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豆种质资源子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源于我国主产区小豆种质资源子粒百粒重、种皮色泽、出沙率、淀粉含量及淀粉粒大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小豆子粒百粒重平均为11.63 g,变幅5.28~24.47 g;小豆淀粉粒几何平均值为57.71 μm,变幅46.21~83.46 μm;红小豆粒色红度值(a*)平均为19.71,变幅13.0~26.0;黄度值(b*)平均为9.58,变幅5.2~16.8;亮度值(L*)平均为26.47,变幅18.1~34.0;出沙率平均为68.08%,变幅61.90%~75.98%;总淀粉含量平均为57.06%,变幅44.79%~67.44%;支链淀粉相对含量平均为82.24%,变幅62.61%~98.94%;以上8个子粒品质性状品种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小豆子粒百粒重、a*、b*、L*、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相对含量6个性状的遗传力值较高,淀粉粒几何平均值和出沙率2个性状的遗传力值相对较低;8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选择潜力。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可应用于小豆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2.
小豆种质资源群体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源于我国主产区的446份、日本26份和韩国2份小豆种质资源的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群体平均百粒重为11.63 g,变幅为5.28~24.47 g,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筛选出百粒重大于17 g的大粒和特大粒种质资源7份;474份小豆子粒的淀粉粒大小平均为57.71μm,变幅为46.21~83.46μm,广义遗传力(h2)为58.99%,属中等遗传力;小豆淀粉粒的大小(y)与子粒百粒重(x)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y=38.076 17 1.770 62x。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质资源赖氨酸含量分析及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全省56个县(区)的481份玉米地方品种的赖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赖氨酸含量平均水平较高,平均值为0.33%,高于全国平均值(0.29%),极限变幅为0.23%~0.41%,常见变幅为0.30%~0.37%,含量在0.35%以上的品种占总体的29.7%,遗传变异广泛;存在一些硬粒型,糯质型,红粒的高赖氨酸资源;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赖氨酸含量有明显差异,黔南和黔东南玉米生态区具有丰富的高赖氨酸资源。在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赖氨酸含量较高的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可以通过一定育种方法进行改良,拓宽优质蛋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培育不同用途和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
青海蚕豆核心种质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153份蚕豆资源的出花天数、株高等18项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和分级整理,利用NTSYSpc聚类分析软件对其形态表型的基本数椐进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过程中结合育种需要,优先选择花色、开花习性、粒色、脐色等性状特异性较大的种质.次要选择英粒数、百粒重等优质性状的种质.初步构建21份核心种质.占总体资源的13.73%。结果表明.初步构建的21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步构建的蚕豆核心种质能代表总体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青海省蚕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宁涛 《中国种业》2020,(12):46-50
以寒带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的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了(千粒重,幼苗习性,灌浆日数,生育日数,株高,穗型,芒型,植株整齐度,粒色、产量)10个农艺性状,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育日数变异系数最小,为4.28%;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千粒重性状最高,达到2.08;聚类分析得到3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的3份种质在灌浆速度、穗型、粒色、产量方面可以作为育种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不同来源芋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疫病的抗性,本研究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1对多态丰富的SSR引物,并将其用于109份芋头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采用人工接种芋头疫霉菌的方法对这些资源进性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在109份芋头资源中共扩增出71个等位基因,变幅在2~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38;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481~0.8900,平均为0.3483;预期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0841~0.6709,平均为0.3794;种群平均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33;遗传距离在0~1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6014。在分支距离为0.49处,可将供试芋头资源分为3个类群。60%以上的抗性资源集中于I和II类群。本研究可为筛选、鉴定优良芋头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芝麻种质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油酸和亚油酸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907和0.9322。筛选出19个脂肪含量高达56%以上,同时又具有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优质性状的品种。探讨了粒色与营养品质的关系,表明脂肪含量随着粒色加深而下降,显示出芝麻品种的粒色演进为黑粒——褐粒——黄粒——白粒。  相似文献   

8.
1992~1993年对川东北及川西南23个县(市)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考察,搜集到蚕豆种质资源125份。鉴定结果表明,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大(29.1%~32.6%),均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筛选出2份大粒种质和6份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种质,可作为育种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9.
