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在秃尖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玉米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并对其秃尖QTL进行定位,为玉米秃尖分子机理研究及玉米抗秃尖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无秃尖性状的自交系S群411331为母本、有秃尖性状的自交系综53313为父本,通过杂交和自交获得F2代群体.利用容量达10K的分子芯片获取大量SNP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NP分子标记,构建F2代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并结合秃尖表型数据,分别采用QTL定位软件Rqtl和QTL.gCIMapping.GUI 1.1对相应的秃尖QTL位点进行鉴定及定位.[结果]F2代群体的平均秃尖长度为4.25 cm,说明其秃尖性状更偏向于父本综53313,秃尖整体较长,且秃尖变幅为0~6.1 cm,偏度和峰度值均位于-1.00~1.00,符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从2612个多态SNP分子标记中共筛选出2599个SNP分子标记成功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5624.3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2.27 cM.利用Rqtl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3、4、5、6、8和9染色体,其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最大的2个QTL分别位于第6和8染色体,解释遗传变异的14.4%和16.3%.利用QTL.gCIMapping.GUI 1.1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第1、4、5、6、8和9染色体,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最大的2个QTL分别位于第6和8染色体,与Rqtl检测结果相比,二者均在第8和9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检测到1个QTL,在第5染色体检测到的QTL位置也较邻近,且效应最大的2个QTL均位于第6和8染色体;不同之处在于Rqtl在各染色体上只检测到1个QTL,而QTL.gCI-Mapping.GUI 1.1在第6和8染色体分别检测到2和3个QTL,在第1染色体检测到1个QTL,在第3染色体未检测到QTL,而Rqtl检测出的第1和3染色体QTL情况相反.[结论]玉米秃尖QTL分别位于第1、3、4、5、6、8和9染色体,其中主效QTL在第6和8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5~2019年广西审定的122个普通玉米品种的申请主体、亲本引用情况、生育期、抗性、产量和品质性状等进行分析,为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品种选用提供参考信息。分析结果认为,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是玉米育种主体,审定玉米品种数量2019年最多,接近其他4年审定品种的总和,亲本来源广泛,出现一些优势亲本,其中自交系WH5804、ZH04被重复引用4次,自交系C29011、桂A10341被重复引用3次,有16个自交系被重复引用2次;抗性方面,高抗大斑病的品种6个,高抗锈病的品种有3个,高抗茎腐病的有4个,没有高抗小斑病、纹枯病或穗腐病的玉米品种;品质性状方面容重大于800g/L的有15个;产量方面区域试验增产率达到15%以上的有7个,生产试验增产率达到15%以上的有4个,近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绝大多数属于中迟熟高产品种,抗性降低,品质变化不大。建议整合育种资源,重视苏湾材料的创新,加强早熟品种及机械化品种选育,辅助运用单倍体技术。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2006年春季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区试(三组)中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各分析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法和适定性参数法计算方便、直观,易于理解.回归系数法以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描述品种的稳定性,有完整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应用较为普遍.高稳系数法把作物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简便而实用.但各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较好的方法是综合利用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作物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多年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4.
