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选育三代效果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报道了以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为基础群体,使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选育所产生的选育系F3的选育效果及其评价。在青岛、广州及蚌埠三个试验场,F3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的日增重率提高14.1%、7.5%和80.8%,平均每代选育效应为4.7%、2.5%和26.9%。选育系体侧、尾部条纹更清晰,形态特征更加符合尼罗罗非鱼标准,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有较大纯化。尼罗罗非鱼在三个试验点的选育都有生长的效果,但三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蚌埠试验场选育系日增重率和选育效应比其它2个试验场的高出甚多,这启示我们在选育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互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评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1,2]。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3-5]。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996  相似文献   

5.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1,2]。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3-5]。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996  相似文献   

6.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F8生长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背景及其选育群体世代间的遗传变异,采用13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了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3个不同选育世代(F2、F4和F6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与高要(GY)、惠州(HZ)、茂名(MM)和无锡(WX)4个尼罗罗非鱼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F2、F4和F6 3个选育世代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呈现出随着选育世代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仍表现为高度多态性(PIC>0.5);4个尼罗罗非鱼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次为GY群体>MM群体>HZ群体>WX群体,其中GY群体、MM群体和HZ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3个选育世代;随着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的选育世代增加,世代间遗传距离(Da)逐渐增大(F2~F4的Da = 0.155 6,F4~F6的Da=0.375 7),遗传分化系数(FST)也逐渐升高(F2~F4的FST = 0.036 4,F4~F6的FST= 0.111 1);在UPGMA系统进化树中,3个选育世代群体与HZ群体、GY群体聚为一支,说明它们的遗传背景相近;罗非鱼"粤闽1号"3个选育世代母本的与4个地理群体中的GY、HZ和MM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中等,与WX群体之间遗传分化较大.研究表明: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的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遗传多样性出现下降趋势,遗传分化不断加剧,F6与F2、F4遗传分化中等,但仍保持着较高遗传多样性,具有进一步选育潜力;4个尼罗罗非鱼地理群体中G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与选育群体F6的遗传距离适中(Da<0.54),可作为潜在的引种群体与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的选育群体进行杂交,从而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选择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系F6~F9 4代鱼生长性能进行比较.153 d的试验结果表明.F6~F9 4代鱼绝对增重率分别为1.31、1.38、1.45、1.51g/d.其中,F9比F8提高4.14%,F8比F7提高5.07%,F7比F6提高5.34%,生长速度逐代提高的平均值为4.85%,与2004年研究得到F7比F6提高4.42%的结果相近.F6~F9 4代鱼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0.33、0.31、0.29、0.29.呈现出逐代降低的趋势.试验期间,F6~F9 4代鱼的雌鱼特定每天增重率分别为2.69%、2.73%、2.77%、2.78%,F6~F9 4代鱼雄鱼特定每天增重率分别为2.81%,2.85%,2.88%、2.90%,雌、雄鱼间差异显著(P<0.05).F6~F9 4代鱼的生长性能比较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生长性状的选择响应约4.85%.  相似文献   

