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选育经过母本万04的选育:1997年春引入来自CIMMYT的群体13套袋自交S1,同年冬在海南选株套袋自交50个果穗S2。1998年春在万全选穗50个穗行,各套袋10穗自交,选出3个穗行S3,同年冬在海南加代S4,同时测配组合。1999年春加代繁殖种子S5,同时进行组合比较试验,同年冬在海南继续加代S  相似文献   

2.
芦笋雄性系两性株调查及镜检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芦笋9个品种1.8 hm2大田实地调查,发现芦笋雄株中的雄性系两性株132株,有5个品种未发现雄性系两性株,玛丽华盛顿500W、Uc72各发现1株,西德全雄发现18株,鲁芦笋1号发现112株,并对发现的芦笋雄性系两性株进行目测和镜检观察,结果表明:应选择白色或黄白色的根尖,用1 mmol/L 8-羟基喹啉进行预处理5 h;解离用1 mol/L盐酸60℃恒温处理18 min效果最好;采用合理的压片方法,用双目显微镜可观察到二倍体和四倍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芦笋种植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芦笋生产国和出口国。而芦笋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其价格昂贵,素有黄金种子之称。而芦笋雄株产量一般比雌株高20%以上,因此,运用科学发展观收集农业科技情报资源,"促进芦笋雄性两性株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实现芦笋种子国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无蜡粉自交系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且茎叶表面被有蜡粉;F2代群体出现有蜡粉可育、无蜡粉可育和有蜡粉不育三种类型的植株;在F2代群体中选无蜡粉可育株自交,F3代群体内所有单株都无蜡粉,并出现15∶1、3∶1和100%可育等三种育性表现;从育性分离比例为3∶1的二个F3代群体内选株自交和兄妹交,一部分F4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100%可育,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也表现为100%可育;另一部分F4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3∶1,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表现为1∶1.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1∶1的组合为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相似文献   

5.
<正>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公认的保健蔬菜,在国际上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长期食用芦笋具有减肥、抗肿瘤、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笔者通过连续多年的试验,总结了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芦笋露地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芦笋杂交一代种子如格兰德、阿波罗、阿特拉斯、泽西奈特、井冈701等,既有雌株又有雄株。雌株开花  相似文献   

6.
1985年我们用~(60)Co γ射线处理蓖麻品系永283的干种子后,1986年在其 M_2中发现并获得了带有标志性状的单性雌株,即蓖麻 Lm 型雌性系。经田间观察:其各级花序的花序轴上、花梗上着生柳叶状功能叶的植株均是无雄花发育的单性雌株。且这种功能叶在主花序显蕾时即可显现,性状表现早,易于识别。1986年以来我们对其进行了同其它品种、品系广泛测交,与同区正常株姊妹交及与测交 F_1回交。其结果是测交 F_1全部为正常两性株;F_1自交正常两性株与 Lm 型雌株的比例为3:1(P>0.995);F_1与 Lm 型雌株回交(或 B_1里的正常  相似文献   

