霉素抗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以体外抗枯草芽孢杆菌为活性跟踪指标,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万隆霉素产生菌GAAS 2507发酵物中分离得到抗菌主要活性成分,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DEPT、DQFCOSY、HSQC、HMBC、NOESY)波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波谱结构解析表明抗菌活性成分为Quinomycin C,其对细菌性条斑病菌(MIC值为1.563μg•ml-1)、黄瓜疫病菌(EC50值为1.256μg•ml-1)和节瓜枯萎病菌(EC50值为20.570μg•ml-1)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Quinomycin C是万隆霉素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鸡白细胞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鉴定方法。【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酪蛋白生理盐水,从鸡人工腹水中得到白细胞;将收集的白细胞,通过超声波反复破碎、体积分数10%乙酸浸提、低温高速离心、旋转蒸发除去乙酸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抗菌肽粗提物;将得到的粗提物,经CM-Sepharose Fast Flow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纯化,收集分离的各组分,使用微量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各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共获得鸡抗菌肽粗提物0.270 g,经RP-HPLC分离纯化,抗菌肽离子交换阳性组分共分离出18个峰,其中6个峰对3种细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鸡大肠杆菌E.coliO78(峰13)、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056MRSA(峰15)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10231(峰15)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627,0.001和0.035μg/mL。【结论】该法可以在实验室中用于鸡抗菌肽的提取及活性鉴定。  相似文献   

3.
一株苦参内生真菌的抑菌特性及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离药用植物苦参内生真菌,明确其抑菌特性,确定内生真菌BS001发酵产生抗菌物质的种类及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平板菌块法测定抑菌特性,捷克八层析试验确定其极性,柱层析及冷冻干燥的方法对其分离纯化,并利用TLC生物自显影进行跟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1H-NMR、13C-NMR以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参种子中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菌株,编号为BS001。该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炭疽病菌的抑菌直径达2.734 cm。其发酵液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后,用波谱学技术对其抑菌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结构为6,7-(2′E)dibutenyl-5,8-dihydroxy-(Z)-cyclooct- 2-ene-1,4-dione。【结论】苦参中存在1株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经鉴定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在该菌株发酵液中得到一种新抗菌活性物质,可用于生物药物及生物农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药用植物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中筛选抗菌活性内生放线菌,对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及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候选菌株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抑菌活性,为农用杀菌剂的创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小檗叶片分离内生放线菌,16S rDNA法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管碟法测定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7种供试菌的抗细菌活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7种植物致病菌的抗真菌活性;依次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组分;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技术对分离到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等7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抑制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分离到一株活性菌株H21,该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除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H21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多种病原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H2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菌丝生长作用,对其他供试病原真菌无明显的抑菌活性;从H21菌株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N-乙酰基-2-(4-羟苯基)乙胺、环-(L-亮氨酸-L-精氨酸)和二硫吡咯类抗生素-全霉素;全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其对烟草青枯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56、0.313、0.078、0.313、0.156和0.313 µg·mL-1;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菌中浓度(IC50)分别为13.56和7.89 µg·mL-1。