9.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F6~F9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出速生耐盐的转betA基因小黑杨优良株系,以盐碱地营建的13年生转betA基因小黑杨试验林为材料,开展生长适应性分析,结合5年生时该试验林优良株系选择结果,对早期评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参试株系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及保存率等性状在株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评价选出T01、T06和T08株系为优良株系,其中T01株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为11.03 m、11.76 cm和0.055 m3,较对照株系分别高16.42%、14.81%和48.67%。该试验林本次选择结果与5年生时的选择结果一致,说明转betA小黑杨在造林试验初期进行优良株系选择也准确可靠。参试株系分子检测显示,外源betA基因仍稳定整合于转betA小黑杨的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表达。入选的T01、T06和T08株系为生长量大、耐盐性强的优良株系,这些入选株系为后续转betA小黑杨的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3种不同类型大豆杂交组合F2至F4代为材料,采用混合选择和系谱选择按成熟期及种粒大小进行集团定向选择,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选择效果及其与组合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成熟略晚1~2日,平均百粒重较大,且变异系数高;而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选的材料有成熟略晚、种粒较大倾向,但是两种选择方法均能选出相似的生育期类型及种粒大小类型。大豆种间杂交后代随着向大粒方向选择,植株变矮、茎秆增粗、倒伏性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性状得以改善。在F2代根据植株个体表现进行熟期或种粒大小分组定向选择,这种趋势能有效地保持到高代。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混合选择法易于选取高产高蛋白个体;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易于选取植株形态与产量性状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系对比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引进及广西本地转化培育的182个杉木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参试无性系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大部分生长量不如广西本地对照,尤其是从广西区外引进的无性系;各无性系造林表现早晚相关性显著,最高系数达0.988;广西本地转化培育的无性系遗传稳定性比区外引进的波动大,决选所需时间也较长;早期选择存在更大的错选、漏选风险。其机率分别为44.44%和29.63%;以材积作为主要性状指标对各无性系作Q型样本聚类,经综合判别分析,从参试无性系中选出广运5、柳327、湖南46等27个生长量比较突出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以1%为选择压力,以壳长为选择指标,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奶牛蛤品系进行了两个世代的连续混合选择,并跟踪测量了各试验组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壳长,计算了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和遗传获得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奶牛蛤两个世代的各个生长阶段,选择组的平均壳长均大于对照组;F2和F3世代的选择反应在幼虫培育期、稚贝培育期和幼贝养成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98、0.72、0.64和1.10、0.68、0.74,总平均值分别为1.19和0.90;F2和F3世代的现实遗传力在幼虫期、稚贝期和幼贝期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16、0.14和0.41、0.26、0.28,总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34;F2和F3世代的遗传获得在幼虫期、稚贝期和幼贝期的平均值分别为4.79%、17.81%、13.27%和5.60%、4.28%、16.30%,总平均值分别为10.78%和7.94%;F2和F3世代的总遗传获得在幼虫期、稚贝期和幼贝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0.73%、15.56%、29.34%,总平均值为16.59%.研究表明,在高选择压力下进行两个世代蛤仔连续混合选择的方法获得的选育效果较为理想,且该群体仍具有一定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为了避免前期生长差异对后期试验的影响,亲鱼催产至鱼苗下塘均同步进行,控制夏花培育过程养殖密度、养殖环境等条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到5013龄即对3个组合进行剪鳍标记同箱混养,克服不同网箱的影响。对3个组合鱼的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体重(w)用电子天平测量,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H)和体宽(BW)用游标卡尺测量。绝对增重率AGR(g/d)=(w2-w1)/(t2-t1);超亲杂种优势HB%(%)=(F1-BP)×100/BP。其中,AGR为50~170日龄的绝对增重率;W2-W1为饲养50~170d的体增重;t2-t1为两阶段的间隔天数;E为杂交一代某性状的平均值;BP为优良亲本某性状的平均值。体型分析利用体长/全长、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4个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褐绿色型与野生色型坛紫菜杂交产生嵌合体及其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型坛紫菜为父本,人工选育的褐绿色型坛紫菜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大量的单色体和嵌合体,在其子一代中随机抽取1147株藻体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长性状好的藻体进行选育培养,结果显示:1)嵌合体色泽:主要为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2)嵌合体的比例:单一色型藻体占14.5%,2种色泽相嵌的嵌合体占73.9%,3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0.6%,4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1%;3)嵌合方式:点状、线型、“V”字型、“w”字型和小叶片型等;4)通过营养细胞酶解和单性生殖所获得的单色藻体c,经培养后F1和F2代遗传性状比较稳定,有望筛选成为新的品系.  相似文献   

17.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8.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估广西鲤鱼选育F2代家系选育效果,为培育适合广西本地养殖的鲤鱼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最佳线性无偏差预测法(BLUP)对60个F1代家系的育种值进行评估,构建获得71个F2代选育系(A1~A71)和20个对照系(B1~B20),经被动整合应答标记法(PIT)标记后同塘混养320 d,然后进行F2代家系生长性状测定,并对其体质量遗传增益效果及各性状现实遗传力进行初步估算。【结果】F2代选育系和对照系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008.5和911.9 g,平均日增重3.1和2.8 g,瞬时增重率分别是1.18和1.15%/d,选育系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系遗传增益10.6%,二者差异显著(P<0.05,下同);其全长、体长和体高也有显著提高。F2代选育系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5、0.33、0.22、0.27和0.15,属于中等遗传力。从获得的71个F2代选育系中选出成活率在60.0%以上、平均体质量超过1100.0 g的7个F2代家系进行生长性状参数分析,结果发现A54和A35两个F2代家系是所有家系中生长性状较优良的家系。【结论】广西鲤鱼选育F2代家系育种效果明显,其中A54和A35两个家系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体型较长、生长整齐,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作为下一代选育的后备亲本,为繁育场提供优良的鲤鱼种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