7.
以结球甘蓝为材料,调查了晨光平头、四月慢及丰田等3个品种自然群体中自交不亲和株的分布;探讨了晨光平头父代亲和指数的不同选择强度对子代亲和指数的影响;分析了丰5、四2、晨27等3个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各代亲和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存在;自交不亲和性的选择强度越大,选择效果越大;连续选择自交亲和指数低的单株自交4~5代,是选育优良自交不亲和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用双低品种对不育系转育测交后,在F2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上再用其品种回交,然后在B1F2(回交种的F2)代群体中选可育株自交,自交株通过室内硫甙粗测分析淘汰种植B1F3的低硫株行,花期选择出现1/4不育株率的株系进行系内兄妹交,再种植鉴定,选50%左右不育株率的株系成对测交。用3年6代(含夏繁)育成了不育株率为51.8%、硫甙含量为31.2μmol/g的不育系-油研7号双低不育系。其选择群体在100-500株的范围,双低株系的入选株率在5%以上,不育系稳定的入选株系率可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lisL.)与天冬(A. cochinchinensis)性别分化的特征。【方法】利用石蜡切片结合镜检技术对芦笋品种紫色激情雌雄两性3种性别6个时期的花蕾;同属植物天冬雌、雄、两性株早、晚2个发育时期的花蕾以及芦笋两性花的花药进行形态发育解剖与观察。【结果】芦笋雌花在时期2 (1 mm≤长度2 mm)雄蕊败育,雄花的时期3 (2 mm≤长度3 mm)柱头停止发育,且两性花中成熟花粉呈育性状态;同时对天冬的解剖学结果显示:天冬雌花有明显败育雄蕊残留,雄花中有柱头退化痕迹,两性花的结构与芦笋两性花相似。【结论】从形态学上确定了芦笋性别分化的关键节点,雌花花蕾直径在1 mm之前的阶段是其性别决定关键时期,雄花花蕾直径小于2 mm的阶段为其性别决定的关键,天冬单性花形成过程与芦笋存在一致性。本研究为阐明天门冬属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奠定了基础,为芦笋与天冬全雄育种中优良材料的寻找提供了解剖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陈奇  李大林  符保龙  黄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19-7121
用离散线性系统建立同一连锁群2对杂合基因自交群体分离重组中的熵变模型。结果表明,各代的熵与交换率有关;单基因杂合型的比例在F1到F2有一个增长过程,以后逐代递减,最终趋于0;群体最终留下的4种纯合基因型的比例与交换率有关;自交群体的逐代熵变规律与随机交配群体的不一致,自交群体最大变异发生在F3而不是F2。  相似文献   

11.
对46份芦笋种质进行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9.87%、15.38%、11.92%;二级分枝长度、主茎粗、二级分枝数、二级分枝粗、一级分枝粗、鳞片宽、笋鳞片长度、笋粗、笋鲜重、第1分枝以下的鳞片数量、第1分枝高度是芦笋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也是芦笋选育种形态性状选择上关注的重点。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将46份芦笋种质分为两大类:Avalim、Pacific Endeavour、Pacific Peak、Backlim、Pacific Challenger 2、硕丰、JK107、Herkolim、Thielim、京绿芦1号、JK101、Precoce、Pacific 2000归为一类,其余33份种质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芦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芦笋育种中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芦笋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全雄育种、航天诱变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我国芦笋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芦笋试管苗、袋育苗和成年植株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茎叶为材料,应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对芦笋的雌雄性别进行了鉴别,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株提取液加入BTB液后雌株转色快于雄株,反应6~8 h时在620 nm处雌、雄株吸光值出现差异,是鉴别芦笋雌、雄性别的最佳时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材料转色速度不同,试管苗雌株混合液在反应6 h时转为黄色,雄株混合液呈黄绿色;袋育苗、成年植株雌株混合液在反应8 h时转为黄色,雄株混合液仍为黄绿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甜瓜2号连锁群中果长基因fl与性别表达基因a的连锁关系。分析果实长度和性别表达类型(雄花两性花同株、雌雄异花同株)的遗传规律,定位两性状基因。【方法】 以圆形甜瓜、雄花两性花同株品种西州蜜为父本,长形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品种蛇瓜为母本杂交产生的160个BC1(Back Cross 回交群体)单株为作图群体,研究BC1群体中果实长度和性别类型的分布,对二者进行遗传分析。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用甜瓜2号连锁群上的48个SSR分子标记,对甜瓜果实长度和花性型性状进行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对两性状基因定位。【结果】 甜瓜果实长度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雄花两性花同株与雌雄异花同株可能受双基因遗传控制。通过连锁分析,将果长基因fl定位于2号连锁群的标记SSR247159和标记SSR252089之间,遗传距离为3 cM;将性别表达基因a定位于标记SSR227156和标记CMGA36/SSR235092之间,遗传距离为3.59 cM;两区间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结论】 在甜瓜西州蜜和蛇瓜的BC1群体中,将果实长度基因fl和性别表达基因a的初步定位于不同标记区间内,证明二者不是同一基因。  相似文献   

