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对于日本茶道的最初印象,在我,那是非常淡薄的。当初只是在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听取了与会日本学者的一些发言,并且先后几次现赏了日本茶道代表团的现场演示,我这才略有所见,所闻。不过恕我直言,就几次观赏的印象来说,我觉得日本茶道的那些个演示动作,即所谓“身体语言”,未免太过做作,颇多不顺眼之处。当然,这仅仅是出于一种直现的印象,我想,许是由于不同国度的茶道俗风与审美习惯之差异所致罢。后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差不多淡忘啦。不料前次在友人寓所作客时,茗话之间,忽然扯起了日本茶道。据在座的几位茶友说,…  相似文献   

2.
茶,原产自中国,后来被日本僧侣带回日本,并结合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通过考察日本茶道的内容可以发现,在茶礼、茶仪和茶精神当中,中国元素普遍存在。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哲理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4.
在’98山西茶叶展评颁奖暨茶文化交流会上,24岁的川小子陈永田表演的四川茶艺——盖碗茶的冲泡,博得了与会茶友的阵阵掌声和喝彩。陈永田出生于四川省沪州市合江县。年幼时,曾多次从中央电视台观看人称中国茶道霸王的吴登芬先生的四川茶艺表演,从而深深地爱上了茶道行业。初中毕业后不久,他便千里迢迢只身到北京寻访名师,拜现任北京四环宾馆的一级茶博士钟根明先生为师。1996年初来到太原后,曾多次被省城知名酒店和宾馆高薪聘请献艺,开拓茶饮业务。1997年6月,参加了由杨力同志主编的《茶博览》一书的首发式暨山西省首…  相似文献   

5.
论“茶道”     
论“茶道”日本茶汤文化研究学会仓泽行洋公元八世纪,中国的陆羽在研究整理了至那时为止的茶文化诸事的基础上,加之他自己独特的创意,开创出了一种崭新的茶法。并且,他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对于陆羽的独特的茶法,其同时代的人把她称之为“茶道”...  相似文献   

6.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7.
陈元赟与日本茶文化佛山大学戢斗勇荣西禅师(1141-1215年)是南宋时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他将中国饮茶习俗引入日本,首创日本茶道,被誉为日本的“茶祖”,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在日本茶道史上,有一个明末清初流寓东瀛的中国人叫陈元,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人于公元1998年10月29日准时退休。说“准时”就是既未欠一日,也不延一日。对待“退休”,还得像对待“学术研究”一样,也要讲“认真”的。其初衷无非企望如白居易所云:“终身不拟作忙人’。 讵料退休后却更加汲汲忙忙,乐不思闲。仅就1999年全年主要茶事活动而言:1月,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交流专员来访。5月,马来西亚茶团来访;接受“评委”之聘,出席凤凰第四届名茶评比会。6月,出席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该会常务理事;应邀到北京作品社讲学授艺。7月,台湾茶团来访;新加坡茶人来访。8月…  相似文献   

9.
刘朴兵 《农业考古》2012,(2):282-289
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中的茶就是直接用中国汉语中的茶音(cha)。在日本茶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茶道是茶文化日本本土化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道已是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日本文化的象  相似文献   

10.
茶诗话(续)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日本茶道与千利休如果严格遵循时间顺序,本应先谈日本茶诗,后谈日本茶道。因为在日本,茶诗产生的时间要比茶道的形成早得多。然而,一般人却习惯地认为,讲日本的茶艺,总要先讲茶道,因而我们也只好在谈论茶诗之前,先简要地聊一聊日本的...  相似文献   

11.
陈龙 《农业考古》2001,(4):94-95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如壁龛用的茶道具(挂轴、花瓶、香盒);烧水用的茶道具(风炉、地炉、茶釜);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  相似文献   

12.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 ,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 ,如壁龛用的茶道具 (挂轴、花瓶、香盒 ) ;烧水用的茶道具 (风炉、地炉、茶釜 ) ;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 ;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坛、茶碗、茶勺、茶刷、水注、水勺、茶巾等。其中 ,点茶所用的浓茶小罐 ,就是被日本人称为“唐物茶入”的东西。与“唐物天目”一样 ,日本茶道界一直把“唐物茶入”视为稀世奇珍、一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财产与权力的象征”(1) 。据说五百年前的日本战国…  相似文献   

