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微波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分析其脂质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该研究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通过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质谱分别对其脂质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液料比7 mL/g、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60℃,在此优化条件下,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提取率为33.82%。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脂肪酸以C14:0、C16:0、C18:1n-7、C20:1n-11、C20:5n-3(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C22:6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为主,C20:5n-3和C22:6n-3总质量分数为21.56%,且n-3型与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高达8.72;同时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和血栓形成指数(thrombogenic index,TI)分别为0.81和0.29,表明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可作为C20:5n-3和C22:6n-3等功能性脂肪酸的重要膳食来源。该研究为罗氏海盘车性腺脂质的微波提取、成分分析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狭鳕鱼皮脂肪酸组成分析及其营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狭鳕鱼皮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对狭鳕鱼皮的一般营养成分和脂质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狭鳕鱼皮总脂含量为干重的6.09%,且总脂以甘油三酯(53.85%)和磷脂(25.54%)为主;脂肪酸组成丰富,以C16∶0、C18∶1n-9、C20∶1n-11、C20∶5n-3(EPA)和C22∶6n-3(DHA)为主,且C20∶5n-3和C22∶6n-3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7.64%;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之比为0.85∶1.00∶0.92,且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50和0.23,表明狭鳕鱼皮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以及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等功效。本研究为狭鳕鱼皮的营养评价及其产品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以山核桃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和料液比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并对比了压榨法、溶剂法和水酶法3种方式对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木瓜蛋白酶量0.17%,酶解时间150 min,pH值6.34,酶解温度54.43℃、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山核桃中油脂提取率为81.3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测出12种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4种主要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7.6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69.1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3.29%。对比3种提油方式发现,水酶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油脂提取方法。本研究结果为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辣木叶资源,筛选用于降血糖的活性成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木叶总黄酮的工艺,应用AB-8型大孔树脂层析柱和聚酰胺层析柱联用的工艺对辣木叶总黄酮进行纯化,并分析纯化前后辣木叶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及抑制作用类型。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308 s、功率302 W、乙醇浓度75%、料液比1∶52(m/v),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53%±0.11%;纯化后辣木叶总黄酮的纯度为764.49±25.17 mg·g~(-1)。辣木叶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纯化后的辣木叶总黄酮的抑制效果增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18 mg·m L~(-1),抑制作用类型为典型的竞争性抑制。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研发预防和治疗降血糖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辣木叶总黄酮的可利用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超声法提取辣木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1(w/v)、浸提时间88 min、浸提温度61℃,在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得率的预测值为5.17%,验证试验所得总黄酮得率为5.21%±0.03%,所得回归模型拟合良好。辣木叶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936、0.2962、0.017 mg·m L-1,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海带的脂肪酸组成,本研究采用溶剂法对海带总脂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福州、宁波和青岛3个产地海带的总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甲醇法提取海带总脂的效率较高,是海带总脂提取的理想方法;福州、宁波和青岛海带的总脂含量依次为0.75%、0.69%和0.86%,且无显著差异。从海带总脂中共鉴定出30种脂肪酸,以 C16:0、C18:1n-9、C20:4n-6(AA)和C20:5n-3(EPA)为主,且3个产地海带在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福州产地海带中的C20:4n-6和C20:5n-3含量分别为10.12%、6.18%,其中C20:4n-6含量显著高于宁波(9.41%)和青岛(8.77%),C20:5n-3含量显著低于宁波(8.13%)和青岛(9.40%),进而使3个产地海带中的n-3 PUFA、n-6 PUFA、n-3/n-6、EPA+AA和EPA/AA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产地海带总脂提取、脂肪酸比较分析及营养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480份马铃薯样本进行脂肪酸谱的识别与量值监测,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马铃薯脂肪酸组成进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阴山南麓和大兴安岭东南区马铃薯粗脂肪及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检测出11种游离脂肪酸,不同品种马铃薯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十七碳酸、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中,前3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以上,基本概括了马铃薯脂肪酸组成的基本信息;综合得分显示,游离脂肪酸组成比例分值大小排序为克新一号后旗红费乌瑞它冀张薯226大白花夏波蒂青薯9号;膳食分析显示,内蒙古马铃薯脂肪酸Σn-3/Σn-6值为0.28~0.44,可以同时满足国际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最佳膳食比。  相似文献   

8.