【结论】小檗内生菌放线菌H21可能是一种新的全霉素产生菌,其对植物致病细菌烟草青枯病菌和猕猴桃溃疡病菌有抗菌活性,全霉素对于开发针对致病细菌的农用杀菌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猪链球菌戊糖乳杆菌素的纯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分离自健康未断奶仔猪粪便的抗猪链球菌的戊糖乳杆菌LPL1—5所产细菌素进行提取、纯化,以及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戊糖乳杆菌LPL15所产细菌素经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树脂G-10层析和SPSepharoseFastFlow阳离子树脂交换层析可得到纯化的细菌素,其比活力为1732.16AU/mg,纯度较发酵液提高了26.37倍;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及活性检测试验结果显示,3313~5856u范围内存在1条活性蛋白带;纯化后细菌素特性分析发现,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耐受性及溶解性,并基本确定其等电点为8.7;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可使细菌素完全失活;该细菌素抑菌谱较广,不仅对猪链球菌(Sreptococcussui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fnphylococcus aereu)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及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等革兰氏阴性菌也表现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食品防腐剂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Drosomycin(Drs)是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鉴定发现的对丝状真菌有广谱抗性的抗真菌肽因子,此外,在黑腹果蝇基因组中,还存在另外6条Drs同系物的基因序列,对它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与Drs相同的保守位点和CSαβ模体结构。为鉴定Drs及其6个同系物的抗性功能差异,研究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需要对这些同系物基因进行克隆表达,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纯化样品。【方法】本文采用PCR分段互补合成的方法准确地获得了Drs同系物基因,并克隆至pET-3C载体上,转化到宿主菌E.coli Origami(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阳离子CM SepharoseTM Fast Flow层析、凝胶过滤Sephacryl S-100 High Resolution层析和包涵体的复性及Sephadex G-25脱盐等纯化处理后,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经纯化的7个Drs同系物的短肽样品,除Drs-lI外,其它的Drs同系物样品对供试真菌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表明本研究中使用的纯化及复性方法对具有多个二硫键的小分子多肽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怀孕肉牛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的活性,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以期为EPF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妊娠1~9个月的肉牛血样,并进行妊娠诊断,通过玫瑰花环抑制试验(Rosette inhibition test,RIT)检测其早孕因子的活性。对有活性的血样依次进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Heparin Sepharose Cl 6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EPF,对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并测定其等电点。【结果】怀孕牛和未怀孕牛血清的玫瑰花环抑制滴度差异显著(P<0.05)。玫瑰花环抑制试验显示,纯化出的EPF具有活性,其分子质量为53.6 ku,等电点为6.8。【结论】利用玫瑰花环抑制试验检测早孕因子活性,可以鉴定肉牛的妊娠状态;利用层析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早孕因子的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绣球菌水溶性多糖的结构与免疫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的真空冷冻干燥品中提取得到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然后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获得SCG-N和SCG-A两个多糖组分,并对SCG-A组分进行HPSEC、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的结构分析。通过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刺激活性测试比较了SCG-D及其组分SCG-A、SCG-N的体外免疫活性差异。【结果】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具有促进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其酸性多糖组分SCG-A促进作用最强,其100μg·mL~(-1) 72 h处理组的增殖率为32.7%,而SCG-N多糖组分的活性较SCG-A低,其100μg·mL~(-1) 72 h处理组增殖率为11.66%。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CG-A的重均分子量为4.30×105 Da,其主链结构为α-1,4-D-葡聚糖,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1-6分支结构。【结论】绣球菌冻干品的水溶性多糖及其组分具有促进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免疫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酸性多糖组分SCG-A是一种具有1-6分支结构的α-1,4-葡聚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株分离自桃树枝的内生真菌N1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探讨其深层发酵液的抗乳腺癌活性,为该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对野生菌株N1进行分类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的变异程度对菌株N1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MTT法检测菌株发酵液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甲醇提取物的抗乳腺癌活性;观察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作用时间下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LC-MS/MS对乙酸乙酯活性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和ITS rDNA序列特征,将该野生菌株N1鉴定为韦司梅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ismiae;其ITS1-5.8S-ITS2序列总变异率为10.3%,表明韦司梅拟盘多毛孢在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N1深层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作用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1.39μg/mL,作用48h时,细胞呈现凋亡状态。