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2009,(5):F0004-F0004
拥有四项边坡治理专利技术 1)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 2)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 3)矿山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技术 4)滨水岸坡生态修复及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2009,(7):F0004-F0004
拥有四项边坡治理专利技术 1)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 2)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 3)矿山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技术 4)滨水岸坡生态修复及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石灰窑废弃地及公路边坡裸露地表8种生态修复模式中的植被生态学特征及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石灰窑遗址人工景观再建模式、框格+植被模式及无土碎石挡土墙灌浆模式修复效果较好,容器苗修复模式和挂网喷播模式效果最差。8种生态修复模式中,植被物种丰富度以客土移栽模式最高(29±1.15),石灰窑人工景观再建模式次之(23.6±2.02),保育棒模式最低(7±1.1);植被盖度以石灰窑人工景观再建模式(88.3%)和框格+植被模式(87%)最高,植生袋模式和挂网喷播模式最低,分别为48%和32%;植被高度以客土移栽模式最高(546.3cm),人工景观模式次之(316cm);挂网喷播和植生袋最低,分别为44.97cm和54.13cm。综合评价结果认为,石灰窑人工景观再建、框格+植被和挡土墙灌浆模式是门头沟区石灰窑及公路边坡裸露地表生态恢复较适合的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宜昌市龙泉镇某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生态学调查方法对边坡重建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植被生态修复样地内植物种类计15科24属2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居多,分别为5种和6种,其他都是1科1种。根据植被调查和文献统计的结果,筛选出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先锋物种为:狗尾草、狗牙根、铺地榕、高羊茅和竹叶草。在筛选先锋物种的基础上,考虑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陆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为快速达到边坡复绿效果,提出了植被恢复物种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5.
大型采矿工程建设在造成地表景观破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人工创面(边坡),植被恢复作为矿山废弃地边坡生态恢复的基础,其技术要点是在恢复区内构建出适合先锋植物生长的生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基质条件和立地环境。生境构筑技术将直接关系到植物成活和整个边坡植被恢复工程的质量及效果。按照重构生境的不同,将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分为混合喷播型、挂网铺设型、格构填土型、预制穴槽型四大类,并针对边坡立地条件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组合模式。将该模式用于寒区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矿山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工程,经恢复区工程实践检验,所探索的模式可为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岩石边坡,严重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从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高、陡、破坏严重岩石边坡的人工修复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但人工边坡又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异质性的特点,通常造成边坡生态恢复效果不佳。边坡的抗侵蚀效果是衡量边坡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外在表现,阐述了边坡坡面地质特征、边坡表面形态、坡面平整程度、坡长、坡度等内在因素和降雨、坡面植被、人工土壤、生态防护工程形式等外在因素对人工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抗侵蚀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为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将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湖北省鄂州市花马湖水系连通渠护坡工程,现场观测了护坡和水土保持效果、植物盖度、植株密度、植物平均高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标。[结果]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能促使边坡稳定。所用基材能较好地附着于坡面,未出现冲沟和滑塌,水土保持较好,成功解决了基材可喷射性和坡面附着性之间的根本矛盾;1个月后坡面整体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缓坡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陡坡区均较为接近,但与自然边坡存在差异;湿喷综合成本比干喷节约5%~15%。[结论]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作为干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升级版,具备显著的先进性,能用于工程边坡的生态防护。  相似文献   

