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评价梅花鹿茸质量的一些内在指标,分别对13对梅花鹿二杠茸与三杈茸中Ca,P,TAA(总氨基酸)、甘氨酸(Gly)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AA,Gly,Ca和P含量在二杠茸中分别为458.34,70.81,59.69和71.33g/kg,三杈茸中分别为490.20,78.45,57.06和68.32g/kg,两种梅花鹿茸的Ca,P和总氨基酸差异不显著(P>0.05),而甘氨酸含量三杈茸明显高于二杠茸(P<0.05),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省3个国营养鹿场的鹿茸样品--三杈茸和二杠茸各3支,分别进行了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及微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三杈茸与二杠茸,砷含量分别为0.30mg/kg,0.23mg/kg,铅含量分别为0.37μg/g,0.48μg/g;汞含量分别为0.06μg/g,0.04μg/g;六六六含量分别为0.020μg/g,0.0088μg/g,DDT均小于0.00005μg/g;微生物细菌总数,霉菌,致病菌均未检出,2种茸大肠菌群均小于30MPN/100g。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较为完整的梅花鹿鹿茸灰色关联度模型并进行其质量评价,本研究通过对10支鹿茸筛查51种兽药残留、5种重金属,选出无兽药残留和无重金属超标的鹿茸,测定核苷、生物胺、脂肪酸、氨基酸、多糖和粗蛋白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鹿茸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0支梅花鹿二杠茸兽药残留、重金属均不超标,它们的相对关联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明即使同种规格的鹿茸品质也具有差异性。本研究构建了新的鹿茸质量评价模型,为鹿茸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鹿茸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沿用两千多年。本研究通过LC-MS-MS技术对梅花鹿鹿茸的脂质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752种梅花鹿鹿茸脂质成分,共分为15个类别,其中磷脂酰乙醇胺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磷脂酰胆碱和甘油三酯;利用OPLS-DA多元统计方法与单因素方差检验筛选到133种显著差异表达脂质分子(VIP 1,P 0.05,差异倍数 2),包含58种甘油三脂,22种磷脂酰胆碱,7种磷脂酰丝氨酸,35种磷脂酰乙醇胺,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4种神经酰胺;相对定量结果显示,甘油三脂与磷脂类化合物在蜡片茸中高表达,而能够维持皮肤水分、调节细胞凋亡的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在血片茸中高表达;另外,筛选到5种甘油三脂在三杈蜡片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二杠蜡片茸。本研究详细分析了蜡片茸与血片茸的脂质组分,为鹿茸有效活性成分的挖掘与鹿茸生长机制的探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2 0 0 3/1 2 /30 ) (元 /张 )品名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广东清平广西玉林河南禹州梅花鹿茸 (二杠 ) 3,6 0 0 - 4,0 0 0稳 3,80 0 - 4,2 0 0稳 4 ,50 0 - 5,0 0 0平 4,2 0 0稳 3,6 0 0 - 4,0 0 0稳 3,6 0 0 - 4,10 0稳梅花鹿茸 (三杈 ) 1,2 0 0 - 1,6 0 0稳 1,2 0 0 - 1,  相似文献   

6.
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梅花鹿养殖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黄芪、党参、山楂、板蓝根4种中草药按2∶1∶1∶1的比例制成混合制剂,在梅花鹿基础日粮中添加0.5%、1%、1.5%,研究其对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日粮组比,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混合制剂能显著(P0.05)提高梅花鹿头茬茸、二茬茸的产量,其中以添加1.5%中草药混合制剂的增茸量最明显,总茸重达3.01kg,比基础日粮组(2.50kg)增重20.4%。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梅花鹿KGF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鹿茸生长不同阶段顶端茸皮组织的表达差异,以雄性梅花鹿茸皮组织为试验材料克隆梅花鹿KGF基因,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KGF基因在梅花鹿鹿茸顶端不同生长阶段的茸皮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梅花鹿KGF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全长为585 bp,共编码194个氨基酸;KG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具有跨膜结构的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 489.17,理论等电点pI为9.35;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2)通过Blastp功能比对显示梅花鹿KGF基因与马鹿、白尾鹿、牛、野牛、山羊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GF基因的表达量在梅花鹿鹿茸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的顶端茸皮组织中差异显著(P<0.05),其在中期的表达量是前期的(2.158 5±0.014 1)倍,后期的表达量是前期的(1.728 5±0.225 3)倍;其表达量在中期与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本研究发现梅花鹿KGF基因在进化中的保守性较高,对鹿茸的生长发育与组织修复有重要作用,其在不同时期茸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鹿茸生长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为哺乳动物的组织创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梅花鹿的鹿茸作为商品是由其形态、质量决定价格,而生长着的鹿茸形状、质量每天都在变化。我场饲养公鹿500头,根据公鹿的年龄、茸形和茸的生长发育趋势,我们结合公鹿历年的产茸情况及其需要,合理掌握收茸种类,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适时合理,在生产实践中证明这是提高鹿茸产量及质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现将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技术简介鹿茸为梅花鹿雄性第二性征,对生于雄鹿头部两侧额外脊部,初角茸形成后,每年于4~5月份开始,再生一对,7~8月形成标准二杠茸,年产二杠茸鲜重3~5kg。本技术依据鹿茸发生再生机理,通过外科手术操作,对鹿头部两侧生茸部位及生茸部位中间偏前的部位进行人工处理,使不具有生茸能力的部位获得完全的生茸能力,并与次年开始,生一支标准二杠  相似文献   

