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所认识的韩国茶文化学者金裕信先生峨眉山画院冯英清晨,还在睡梦中,突然一阵电话铃响声,迷迷湖糊的伸手接电话,嗨!是韩国金裕信先生打来的!电话中传来我所熟悉的朗朗笑语,他告诉我说他正在上海参加国际茶文化节,会完后准备来四川参观、考察,并看望我这位茶友。...  相似文献   

2.
醉了诗人滤了梦文物出版社阿遥诗人兼作家忆明珠先生爱茶,我是在认识他之前就知道的。买到那本作家写茶的散文集《清风集》,我第一篇读的就是他的《茶之梦》。这里边,他提出了一个连医生都不解的新说──茶可以滤清梦境:"我善于做梦,年轻时夜夜有梦如花.........  相似文献   

3.
侯军 《农业考古》2004,(4):179-183
天下爱茶人都讲究“茶缘”二字。有缘者,一杯清茗足慰平生;无缘者,相识一世形同陌路。我与范曾先生结下茶缘是因了他的画,因而确切地讲,这是一种特殊的“茶画之缘”。因茶画而识茶而爱茶而迷茶,进而成了一介茶人,这在我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也足证我与范曾先生的茶缘确实是异常的深厚。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15日20点29分,接到茶友浙江大学黄志根先生的短信:"陶先生,听说陈文华先生在昨天去了,愿他的工作及精神永久。"一看短信,不觉大吃一惊,难以相信它的真实性。因为,陈先生一向精神爽朗,精力充沛,乐观向上,除了糖尿病外,未见有任何不适啊!仅仅1个多月前,陈先生还专门给我打电话,郑重其事地说,他要买我2013年7月由长虹出版公司出版的两种拙著《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以茶叶  相似文献   

5.
嗜茶挚友,上老年大学书法课,问老师,有写"茶"的书法吗?老师正讲颜真卿,一楞,说:"有个和尚写过"。瞄了他一眼,又接着讲他的颜真卿。"哪个和尚写过‘茶’书法呀"茶友跑来问我?我知道他问的是关于写茶的书法,"有个和尚写过"。他急于想知道,我却不急。问他最近在喝什么茶,因为他是经常光顾茶城,爱追求新奇,是我  相似文献   

6.
应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邀请,日本国琦玉县山西文化交流使节团于1999年6月初来到山西太原进行文化交流。1999年6月6日下午3时,由琦玉县茶道协会副理事长梅田宗京等八位茶道女士,在太原愉园大酒店为三晋茶友做了精采的日本里千家茶道演示。现由山西省茶人联谊会杨力先生将其演示过程实录介绍给中国茶友。 前言(主持人解说): “茶道”的第一目的是以茶待客,并且其中还蕴函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的、艺术的含义。 公元8世纪,遣唐使将茶从中国带回日本,从而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公元9世纪,东渡宋朝的僧侣们继而普及了茶…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问茶记寇丹在五台山国际茶会上与老茶友、新朋友欢聚的兴奋还没有消失,就应新加坡春兰有限公司的邀请又匆匆飞往狮城了。从上海起飞经香港、南沙群岛、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是4060公里,飞行4小时50分钟。在新加坡除了办自已的事和各处观光以外就是问茶。早在...  相似文献   

8.
郎革成 《农业考古》2005,(2):202-202
每当我嘱病人注意忌口时,不少病人常问到“是否忌茶?”无疑.他们也是嗜茶的茶友,与我同好。  相似文献   

9.
“以茶会友”是句老话,与此相近的还有一句“以文会友”,讲的都是自古沿袭下来的交友之道。而对我来说,正是以一批写茶的文章.结识了一批要好的茶友,可谓二者兼得,实在是幸莫大焉。那是八年前吧,我的《茶诗话》尚未连载完,就收到一封署名“寇丹”的读者来信。由于我的文章是以笔名发表的,所以这封信也辗转许久,才送到我的手中。信中说,从报上偶然读到这几篇(茶诗话),很喜欢,就开始搜集这个专栏的文章。但最后还是缺几篇找不到,只好给您写信,希望补足云云。一个写文章的人,能知道有人喜欢自己的文章,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可…  相似文献   

10.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术语,其意义一是体现"纯一"性,每次茶道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能感动今世的也许仅此一次;二是很多在茶会上碰到的朋友,很可能今生仅此一次,因此每次茶聚都是难得的缘分,应该格外珍重. 因写作《名人茶事》、《中华茶人诗描》(与钱时霖先生合著)两本茶书,笔者结交了海内外300多位茶人茶友,其中以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神交的居多,见面采访或茶聚的属少.17年来,这些茶人茶友不幸已有15位仙逝而去,其中9位未曾谋面,6人仅见一面,可见"一期一会"之语颇有哲理.  相似文献   