黑莓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获得高品质保健油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黑莓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样品最佳粉碎粒度60目,超临界CO2萃取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分离罐压力10 MPa,萃取罐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萃取得率为(17.73±0.19)%。GC-MS检测结果显示黑莓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8.04%、11.76%、8.38%,占总脂肪酸的78.18%。研究结果为黑莓籽的综合开发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声辅助水热法提取牛骨油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工业生产中牛骨油的提取率,以黄牛骨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水热提取法提取牛骨油。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研究牛骨油提取工艺,并对牛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骨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温度100℃、热提温度125℃、热提时间90 min、料液比为(质量比)1∶1,此工艺条件下,牛骨油提取率可达98.86%。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影响牛骨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热提温度和热提时间对骨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因素(P0.01),料液比对骨油提取率的影响较小。与当前食品企业采用的牛骨油水热提取工艺相比,超声辅助水热提取法骨油提取率提高约12%。优化工艺得到牛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均小于GB10146-2015规定值,且脂肪酸含量不低于传统的水热提取工艺(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总量和C18∶1n9c除外)。牛骨油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C18∶1n9c、C16∶0和C18∶0是其主要脂肪酸,分别约达总脂肪酸的44%、23%和19%,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与UFA比值约为1∶1,UFA略高于SFA。研究结果为牛骨油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高效分离油茶蒲中的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以乙醇-水为洗脱液,采用大孔树脂D101对油茶蒲提取物进行梯度洗脱,并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其中的40%乙醇洗脱馏分(40F)进行分离。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洗脱馏分中40F的多酚含量最高,并且其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为0.61μg·m L-1。以氯仿∶乙醇∶水∶乙酸(4∶3∶2∶0.01,v/v/v/v)为分离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850 r·min-1,流速2 m L·min-1,在该条件下采用HSCCC对40F进行分离可以纯化得到鞣花酸和3-O-甲基鞣花酸-4'-O-葡萄糖苷,纯度均为95%以上。因此,采用大孔树脂-高速逆流色谱能够简便、高效地分离制备油茶蒲中的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单体,这为油茶蒲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苹果籽油超声波辅助浸提及产品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本文以秦冠苹果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苹果籽油,研究了苹果籽的粒度、超声波频率、料液比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破碎粒度60目,料液比1∶6(w/v),超声波频率32 kHz,提取时间45 min,出油率达20.94%。气相色谱测定表明,苹果籽油中含有五种脂肪酸,其中89%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超声波辅助制油与常规法相比,具有油品质量好,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等优点,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辅助提取仙人掌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该文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米邦塔仙人掌多糖,并与热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工艺条件:以水为提取剂,料液比1∶10(w/v),提取2次,每次提取3 min,微波炉功率700 W,选用70%乙醇沉淀。微波提取粗多糖的得率和含量分别为6.8%和8.5%,高于热回流提取粗多糖的得率4.7%和含量8.3%。微波提取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提取剂用量,而且提高了仙人掌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13.
废弃食用油脂两相厌氧发酵酸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油脂的水解和长链脂肪酸的降解是油脂厌氧发酵过程中的限速步骤,提高水解酸化阶段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的产率,有助于后续甲烷化反应的进行。利用响应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废弃食用油脂两相厌氧发酵水解产挥发酸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初始p H值、原料负荷、反应时间和接种量对产生挥发酸浓度的影响,提出采用该工艺的数学模型及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挥发酸的影响顺序为:接种量反应时间原料负荷初始p H值,方程的F值为15.65,相关系数为0.9359,调整相关系数为0.8761,说明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的反应曲面。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初始p H值6.2、负荷300 g/L、反应时间8 d、接种量40%,在该条件下,实际产挥发酸7 221.0 mg/L,与预测值7 224.0 mg/L吻合且重现性较好。厌氧产甲烷试验表明,酸化后废弃油脂较未酸化油脂在甲烷产量、甲烷含量、总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及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去除率方面分别提高了44%、11%、28%和51%,经酸化处理比未酸化油脂的厌氧发酵时间(完成一个厌氧发酵周期内总产气量的80%的时间)缩短了28%。该研究结果为废弃食用油脂的两相厌氧发酵中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 4周龄来航鸡雄雏研究饲粮中添加含不同饱和度和双键位置的脂肪酸的油脂对生长鸡组织脂质成分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饲粮中添加 6%富含软脂酸( 16:0 )和油酸 ( 18:0 n 9)的棕榈油 ( 1组 )比较 ,添加 6%的富含亚油酸 ( 18:2 n 6)的红花油 ( 2组 )、 6%的富含 α-亚麻酸 ( 18:3n 3)的亚麻油 ( 3组 )、 3%的红花油 +3%的亚麻油( 4组 )以及 3%的亚麻油 +3%的富含二十碳五烯酸 ( 2 0 :5n 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 2 2 :6n 3,DHA)的鱼油 ( 5组 )不同程度地降低鸡肝脏和血清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和磷脂的含量 ;富含 n 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 n 3PUFA)的油脂 (亚麻油和鱼油 )还降低鸡肝脏和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 ,显示出比富含 n 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 n 6PUFA)的油脂 (红花油 )更强的降血脂效果。肝脏、血清脂质成分和腹脂的脂肪酸组成受饲粮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与棕榈油比较 ,富含 PUFA的油脂可降低软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的比例、提高 PUFA的比例 ;与红花油比较 ,富含 n 3PUFA的亚麻油和鱼油可降低 n 6PUFA (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的比例 ,增加 n 3PUFA ( α-亚麻酸和 EPA)的比例 ;亚麻油中的 α 亚麻酸在体内可能转化为长链 n3PUFA,然而鱼油中的长链 n 3PUFA ( EPA和 DH  相似文献   

15.