10.
饲养茸鹿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鹿茸,养好公鹿尤显重要。为便于生产管理,提高公鹿生产力,将生产期划分为4个阶段。以梅花鹿为例,分为生茸前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生茸期(3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根据茸鹿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性,若能采用如下11种方法,则能显著提高鹿茸的产量. 1饲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 近16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饲养这些优良品种或品系,尤其是饲养纯种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有些梅花鹿养殖场(户)鹿茸的产量与质量都很低,生产出的鹿茸滞销,养鹿的经济效益很差。鹿茸乃养鹿所追求的最主要产品,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是获得较好生产效益的关键。笔者现就此相关问题,谈谈切身体会,希望对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有所帮助。一、影响鹿茸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1.遗传性因素的影响鹿茸的形状、色泽及茸毛的生长状况等特征受鹿的遗传性因素制约。生茸性能良好的公鹿,其后代大多生茸  相似文献   

13.
<正>技术简介鹿茸为梅花鹿雄性第二性征,对生于雄鹿头部两侧额外脊部,初角茸形成后,每年于4~5月份开始,再生一对,7~8月形成标准二杠茸,年产二杠茸鲜重3~5kg。本技术依据鹿茸发生再生机理,通过外科手术操作,对鹿头部两侧生茸部位及生茸部位中间偏前的部位进行人工处理,使不具有生茸能力的部位获得完全的生茸能力,并与次年开始,生一支标准二杠  相似文献   

14.
比较梅花鹿红茸与黑茸营养成分的差异,为评估两种茸的质量等级、指导鹿茸市场价格和育种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参照国家食品检测标准以及文献中的方法测定两种茸的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多糖、胶原蛋白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茸与黑茸中水分、灰分、粗脂肪、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红茸中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黑茸(P <0.05);黑茸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红茸(P <0.05),黑茸中Asp、Thr、Glu、Val、Leu、Tyr和Phe的含量显著高于红茸(P <0.05),Ile和Lys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红茸(P <0.01),红茸与黑茸中其余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红茸比黑茸的胶原蛋白含量更高,而黑茸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饲粮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对四岁梅花鹿生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四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本研究采用2(CP18%和15%)×2(GE17.15MJ/kg和16.32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选用四岁(三锯)梅花公鹿40头,分为四个试验组,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8%处理组鹿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5%蛋白组;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高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饲粮能量浓度对粗纤维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组;四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约为16.4MJ/kg(GE)和15.9%(CP);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33.94MJ和330~360g。  相似文献   

16.
为扩大海南特有灭绝级濒危植物爪耳木的种群数量,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爪耳木当年新生叶片与多年生老叶功能性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新叶和老叶分别为60. 21%和52. 17%,新叶极显著大于老叶;干重和比叶重,老叶分别为0. 046 g和0. 017 g,新叶分别为0. 037 g 0. 013 g,老叶显著大于新叶;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老叶分别为5. 670 cm~2、72. 954%、16. 872 g/kg和1. 173 g/kg,新叶分别为5. 125 cm~2、79. 807%、16. 467 g/kg和1. 272 g/kg,二者各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叶片的干重、比叶重、叶片含水量及叶全氮含量是影响爪耳木叶生长发育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17.
东北梅花鹿血液某些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梅花鹿血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目前尚未见系统资料。本试验测定了东北梅花鹿母鹿、仔鹿(包括初生仔鹿和一月龄仔鹿)、公鹿(包括生茸鹿和非生茸鹿),血清总蛋白、蛋白分类、谷草转氨酶(sGPT)和谷丙转氨酶(sGOT)、全血非蛋白氮(NPN)、血糖、血清总脂、CO_2结合力、Ca、P、Mg、K、Na等13项生化指标,并通过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进行了比较。其中血清总蛋白和SGOT的含量是公鹿>母鹿>1月龄仔鹿>初生仔鹿;γ球蛋白、NPN、血清总脂的含量是公鹿>母鹿>仔鹿。其差异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数据表明梅花鹿血液上述生化指标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公鹿高于母鹿说明公鹿基础代谢较母鹿、仔鹿旺盛。 生茸鹿和非生茸鹿相比,血液总蛋白和sGOT的均数差异极显著,生茸鹿高于非生茸;鹿,表明生茸鹿体内蛋白质合成多、代谢旺盛。血钙生茸鹿又显著低于非生茸鹿。因此,在鹿生茸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含Ca、P多的矿物质饲料是提高鹿茸生产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在能量浓度相近、粗蛋白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不同精租比全混合日粮(TMR)对雄性梅花鹿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全混合日粮精粗比分别为A-65:35、B-55:45、C-45:55、D-35:65.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适口性、鲜茸产量、干茸产量、折干率和茸头围度等方面B组与其他3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鹿茸生长日期、鹿茸眉枝长、主干长、主干围度和茸基围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总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差异显著(p<0.05),以B组最高;血清尿素氮浓度和血清葡萄糖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9只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1组在生茸后期用抗雄性激素CAZ处理后,每周口服1次生长抑素耗竭剂GS57,共处理4次;第2组在生茸后期只接受CAZ处理,未进行Cs57处理;第3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组。结果:生茸后期(7月下旬-8月下旬),第1、2组血清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第3组;第1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其处理前水平和第2、3组(P〈0.05);第1、2组的再生茸长度和重量均显著大于第3组(P〈0.01),但第1、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生茸后期,通过增加血清睾酮水平已经受到抑制的雄性梅花鹿血液IGF-1水平未能进一步起到促进再生茸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养鹿生产中,还有相当部分养鹿场饲养管理粗放,鹿茸单产低,茸支头细小,骨化程度大.母鹿多是自然本交,准胎率低,仔鹿成活率低,有的鹿场甚至经营亏损.而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茸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韩国收取的马鹿茸要求支头大,单支重在1公斤以上,含血均匀,骨化程度小,肥嫩上冲的四五叉茸;梅花鹿要求支头大肥嫩,一些单支重小的不值钱,花二杠茸国内市场销路看好.为适应市场需求,在养鹿生产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