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4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小麦、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推广秸秆还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稻麦复种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12-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秸秆不还田(S0)、麦秸还田(WS)、稻秸还田(RS)和稻麦秸均还田(WRS)4种秸秆还田模式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秸秆增产率、秸秆边际产量和秸秆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均增加水稻产量,其中RS和WRS模式增产效果均显著大于WS模式;小麦产量随秸秆还田年限呈“减产-稳产-增产”的变化趋势。秸秆的周年增产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65%~13.60%和0.11~0.17kg/kg。与RS模式相比,WRS模式属于秸秆过量还田,其秸秆增产效率降低。秸秆还田提高稻麦氮肥周年利用率1.67~4.01kg/kg,其中RS和WRS模式较WS模式更利于作物的氮吸收。WS、RS和WRS模式的稻田周年净收益较不还田模式分别增加1 690、4 875和4 177元/(hm2·年),其中RS和WRS模式均显著高于WS模式。综合以上结果,麦季稻秸还田模式(RS)既可提高还田秸秆利用率,又可增加稻田净收益,推荐在稻麦两熟农田采用。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快速处理的大量煤矸石裸露堆放造成占地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关注的热点。煤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是其原位保存的最有效办法。腐殖酸作为腐殖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对改善不利的植物生长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为探讨腐殖酸对煤矸石养分释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腐殖酸及不同培养时间下煤矸石的pH、电导率(EC)变化及氮、磷、钾速效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添加腐殖酸处理(CK),添加腐殖酸的煤矸石pH明显升高,最高达到7.77,而EC急剧下降,平均为126.13μS/cm,比CK的平均EC下降77.81%;添加腐殖酸的煤矸石速效磷和碱解氮均大幅度增加,速效磷含量平均为CK的2.33倍,碱解氮含量最高达到CK的1.94倍;速效钾含量相对于CK也有一定增加;添加的腐殖酸浓度越大,促进煤矸石养分释放效果越好;在培养期间,各项研究指标值总体表现"V"和"N"形,在后期逐渐呈现稳定作用趋势。煤矸石具有一定养分供给潜力,腐殖酸添加到煤矸石中可以提高其植物养分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调查了枣麦间作时冬小麦冠层光分布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株行距为3 m×4 m南北行向栽植的枣树(Ziziphus jujuba)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2016-2017年生长季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为基础,在不同调查时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冬小麦冠层PAR,并同步测定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等养分含量,分析冬小麦冠层PAR分布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调查时期冬小麦冠层PAR均呈"n"型单峰曲线时空分布,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异质特征,其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K均表现出"中间低,两侧高"的变化规律,速效N和速效P则表现出"东侧高,西侧低、中间低,两边高"和"东侧低,西侧高、中间低,两边高"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拔节期、成熟期、灌浆期和扬花期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5.04 g·kg~(-1)、58.98 mg·kg~(-1)、6.91 mg·kg~(-1)和164.86 mg·kg~(-1)。相关系分析显示,冬小麦冠层PAR与速效P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则与速效N、速效K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认为,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PAR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主要表现为"中间高,两侧低"和"东侧高,西侧低"的分布特征。长期处于异质光环境中的冬小麦对土壤速效养分利用的差异累积使其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为提高间作系统产量,可在冬小麦拔节期增施有机肥,扬花期增施K肥,灌浆期增施P肥,成熟期增施N肥,且适当增加巷道西侧区域施肥量。光照充足时,速效P的亏缺是限制冬小麦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枣麦共生期间适当增施P肥有利于系统生产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对徐州市王山废弃矿山挂网喷播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挂网喷播后,土壤水土流失量降低,抗蚀性明显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密度和pH值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及综合肥力指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肥力质量维持变得十分紧迫。针对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维持这一热点问题,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化感作用等角度系统阐述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趋势。众多研究表明,中国杉木人工林主要产区普遍存在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生产力持续降低等问题,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经营、混交复合造林、林分密度调节、肥力补偿、可持续森林管理等方面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进行了展望。表1参48  相似文献   
6.
沼液施肥对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沼液是沼气发酵过后的液体残留物,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研究了不同沼液施肥对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范围分别为4.29%~61.62%和6.08%~76.1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沼液施用量增加逐渐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随沼液施用量增加逐渐下降,其变化范围为9.92~10.8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柠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为了提高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研究了不同粘着剂浓度、丸粒化材料和丸粒化倍数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吸水性、崩解率影响。结果表明:当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时,柠条丸粒化种子吸水性最好,达到18.83%,丸粒化材料对吸水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丸粒化倍数为7,丸粒化充料配比为B3(粘土∶滑石粉∶高岭土=3∶3.5∶3.5)和C2(粘土∶滑石粉=4∶6)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柠条丸粒化种子播种造林较合适的配方。低于2%含水量的土壤环境,能延长丸粒化种子的崩解时间,降低崩解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禽畜粪便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液数量增加,沼液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丰富,直接排放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以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沼气厂的猪粪沼液为试验材料,通过2次施入不同量沼液的处理,研究了施用沼液对杨树Populus林地土壤性质及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质量分数,提高土壤肥力。施沼液1 125 m3·hm-2(处理C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28.0%,土壤全氮增加35.5%,有效磷增加62.3%,速效钾增加33.5%。施沼液量450 m3·hm-2以下对杨树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茶生长、产量及油茶叶片N、P、K、Fe、Mn、Cu、Zn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促进油茶树高、冠幅和地径的生长,影响顺序为N>P>K。施肥后、油茶叶片中Fe、Mn、Cu呈上升趋势,N、P、K、Zn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中N、P、K元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3种元素与Fe、Mn、Cu呈负相关关系;元素Fe、Mn、Cu之间呈正相关,但这三者与元素Z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1 a<2 a<3、4、6 a);6年生桉树林持水量最大(3064.13 t.hm-2);排水能力、初渗率、稳渗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过程符合y=alnx+b,R2为0.85-0.99;10 min累积崩解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水稳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和粘粒含量.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0.3 a<2 a<3 a<4 a<1 a<6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