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鳞翅目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黑光灯引诱逐日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行山低山区陵区鳞翅日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鳞翅目趋光性昆虫共有206种,分属16科。玉米螟木尺蛾,棉铃实夜蛾和豆荚野螟为优势害虫种群。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和连续大量出现3种类型,揭示了鳞翅目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治害虫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涉及许多昆虫生理功能,包括对信号分子的代谢、宿主植物的适应性及杀虫剂的抗性等.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的种类仅次于鞘翅目(Coleoptera),包含了大量的农业害虫.根据鳞翅目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 L.)的基因组数据,开展CYPs的全基因组学分析,在该基因组中发现了110个可能的CYPs,可分为29个家族,其中有大量CYPs以串联重复形式排列.将分析所得序列与蝶类昆虫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 L.)和模式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的CYPs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CYP2与线粒体集团(clan)中存在12对CYPs直向同源基因,而CYP3与CYP4集团的CYPs呈现种属特异性扩增趋势.通过比较分析鳞翅目昆虫与其他非鳞翅目昆虫的CYPs发现,鳞翅目昆虫之间不仅存在更多的直向同源基因对,而且鉴别出的直向同源基因群也更多,但出现新的家族与亚家族数量相对较少.不同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的CYPs存在相当广泛的线性保守现象.这些不同昆虫间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将促进鳞翅目昆虫CYPs的研究,也有助于害虫治理新靶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于2007年6月26日至8月20日系统调查了平作春棉田和夏棉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0目35科48种组成.其中春棉田昆虫群落为9目30科39种,夏棉田昆虫群落为10目30科43种;优势种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rinus(J(Bois)].在6月底至7月上旬春棉田优势种主要有朱砂叶螨,7月初数量达最多;两类棉田在7月中旬以后优势种均为棉蚜,7月底至8月中旬优势种均为烟粉虱.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的总个体数变化较大,但春棉田中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总个体数始终高于夏棉田;春棉田害虫的相对丰富度较大,而夏棉田天敌的相对丰富度较大;两类棉田以寄生性天敌群落相似系数最高(0.949 4),植食性害虫群落最低(0.439 4);春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95 3,夏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5 1,均匀度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一致,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正好相反,优势集中性指数越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越小.  相似文献   

4.
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5日至5月29日系统调查了冬小麦田害虫与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及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1目39科59种昆虫组成;优势种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群落的总个体数和丰富度随调查时间而变化;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在小麦生长前期较低,中期和后期较高,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在害虫种群中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条斑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的竞争最缓和;棉铃虫与麦长管蚜种间竞争最强,其次为麦圆叶爪螨与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在天敌种群中以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种内竞争最为激烈,麦蚜茧蜂的种内竞争最为缓和;龟纹瓢虫分别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在时间维度上的竞争较为激烈,而麦蚜茧蜂分别与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竞争比较缓和。从害虫种群与天敌种群之间的重叠值看,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较强,而麦蚜茧蜂和龟纹瓢虫则对麦田主要害虫麦长管蚜、条斑叶蝉和小麦潜叶蝇(Phytomyza nigra)等的跟随和控制作用均较强。  相似文献   

5.
γ辐射对昆虫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γ辐射对昆虫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已报道的经辐射处理的昆虫有 1 5 0种之多。辐射主要从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对昆虫生理造成影响 ,从而阻止卵的孵化、幼虫的发育、化蛹及成虫羽化或种群不能繁育 ,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土壤施肥与植食性害虫发生为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淑婷  董元华 《土壤》2012,44(5):719-726
土壤施肥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状况,从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为害等。在影响植物抗性和害虫为害的营养因子中,氮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氮肥对害虫发生的影响取决于害虫种类、植物种类和土壤肥力,是植物营养质量对害虫直接影响的结果,也是植物形态学、组织发育等因素的间接作用结果。很多研究表明土壤或植物中氮水平与害虫密度存在强烈正相关关系,但是也有不同情况出现。另外其他营养元素如磷和钾,也会引起害虫种群动态变化。有机管理措施可能有利于减轻害虫发生,但是机理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蔬菜采用杀虫灯防治害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应用灯光诱杀农业害虫是一项重要的物理防治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的黑光灯诱杀成虫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获国家专利的频振式杀虫灯于2000年在本市也开始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8.
数学形态学在害虫种群密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桂荣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135-138
随着信息快速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决策支持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精细农作"技术体系的广泛实践。该文将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方法及形态分水岭分割算法等图像处理信息技术运用到害虫种群密度监测中,根据昆虫飞行中CCD镜头区域远近及昆虫个体大小的先验知识,利用基于先验知识的流域分割算法,能有效地抑制背景及翅膀的影响,准确地识别出昆虫的个数,试验分析表明大大提高了害虫信息的采集效率及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指导生产,为澳洲坚果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16年全年,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害虫的群落结构和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害虫群落包括7目43科104种,其中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害虫为优势种群。蝽象类(主要是茶翅蝽和稻绿蝽)、荔枝异形小卷蛾、桃蛀螟、玳灰蝶海南亚种、茶黄蓟马是主要害虫,直接影响澳洲坚果的产量和品质,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澳洲坚果害虫群落与气候和人工活动息息相关,每年的3-9月害虫发生的种类最多,数量较大,是加强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在防治实践中,应注意保护天敌,保护果园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温度影响下的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动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温度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可为害虫种群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9.0℃,22.0℃,25.0℃,28.0℃,31.0℃)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仿真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预测成虫的产卵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结果显示,在初始卵量均为100标准粒的情况下,温度过高(〉25.0℃)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低龄幼虫的生存和发育,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验种群后期的发育和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和生殖力迅速提高,温度为25.0℃时世代存活率、次代产卵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67%和1488.4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4.9℃。研究表明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害虫种群发育动态及预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Eurasian Soil Science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urban soils of the city of Sibay located in the mining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Bashkortostan are presented. A specific...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荔枝种子从果实中剥离出来后, 即使在室内条件下, 也极易失水干缩, 潮湿环境中又易发霉而腐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种皮上布满纹孔, 水分散失面积很大; 种脐部为疏松的海绵组织, 且营养丰富。据此, 生产上应对种子彻底清洗, 并保存于适当湿度的环境中, 以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内种植的食用仙人掌在土壤墒情较好时也有萎蔫现象发生,通过试验观测和对仙人掌生理习性的分析,发现阴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温度急剧上升易使仙人掌发生萎蔫现象,并提出了田间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Eurasian Soil Science - Layers were step-by-step removed from macroaggregates (2–1 mm in diameter) of Protocalcic Chernozems via successive abrasion in a revolving rotator during 5, 10, 15,...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光  蔡庆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49
  相似文献   

19.
Unity of mechanisms of water and wind erosion of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quation for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at which erosion of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begins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accepted and explicitly formulated suppositions and limitations and tes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and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lifting force of the soil-eroding water or wind flow and the interaggregate cohesion in a model homogeneous incoherent soil was confirmed. The limit for the decrease in the threshold flow velocity with decreasing size of the soil particles (aggregates) was theoretically substantiated. The first unified equation of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for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in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was derived and experimentally justified.  相似文献   

20.
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