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几个油用向日葵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估算出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遗传、表型、环境相关系数。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株高、茎径、花盘直径、单盘粒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叶片数、生育期与单株产量相关系数不显著。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首先是单盘粒数,其次是花盘直径、百粒重、茎径和株高。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6份不育系和6份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其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份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百粒质量、粗蛋白各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但基因非加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粗脂肪等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主导;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与向日葵杂交组合竞争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强优势组合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SCA效应。12份亲本材料中,恢复系X3639R、318R、LD5009R在单株产量、农艺性状、单盘实粒数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不育系S10-390-3A、S10-336-2A、S10-390-1A在百粒质量、单株产量、粗脂肪、粗蛋白方面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故均为较好的亲本材料。此外,除茎粗外,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明显高于不育系。向日葵杂交组合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杂种优势。叶片、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66.13%、73.58%、61.17%。粗蛋白平均超亲优势值为68.96%,各性状正向超亲优势组合数超过83%。  相似文献   

3.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试验针对食用向日葵育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其主要性状进行典型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与形态性状、生育期之间的相关主要是由产量性状中的单盘粒数、籽实产量和形态性状中的株高、叶片数及生育期的相关引起。以上结果可为食用向日葵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用向日葵产量与主要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12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盘粒重株高茎粗单盘结实数百粒重单盘总粒数结实率籽仁率叶数粒宽盘径粒长。产量与盘径呈不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和粒长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另9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百粒重、单盘粒重和单盘结实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50、75、100、125、150 mg/L)的多效唑对向日葵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对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各浓度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向日葵株高、增加向日葵茎粗、缩短向日葵节间长和叶柄长、减小向日葵叶片叶长与叶宽、减少叶片数、增加向日葵盘径、单盘粒重、百粒重、提高籽仁率,增产效果明显,同时能改善向日葵籽粒品质,提高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等。综合向日葵生长、产量品质性状考虑,多效唑75 mg/L处理在试验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晋南夏播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弄清在晋南复播条件下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程度,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对15个油葵杂交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盘粒数、单盘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产量,茎粗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产量,株高和倒伏率通过综合效应影响产量。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株高和单盘粒数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株高172.1~176.8 cm,单盘粒数1352~1428粒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故此认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通过对单盘粒重、单盘粒数等一些直观的性状的选育达到选育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在晋南复播条件下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程度,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对15个油葵杂交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盘粒数、单盘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产量,茎粗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产量,株高和倒伏率通过综合效应影响产量。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株高和单盘粒数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株高172.1~176.8cm,单盘粒数1352~1428粒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故此认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通过对单盘粒重、单盘粒数等一些直观的性状的选育达到选育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穗型水稻不同叶位功能叶片与灌浆特性、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关系,以半直立大穗型水稻辽粳401和弯穗型优质稻辽粳37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位功能叶片[剪剑叶(T1)、剪倒2叶(T2)、剪倒3叶(T3)和不剪叶(对照,CK)]对不同穗型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稻米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剑叶和倒2叶缺失均显著降低辽粳401强、弱势粒和辽粳371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不同叶位功能叶片缺失均显著延长了辽粳401的活跃灌浆期,缩短了辽粳371的活跃灌浆期;不同叶位功能叶片缺失均提前了辽粳401的最大灌浆时间,推迟了辽粳371的最大灌浆时间;剑叶和倒2叶缺失均显著降低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千粒质量,进而显著降低产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均表现为剑叶>倒2叶>倒3叶。与CK相比,剪剑叶处理中辽粳401和辽粳371的千粒质量分别降低18.32%和6.44%,产量分别降低16.52%和8.05%。随着缺失叶位升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逐渐下降,其中对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影响较大。不同叶位功能叶片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50、75、100、125、150 mg/L)对食用向日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多效唑各浓度喷施食用向日葵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株高,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长和叶柄长,减小叶片叶长叶宽、叶片数,增加盘径、单盘粒重、百粒重、提高籽仁率,增产效果明显,改善食用向日葵籽粒品质,提高籽仁粗蛋白和籽仁粗脂肪含量等.[结论]P2(75mg/L)处理在试验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新食葵5号为材料,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100、200、300、400、500 mg/L,矮壮素800、1 200、1 600、2 000、2 400 mg/L,多效唑50、75、100、125、150 mg/L对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向日葵产量、改善向日葵籽粒品质;甲哌鎓400 mg/L(D_4)、矮壮素800 mg/L(C1)、多效唑75 mg/L(P_2)处理能显著提高向日葵盘径、单盘粒质量、百粒质量、籽仁率、产量;甲哌鎓400 mg/L(D_4)、矮壮素1 200 mg/L(C_2)、多效唑75 mg/L(P_2)处理能增加向日葵籽粒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粒长、粒宽。综合考虑,新疆地区向日葵产量提高、品质改善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其使用浓度为75 mg/L。  相似文献   

11.