LC-MS/MS数据表征了其中的13个化学成分,确定了6种物质,对其他未能鉴定的7个物质的分子式进行了初步表征。【结论】获得了韦司梅拟盘多毛孢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信息,其深层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是发挥抗乳腺癌细胞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研究樟芝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水浸提樟芝多糖,Sevag法除蛋白,利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构和分子量,并进行樟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樟芝菌丝体多糖ACP1和樟芝发酵液多糖ACP2多糖含量分别为31.76%和38.09%,提取率分别为1.59%和4.89%,特性粘度为[η]=8.382和[η]=1.999。红外光谱测定表明,ACP1、ACP2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并且其糖环为吡喃环。ACP1、ACP2经高效液相色谱GPC柱分离得到三个峰,计算得各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利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ACP1和ACP2后各得到2个洗脱主峰ACP1-1和ACP2-1。对ACP1-1和ACP2-1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为均一多糖,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6%和54.7%,【结论】樟芝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cillus polymyxa)CP7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株,为CP7菌的抗菌活性组分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葡聚糖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P7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构建工程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重组酶对供试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该酶对麦类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目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重组酶蛋白对4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高达40%以上;添加了重组β-1,3-1,4-葡聚糖酶的处理组样品,经体外消化后黏度降低了4.69%(P﹥0.05)。【结论】β-1,3-1,4-葡聚糖酶是CP7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或其中之一,对真菌生长抑制的活性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农业抗病虫害新型药物进行开发研究;该酶能够有效降低麦类饲料黏度,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同样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启动子P43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基因(vgb)通过重叠PCR进行融合,克隆到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 CM20上,将筛选得到的重组载体p CM20-vgb转化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NR1,Western-Blot表明重组菌株表达了VHb蛋白,该蛋白的表达对重组菌体的生长和多粘菌素的产生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田环境中固氮菌的促生潜能与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根际固氮菌的优势种群、固氮菌菌株的固氮、抗病、促生潜能以及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和来源作物种类上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性能,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唯一氮源法定性测定菌株产ACC脱氨酶特性,比色法定量测定ACC脱氨酶活性,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94株供试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在0.99-180.59 nmol C2H4/h•mg蛋白,其中大于10 nmol C2H4/h•mg蛋白的菌株有42株,占全部供试菌株的44.7%;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主要类群,分别占供试菌株总数的33.0%和26.6%,且不具有寄主专一性。供试菌株中有6株分别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3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拮抗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4%,抑菌率为23.9%-65.9%。有20株固氮菌能够产生ACC脱氨酶,占全部供试菌株的21.3%,活性在0.33-21.98 µmol α-丁酮酸/h•mg蛋白,主要分布在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结论】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等作物根际以及农田环境中固氮菌的优势种群为类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多数固氮菌菌株具有较高的固氮潜能,部分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和促生潜能,少数菌株具有抗病潜能;固氮、抗病、促生潜力菌株主要分布在类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根瘤菌属,随作物分布广泛,无专一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提高多粘菌素E产量的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可溶性淀粉,应用平板菌落计数和HPLC法研究了其对多粘类芽孢杆菌生长和多粘菌素E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碳源对多粘类芽孢杆菌的生长和多粘菌素E产量的影响不同,可溶性淀粉是菌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且多粘菌素E产量依次为可溶性淀粉>乳糖>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有助于延长多粘菌素E的产素期和提高其合成速率,与葡萄糖作碳源相比,多粘菌素E的产量和合成速率分别提高了111%和60%。因此,可溶性淀粉是多粘菌素E合成的最适碳源。  相似文献   

15.