15.
付婕  范双喜  谷建田  韩莹琰  秦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8-2108,2110
以近年来国内外培育的7个石刁柏品种的10个芦笋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芦笋品种嫩茎、拟叶和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石刁柏品种嫩茎中A1、A5和A3总黄酮含量较高;拟叶中A5、A2和A7总黄酮含量较高;根中A7、A2和A6总黄酮含量较高;综合比较可得A2、A7品种植株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对石刁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可知,石刁柏拟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中总黄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对黄瓜自交纯系及其杂交组合的性型遗传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全雌基因F和单性花控制基因M的遗传方式,并明确了不同性型自交系的基因型.对黄瓜不同性型植株的药荆处理结果表明,全雌株(FFMMAA)、强雄株(ffMMAA)、两性花株(FFmmAA)、和雄全株(ffmmAA)对乙烯利和AgNO3溶液处理的反应很一致,即乙烯利能诱导产生雌花,AgNO3诱导形成雄花,说明F和M基因的调控途径均与乙烯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一个热带高抗玉米南方锈病材料S313与4个高感玉米南方锈病材料组配的8个F2群体进行两年三季的遗传分析,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其中1个F2群体进行局部遗传图谱构建及抗性基因定位,并利用大群体及新开发的分子标记对抗性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连续三季对8个F2分离群体,分3个时期进行病原菌接种,玉米生长后期按1—9级标准等级记载各单株的抗南方锈病级数,进行抗性表型鉴定,最终确定抗、感分离比例。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多态标记,选择其中均匀分布的192个标记对S313×PHW52的F2群体中各30个高抗、高感子代进行KASP分型。利用第10染色体短臂上19个SNP标记对整个F2群体进行分型,构建局部遗传图谱;将遗传图谱与田间抗性表型鉴定结果相结合进行抗性QTL定位。开发初定位区间内10个SNP标记对次级群体进行标记分型,根据交换单株数量大小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根据玉米B73 Ref Gen_V4参考基因组信息,列出对应定位区间内的所有基因,利用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确定可能与玉米抗南方锈病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 8个F2群体田间抗、感分离比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说明热带自交系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效应比较大的主效QTL控制。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的多态标记16 426个。利用192个标记对各30个抗、感子代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1个抗性连锁标记Affx-90241059。利用19个SNP标记构建了总遗传距离为31.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77 cM的局部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把该主效QTL定位在标记Affx-91298359与标记Affx-91182449之间,区间大小约2 M。进一步利用F2大群体及10个SNP标记把该区间缩小到474 K的范围内。玉米参考基因组B73的对应区间内共有63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LOC103640657LOC100191493LOC103640673编码的蛋白质与植物抗病性有关,因此把这3个基因列为热带玉米种质S313高抗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候选基因。【结论】 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主效QTL控制,并且S313的主效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短臂约0.47 M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有3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发生和越冬情况,以及越冬幼虫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为贵州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黔西南州年均温较高的望谟县、兴仁市、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和贞丰县为目标调查点,采用灯诱、性诱、田间调查等方法于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调查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寄主及越冬虫态,统计虫源数量和百株虫量。将冬季采自望谟县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以玉米叶分别饲养于室内、室外和人工气候箱,观察草地贪夜蛾冬季幼虫在3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和化蛹率。【结果】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分别于2020年1月13日和2020年3月18日首次在望谟县诱集到成虫,之后在兴义市、兴仁市和安龙县也有发现,虫情测报灯未诱集到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2019年冬季仅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3~6龄为主,寄主为散落的再生玉米苗,首次调查百株虫量为34.67头,未发现成虫和卵;2020年春季最早仍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1~3龄为主,寄主为栽种玉米苗,百株虫量最高为28.00头,且在该地土壤中发现草地贪夜蛾蛹1头,2020年晚春在兴仁市马马崖镇九盘村亦发现1龄幼虫,百株虫量最高达30.00头。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第1~2周后的存活率均表现为室内 > 室外 > 气候箱,第3周后的化蛹率则是室内饲养的最高,室外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能终年繁殖,但冬季虫源基数较少,不足以成为本地春季草地贪夜蛾暴发的主要虫源。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更适应偏冷的环境,对突变的温暖环境和较低温度环境均不适应。  相似文献   

19.
石刁柏雄性系快速微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用玛丽华盛顿500W等6个石刁柏品种的雄株进行微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B_5+BA0.5mg/L+NAA0.1mg/L为适宜芽尖成苗培养基;MS+IBA1mg/L为适宜繁苗培养基1/2MS+IBA3mg/L或1/2MS+KT0.1mg/L+NAA0.05mg/L为适宜切段生根培养基.2.5%:蔗糖浓度,1/2含量的MS矿质盐有利于生根;激素种类和浓度是影响生根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