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饶火火 《食用菌》2010,32(1):63-63
通过对在龙岩市星火微生物研究所金针菇示范场的金针菇工厂化(设施化)生产螨害发生情况多年观察,分析阐述了工厂化金针菇发生螨害的一般性规律,总结摸索简便而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袋栽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瓶栽模式工厂化生产白金针菇相比,袋栽模式能有效节省投资成本。为“金针菇冷房栽培出菇房设计”姊妹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工厂化厂房,配套规范的管理技术,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白金针菇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二次利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部分金针菇废料二次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5%金针菇废料配方出菇快,整齐度好,生产周期与目前工厂化生产配方基本一致,产量高,品质优,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日产10t的厂家据此配方生产,年可节本21.6万元.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内模式再生法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在各地蓬勃发展。由于是连续规模生产,灭菌不彻底,菌种存在细菌,或接种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菌袋不同程度感染细菌,污染率高的达30%以上,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报道的是金针菇不同程度感染细菌对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运用智能化生产理念,按照智能化流水作业要求,科学配料,层层把关。金针菇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经抗污染生物膜过滤,空气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通过自动化配套设施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空气,为金针菇生长提供最适条件,不仅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而且保证了金针菇的品相、口感及安全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聿长 《食用菌》2005,27(3):53-54
金针菇绵腐病又称软腐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工厂化生产中,由于是在人工模拟生态环境的相对较为封闭的车间进行周年化连续生产,为其发生和危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旦发生病害易于传播和蔓延,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此病害的侵染途径和发病规律对于生产中指导病害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就是使用工厂化厂房、设备和技术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金针菇生长要求,实现周年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商品。江西章贡区及其周边拥有多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生产规模在2~6 t/d。现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技术与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在赣州市当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栽品种有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培育的金针菇8903、8904品种。8903品种菇蕾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作为食用菌大省和食用菌强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经历了从起步、快速发展到产业优化调整发展阶段。回顾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近三十年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纯白金针菇在苏北地区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因此选择合适的培养料配方提高鲜菇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于2009年9—12月在连云港丽沙食用菌有限公司对金针菇不同培养料配方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纯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要的优质高产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0.
王增术 《食用菌》2011,(5):31-31,45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发展迅速,在生产中菌种质量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是制约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采用合适的母种培养基,培育优质的金针菇母种是关键。笔者通过近两年在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对白色金针菇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比试验,目的筛选出最佳的金针菇母种培养基配方,以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用菌生产已进入了规模化、工厂化的新阶段.深圳威可实业有限公司设计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体系.本文就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采用短袋栽培,一次性出菇.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就要及时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子,让其转入出菇阶段.出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大棚金针菇栽培中的几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身茂  李元丹 《食用菌》2010,32(1):54-55
目前,金针菇的生产及栽培已经走向成熟,栽培方式可分为三种,即工厂化栽培、冷库栽培及大棚栽培。由于工厂化栽培和冷库栽培耗资较大,广大菇农仍采用大棚栽培,笔者通过生产实践,现将大棚金针菇栽培管理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多年袋栽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经验,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华北地区的白色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为实现白金针菇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现代农业和生物农业的新亮点。在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比例已高达90%,而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则起步较迟。近年来,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年均增速为12%~15%左右。以全国工厂化金针菇数据为例,2003年,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每日产量仅40吨;到2011年,这一数据攀升至841吨,8年来翻了20倍,呈爆发性增长趋势。随之带来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应结合当地资源,对栽培料配方做适量调整和优化,以期达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高产优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把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pH和装瓶重量,直接决定产量、品质和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陶军  袁斌  雷小刚  张文武 《食用菌》2012,34(5):34-35
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阶段温度操控技术十分关键,对金针菇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在完全掌握了育菇期间各个阶段的温度调控技术之后,再加以综合应用,才能保障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阶段的缩短生长周期,提高质量,单位产量实现新突破.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环境温度保持在5℃时,生产出的产品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菌生产有农户和工厂化两种模式,不同模式的生产成本、收益不同。基于调研数据,对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农户生产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的农户生产成本为1.889元/kg,工厂化生产成本为2.215元/kg,工厂化生产成本要高于农户生产成本。平菇工厂化生产平均收益为1.785元/kg,农户生产平均收益为1.445元/kg,两种模式成本收益率相差不大。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成本为2.625元/kg,农户生产成本为2.820元/kg,工厂化生产平均收益为3.068元/kg,农户生产平均收益为1.240元/kg。相比较而言,平菇更适宜于农户生产,而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效益则更高。  相似文献   

19.
简介我国香菇工厂化生产探索的背景和实践,结合菇类工厂化生产的内涵和特点,比较分析我国现有金针菇、蟹味菇等菇类的工厂化生产与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差异和市场价格情况,得出当前香菇工厂化生产在我国还不具备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邓春海 《食用菌》2013,(6):37-38,43
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已经成为金针菇栽培的主流模式,但不同工厂化栽培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控制参数却不尽相同。以金针菇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主线。剖析了在_T厂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