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覆盖和间作对亚热带红壤茶园土壤磷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索提高土壤磷素营养的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县百里茶廊的湘丰茶厂东西山茶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覆盖和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红壤茶园土壤磷素营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磷素营养有明显影响。稻草覆盖可增加土壤全磷含量,提高土壤磷库;间作白三叶草主要影响土壤中磷形态的转化,使有效磷含量提高,但对土壤磷库无明显影响;CK则导致磷库耗竭,土壤磷库下降10.3%。与CK相比,间作白三叶草(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磷(MB-P),而稻草覆盖处理可以减轻MB—C和MB—P波动,保持MB—C和MB—P的稳定。稻草覆盖和间作白三叶草均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且间作白三叶草处理在白三叶草生长旺季土壤微生物量提高得更多。MB—C/MB—P值表明,稻草覆盖和间作白三叶草均可促进土壤磷素活化,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间作白三叶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最多,说明间作白三叶草处理对土壤速效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间种三叶草、稻草覆盖与有机无机肥配施等不同生态管理措施对丘陵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NPK肥+清耕)相比,饼肥+PK+清耕、NPK肥+稻草覆盖、饼肥+PK+稻草覆盖、NPK肥+间作三叶草、饼肥+PK+间作三叶草处理微生物量C、N、P均有提高,NPK肥+间作三叶草、饼肥+PK+间作三叶草处理中细菌数量较高,NPK肥+稻草覆盖、饼肥+PK+稻草覆盖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较高,但各处理间真菌数量变幅不大。总的来说,NPK肥+稻草覆盖与饼肥+PK+间作三叶草处理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的效果最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与有机质、全N和速效N相关性优于其他微生物活性指标,适宜作为生态茶园土壤健康评价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氮素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丹  江福英  张磊  尤志明 《土壤》2020,52(1):16-24
为了解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对安溪县77个铁观音茶园土壤(分0~20、20~40 cm两个土层)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对应的铁观音茶叶氮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安溪县铁观音茶园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属中上水平,平均值1.13 g/kg,Ⅱ级(尚可)及以上样点比例达90.9%;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属中下水平,平均值0.81 g/kg,Ⅱ级(尚可)及以下样点比例占77.9%。黄壤、红壤、水稻土改植、赤红壤茶园土壤全氮含量较高,粗骨土、潮砂土茶园土壤全氮含量较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碱解氮总体含量较为丰富,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105.42 mg/kg,Ⅱ级(尚可)及以上样点比例达到97.4%;20~40 cm土层平均值75.02 mg/kg,Ⅱ级(尚可)以上样点比例占84.4%。黄壤、红壤、赤红壤、水稻土改植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粗骨土、潮砂土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低;土壤碱解氮与全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供试铁观音茶叶氮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碱解氮含量能否作为铁观音茶园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以及在铁观音茶树的营养诊断时采摘鲜叶的氮素含量是否能作为茶树氮素缺素的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氮素管理时应注重氮肥深施,同时增施有机肥、降低速效氮肥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影响不大,施用B、Mn肥耕层土壤全P、有效P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0%、9.2%和128.0%、115.8%,剖面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各施肥处理在0-40cm土层含量增高于CK、40-120cm土层含量低于CK,120-220cm土层含量再次高于CK。各个剖面B,Zn处理的全P含量高于CK,施Mn处理全P低于CK。  相似文献   

5.
在采集湖南省长沙县1960~2001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园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的发生规律,并以常规管理茶园为对照,通过2001~2004年连续4年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杉树高层间作、白三叶草低层间种和稻草覆盖3种典型生物措施对茶园季节性干旱的防御效果,结果发现,3种生物措施明显减少了茶园全年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15%,≤12%,≤10%的出现频率,在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时期均提高了茶园土壤含水量,有效地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缓解了旱情,显著增加了夏秋茶产量,改善了夏秋茶品质。  相似文献   

