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梁高淀粉基础材料的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0份不同类型的高梁种质的总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单宁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引进国外品种种质的子粒淀粉平均含量差异明显,地方品种均值为73.03%,选育品种均值为75.64%,国外品种均值为76.04%,选育品种和国外品种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地方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子粒总淀粉与蛋白质、单宁、脂肪含量问都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子粒中总淀粉的增加,蛋白质、单宁和脂肪呈现减少的趋势.由于淀粉含量在F1有一定的正超亲优势,因此本试验中筛选出的高淀粉种质,可以利用其超亲优势,进行杂交种组配,选育高淀粉品种.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灯盏花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利用通过系统选育的灯盏花新品系,进行3品系2年4点的区域试验。灯盏花3个品系产量的变异系数平均为9.68%,大于灯盏乙素含量的变异系数(5.15%);产量的基因型效应占总效应的54.10 %,效应显著,地点间和地点×基因型间也具有一定的效应,其余效应不显著;灯盏乙素含量的基因型效应占总效应的78.28%,地点间也具有一定的效应,其余年份间、地点×年份、基因型×年份、地点×基因型×年份间的效应不显著。综上,灯盏花基因型效应显著,可以通过品种选育提高灯盏乙素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段冰  柳青山  梁笃  闫凤霞  郭琦 《作物杂志》2016,32(1):51-230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主干亲本系,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高粱品质育种效率,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饲用高粱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总淀粉含量、单宁含量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东北1-26A和恢复系HD31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饲用高粱亲本系,这两个亲本配制的杂交种蛋白质含量11.70%、脂肪含量3.48%、总淀粉含量73.40%、单宁含量0.75%,是优良的高蛋白质高粱杂交组合。由于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都大于50%,表明这3个性状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系来提高,而单宁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偏低,特殊配合力较高,所以单宁含量品种选育应侧重于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新品种品质现状与生态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宁省2004~2005年新育成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辽宁省水稻新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指标上基本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而在垩白粒率、垩白度上差距较大,只有20%左右的品种达到了一级米标准.两年多点试验表明水稻的品质性状存在很大的生态变异性,稻米品质均显著或极显著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但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各性状所起的作用不同,糙米率、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影响,而整精米率和垩白度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AMMI模型对2002~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考察的7个性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生育期、有效穗主要受环境影响,株高主要以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为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受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但环境效应相对较大,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环境。在贵州山区粳稻育种中,需针对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产量相关性状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应用AMMI模型对2002—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考察的7个性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生育期、有效穗主要受环境影响,株高主要以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为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受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但环境效应相对较大,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环境。在贵州山区粳稻育种中,需针对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产量相关性状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产地和品种对小麦中营养组分含量的影响,对河南10个产地种植的4个品种的小麦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在不同产地的4个小麦品种,郑麦366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5.09%,且变异系数最小;脂肪含量平均值最高的是郑麦103,为1.88%,其变异系数也最高;淀粉含量平均值最高的是郑麦103,为72.63%,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西农979,为1.71%。北部产区种植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南部产区,南部产区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相比较而言,种植在不同产地的郑麦366其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最高,在河南各地具有较好的地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颗粒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1(SBE1)和淀粉分支酶3(SBE3)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3个关键酶,这3个酶主要由耽、Sbel、She3 3个基因控制.设计这3个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检测了183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分析了3个基因对稻米理化品质和RVA谱特征的效应.结果表明:3个分子标记均能很好的区分3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籼梗来源,根据3个位点的基因型可将183个品种分为8种类型;单个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间淀粉的理化特性(AC、GC、RV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个基因的联合效应在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Wx基因对大多数品质性状效应显著,Sbe3效应次之,Sbel效应较小;Sbel和Sbe3基因在不同的Wx等位基因背景下,对稻米的品质的理化特征的效应不同.3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Wx与Sbe3的互作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省试验,研究氮肥及生态环境对其加工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300 kg/hm2范围内,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其中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沉降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这些性状对氮肥反应敏感,吸水率对氮肥反应迟钝,稳定性较好。