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以改性的方法提高纤维素纳米晶的水溶性,用其制备稳定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并初步探究Pickering乳液在制备复乳和包埋益生菌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TEMPO(2,2,6,6-tetramethylepiperidin-1-oxyl,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NaBr/NaClO体系对微晶纤维素进行化学改性,分别制备氧化度为30%、50%和100%的氧化纤维素纳米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别对其形貌和羧基化学结构进行测定.其次,用氧化纤维素纳米晶制备Pickering乳液,用荧光显微镜和Turbi Scan稳定性分析仪分别对其形态和稳定性进行表征和分析.最后,用氧化纤维素纳米晶制备复乳,并将上述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用于菌体包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氧化后的纤维素纳米晶结构疏松,羧基含量增加,水溶性随氧化度的升高而增加;氧化度为50%的纤维素纳米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较稳定,其也可用来制备W/O/W型乳液,而且Pickering乳液用于菌体包埋,有较好的包埋效果.【结论】氧化后的纤维素纳米晶能够制备出稳定性较好的Pickering乳液,该Pickering乳液可以用于制备W/O/W型复乳以及菌体的包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安全高效的柚皮苷营养递送系统,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为乳化剂,系统地研究了柚皮苷单层纳米乳液(NA/WPΙ-e)及加入ι-卡拉胶和阿拉伯胶的双层乳液的制备条件,并考察了柚皮苷单层、双层纳米乳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A/WPΙ-e的最佳工艺参数为WPI质量浓度5 g/100 mL,油水体积比10∶90,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68.95 MPa,循环3次,此时的NA/WPΙ-e的柚皮苷包埋率高达75.50%;对于添加ι-卡拉胶和阿拉伯胶二次均质制备的双层纳米乳液,阿拉伯胶和ι-卡拉胶质量浓度均为0.3 g/100 mL的双层纳米乳液中的柚皮苷包埋率最高,分别为69.80%和64.78%。但在100℃水浴10 min和不同NaCl浓度环境下,柚皮苷双层纳米乳液粒径较NA/WPΙ-e显著降低(P0.05);在贮藏35 d后,柚皮苷双层纳米乳液的液滴颗粒增长率较NA/WPΙ-e显著降低(P0.05),贮藏稳定性随着ι-卡拉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且添加ι-卡拉胶的双层乳液具有更高的离子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柚皮苷双层纳米乳液提高了NA/WPΙ-e在其等电点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阿拉伯胶和ι-卡拉胶后,制备的双层纳米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更好,可以对柚皮苷形成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筛选了烟草绿原酸纳米脂质体的3种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以透析法测定烟草绿原酸脂质体的包埋率;以包埋率和粒径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结合超声法和逆相蒸发法3种制备方法;考察蛋黄卵磷脂与绿原酸的比例、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及超声时间对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包埋率和有效载量的影响;以正交组合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蛋黄卵磷脂与绿原酸质量比9∶1、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实际超声时间5 min所制备的烟草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7.16 nm,分散性良好,包埋率和有效载量最高分别达到88.02%和9.69%;包埋后的脂质体热稳定性和碱性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紫外测试表明绿原酸被成功包覆在脂质体中。上述结果表明乙醇注入结合超声法制备的绿原酸纳米脂质体粒径小、分散性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碱性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T-2毒素微胶囊是制备虾毒饵料研究该毒素在对虾食品链中传递规律的前提技术,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性状、包埋率及对虾利用率3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采用微胶囊技术,以复合蛋白制剂为壁材,20 ng T-2毒素和对虾饲料为混合芯材,采用均质和物理加热法使复合蛋白制剂包裹混合心材,再用恒温干燥法使其硬化,形成颗粒状对虾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建立了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制备工艺.采用LC-MS/MS技术检测T-2毒素,普通毒饵料、微胶囊毒饵料抽提水样中T-2的毒素含量分别为2.661、0.654 ng/mL,微胶囊毒饵料的包埋率达96.73%,其利用率是普通毒饵料的1.7倍.研究表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可以解决对虾口服难溶于水的T-2毒素的问题,并提高了T-2毒素的利用率,为研究T-2毒素对对虾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概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微胶囊化方法、壁材分类以及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尤其是对水溶性物质的微胶囊化、微胶囊化微生物、微胶囊技术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做了介绍.最后分析指出了微胶囊制备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提高玫瑰茄花色苷的包埋率及稳定性。【方法】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玫瑰茄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色苷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考察其对光、热及金属的稳定性。【结果】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麦芽糊精占总固形物质量分数70.0%,阿拉伯树胶占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0%,玫瑰茄花色苷占总固形物质量分数7.0%,总固形物质量分数7.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43℃,此条件下玫瑰茄花色苷的包埋率为97.1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呈圆球形,表面较光滑致密,无裂痕无孔洞。微胶囊玫瑰茄花色苷稳定性比较分析表明:在相同温度、相同光照条件下,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稳定性均明显高于纯化物;微胶囊化后花色苷在Cu~(2+)和Zn~(2+)中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且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在4℃、避光以及避免与Cu~(2+)和Zn~(2+)接触的条件下稳定性最高。