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文心兰Oncidium flexuosum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1/2 MS(Murashige and Skoog)为基本培养基,对不同叶位、叶片大小(叶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诱导体胚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幼苗的叶尖、叶基部切口、叶面切口、叶面和叶缘均能诱导出体胚,绝大部分体胚能形成二次体胚并能分化成多个类原球茎(PLBs)。②诱导体胚的最佳外植体材料是取自带根幼苗15 mm长叶片。③诱导体胚的适宜培养基组成如下:1/2 MS培养基(其中微量元素和有机添加物为全量,铁盐减半),磷酸二氢钠170.00 mg·L-1,谷胺酰胺1 000.00 mg·L-1,蛋白胨1 000.00 mg·L-1,噻苯隆(TDZ)0.50 mg·L-1,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250.00 mg·L-1,蔗糖20 000.00 mg·L-1,固化剂(gelrite) 2 800.00 mg·L-1,pH 5.2。叶片体胚诱导率为90.00%以上,叶片基部切口和中切口体胚诱导率分别达74.56%和66.91%。图4参17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注干施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吡虫啉、甲维盐、吡虫啉 + 阿维菌素和敌畏氧乐等4种注干液剂注干施药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与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其中40.0 g·L-1吡虫啉 + 1.5 g·L-1阿维菌素和300.0 g·L-1敌畏氧乐防治效果较好,根据悬铃木Platanus胸径大小,在0.10 L·m-1胸径处理剂量下,药后5 d,防治效果分别达95.33%和97.31%;药后20 d,分别达96.00%和94.70%。这2种药剂可用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表1参4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肥料和不同质量浓度芸苔素内酯(BRs)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上的运用最佳效果,选择5年生‘长林4号’‘长林18号’和‘长林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它们分别施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及复合肥和叶面喷施0.067,0.033和0.020 mg·L-1芸苔素内酯,然后测定各处理油茶叶片日光合速率和油茶茶果的各项指标,并对测得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净光合速率最高处理是‘长林166号’品系,施复合肥和喷施0.067 mg·L-1芸苔素内酯;②百粒质量最大处理是‘长林18号’品系,施有机肥和喷施0.020 mg·L-1芸苔素内酯;③出籽率最高处理是‘长林18号’品系,施有机肥和喷施0.020 mg·L-1芸苔素内酯;④出仁率最高处理是‘长林166号’品系,施专用肥和喷施0.020 mg·L-1芸苔素内酯;⑤出油率最高处理是长林4号品系,施专用肥和喷施0.033 mg·L-1芸苔素内酯。表4参12  相似文献   

4.
万寿菊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醇提取万寿菊Tagetes erecta的不同部位的粗提物,然后用浸泡生测的方法测定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万寿菊的根、茎、花的乙醇粗提物对松材线虫的活性较强,0.010 g·L-1质量浓度以上处理72 h后发现,校正死亡率都能达到60%以上,其中万寿菊根的乙醇粗提物的活性最强,校正死亡率超过90%。万寿菊的各部分粗提物的得率都达到5%以上,这为利用植物提取物来毒杀松材线虫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图1表1参13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集约经营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土壤磷素状况及流失风险,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10块典型的雷竹林地采集土壤样品。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及利用Langmuir等温方程,对雷竹林土壤磷的流失阈值及流失潜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块雷竹林地的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平均为169.25 mg·kg-1。 用Langmuir等温方程来拟合,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2 = 0.987 ~ 0.999)。所有调查样地土壤的磷零点吸附平衡质量浓度(CEPC0)值远远超过了0.02 mg·L-1;磷吸附饱和度(DPS)平均值为46.18%,最高的达82.94%,有7块样地的DPS值明显高出临界值(25.00%)。土壤有效磷与CaCl2-P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雷竹林土壤发生磷素流失的有效磷“阈值”为52.52 mg·kg-1,10块样地中有9块样地的有效磷质量分数超过了阈值,最高的达到该“阈值”的5.5倍。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雷竹林土壤的标准需磷量为8.14 ~ 64.66 kg·hm-2,平均为27.41 kg·hm-2。图2表2参29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抑菌率。将组成黄连汤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Phellodendrion amurense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3味中草药按规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部位,制成含生药为229.9 g·L-1 的黄连汤水提醇沉浓缩物。首先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生长的标准质量浓度曲线,其次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分别加入振荡培养12 h的鸭疫里氏杆菌 20,50,120,190和250 μL,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关系式,计算出药物作用后细菌的浓度,进而得出各种质量浓度下药物对细菌的抑菌率,并对抑菌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浓度是38.0 g·L-1,菌量为20和50 μL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为99.99%和99.98%;药物质量浓度为46.0 g·L-1,菌量为120 ,190和250 μL 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分别为99.99%,99.98%和99.98%。