11.
茶事诗抄     
茶德颂廉美和敬,作为中国茶德,是茶坛泰斗庄晚芳先生提出来的。他把“廉美和敬”阐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相处,敬爱为人。”现据庄老阐释圆成一绝。廉俭育德清廉好,美真康乐乐融融。和诚相处重茶礼,敬爱为人乐无穷。蒋府品茶五月四日,余同传贤君、湘松君、智祥君于蒋东庭先生中堂品茶,那雨前采制的新芽──“庐山云雾”茶,亮丽嫩绿,清香四溢。翠绿新芽自溢香,杯中舒展映春光。会心微笑情怀畅,醉了心田入梦乡。(1)注:(1)饮茶有顷,余打盹矣。陪《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加藤千洋先生一行造访陆羽故里5月6日上午,我同省外办…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中国杭州诞生,中国方面唯一的发起人就是我们湖南省的副省长陈彬藩。闻知陈副省长已来常德参加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我走进了桃林宾馆采访他。他坐在沙发上,明亮的光线从他背后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构成一幅哲人的剪影。“我是学茶叶出身的,1954年在安徽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从事了三十多年的茶叶工作。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陈副省长很平易地和我交谈起来,“在我从事茶叶研究的时候结识了很多国内外的茶朋友。当1990年10月国际茶界友人聚会杭州时,我和台湾的范增平先生,香港的叶惠民先生,日本的林荣一先生、南朝鲜的崔圭用先生倡议成立国际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侯军 《农业考古》2003,(2):238-242
茶之为饮 ,除了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消食去腻之类功效之外 ,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那就是营造人际交往中的安谧祥和的气氛 ,有利于旧雨新知之间的融洽沟通 ,由此也就派生出一句老话 :“以茶会友”。算起来 ,我与茶结缘已经 2 0多年了 ,鼓捣茶文化也有 10多个年头了。年年看春芽吐绿 ,生生不息 ;品绿液红浆 ,一期一会。慢慢的 ,“以茶会友”这个字眼里 ,被融入了太多的奇闻轶事、笑语欢声 ;小小茶杯中 ,也积淀下太多的茶人本色、茶友深情。每当我独坐在煮茗斗室 ,啜香茗而弛远思 ,那些熟识的诸多茶友便会不邀而至 ,与我共赏茶韵 ,神侃畅谈。在茶的氛围里 ,我们自然成了同道和知音。我这个小小的专栏就是为他们而开设的。  相似文献   

14.
1月31日下午,珠海市红茶馆别开生面的组织了一次珠海茶人迎新春“茶画”联谊会。岁尾的珠海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来自重庆国画院的著名人物画家于湘华先生,受红茶馆韩之光先生之邀与珠海、澳门等茶艺界及茶友们参加了这次茶与画的联谊会。于先生带来了30幅水墨人物精品,他的作品有浓郁的诗意和现代意识,用笔飘逸、格调高雅、颇具禅意。作品内容大多涉及与茶有关,如“陆羽煮茗图”、“东坡品茗图”、“村茶比酒香”等。有高山流水、有古松篱笆、有明月清风、有吟诗品茗、童子煮茶等等。深得茶人与同行的赞许,为这次联谊会增添了高…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2):301-303
范增平先生将多年来发表过的有关茶艺和茶文化问题的文章结集成书 ,取名为《台湾茶艺观》 ,承蒙错爱 ,嘱我为之写序 ,以我和范先生十多年的交情 ,没有推却之借口 ,只得从命。初识范增平先生是在 1 2年前的福州。 1 991年冬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蔡荣章先生率台湾茶友赴武夷山参加国际无我茶会 ,路过福州时 ,举办了一次茶艺交流会。当时我正在创办《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杂志 ,到福州联系印刷封面和彩页事务 ,顺便参加了这次茶会。就在这次会上 ,认识了范增平先生 ,同时还经他引见 ,认识台湾天仁集团的总裁李瑞河先生。在日本茶道表演时…  相似文献   

16.
侯军 《农业考古》2003,(4):237-240
我与林谷芳先生相识于乐,论道于茶,结缘于书。他那特有的文人情趣和超然脱俗的风度,令我隐隐然似见宋明之际的儒雅古风——这第一印象是如此强烈,以致多年之后,每当我想到他,脑海中闪现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番形貌。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我家乡有个教私塾的老先生,他除了教书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茶、制茶和品茶。他用一芽二叶做的手工绿茶堪称一绝,引来不少爱茶人到他家品茶聚会。他住所左边是茶园,右边有山泉,周围竹木环绕一片郁郁葱葱;大门上有一横匾,上书“绿园茶屋”。老先生不仅能文,而且还会武功,据说他祖上曾有人考中过武举人,他本人常把重逾百斤的石担、石锁之类的举着玩耍。由于老先生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加之他和他的茶朋友王大爷都有用喝茶的方法化解人们之间矛盾的特殊本领,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有了纠纷不是找王大爷就是找茶先生评理、断…  相似文献   

18.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222-224
《深圳商报》侯军先生是我天津的同乡,他写的《拚命陈郎》中:“在中国茶文化界,你如果说不认识陈文华先生,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文化’,至少说明你对茶文化的认识程度还欠着火候。差不多的意思换到陈文华嘴里,说出来就成了:你说你喜欢茶文化,可是你连我的《中国茶文化》杂志都没读过,那也只能说明你对茶文化的了解很有限。就我个人而言,足以验证他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19.
实体店营运成本日渐攀升,记者在走访茶叶市场时发现,不少茶商都跃跃欲试,谋划新一年开家网店增加收入。但是茶叶"触网"真那么美好吗?网购者并非主要消费群"仅凭在网上看图片、文字是分不出茶叶优劣的,所以我还是喜欢到茶叶店里看到茶叶、喝到茶味、品到茶香,再决定买不买。"资深茶友黄先生这样告诉记者。而茶客陈先生已多次尝试在网上购买茶叶。"主要是通过朋友推荐、搜索网店信用度、查看客人评价来选择茶叶网店。"但是他承认收到茶叶后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悦 《农业考古》2005,(2):130-141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文化积淀很深。棚桥先生要我谈谈中国茶诗。在这简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要详细全面地谈中国茶诗几乎不可能,因为中国茶诗同中国其他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所以我在这里只能略微谈及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棚桥先生对汉诗素有研究,我也曾有幸得到他吟咏而且亲笔书写的汉诗。在行家面前谈中国茶诗,无异于班门弄斧,需要冒着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