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回顾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粮食单产两次突破和粮食产量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中土壤肥料、旱作农业、作物育种、生物灾害防控等粮食增产技术措施在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并就进一步加快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再创新、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国家对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幅度增加了"三农"投入,逐步构建了农业与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保护体系,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近年来粮食支持保护政策的回顾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种类越来越多,扶持标准逐步提高,对粮食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逐步构建了新时期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白城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和"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粮食生产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国家"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的要求精神,联系安徽建国60a来在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推广,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2009年粮食单产和总产分别比1949年提高4.92倍和4.82倍。同时指出,当前农业科技还不能满足粮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个方面的措施,即:(1)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2)加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和持续高效攻关研究;(3)加强无公害粮食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研发;(4)针对安徽现状,提出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八连增"成绩下,我国粮食生产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隐患,粮食供求只是暂时的相对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并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保卫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形势严峻,同时"粮食战"使一些产业面临粮食安全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生产、保供给。  相似文献   

7.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并研究决定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分析人士认为,在夏粮"十一连丰"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系列相关部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体现出国家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可持续性问题的高度关注,意义十分重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说,"国家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量节节攀升,仓储设施自然也要跟上。  相似文献   

8.
汉代文景之治时期,农业有所发展,社会进步。汉文帝听从晁错的建议,"除民田之租税"13年,为免除农业税开了先河。本文初步澄清当时的每亩单产、劳动力生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粮食总产量等问题。还对汉代与现代的面积、计量作了比对。证明晁错所说的:"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比较切合汉代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推动吉林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探索吉林农业发展新思路、新途径,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再立新功,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0.
良种推广补贴是国家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政策措施;是国家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恢复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过贯彻落实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可以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可以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可以满足国内外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需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2.
汉简资料记载,汉初为了保护农业发展,律令禁止放牧养猪的养殖方式,这或许促使了圈养方式的兴起。两汉时期既有民间个体饲养也有政府集体养殖两种方式,边塞的戍守系统继续沿用此种模式。汉代人们对猪的认知度颇高,无论是在朝廷赏赐、医疗、饮食,还是在地名、人名中都广泛应用,猪文化影响深远。此外,西北汉简中的“肉价”可能就是猪肉价格的简称,这为深化汉代社会生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汉"大男大女模式"最初并不是专门用来征发赋役的,它是最基本的人身控制模式。直到汉初,"大男大女模式"与赋役制度仍不是直接对应。随着户赋演变为口赋以及杂税的弹性扩张,赋税征缴逐渐向"大男大女模式"靠拢;秦汉"傅籍模式"是朝廷每年八月对男子进行的系统工作,与女性无涉,其目的是统计男子服兵役、更役等常规徭戍的人数。汉代徭役的制度弹性导致服役对象由傅籍男性扩展到大男群体,甚至大女群体,呈现出"大男大女模式"与"傅籍模式"的纠缠不清,形成了汉代赋役身份的外在错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交通发展的视野下,中古时期西域食物的东传大概可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阶段。丝路初兴的汉代是西域食物的初传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的农林作物在北方推广种植,饮食结构与烹饪方法也受到内迁少数民族的影响,呈现出胡汉融合的特点。唐代海陆交通发达,品种繁多的西域食物不仅从陆路输入长安,也从海上传入广州,胡食的兴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胡风文化影响,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呈现出南北融合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考察汉代奴婢放良问题,对秦汉奴婢问题的揭示不无裨益。主要从汉代法律、诏令及史实三方面,分析了汉代奴婢放良措施,并就放良奴婢的善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汉代把对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济以法律的形式同定下来,但是抚孤问题更多依靠社会及民间的力量来解决;宗族内部的收养是救济孤儿的最主要方式,是孤儿得以生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都有数十百万的人口。作为两大政权的政治经济中心,西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的粮食安全问题影响甚至左右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至今仍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贵州境内汉代墓葬分布较广,通过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可以考察古夜郎族群民风民俗的面貌。贵州汉代墓葬的出土文物反映,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古夜郎族群已经具有显著的农耕文化特征;巫觋鬼神的过度信仰,体现了古夜郎族群以农牧为基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寄托;生殖崇拜的多种多样,附着着古夜郎族群在农牧社会条件下繁衍后代的文化色彩;赫章可乐出土的“套头葬”,具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科考文旅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乾隆年间,蝗灾是伊犁农业开发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清朝廷对蝗灾十分重视,从祈神禳灾、组织灭蝗、赈济减赔、外地调粮等途径积极应对。乾隆三十一年伊犁蝗灾事件与伊犁将军明瑞"来京陛见"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