澳洲坚果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之一,目前种植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发现澳洲坚果含有较高含量的棕榈油酸(约20%),它是一种Omega-7脂肪酸,具有较高的功能价值,它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天然的Omega-7脂肪酸来源常见于凤尾鱼、鲑鱼等深海鱼类或海藻中,植物来源主要包括沙棘果和澳洲坚果等。其中澳洲坚果在我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并且含油率高达72%以上,具有广泛用于获取Omega-7脂肪酸并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前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澳洲坚果中棕榈油酸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本文综述棕榈油酸提取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功能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情况,旨在为澳洲坚果中棕榈油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菜籽粒含有较高的油脂和蛋白,不利于油菜籽中不同形态砷的提取。本研究通过对提取方式、提取温度、提取剂的选择与浓度、样品质量与提取剂的比例、提取液的纯化等的选择与优化,找到了一种适合高油脂植物样品砷形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试验表明,采用称取1g样品,20 m L甲醇水(v:v=1:1)在70℃微波辅助提取,正己烷脱脂提纯,高速离心处理,可以较好地实现油菜籽类高油脂植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HPLC检测法,对提取苦荞籽粒中D-手性肌醇的三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苦荞籽粒中D-手性肌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min,乙醇体积分数30%或40%,料液比1/30(m∶v)。  相似文献   

18.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哺乳动物只能通过食物摄取n-3多不饱和脂肪酸,以满足机体的健康所需。脂肪酸去饱和酶-1基因(fatty acid desaturase-1,fat-1)以18~20碳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进行脱氢反应,产生相应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了解转fat-1基因绵羊(Ovis aries)具体脂肪酸的组成,本研究利用fat-1表达质粒转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筛选获得阳性单克隆细胞系,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得到转fat-1基因绵羊。通过脂肪酸质谱测定仪对5种组织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fat-1基因对5种组织3类32种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脑和臀肌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别百分含量变化不显著;在肝脏、心脏和睾丸中,fat-1基因能够使饱和脂肪酸下降、使肝脏和睾丸的单不饱和酸量升高、使心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n-9c和饱和脂肪酸中C16:0、C18:0的含量变化决定了转基因绵羊组织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趋势,在脑和臀肌中,这3种脂肪酸在转基因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fat-1基因引起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心脏和睾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高,主要由二十碳二烯酸C20:2(eicosadienoic acid,EDA)、二十碳三烯酸C20:3n-3(eicosatrienoic acid,ESA)、花生四烯酸C20:4n-6(arachidonic acid,ARA)、二十碳五烯酸C20:5n-3(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含量起主导作用;在5种组织中,转基因组EPA与DHA的含量均升高,尤其是EPA差异显著(P0.05)。fat-1基因降低了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20:3n-3和C20:4n-6的含量而增加了C20:5n-3和C22:6n-3的含量,从而提高了n-3/n-6的比值。本研究解析了转fat-1基因绵羊的脂肪酸组成和特点,对开发优质绵羊品种、改善人类膳食中脂肪酸结构及降低肥胖症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红花羊蹄甲为材料,探讨浸泡时间、提取剂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筛目数6个单因素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显著性分析,应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微波辅助提取红花羊蹄甲花色苷的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红花羊蹄甲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为提取剂采用0.1%盐酸-80%乙醇溶液,浸泡时间2 h,筛网目数80目,料液比1∶20,微波功率539 W,微波辐射时间75 s,提取出的花色苷含量为3.560 mg?g~(-1)。  相似文献   

20.
郭溆  张晶  王维婷  刘超  程安玮  王青  孙金月 《核农学报》2016,(10):1947-1951
为探讨琉璃苣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合成的变化规律,采用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GC-FAME)对琉璃苣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琉璃苣种子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和芥子酸等8种脂肪酸成分;成熟种子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占总脂肪酸的84.05%,其中亚油酸最高(38.20%),γ-亚麻酸次之(24.59%);随着种子发育,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不断下降,其它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不断增加;棕榈酸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其它脂肪酸成分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琉璃苣种子脂肪酸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