张蕾  郭龙  傅力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120-1126
[目的]选育适合酿造杏渣醋的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方法]对初始醋酸菌C1-0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对处于对数期的C1-0进行紫外线诱变,使诱变菌株的致死率达85;~90;,以产酸量为指标,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产酸的稳定性.[结果]采用紫外线对培养至24h的初始菌株C1-0照射20s,使其致死率达到88.72;,获得了3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突变株C1-11、C1-27、C1-30,产酸量分别达到37.29、38.80和36.60g/L.这3株突变株传代5次,产酸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法获得三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C1-11、C1-27、C1-30,比初始菌株C1-0产酸量分别提高4.5;、8.6;、2.6;,且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延长油田增油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增油性能较好的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排油及乳化性能较好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①从原油及油污土壤中筛选出25株细菌,从中选择10株代谢产物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脂肽或糖脂的优势细菌用于后续试验,该10株菌均可导致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提高原油在油水发酵液中的乳化度,同时降低原油对瓶壁的附着度。②4株乳化及排油效果较好的菌株6-1、P1H132、AP1H11和6-3Y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与原油作用后,原油组分中有34.0%~55.3%的组分被细菌完全降解而消失。③4株细菌的鉴定结果为:6-1为Rhizobium pusense,P1H132Zhihengliuella aestuarii,AP1H11Bacillus licheniformis,6-3Y为B.aryabhattai。【结论】获得的10株增油细菌具有良好的增油潜力,其中已鉴定的4株细菌可用于进一步的增油试验,在微生物采油和原油污染处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纤维素粉对纤维素降解细菌筛选结果的影响,为废弃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CMC-Na和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废弃菌渣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降解性能的细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通过酶活力测定和滤纸崩解试验对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CMC-Na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的34株细菌中有7株具有较好的纤维素降解性能,经鉴定主要是芽孢杆菌(Bacillus sp.)、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而从纤维素粉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的36株细菌中有7株具有较好的纤维素降解性能,经鉴定主要是高山芽孢杆菌(B. altitudinis)、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 methylotrophicus)、解淀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B.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沼泽芽孢杆菌(B. vallismortis)、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和芽孢杆菌。通过酶活力测定试验和滤纸条崩解试验发现,g31菌株在7 d内能将滤纸崩解成糊状,该菌株具有最高的滤纸酶(FPase)和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力,分别为33.14和394.41 U/mL,而C23菌株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力,为118.12 U/mL,g29菌株具有较高的外切葡聚糖酶(Cex)活力,为1.22 U/mL。【结论】以纤维素粉为碳源分离筛选得到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种类更丰富,具有更好的滤纸崩解效果和更高的酶活性能,可为纤维素降解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为甘薯蔓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通过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进行拮抗菌株对甘薯蔓割病的防效试验,并检测拮抗菌株对甘薯叶片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乳白色且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命名为HAAS05,通过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比对分析,将HAAS05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HAAS05菌株对甘薯蔓割病有明显的拮抗效果;OD600 nm=0.20和OD600 nm=0.40的HAAS05菌悬液处理第10 d后,甘薯叶片中ABA含量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201.94 ng/g)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为52.29和107.10 ng/g,而GA含量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7.05 ng/g)显著升高,分别为8.10和10.31 ng/g,甘薯叶片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显著升高,而POD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多粘类芽胞杆菌HAAS05菌株对甘薯蔓割病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非结构蛋白2(NS2)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测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BmDNV-Z)基因组中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2(NS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经Ni柱纯化,经过复性检测其Helicase和ATPase活性。【结果】克隆获得了BmDNV-Z NS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经Ni柱纯化获得了目的蛋白NS2。纯化的NS2蛋白具有Helicase活性,能将双链DNA底物解旋成为单链,并且具有一定的底物极性选择性,对于极性底物表现出更高的解旋活性。同时,纯化的NS2蛋白具有ATPase活性,其酶活力可达到0.276 μmol?μg-1?h-1。【结论】BmDNV-Z NS2基因编码的病毒非结构蛋白具有Helicase和ATPase活性,并且Helicase活性具有一定的底物极性选择性,推测该基因在病毒DNA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芜菁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新疆芜菁多糖的组分结构与对血糖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的水提法从芜菁中提取粗多糖,并用Sevag法对其进行脱蛋白,再通过回流、透析等步骤把粗多糖纯化获得芜菁精制多糖.用芜菁精制多糖进行小白鼠血糖实验.对芜菁精制多糖进行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对第一个洗脱组分BRPS1再进行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纯度鉴定.此外,用红外光谱法分析BRPS1,并且对离子交换柱层析的7种洗脱组分分别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当芜菁精制多糖剂量为400 mg/kg体重时,3 d后的受试小鼠血糖值下降差异显著(P<0.05);6和9 d后的血糖值下降差异极显著(分别是P<0.01和P<0.001);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共分离出7种组分.对第一个洗脱组分BRPSl的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的结果表明,BRPS1是单一的多糖组分;其红外图谱结果表明BRPS1具有多糖的一般结构.对7种洗脱组分的GC-MS分析表明芜菁精制多糖含有6种单糖.[结论]芜菁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作为芜菁多糖主要成分的BRPS1为单纯的多糖,具有多糖的一般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