李晶  南铭 《作物杂志》2019,35(5):9-17
为筛选优异冬小麦种质材料,促进旱地冬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借助遗传多样性指数、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方法对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并应用熵值赋权法灰色关联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中穗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417),壳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1407);供试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穗粒重变异系数为25.85%,穗粒数变异系数为21.04%;以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6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可划分成4大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主要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类型丰富,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筛选出的15份较为优异的种质产量因子极为协调,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旱地冬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资源在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西北旱作区冬小麦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度对7640份次种质,以抗旱性、耐低氮、抗茎腐病、抗穗粒腐病等绿色性状为主要抓手,开展了规模化鉴定评价,新筛选出具有突出绿色性状的优异种质资源120份,并对以往鉴定出的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复鉴,发现抗旱性达极强以上的种质资源187份,耐低氮能力达极强的112份,茎腐病达高抗的65份,穗粒腐病达抗的98份。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 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为这些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优异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赤豆、糯米、百合粉、燕麦粉、白砂糖为原料,经过不同处理后,粉碎制成赤豆全粉、百合粉、燕麦粉,再按不同配比研制营养赤豆即食糊。结果表明,红豆沙与糯米汁混合,在70℃下干燥和粉碎,得到的赤豆粉口感良好,颜色上佳。确定了营养赤豆即食糊的工艺流程和配方。营养赤豆即食糊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沙20g,百合10g,燕麦15g。  相似文献   

13.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SSR标记对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梁辉  赵丹  徐宁 《作物学报》2009,35(10):1858-1865
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8份栽培小豆及18份野生小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遗传变异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小豆,其中18对引物在栽培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0个,21对引物在野生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2.6个。栽培小豆种质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24,野生小豆间为0.605。基于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栽培小豆和野生小豆区分开,这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不同来源的栽培小豆群体间也有一定的遗传分化。SSR分析不仅验证了小豆品种间的遗传背景与其系谱来源相吻合,而且揭示了同名种质天津红小豆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小豆种质资源育种及SSR标记在小豆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品种鉴定等工作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重金属(Cu 2+、Zn 2+、Cr 6+)胁迫下小豆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效应,以“晋小豆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50、100、200、300、400mg/L)重金属(Cu 2+、Zn 2+、Cr 6+)梯度,测定小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及幼苗根、茎、叶中各种重金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当Cu 2+浓度为5、300、400mg/L时,小豆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而在相同浓度的Cr 6+、Zn 2+胁迫下小豆种子发芽势低于对照。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对小豆发芽率整体影响趋势相近,在重金属浓度为50mg/L时小豆幼苗根长最长;当Cu 2+浓度为200~400mg/L时小豆下胚轴长明显短于对照,Zn 2+和Cr 6+浓度为5~400mg/L时,随Zn 2+、Cr 6+浓度升高小豆下胚轴生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浓度为100mg/L时下胚轴最长。小豆幼苗对重金属Cu 2+的累积量较高,对Zn 2+的累积量次之,对Cr 6+的累积量最低,且主要集中在根部,只有少量富集在茎和叶片中。适宜重金属浓度对小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根部对重金属有良好吸收,种植小豆对改善土壤环境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豆品种(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OD活性、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籽粒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小豆产量与生育后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小豆生育后期,有效控制和延迟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 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系统鉴定对于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以栽培小豆京农6号(JN6)和野生小豆CWA10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深度miRNA测序。系统鉴定和注释这2个物种的miRNA,并分析了其miRNA种类的异同、表达量的差异和靶基因在功能富集上的差别。鉴定出了JN6和CWA108共有和特有的miRNA,明确了它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以及这些特有和差异miRNA的靶基因在功能富集上的差异,发现可能和抗病与抗逆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9.
小豆百粒重性状遗传体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文林  白璐  文自翔  濮绍京  赵波 《作物学报》2006,32(9):1410-1412
小豆百粒重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商品品质性状。研究百粒重的遗传体系对杂交亲本的选配、杂种分离世代的选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子粒大小不同的5个小豆亲本组配了4个杂交组合,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百粒重性状的遗传体系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家系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1(大粒)×HB801(大粒)和HB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