【结论】通过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可有效提高玫瑰茄花色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西藏酥油中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共为一体,脂肪易水解变质的现状,对西藏酥油进行微胶囊化制备粉末油脂,为提高其保质期提供支持。【方法】以西藏酥油为芯材,制备微胶囊粉末油脂,研究不同的乳化体系及壁材对西藏酥油微胶囊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制备的西藏酥油微胶囊粉末油脂保藏期间的表面油质量分数及颗粒表面的变化进行考察。【结果】确定了西藏酥油粉末油脂的乳化体系和壁材,制备产品的表面油质量分数为2.0%,包埋率为95.4%,乳状液稳定。【结论】西藏酥油微胶囊化的较佳乳化体系为聚甘油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精较麦芽糖浆能够更好地充当填充物,添加阿拉伯胶能够明显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西藏酥油微囊化的较佳配方为:西藏酥油质量分数45%、聚甘油脂质量分数1.7%、糊精质量分数47.8%、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质量分数5%、阿拉伯胶质量分数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的水溶性和乳化稳定性,本研究利用旋涡混合仪和微射流仪制备纳米乳液,以分层体积和三元相图中的乳化区面积为指标,确定活性剂的种类及配比(Km)等制备纳米乳液的最优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纳米乳液的结构、粒径、多分散项系数(PDI)及稳定性。结果表明:1)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的最佳配方为精油16.14%、复合表面活性剂10.45%(m(无水乙醇)∶m(Tween 80)=4∶1)和蒸馏水73.41%;2)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有淡蓝色微乳光,液滴呈球形且分布均匀,粒径为35 nm,PDI为0.165;3)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储存60 d和在pH=7的水相环境中,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和PDI无明显变化,表现了较好的储藏稳定性,最佳储藏时间为30 d;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松针精油纳米乳液昙点温度为8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4)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未乳化的精油相比,松针精油纳米乳液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本研究制备的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且与精油相比,抑菌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农药纳米微囊化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使用量较大,加之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等问题,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农药微胶囊化剂型具有控制释放、降低毒性和抗光解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农药利用率,降低残留与污染,但目前多集中在微米量级,纳米微囊化剂型由于小尺寸效应和大比表面积,在提高农药叶面积沉积与展布、增强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其制备技术与产业化放大是目前的一大挑战。着重分析了农药纳米微囊化技术的现状、特点与发展,并对各种方法的制备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现在的制备方法仍存在对功效成分的包覆率低、无法精确控制纳米囊的粒径大小、均匀度以及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农药的理化性质和载药体系,探索一种温和、可量产化的农药纳米微囊生产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微胶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交联淀粉为壁材,孜然精油为芯材的微胶囊包埋工艺.【方法】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交联淀粉,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评价了孜然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芯材与壁材比值3.2∶1,包埋温度52℃,包埋时间62min为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的最佳工艺,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7.21%,包埋得率为85.88%.【结论】交联淀粉可以作为孜然精油的包埋壁材并可有效提高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钠和乳清分离蛋白对天然南瓜黄色素进行包埋,制备成微胶囊南瓜黄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为1∶20(质量比)、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钠∶乳清分离蛋白)为1∶0.5(质量比)的条件下对南瓜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包埋率可达95.16%。与南瓜黄色素相比,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水溶性增强,并且对光照、温度和pH值的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在100℃加热40min的条件下,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下降30.3%,而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仅下降8.9%;当pH值从6下降到1时,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下降13.3%,而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仅下降5.0%;光照15d后,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下降6.2%,而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仅下降2.3%。由此可见,南瓜黄色素经微胶囊化后,其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罗非鱼油,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包埋壁材两种淀粉配比、载油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喷雾干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进行优化,并探讨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维生素E、芝麻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精制鱼油与微胶囊化鱼油氧化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烯基琥珀酸酯淀粉Mira CAP与烯基琥珀酸酯淀粉Mira mist SE比例2∶3(w/w)、载油量30%、均质3次、均质压力25 MPa、进风温度170℃、进料速度10 mL/min,包埋率达95.9%±0.73%。