摘叶对大樱桃休眠花芽内源激素及活性氧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8年生大樱桃为试材,分析了人工摘叶处理对休眠花芽中内源激素含量,活性氧物质H2O2、O2-·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摘叶打破休眠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摘叶后花芽各种激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ABA下降最显著。摘叶后期GA3和ZT等生长激素的含量逐渐回升,且明显高于对照花芽。摘叶增加了花芽中的H2O2含量,摘叶后30 d较同期对照增加了34.57%,而O2-·含量出现降低的趋势,摘叶后30 d比同期对照降低了25.49%。另外,摘叶提高了SOD的活性,而CAT活性降低,这与H2O2含量的降低一致,摘叶同时还提高了POD的活性。摘叶花芽平均较对照提早萌芽3~6 d,提早2~4 d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摘花时期对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摘花时期对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合花蕾摘除后鳞茎产量增加,花蕾长1~2cm时摘除花蕾单株鳞茎产量达296.4g,比对照处理增加65.6g,增产28.42%,花蕾长5~6cm、9~10cm时摘除花蕾单株鳞茎产量分别为282.1g、265.6g,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51.3g、34.8g,增产分别为22.23%、15.08%。花蕾采摘越早,百合鳞茎增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食用向日葵产量及主要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近年育成的品种(品系)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2012年吉林省24个食用向日葵品种(组合)进行数据整理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与单盘粒重、株高、花盘直径、茎粗、百粒重、结实率相关极显著。单盘粒重、结实率、株高、籽仁率对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为食用向日葵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8个基因型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0、90N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小麦叶片、茎鞘、穗轴 颖壳及籽粒含氮量、氮收获指数及叶片、茎鞘、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没有显著受到施氮的影响。氮总吸收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粒数及单位面积粒重。施氮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氮总吸收量,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籽粒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含量上。第3次采样时,T1的P含量最低,为5.0 mg·g-1,T2和T3处理P含量均为5.7 mg·g-1;第4次采样时,T1处理K含量最低,为17.0 mg·g-1;T2处理K含量提高到19.8 mg·g-1,T3处理的K含量为20.9 mg·g-1。茶树开花会造成春茶产量下降,尤其是前期春茶产量下降程度更严重。同时也会造成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进而影响茶叶品质。花芽长成初期,通过采摘花芽能够有效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探索通过合理的修剪和采摘、化学除花、合理密植和遮荫等措施来减少茶树开花,从而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南疆油葵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种统计方法分析表明:南疆中肥力地区油葵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密度>盘粒数>千粒重>秕粒率,各成产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增产途径是适当增加密度,兼顾盘粒数和粒重,协调实粒和秕粒比例,改善群体质量,争取群体产量达最高,提出了合理产量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河南省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不同产区小麦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时空差异,明确不同产区进一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河南省小麦固定监测站点实地监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选择最优模型,绘制2017—2020年河南省4个小麦生产区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空间分布图,分析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在不同小麦产区的差异及其相...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油用向日葵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20个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生育日数(X_1),株高(X_2),茎粗(X_3),叶片数(X_4),花盘直径(X_5),单株粒数(X_6),百粒重(X_7),籽仁率(X_8),结实率(X_9)和单株产量(Y)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粒数、生育日数、籽仁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结实率单株粒数株高籽仁率花盘直径生育日数茎粗叶片数。因此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应首先考虑结实率、百粒重、单株粒数、花盘直径、籽仁率等主要性状,同时兼顾生育日数、叶片数、株高和茎粗等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19.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田玉米试验,研究不同养分含量的昌鑫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玉米株高、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周长、千粒重等生物量数据,对玉米产量进行理论测定。[结果]大田玉米追肥施加25%颗粒肥后,籽粒饱满,穗粒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增加,增产率达到27.2%。[结论]施加25%颗粒肥有效地改善玉米的成产因素,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