8.
碎石填方边坡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坡面类型。表层为以碎石为主的土石混合体,土壤含量极少甚至没有,立地条件恶劣,导致坡面植被恢复非常困难。针对这一难题,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百花山旅游公路11 km处的45°碎石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客土+保育块苗移栽"技术,在坡面上重建了乔灌草植物群落。施工4 a后,坡面草本植物群落的总覆盖度约为50%,平均高度约为40 cm;坡面木本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主根粗壮、根系发达且已深入碎石缝隙之中,其中山桃保育块苗的成活率为78%,高度为82 cm,地径为7.9 m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比较陡峭的碎石覆盖边坡上有效地构建乔灌草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工程是线性建设项目,对原地形地貌存在巨大扰动,破坏了原路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因此,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就日显重要。通过对国内外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技术的综述,系统阐述了各国对该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和技术特点。如何处理好公路边坡综合防护问题,使公路边坡与生态环境能够协调发展,是今后公路建设工程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促使我国公路工程常用坡面及场地植被技术开始向现代化转变,目前常用的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技术大体可分为回填(或换填)客土技术、喷播技术和植生袋技术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曼大公路仙米自然保护区标段取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虎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109-113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仙米自然保护区取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为高原保护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以穿越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NKSG4标段4#取土场边坡为例,基于取土场当地气候特点、地质土壤及植被状况,详细介绍了取土场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取土场削坡、坡顶截水沟、平台排水沟及急流槽等措施,客土绿化及客土喷播生态修复工法要点,以及选择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油菜和豌豆混合物种的具体配比。[结果]施工后1a的效果表明:排水沟体系排水效果良好,坡底无积水,坡面保持完整且无水土流失;客土绿化坡面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客土喷播坡面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结论]取土场的生态修复效果达到要求;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应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大宝山4个尾矿库环境特点和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大宝山尾矿库区内植物种类总体上较为稀少,不同尾矿库区内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比较大,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较多,其次为菊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表明这3个科的植物较其他科植物更容易适应尾矿库环境,特别是禾本科的五节芒(Miscanthusflondulus)、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和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从样地1到样地4,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依次增加,表现出由较少先锋物种种类组成的简单群落向稳定复杂群落方向演替的趋势,反映了植物群落结构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越来越趋向复杂化。研究还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重金属含量(Cd、Cu和Zn)显著负相关,尾矿库区的高浓度Cd、Cu和Zn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攀枝花视野区为例,研究了基于GIS的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方法.在干热河谷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中,主要考虑对植被类型及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岩土类型、土层厚度等因素,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给各影响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赋值.经过G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模型建立及运算,得到植被恢复适应性评价图,再经过分类、合并,将攀枝花市视野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极不适宜区,得到植被恢复分区图.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humic substances of various origin on the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eld model experiment on remediation of technogenic wastelands near the mining-metallurgical compplex Severonickel in the Subarctic Zone of the Kola Peninsula. Two distinct types of humates, coal and peat, were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sites in various doses and combinations with NPK fertilizer and lime. The combination of peat humates with lime proved the most effective for stabilizing heavy metals in a sixweek experiment. The application of coal humates in conditions of prolonged contamination, accompanied by suppression of vegetation and biota, is effective in small doses (0.5%) and, conversely, causes the mobilization of metals with an increase in humate concentration (1%).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策略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植被生态修复的经验和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考察成果,论述植被生态修复的特点和功能,提出植被生态修复的核心内涵是将人为促进群落演替的人力与天然群落演替的自然力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恢复与局部快速恢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区域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平均增加10%-15%;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种盖度在群落中占到20%-25%;植被总覆盖度75%-85%;水土流失强度有显著性减少。目前植被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是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措施积累不足,方法简单,效益不高。未来应采取正确生态修复思路,尽快解决生态修复中关键技术理论;科学规划,在典型地区黄龙森林区和安塞森林草原区建立示范点,实施综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措施,建立法律保障体系,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似于抛物线形,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0月份以前,A、B两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小于对照,此后较对照明显提高,说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尤其是旱季,保水效果好;C组中,刺槐林2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和农田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量始终较农田高。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平均值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较好;其变异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修复期间,不同土地类型上植被响应最明显的是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生态修复调节径流、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非常明显,减水减沙效果以退耕草地最好,其次为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荒坡草地最差;生态修复有助于土壤的正向发育,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先要保护退耕地和林草地,其次是荒地。  相似文献   

17.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生化活性试验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及固氮作用强度明显增强,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土壤剖面上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从生境变化上来看,除裸地恢复阶段外,其他三个阶段的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石沟比石槽和土面两个小生境偏大的特点,这是因为石沟生境的特点有利于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动植物群体的繁殖;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表现为根际>非根际。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废弃地植被形成与演替的规律和机理,进而指导水电站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对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地的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地的植物共有49种,分属23科45属;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是先锋植物种类入侵、定居、群集和竞争的结果,并且草本层的发育要明显好于灌木层;研究区植物群落目前处于次生演替的初级阶段。在今后的植被恢复中,戟叶酸模、白花鬼针草、荩草、扭黄茅、芦苇、含羞草、芨芨草和孔颖草等都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优选物种。  相似文献   

19.
植物恢复措施对鸡西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矿区废弃地为研究区,对不同矿区废弃地的土壤养分元素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植物恢复措施后的基质土壤各养分指标绝大多数要大大高于原废弃地土壤和经过自然恢复的土壤,说明该措施对石墨尾矿、矸石发电厂粉煤灰废弃地和平排矸石山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明显;其中石墨尾矿除全磷外,各种养分指标与林地土壤差距较大,而旱柳对石墨尾矿土壤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有机质含量为37.28g/kg,是残渣的2.6倍;种植大果沙棘对粉煤灰废弃地土壤养分的积累效果明显,有机质含量为48.25g/kg,是残渣的1.5倍;植物恢复措施使平排矸石山的土壤养分积累速度加快,已接近林地,混交种植兴安落叶松和家榆总体恢复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93.42和151.46g/kg,是自然恢复条件下的8.9和7倍。建议引入优势种群(如松科等)以加快演替速度,使矿区废弃地更快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河北云蒙山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于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植物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