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半定位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污染后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组织中养分含量、状态、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土壤污染后,林地土壤pH伍明显升高,土壤全盐量增加,土壤及林木组织中营养元素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均减少,这种变化在根际土壤中表现最明显,故林地土壤污染可使土壤养分减少,有效性降低,林木营养失调,生长受抑或死亡。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土壤污染源,从DDT、六六六及挥发性氯代脂肪烃污染土壤、油类污染土壤、金属类污染土壤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迄今为止,在大陆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只有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零星分散的规定,还没有专门防治土壤污染的立法与明晰的土壤污染法律责任,不能综合控制当前土壤污染的客观要求。该文阐述了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台湾地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演进、台湾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主要内容,分析台湾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启示、大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紧迫性;提出借鉴台湾经验,明晰大陆土壤污染法律责任,完善防治土壤污染法律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岳秀娟 《河北农业》2010,(10):13-15
<正> 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之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在于它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以致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的最大特点是,一旦土壤受到污染,特别是受到重金属或有机农药的污染后,其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近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专门法律。土壤污染如何以预防为主,怎么防控土壤污染"传染",怎么整治已经"生病"的土壤?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开出三大药方。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不均匀性和长期存在性等特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速度极慢,土壤一旦污染,将是‘天长地久’。"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的这段话包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正在因土壤重金属污染而遭受危害,这些危害包括:土壤污染使本来就紧张的耕地资源更加短缺;土壤污染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土壤污染中的污染物具有迁移性和滞留性,有可能继续造成新的土地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土壤污染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  相似文献   

7.
<正>一、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类型1、土壤污染的特点(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水污染—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的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2)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土壤治理与修复,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了广西土壤污染的基本现状,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阶段广西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六条对策措施,即必须注重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目标;必须注重强化政府进行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注重加快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的全面调查;必须注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必须注重开展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必须注重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土壤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维护食品安全,必须着眼于防治土壤污染,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而制度性缺陷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瓶颈,对此,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建构,完善土壤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制度,切实保护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日抽检数据“镉米再现”消息不胫而走,公众哗然。土生万物,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土壤污染,或千百年难除;进入人体,能代代相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透视”,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公路旁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及防护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染指数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Pb、Cr、Cu、Zn、Cd、Ni、As)的扩散格局及其对防护林带的影响,比较有林带和无林带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林带和无林带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峰值均不在路肩处,其中无林带路段大部分出现在距路肩100-200 m的范围,然后逐渐下降到对照值,而有林带路段大部分出现在距路肩10-50 m的范围,且在越过峰值以后各样点的含量值基本上比无林带对应样点的低,并达到显著水平;单项污染综合指数显示,在无林带路段,除了Cr和Ni,其他重金属元素对路旁200 m范围内的土壤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Zn和Cu的污染最严重,有林带路段重金属污染范围大部分缩小为100 m;多项污染综合指数显示,无林带路段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范围达到300 m,而有林带路段缩小为200 m;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公路交通,根据当前沿海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公路两侧建设50 m宽的防护林带,能有效抑制由交通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使用BCR连续提取法和重金属形态评价方法(RSP),分别对大兴安岭北部3种主要林型(落叶松、樟子松和白桦)土壤重金属Zn、Mn的形态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BCR连续提取法是将重金属分为以下4种形态:可交换态及弱酸可提取态(EX)、可还原态(RED)、可氧化态(OXI)和残渣态(RES)。RSP表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其值为土壤中次生相中的重金属含量(Msec)与原生相中的重金属含量(Mprim)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Mn含量显著高于土壤全Zn含量。3种林型中,落叶松林土壤全Mn含量最高(1169.01±0.74)mg/kg,白桦林最低(470.62±0.65)mg/kg,且3种林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全Zn含量按降序排列为樟子松林(103.09±0.40)mg/kg>落叶松林(61.02±0.14)mg/kg>白桦林(46.15±0.15)mg/kg。土壤Mn的主要赋存形态为RED-Mn,而土壤Zn的主要存在状态为RES-Zn和OXI-Zn,2种重金属的可提取态比例均大于40%,具有较高的二次释放潜力,且主要分布于表层土壤中。2种重金属的RSP指数为Mn(18.24)>Zn(1.32),均表现为白桦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且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植物修复法来治理土壤放射性污染问题具有绿色、廉价、清洁、环保等独特优点。该文介绍了植物修复的机理、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植物富集效率的因素等,指出利用森林植物修复污染土地,发展工业原料林、薪炭林等短周期林业是一种比较好的土地利用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地区设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其中化肥的使用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给农田土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还间接导致设施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失调等污染危害。本文概述了土壤修复技术在改良设施农田土壤方面的三大方法,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并提出防治设施农田土壤污染的对策。总结了设施氮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中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我国设施农田氮污染研究和修复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土壤环境修复和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林业机器人在林区地面的行走性能,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试验地,在分析林区土壤力学特性基础上,依据车轮与林区土壤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建立了轮胎-林区土壤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分析软件,对林业机器人的车轮与林区土壤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结构和受力情况下,轮胎不会陷入林区土壤中。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表1参94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质量指标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双联合国土地质量指标计划推荐的核心为指导,对河北省曲周的土地利用管理活动进行了可持续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曲周的盐渍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土壤肥力增加,土地质量总体上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同时,土壤污染问题开始显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问题现在虽然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还没有形成致命影响,但如何继续发展下去,肯定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杨梅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17个县市杨梅基地的77个土壤样品中铅、镉、铜、锌、铬、砷和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7种重金属均有检出,从平均值来看,元素Zn、Cr的含量较高,其余依次为Pb、Cu、As、Hg、Cd。对照浙江省森林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除了1个采样点土壤的Hg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27外,其余各采样点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且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用草原类型学的方法,对红豆草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根据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红豆草最适宜分布在①微温微干(栗钙土、淡黑垆土,典型草原)类;②暖湿微于(褐土,半干生阔叶林、暖湿性典型草原)类;③微温微润(暗栗钙土、黑钙土、黑垆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类;④微温微润(黑垆土、淋溶褐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甸)类;⑤微温湿润(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类;⑥暖温湿润(黄棕壤、棕壤,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林)类六个草原类别上。其中①为最适分布区,②为扩散区。用草原类型的理论,确定红豆草的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是红豆草宜植区划的依据,而且能指导红豆草生产。  相似文献   

20.
千岛湖地区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效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经采用面上样地调查和设置迳流观测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定量评估千岛湖地区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效益。结果表明:1.有林地比无林地年有效持水量大30%,20年累计10亿m~3,起到削减洪峰及调节水源的巨大作用。2.有林地比开垦地地表迳流系数小53%,输沙率减少99.1%,起到明显的保持水土作用,减缓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年限。3.封山育林提高了水库水质的纯洁度和透明度,防止水库污染,提高了千岛湖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