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犬瘟热,又称犬瘟、狗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犬类疾病,对于犬科、鬣狗科、鼬科、臭鼬科、浣熊科、猫熊科、鳍足亚目,以及一些灵猫科和猫科的易感动物均有较大影响。引起犬瘟热的病原为犬瘟热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单链RNA病毒。水貂作为犬科动物,同样对犬瘟热表现易感性。水貂犬瘟热病可分为四个类型:最急性型(神经型)、急性型(卡他型)、慢性型(皮疹型)、隐性感染(非典型)。这种病毒此前认为没有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冰蟾瘟咳康对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疗效果,利用冰蟾瘟咳康对鸡非典型新城疫进行了临床疗效试验,以冰蟾瘟咳康低、中、高3个剂量和冰蟾瘟咳康+强力卡星进行治疗,然后统计治愈率、有效率、死亡率和相对增重率,并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冰蟾瘟咳康低、中、高和冰蟾瘟咳康+强力卡星组与感染对照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死亡率和相对增重率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冰蟾瘟咳康对鸡非典型新城疫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冰蟾瘟咳康对鸡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疗效果,给兽医临床提供可靠的使用依据,笔者利用冰蟾瘟咳康对鸡非典型新城疫进行了临床疗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即兔瘟,是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染迅速、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地危害了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由于高密度的使用兔瘟疫苗进行防制.目前该病在很多地区里现非典型性流行。以下是我公司技术部遇见的两起非典型性兔瘟病例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特征与防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多发生于春末、夏季及秋初,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小鸡,特别是7-40日龄更容易感染。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瘟用,鸡群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以及病毒毒力减弱和抗原的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炎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猪瘟防疫的再认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当前我市范围内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为主。但猪瘟仍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在不断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减少猪瘟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吴金 《北方牧业》2009,(21):26-26
<正>主要成分为水溶性非氨基化蛋白质,由127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中氨基酸序列与天然人M-CSF的差异是23位上被亮氨酸取代。产品定位1广谱抗病毒药,预防和治疗家禽、家畜病毒性疾病,如鸡的传支、传喉、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病、鸡痘;鸭的鸭瘟、鸭病毒必肝炎;猪的圆环病毒、蓝耳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病毒性腹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非典型猪瘟;犬、水貂的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病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症)自1984年首次在江苏暴发流行。到目前为止,该病已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致死率都很高,流行广、传播快,给养兔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要想发展养兔业,首先必须控制兔瘟,但现在所使用的兔瘟单价或多价疫苗,多数用户反映效果不如以前,免疫有效期短,保护率低,有些疫苗即便是超剂量使用,免疫有效期还不到3个月,致使非典型兔瘟呈上升趋势。目前该病并没有病毒变异株或多个血清型的报道,但是其流行病学又有了新的特点———发病日龄低龄化,甚至哺乳兔也有发病,为此我们用本场兔瘟野毒制取灭活疫苗,它的保…  相似文献   

9.
正荐语:仔猪先天性震颤可导致仔猪震颤,无法正常吸吮乳汁,常导致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升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本文介绍了奥地利某猪场暴发仔猪先天性震颤,经检测发现致病因素为一种新型瘟病病毒种类——Linda病毒。2003年在澳大利亚某猪场出现猪的非典型瘟病毒,后被称为Bungowannah病毒(BV), 该病毒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死胎和猝死,由于其明显的致病性,BV被认为是对全球猪健康事业最大的威胁,但这种病毒或其类似病毒在其他  相似文献   

10.
商品肉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鸭瘟、病毒性肝炎、大肠杆菌、传染性浆膜炎及禽流感,现介绍如下。1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  相似文献   

11.
猪非典型性瘟病毒(APPV)是近两年来新发现的猪病毒性病原,引起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可导致仔猪站立困难、吮乳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APPV的发现与流行现状、病原特征、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PPV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2型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2型疱疹病毒,是一种可侵害番鸭、半番鸭等不同品种鸭的疱疹病毒科新成员,经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采用SDS-PAGE分析表明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带有14条,主要结构蛋白带有7条,其分子量分别为310、163、95、79、69、39、15KD,不同于鸭瘟病毒。依据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只有鸭瘟病毒核酸提取物可扩增出大约420bp的DNA片段,而鸭2型疱疹病毒核酸提取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提取物和正常细胞培养物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可见鸭2型疱疹病毒与鸭瘟病毒在DNA分子水平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该病毒与鸭瘟病毒在结构蛋白和核酸水平上的差异,进一步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为该病毒的确切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是发生于鸭的急性传染病,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已有鸭瘟疫苗和鸭肝炎病毒疫苗,但未见有鸭瘟、鸭肝炎二联苗研究的相关报道,此二联苗  相似文献   

14.
兔瘟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是兔业养殖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养兔业的不断发展,兔瘟的发病情况也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现象,呈现出早龄化、非典型性与散发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免疫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该病进行更好的防控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16.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小鹅瘟病毒的快速检测。小鹅瘟是一种常见的水禽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对小鹅瘟进行诊断,减少该病的危害,本研究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传统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只特异性地扩增鹅细小病毒,而与鹅副黏病毒、鹅源鸭瘟病毒、小鹅流行性感冒病毒、鹅副伤寒病毒、大肠杆菌和曲霉菌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低于6%,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阳性符合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符合率为99%。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鹅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小鹅瘟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四川省某规模化猪场出现临产母猪产弱子、发抖、死胎,且死胎率达30%,哺乳仔猪成活率明显降低,其中以全身性或局部性阵发痉挛为典型症状。用RT-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诊该猪场感染了一种新型的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这是四川省首次检测到并报道APPV,可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羊瘟常见于山羊和绵羊中,是由羊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为羊瘟的传染率极高,而且一旦羊群感染了羊瘟,病毒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难以有效控制羊瘟病毒的肆虐,造成山羊和绵羊大规模死亡,会对养殖山羊和绵羊的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羊瘟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和科普,以便于养殖户能够及时发现羊瘟,及时预防和控制羊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鸭瘟病毒的TK基因是非常保守的毒力基因,编码胸苷激酶,参与病毒DNA的合成。同时又是病毒复制的非必需基因,缺失TK基因不影响鸭瘟病毒的增殖,因而建立在TK基因缺失基础上的鸭瘟缺失疫苗或标记疫苗,或活载体疫苗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有关鸭瘟病毒TK基因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与牛瘟病毒(RPV)、犬瘟热病毒(CDV)、海豹瘟病毒(PDV)、海豚瘟病毒(DDV)、牛麻疹病毒(MV-K1)和人麻疹病毒(MV)等同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ade)的麻疹病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