抑菌率都在99.98%以上。用紫外分光法研究药物抑菌率,准确、方便、重复性好;药物最优抑菌的临界浓度为29.0 g·L-1。图1表3参14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α-萘乙酸(NAA)2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MS(Murashige and Skoog),B5(Gamborg),N6和WPM(woody plant medium)等4种培养基对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组培幼苗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6-BA和NAA质量浓度对浙江雪胆组培苗繁殖系数有较大影响,其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0.50 mg·L-1和0.20 mg·L-1,其繁殖系数分别为10.80和5.60,且6-BA的效果显著高于NAA;而不同质量浓度的NAA和6?鄄BA配比的最佳配方为MS+6-BA 1.00 mg·L-1 + NAA 0.02 mg·L-1和MS + 6-BA 1.00 mg·L-1 + NAA 0.05 mg·L-1,2种配比下浙江雪胆组培苗繁殖系数分别为19.30和18.10,与单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最佳质量浓度相比,其差异也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还发现:浙江雪胆的组培苗在初代培养中不经生根阶段就可形成微型块茎,且该微型块茎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图1表4参7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 × alba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鄄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生长季节,杂交新美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 : 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20.8 μmol·m-2·s-1。②在控制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温度的条件下,光饱和点(PLS)为1 847.6 μmol·m-2·s-1,光补偿点(PLC)为58.1 μmol·m-2·s-1。杂交新美柳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表明它是一种阳性植物。③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Farquhar模型对杂交新美柳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响应进行拟合,当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小于400 μmol·mol-1时,可算得其最大羧化速率(Vcmax)为91.6 μmol·m-2·s-1,二氧化碳补偿点(Г *)为46.5 μmol·mol-1,呼吸速率(Rd)为4.9 μmol·m-2·s-1;升高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使杂交新美柳的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其叶片二氧化碳饱和点(PCS)大约在1 000 μmol·mol-1,同时可算得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为256.0 μmol·m-2·s-1;当二氧化碳过饱和(>1 000 μmol·mol-1)时,可算得其磷酸丙糖利用速率(UTP)为19.7 μmol·m-2·s-1。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Huashuo’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维生素C(AsA)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As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对油茶花粉萌发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单因素处理AsA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65.86%),比对照提高了23.80%;GA3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4.22%;NAA和2,4-D处理花粉萌发率在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最高,分别达到61.33%和60.09%,IAA在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大(71.52%);适宜质量浓度的IAA,GA3和AsA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油茶花粉萌发率。根据适宜质量浓度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发现以5.0 mg·L-1 IAA + 5.0 mg·L-1GA3 + 20.0 mg·L-1AsA最优,油茶花粉萌发率达到82.91%。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10.
光皮桦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珠法提取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嫩叶DNA,利用近缘种日本白桦B. platyphylla var. japonica和欧洲白桦B. pendula的引物,建立光皮桦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反应体系。在体系建立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Mg2+浓度、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60 ng,1.500 mmol·L-1,0.175 mmol·L-1,2.500 mmol·L-1,1.0 × 16.67 nkat时结果最好;引物退火温度比日本白桦扩增时提高1 ℃时效果佳。PCR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随机挑取其中3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引物的通用性做进一步检验,序列经比对后得到的与原物种序列相似度(max ident值)均在95.0%以上。可见,近缘种日本白桦和欧洲白桦的SSR引物可以在光皮桦上应用。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11.