微胶囊产品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93%、表面含油量:0.59%、过氧化值2.10 mmol/kg)均达到SC/T 3505-2006《微胶囊化鱼油水产行业标准》。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微胶囊化罗非鱼油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痕,具有较好包埋效果。鱼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最好,其在(65±1)℃条件下贮藏12d后,过氧化值仅为5.22 mmol/kg,低于行业标准(6 mmol/kg),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也明显低于精制鱼油。推测此微胶囊产品在常温条件可保持其品质达1年以上。在添加抗氧化剂的鱼油中,添加TBHQ的精制鱼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好,经烘箱加速试验推测精制鱼油在常温条件下可贮藏8个月。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亚硒酸钠(Na_2SeO_3)的氧化速度。以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A)为壁材、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为交联剂,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亚硒酸钠/海藻酸钠微胶囊(SSSAM)。借助FTIR和XRD表征,对SSSAM的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法,以载药率(LC)和包封率(EE)为指标,优化SSSAM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内源乳化法成功制备了亚硒酸钠/海藻酸钠微胶囊,Na_2SeO_3以非晶态形式包埋于SSSAM中。制备工艺优化条件为Nano-CaCO_3质量比为1/2、油水体积比为4:1、Span80质量分数为3%,乳化40min,交联15min。在此条件下,SSSAM的LC和EE分别为16.2%和52.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戊糖片球菌微胶囊的最佳包埋条件及该微胶囊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以从散养成年地方鸡种(草科鸡)公鸡盲肠筛选得到的戊糖片球菌(编号CGMCC No.6566)为对象,设计L9(34)正交试验,筛选制备该戊糖片球菌微胶囊的最佳配方,并检测该制剂对人工胃液的耐受性、肠溶性及贮存稳定性。将12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成两组,组内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喂组在基础日粮中以拌料的方式添加1g/kg戊糖片球菌微胶囊,饲喂6周,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进行测定。【结果】①戊糖片球菌微胶囊包埋产率最高可达80.44%,且产品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肠溶性,在室温(20℃)下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②饲喂戊糖片球菌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全期平均增重较未添加组(对照组)提高13.36%,料肉比降低6.07%,显著提高胸肌率和腿肌率,胸肌率较未添加组提高15.58%,腿肌率提高11.07%,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试验期内持续添加戊糖片球菌微胶囊可提高肉鸡饲料利用率,提高生长性能,同时也能改善肉鸡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品质优良且成本低廉的天然抗氧化剂鸡肉粉微胶囊工艺。【方法】以过氧化值、感官评分为评判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了应用在微胶囊鸡肉粉中的4种天然抗氧化剂(浓度为0.02%):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天然VE;产品以抗氧化效果和生产成本为评定标准,经过复配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包埋工艺的最佳抗氧化配方;综合乳液稳定性和黏度因素筛选了微胶囊鸡肉粉的包埋壁材,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鸡肉粉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鸡肉粉中各天然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比为茶多酚: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3:1:1;微胶囊鸡肉粉的包埋壁材为CA1;微胶囊正交实验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剪切速度4200r/min、泵转速16r/min、喷雾干燥温度175℃。【结论】通过使用复配天然抗氧化剂技术和微胶囊包埋技术,较好地防止了鸡肉粉产品在贮藏期间发生的氧化反应,经该配方制得的微胶囊包埋鸡肉粉产品香气饱满,品质稳定,耐高低温,适用于蒸煮炸冷冻工艺,在速冻过程中香气损失少,风味自然,口感醇厚,成本较低,适合进行企业化技术推广。制得的鸡肉粉产品在常温下放置12个月后产品呈现浅黄色...  相似文献   

18.
徐易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6-11089
[目的]优化鱼肝油进行微胶囊化的壁材用量。[方法]以天然鱼肝油为芯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壁材对鱼肝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再结合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复合壁材用量,建立3种壁材用量与包埋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在乳液浓度为25%时,鱼肝油微胶囊化3种壁材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的最佳使用比例为0.217、0.217、0.217,3种壁材比例为1∶1∶1。在此条件下,鱼肝油微粉的包埋率可达85.44%。[结论]研究可为鱼肝油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扫描图谱,测定液滴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考察纳米乳液热力学性能,并结合光学显微观察及热贮后外观观察,综合比较4种不同乳化过程制备的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乳液A(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背散射光强度发生轻微变化,液滴初始平均粒径最小(168nm),且贮存后变化不大,显微镜观察液滴细微且分布均匀,结晶温度低,热贮后外观均一,稳定性最好;纳米乳液C(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直接乳化法制备)的稳定性次之;纳米乳液B(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直接乳化法制备)和纳米乳液D(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背散射光强度变化明显,液滴初始平均粒径均较大(大于1 000nm),且贮存后仍有增大趋势,显微镜观察液滴粗大,分布密集,结晶温度较高,热贮后外观不均一,产生乳析,纳米乳液D稳定性最差,接近破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