13.
一、茶韵(七律) 陆子高名永世留, 茶经一本誉千秋。 众生自此珍茶道, 香茗于今醉五洲。 翠影微微杯底漾, 芳津汩汩腹中流。 慢尝细呷添情趣, 共语几旁意更幽。 (1999年7月23日) 二、茶缘(七绝) 已卯季夏,赴滇参加“云南省首届茶艺大奖赛”。随后应主人盛情邀请,前往抚仙湖游览。岛上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心悦神恰,得诗一首。 仙岛茶缘赏翠微,① 年轻顿觉似朝晖。 一壶陈普交新友,② 山水情浓醉我归。 (1999年6月) 三、茶 效调寄《忆江南》 茶具有利口利腹、健身健心功效。历经多年实践,颇有切身感受,故试填…  相似文献   

14.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术语,其意义一是体现"纯一"性,每次茶道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能感动今世的也许仅此一次;二是很多在茶会上碰到的朋友,很可能今生仅此一次,因此每次茶聚都是难得的缘分,应该格外珍重. 因写作《名人茶事》、《中华茶人诗描》(与钱时霖先生合著)两本茶书,笔者结交了海内外300多位茶人茶友,其中以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神交的居多,见面采访或茶聚的属少.17年来,这些茶人茶友不幸已有15位仙逝而去,其中9位未曾谋面,6人仅见一面,可见"一期一会"之语颇有哲理.  相似文献   

15.
茶艺与茶道     
‘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最早出自于我国唐朝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是唐朝茶学专家陸羽的字,他写了一本‘茶经’,是全世界能找得到的最早一本完整茶学著作,因为这本书的提倡,喝茶之道在唐宋大为盛行。日本于唐宋时代派了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有名叫最澄、空海、荣西等的僧人把中国的种茶、制茶、享茶的方法带回了日本,又经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今日闻名于世的‘茶道’。由于当时中国流行饮用磨成粉状的末茶,所以日本传统的茶道至今仍然使用末茶。饮用的方法则演变成非常讲究细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茶道     
原产于中国的茶,现在已成为遍及世界的饮料了。众所周知,据两千年以前的史料记载中国那时就已经有了吃茶的习惯,到了八世纪陆羽著《茶经》,把饮茶提高到一个精神文化的位置。正如下面将要叙述的那样,茶传到日本,开始是作为药接受下来的,后来又作为嗜好而推广,更进一步到十五、十六世纪,茶道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才最终被完成。也就是说茶起源于中国,在日本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推广了。这次,受到日本茶道权威,获得了贵国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千宗室家元的援助得以在这里向中国朋友们介绍日本文化中的茶道,我感到非常茶幸。  相似文献   

17.
舒曼 《农业考古》2007,(2):179-181
2005年10月19日-2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柏林禅寺举办了一次轰动海内外的禅茶文化“嘉年华”盛会——天下赵洲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引起了海内外禅茶界人士广泛关注。国内外十支著名茶艺表演队纷纷前往“禅茶一味”思想发源地柏林禅寺寻茶问禅,中国禅茶、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同台交流;学术研讨,热烈活泼、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2007,(2):I0001-I0006
由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检定会”会长棚桥篁峰率领的日本茶友一行12人,在参加于景德镇举行的中国茶艺师资格考试之后,于2007年3月24日专程到南昌女职白鹭原荼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婺源上晓起)参观访问,与中国学者进行茶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蔡洞峰 《农业考古》2019,(2):239-245
中国禅宗的祖师禅推崇的"茶禅一味"影响日本茶道形式与内容,成为茶禅的终极精神追求。南宋时期,日本多名僧侣来径山寺参研佛学和茶道,从而形成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问世,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茶道中体现的是冷寂的审美境界。在"茶禅一味"中呈现的是清寂之美,品味东方流传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相似文献   

20.
茶筅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上中日茶道的特殊关系,即使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