6种药剂林间注干施药防控松材线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注干施药预防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效果,以6种松材线虫药剂林间注干,测定了施药2 a内的防治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各药剂主要有效成分注干后3个月和1 a的在树体残留动态,并利用松材线虫恒温扩增核酸试纸条精准检测了注药后死亡松树体内松材线虫数量。结果表明:6种注干药剂林间防治后,对松材线虫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种注干药剂在注干2 a后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死亡率控制在0.4%~4.4%,以甲维盐、阿维菌素、啶虫脒为主要成分的药剂注干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1 a高效液相色谱(HPLC)抽检测定的树体内各药剂均有残留(枯死松树中未检测到),其中甲维盐质量分数较高,平均为(0.15±0.11) mg·kg-1。检测注药后死亡松树体内均有松材线虫,且平均至少为897.34条·g-1,说明能在树体内传导的注干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效及持效期,可在林间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松枝解剖法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早期诊断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环节.为了在早期快速测定寄主(松树)体内的病原线虫,开发了便携式显微镜和松枝解剖技术.用修枝剪采集松枝,用解剖刀进行松枝切片,再用便携式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松枝内松材线虫检出率为70%,其中濒死松树内检出率为100%,局部枯枝内检出率为60%,健康枝内检出率为0.野外松林内鉴定一个样本平均用时2.5 min.使携式显微镜加枝条解剖法能对松材线虫病实施早期快速诊断.表3参2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24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81.45,34.81,18.17,478.19和89.12 mg·L^-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48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64.72,5.81,12.68,407.48和43.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21,0.05,1.86,89.23和3.10 mg·L^-1。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锦鲤腐皮病的防治方法,试验分离了锦鲤腐皮病治病菌一株,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该菌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采用改良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甲醛、高锰酸钾和三氯异氰尿酸3种消毒剂对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甲醛、高锰酸钾和三氯异氰尿酸对该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4μl·L-1、3mg·L-1、12mg·L-1,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8μL·L-1、15mg·L-1、36mg·L-1。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50值在2.733~6.470 mg/L;苦参碱对幼虫的毒力水平最低,在测试的质量浓度梯度内试虫校正死亡率均小于45%。除苦参碱外,其他13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双、甲维虫酰肼、马拉硫磷。综合考虑药剂残留及沙棘作为果叶兼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于栎黄枯叶蛾幼虫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生物源农药可作为常用药剂,在高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8种药剂对广西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南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并探讨其中高效药剂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药效的稳定性,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沟施、灌根的施药方式,测定噻唑磷、阿维菌素、厚壁孢轮枝菌、丁硫克百威、辛硫磷、线虫净、毒死蜱及甲维盐等8种药剂对广西不同地区香蕉、甘蔗、番茄、黄瓜、西瓜、烟草等作物南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结果]10%噻唑磷颗粒剂和0.2%甲维盐乳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平均防效分别达到86.16%和85.24%,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表现良好的稳定性;其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和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效分别为81.47%和77.26%;传统防治药剂50%辛硫磷乳油、5%线虫净颗粒剂、15%毒死蜱也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防效在70%左右;生防菌剂5%厚壁孢轮枝菌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为50.97%.[结论]噻唑磷、甲维盐、阿维菌素和J硫克百威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南方根结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效,4种药剂均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化学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角度,选择20%啶虫.哒螨灵SP(可溶性粉剂)、10%阿维.哒螨灵EC(乳油)配方制剂在为害最为典型的菜心上进行黄曲条跳甲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 d,3种药剂处理防治黄曲条跳甲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20%啶虫.哒螨灵SP(可溶性粉剂)处理和10%阿维.哒螨灵EC(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防治斯密二鬃蓟马的有效药剂。[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8种药剂对斯密二鬃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药剂处理24 h后,阿立卡、联苯菊酯、烯啶虫胺、吡虫啉、氰氟虫腙对斯密二鬃蓟马成虫的LC50分别为5.505 3、7.945 4、42.747 1、69.593 3、578.344 1 mg/L;药剂处理12 h后,甲维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对斯密二鬃蓟马成虫的LC50分别为0.019 0、0.071 6、0.256 5 mg/L。[结论]8种杀虫剂中甲维盐、毒死蜱、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斯密二鬃蓟马成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甲维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属于生物源农药,且毒性较高,是高级花卉、无公害花卉生产中防治斯密二鬃蓟马的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安全药剂和施用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测定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简称甲维盐WG)和1.8%阿维菌素EC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效果;田间药效试验设5%甲维盐WG 150.0、187.5、225.0 g/ha和1.8%阿维菌素EC 750.0 mL/ha处理,以空白为对照,调查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结果]5%甲维盐WG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毒力,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0.5013 mg/L,低于1.8%阿维菌素EC(1.6282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维盐WG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每公顷用药187.5~225.0g,药后3d的杀虫效果为77.67%~81.33%、保叶效果为60.01%64.17%;药后7d的杀虫效果为89.38%92.17%、保叶效果为82.94%~85.02%;药后14d的杀虫效果为87.16%~89.50%、保叶效果为81.29%~84.00%,且对水稻安全.[结论]5%甲维盐WG可作为稻纵卷叶螟化学防治的高效、安全药剂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在稻纵卷叶螟1~2龄发生高峰期,每公顷用药187.5~225.0 g对水750 kg喷雾一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氨氮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20尾泥鳅进行氨氮急性毒性试验,随机分成7组,设有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水温为(25±0.5)℃、pH值为8.3。结果表明:氨氮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1,34.58,33.40,31.31mg·L-1,安全浓度为3.13mg·L-1;非离子氨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7,3.53,3.41,3.19mg·L-1,安全浓度为0.319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