稳定时间在不同试验点的变异系数最大,吸水率的变异系数最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在不同品种间变异系数差别较大,而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差别较小。把施氮处理和试验点统一作为环境因素,把不同品种作为基因型因素,利用AMMI模型对主要加工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湿面筋、形成时间、延伸性、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而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G´E)的交互作用对各项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寒地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寒地水稻品种(系)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 利用AMMI模型对其营养食味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 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3项指标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这3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影响营养食味品质稳定性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是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气压, 穗期温度高、光照充足和少雨的环境有利于寒地稻米良好品质的形成;6个参试品种(系) 营养食味品质稳定性为建07-1023>空育131>龙粳20>饶选06-06>北粳9005=垦稻08-924, 6个农场对水稻品质影响为查哈阳农场>梧桐河农场>853农场=军川农场>850农场>290农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的61份高粱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期对高粱的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性状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其中生育期和淀粉的变异程度最低,株高、穗长、单宁的变异程度较大,穗粒重、千粒重、粗蛋白、脂肪的变异程度较为明显。株高、穗粒重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脂肪与总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1份高粱品系可划分为三个类群,各类群都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供试高粱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为进一步改良高粱品种和亲本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高粱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现有的1223份高粱地方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部分材料的抗逆性、抗病虫性以及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和单宁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以高秆品种最多,其次是特高秆品种,生育期集中在106~120d,千粒重以小粒品种和中粒品种最多,分别占34.59%、43.34%;穗长集中在20.1~35cm,穗粒重集中在30.1~70g;穗型以散穗最多,粒色以红粒为主,壳色以黑壳最多。高粱抗性中,已经鉴定的材料有2份耐盐性为1级,96.09%材料的耐盐级别为4、5级,有4份材料抗旱为1级,有2份材料对黑穗病免疫,多数材料不抗螟虫和蚜虫,但有9份材料抗螟性为1、2级;在已经测定的种质资源中有79.16%的材料蛋白质含量低于12.5%,有7份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5%,有81.54%的材料赖氨酸含量在0.21%~0.40%之间,有4份材料赖氨酸含量超过0.45%,单宁平均含量0.645%,基本成正态分布,有101份材料含量低于0.1%。总之,山东省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抗性、籽粒品质变异类型丰富,可以为高粱育种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早晚熟品种不同时期大豆种子中蛋白质、脂肪以及粒重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积累过程中,蛋白质、脂肪和粒重都存在剧增期,而且品种不同剧增期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蛋白质、脂肪和粒重的剧增期都在开花后20~50d。  相似文献   

14.
1986~1990年对河南省高粱品种资源(1046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抗冷1级品种29个;苗期抗旱1级品种16个;苗期和芽期均耐盐的品种8个;发病率在12%以下抗丝黑穗病品种8个;抗螟1级品种9个;耐瘠1级品种80个。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蛋含量14%以上的品种7个;赖氨酸占蛋白含量2.6%以上品种14个,赖氨酸占样品含量0.3%以上品种22个,其中赖氨酸占蛋白、占样品均高的品种5个;单宁含量低于0.1%的品种19个;具2个和2个以上优异性状的种质12个,其中具3个以上优异性状的高粱种质2个,这些高粱品种资源是最宝贵的种质材料。实践证明,利用生物措施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目前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多是抗性中上等,丰产性、品质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76 d,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确定探明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主栽的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分7 个播期进行栽培,研究了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在各播期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39.14%~45.26%,最大变化幅度为15.64%;脂肪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18.82%~20.30%,最大变化幅度为7.86%;产量变化范围为2064.2~3068.1 kg/hm2,蛋白质产量均值变化范围为807.2~1377.9 kg/hm2,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播期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A2 播期达到最大值,播期显著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因此,适期播种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适合当地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是5月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7.
高粱籽粒果皮和种皮性状与单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直观观察对一些常用高粱品种的籽粒性状基因型做了推测,并将其结果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一起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证明,高粱种皮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高单宁含量.紫色种皮和深色果皮无种皮的高粱都只含极少量的单宁(分酚).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对高粱籽粒分类和高粱品质育种工作中对于籽粒性状的选择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旨在为解决食用、饲用高粱的籽粒品质育种与抗鸟害和病虫害育种之间的矛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120个高粱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在今后的杂交育种实践中利用已有的高粱品系,此研究以120个高粱品系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低,株高、主穗长的变异系数中等,千粒重、单穗粒重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这两种性状可利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120个高粱品系可分为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大亚类,各亚类各有其特点,为今后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