华南热带地区玉米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华南热带地区春秋两季玉米的9个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为华南热带地区选育玉米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华南热带地区春秋两季选育玉米高产稳产品种应重视生育期较长、出籽率高和穗粗大等性状的选择,秃尖长应尽量避免。春季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行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秋季玉米穗位高的选择不容忽视,株高应尽量降低,穗行数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一个热带高抗玉米南方锈病材料S313与4个高感玉米南方锈病材料组配的8个F2群体进行两年三季的遗传分析,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其中1个F2群体进行局部遗传图谱构建及抗性基因定位,并利用大群体及新开发的分子标记对抗性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连续三季对8个F2分离群体,分3个时期进行病原菌接种,玉米生长后期按1—9级标准等级记载各单株的抗南方锈病级数,进行抗性表型鉴定,最终确定抗、感分离比例。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多态标记,选择其中均匀分布的192个标记对S313×PHW52的F2群体中各30个高抗、高感子代进行KASP分型。利用第10染色体短臂上19个SNP标记对整个F2群体进行分型,构建局部遗传图谱;将遗传图谱与田间抗性表型鉴定结果相结合进行抗性QTL定位。开发初定位区间内10个SNP标记对次级群体进行标记分型,根据交换单株数量大小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根据玉米B73 Ref Gen_V4参考基因组信息,列出对应定位区间内的所有基因,利用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确定可能与玉米抗南方锈病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 8个F2群体田间抗、感分离比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说明热带自交系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效应比较大的主效QTL控制。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的多态标记16 426个。利用192个标记对各30个抗、感子代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1个抗性连锁标记Affx-90241059。利用19个SNP标记构建了总遗传距离为31.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77 cM的局部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把该主效QTL定位在标记Affx-91298359与标记Affx-91182449之间,区间大小约2 M。进一步利用F2大群体及10个SNP标记把该区间缩小到474 K的范围内。玉米参考基因组B73的对应区间内共有63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LOC103640657LOC100191493LOC103640673编码的蛋白质与植物抗病性有关,因此把这3个基因列为热带玉米种质S313高抗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候选基因。【结论】 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主效QTL控制,并且S313的主效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短臂约0.47 M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有3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广西玉米生育时期气候变化特征与产量年际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2年连续10个玉米生长季节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试验基地同一试验地适时播种玉米,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进行管理,并对玉米的产量性状进行评价。结合2008-2012年南宁吴圩气象站提供的玉米生育时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年际间、季节间玉米产量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玉米生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不同年份玉米产量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秋季高于春季,除了春季少数几天出现的低温,玉米生长期温度基本适合玉米生长;春季随着玉米的生长,气温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和春季相反,秋季随着玉米的生长,气温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玉米生长期日照合计值秋季高于春季,日照呈现波浪型变化,变幅在0~12 h之间。日平均降水量春季在2.85~3.99 mm之间,变化较小;秋季在2.47~6.15 mm之间,变化较大;春季单日较大的降水都出现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秋季的降水不均匀且无规律,玉米苗期和成熟期降水普遍较少。春季玉米产量在7 446.0~9 118.5 kg/hm2之间,秋季在6 346.5~7 297.5 kg/hm2之间,产量低于春季。生育期春季105~121 d,秋季91~101 d,春季的生育期明显长于秋季。2008-2012年玉米生育时期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玉米产量波动与年际间气候条件相关性较小。不同年份之间,玉米产量变化不明显,但表现季节效应,春季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7.
广西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稳系数法,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法对广西9个玉米区试品种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G17、南校12号丰产稳产性好。桂单22号、桂单26号在良好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嫒  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秦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6-14677,1468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桂单589的适时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春季6个播期,秋季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桂单589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桂单589在春季播种,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单589播种~出苗时间及生育期缩短,产量逐渐下降;在秋季播种,桂单589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和生育期延长,产量先升后降。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桂单589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结实性好,产量较高;春季在2初播种,容易遇低温,影响出苗,在3月下旬以后播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散粉期及灌浆期容易遭到高温干旱,秋季9月份后播种,由于后期低温,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影响收获。[结论]桂单589在南宁地区露地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对2005-2010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桂单22号(CK1)、正大619(CK2)及49个推荐审定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推荐审定玉米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有较大的突破,多数品种表现中晚熟,高产高抗等性状选育仍有较大潜力,在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方面选育有所突破,而对早熟、耐密、耐旱、耐瘠、抗纹枯病及玉米螟的品种选育要引起足够地重视,也不应忽视对玉米容重性状的选择.提出广西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把品种的丰产性和广适性放在首位,兼顾品种的生育期、容重、出籽率和脱水速率等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氮素、磷素和钾素水平对玉米新品种桂单 591 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栽培因素对桂单591 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跃密度跃钾素跃磷素,在较大种植密度,氮 肥充足时获得高产。桂单591 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 密度57 750耀61 255 株/hm2、施氮量185.44耀261.53 kg/hm2、 施磷量86.81耀122.20 kg/hm2、施钾量153.79耀222.21 kg/hm2可获得8 250.00 kg/hm2以上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