6.
旱地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设在黄土高原旱作农耕地上的两个长期定位试验进行研究,主要就不同施肥量,不同肥料配比,不同作物与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C、全N,有效P含量及苜蓿,小麦与玉米连作条件下土壤剖面三种养分含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提高土壤有机C含量,幅度在2.3%-13.53%,对全N影响不大,施P显著提高土壤有效P的含量,每年单独施P2O5 180kg/hm^2,土壤有效P增加到55.11mg/kg,是试验前的12倍;不同施肥连作条件下,土壤有机C、全N因施有机肥而有显著提高,单施化肥对有机C、全N影响不大,施肥相同不同作物轮作处理之间的有机C、全N、有效P差别不明显。苜蓿连作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剖面全N、有效P含量分布差别明显,NPM、P处理剖面20-100cm土层全N含量高于CK,而有效P分布在0-100cm土层之间为NPM>P>CK,同样长期施NPM,小麦,玉米,苜蓿对土壤0-60cm影响不同,苜蓿处理20-40cm土层养分含量低于玉米与小麦,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含量与冬小麦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覆盖与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和其他生态因子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年动态变化可分为饱和稳定期(2~6月)、急剧下降期(7~10月)和逐步回升期(11月至次年1月)3个时期,与茶树的全年生长发育时期(春茶采摘期、夏秋茶采摘期及休眠越冬期)的需水规律非常吻合;随着土层的加深,茶园土壤的含水量逐渐增大,变异幅度减小,在高温干旱和持续干旱时期,各层次的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0~20cm的表土层下降趋势明显,20~40cm,40~60cm土层下降缓慢,且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分别滞后了8d和13d;间作白三叶和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调控效果表现为:提高了关键土层(0~20cm)和关键时期(4~10月春夏秋茶采摘期)的土壤水分,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同时加强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产量,清耕、白三叶间作和稻草覆盖的产量分别为149.08g/m^2,199.75g/m^2和188.12g/m^2,其中以间作白三叶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土壤环境和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通过连续4a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措施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了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提高了土壤关键层次(0~20 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获得了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种调控效果,延缓和缩短了高温和干旱时间,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其名优绿茶酚氨比分别下降了0.68%和28.14%,产量提高了26.19%和32.65%,间作白三叶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林地开垦后对不同质地红壤碳氮和磷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地开垦农用后,土壤有机C和总N、P的浓度及在各团聚体粒级中的分布可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亚热带山地两类不同质地的红壤研究表明,林地开垦为旱地和茶园后,有机质和全N明显下降,全P呈轻微下降。下降量壤质土壤(黄泥土)大于粘质土壤(黄粘泥)。表土(0~15cm)的有机C和总N、P下降大于亚表土(15~30cm)。在三个团聚体粒级中,砂粒中有机C和总N、P的下降幅度最大,并随粒径变细下降幅度逐渐变小,表明与砂粒和粉砂结合的有机C和N、P易受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变化。从林地到茶园、旱地,各团聚体粒级中有机P及有机P占总P的比例趋向下降。砂粒和粉砂中Olsen-P也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长沙县百里茶廊连续进行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施菜籽饼肥结合稻草覆盖对丘陵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菜籽饼肥加稻草覆盖处理(TI)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化肥处理(T3),0~40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T3处理,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0~20cm土层蚯蚓数量和生物量、氨基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T3处理。施菜籽饼肥结合稻草覆盖可显著改善丘陵茶园土壤生态功能,菜籽饼化肥配施结合稻草覆盖(T2)也一定程度改善了土壤生态系统,长期不施肥使茶园土壤养分贮存量全面下降。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中的多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液pH值3因子的最优化组合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姬松茸多糖提取条件的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工艺条件的最优化组合,对各单因子要素的多糖得率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当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3h、浸提液pH值为6.3时多糖得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光  蔡庆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49
  相似文献   

14.
植物恢复措施对鸡西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矿区废弃地为研究区,对不同矿区废弃地的土壤养分元素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植物恢复措施后的基质土壤各养分指标绝大多数要大大高于原废弃地土壤和经过自然恢复的土壤,说明该措施对石墨尾矿、矸石发电厂粉煤灰废弃地和平排矸石山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明显;其中石墨尾矿除全磷外,各种养分指标与林地土壤差距较大,而旱柳对石墨尾矿土壤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有机质含量为37.28g/kg,是残渣的2.6倍;种植大果沙棘对粉煤灰废弃地土壤养分的积累效果明显,有机质含量为48.25g/kg,是残渣的1.5倍;植物恢复措施使平排矸石山的土壤养分积累速度加快,已接近林地,混交种植兴安落叶松和家榆总体恢复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93.42和151.46g/kg,是自然恢复条件下的8.9和7倍。建议引入优势种群(如松科等)以加快演替速度,使矿区废弃地更快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5.
烘焙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烘焙可有效地降低生物质中的水分和氧,对其热解过程有显著的影响。该文主要研究了烘焙温度(200,230,260,290℃)对生物质热解过程及产物特性的影响行为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烘焙能改善热解产物的品质,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热解合成气中CO含量由48%逐渐减少到34%,CH4和H2增加,其中H2含量最大增加了77.4%,而液体产物中,乙酸和水分含量逐渐减小,水分含量最大减少了42.8%,而酚类产物的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生物油品质的提高。该研究为烘焙技术的发展和生物质高效热化学转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济南山丘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景观格局的形成及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通过分析景观斑块的类型、数量、面积大小和空间组合状况 ,揭示出济南市山丘区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7.
氟对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氟对成年雄性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氟化钠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及锌保护实验。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末端原位标记(TUNEL)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小鼠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氟感染组无论是低剂量组(NaF10 mg/kg)或是高剂量组(NaF 20 mg/kg)生精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2)无论是高剂量锌(ZnSO430 mg/kg)和低剂量锌(ZnSO415 mg/kg)都可以使凋亡指数明显降低,高剂量锌组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蛋白粒子zeta电位是衡量豆乳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电位分析前常采用稀释介质对豆乳进行预处理。为了确保zeta电位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选择合适的稀释介质。因此,该研究采用去离子水、豆乳超滤液两种稀释介质分别对豆乳进行稀释,并比较了这2种稀释介质对zeta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去离子水为稀释介质,zeta电位的绝对值会随着稀释倍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这主要是由于豆乳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解聚导致粒径减小,而pH值的升高和电导率的降低则说明豆乳的离子强度显著降低。相比之下,选用豆乳超滤液稀释豆乳时,体系的 zeta 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都未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改变(*P>0.05),说明此法能够较好地维持豆乳蛋白粒子的荷电稳定性。由此可知,豆乳超滤液可做为豆乳zeta电位测定的理想稀释介质。  相似文献   

19.
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荔枝种子从果实中剥离出来后, 即使在室内条件下, 也极易失水干缩, 潮湿环境中又易发霉而腐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种皮上布满纹孔, 水分散失面积很大; 种脐部为疏松的海绵组织, 且营养丰富。据此, 生产上应对种子彻底清洗, 并保存于适当湿度的环境中, 以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