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宜怀乡鸡C品系(颈部有圈浅黄色羽毛)第3世代产蛋率和产蛋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怀乡鸡产蛋性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统计信宜怀乡鸡C品系第3世代19~52周龄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伍德、杨宁、分室和三次方程4种模型对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各模型的参数值和拟合度(R2).[结果]杨宁模型R2最高(0.988),其次是分室模型(0.976),伍德模型和三次方程R2稍低,分别为0.833和0.733;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累计产蛋数模型R2分别为0.988、0.995和0.998;杨宁模型的最高产蛋率为73.85%,与实际观测值(73.66%)最接近;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极限产蛋数为128.96,相对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分别为125.56和127.88),与实际观测值(131.62)最接近.[结论]杨宁模型和Von Bertalanff模型分别对信宜怀乡鸡C品系第3世代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拟合效果最佳,可用于信宜怀乡鸡产蛋规律的估计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对 0~ 2 0周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早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初生重、2周龄、4周龄、8周龄慢羽系鸡体重高于快羽系鸡 ,且初生重和 4周龄体重达显著水平(P <0 .0 5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育成公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8周龄快羽系公鸡体重极显著小于慢羽系公鸡 (P<0 .0 1 )。但 1 0~ 2 0周龄 ,快羽系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极显著地大于慢羽系公鸡 (P <0 .0 1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1 8周龄和 2 0周龄的育成母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快羽系母鸡体重极显著地低于慢羽系母鸡 ,对 8~ 1 6周龄母鸡的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及其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怀乡鸡的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怀乡鸡A(小体型)、B(大体型)和C(颈部有圈浅黄色羽毛)3个品系的18周龄种鸡为研究对象,评估从开产到62周龄的产蛋性能,并分析其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怀乡鸡C品系开产日龄显著晚于怀乡鸡A、B品系(P<0.05,下同);A、B和C品系的43周龄累计产蛋量分别为84.8、91.1和90.4枚,62周龄累计产蛋量分别为146.2、152.1和153.5枚.怀乡鸡A、B和C3个品系前期产蛋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开产后第12或13周达产蛋高峰;A品系最高产蛋率出现在34周龄,达70.50%;B品系出现在33周龄,达77.00%;C品系出现在34周龄,达79.14%.产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产日龄与43周龄累计产蛋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开产第2、3个月产蛋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62周龄累计产蛋量呈显著正相关;43周龄累计产蛋量与开产第2、3、4、5、6个月产蛋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结论]怀乡鸡新品系产蛋性能尚有较大的选育改良空间,在其选育过程中除了要选择适当的开产日龄外,还要综合参考43周龄和62周龄累计产蛋量指标,进一步提高目标性状选育效率,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地方蛋鸡新品系(HS)基础群产蛋率与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地方蛋鸡产蛋率和产蛋量变化规律,提高地方蛋鸡的产蛋量和生产性能。【方法】以蛋鸡新品系(HS)基础群的2041周龄产蛋率和总产蛋数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各采用3种模型对产蛋率(伍德模型、分室模型与杨宁模型)和总产蛋数(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lanffy模型)进行拟合,并对产蛋率及累计产蛋数的拟合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杨宁模型、分室模型和伍德模型的产蛋曲线拟合度分别为R2=0.959、R2=0.923和R2=0.796;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模型对累计产蛋数的拟合度(R2)都在0.99以上;综合实际与生产实际数据比较发现杨宁模型和Bertallanffy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杨宁模型和Bertallanffy模型对该品系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变化规律进行估计与预测,为地方蛋鸡新品系的育种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慢羽系中杂合子公鸡基因分型准确率和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探讨育种群中慢羽公鸡基因分型、慢羽中的微长型(L1)、倒长型(L2)、等长型(L3)、未出型(L4)4种表型以及与生产性能关系。另外,通过表达量的差异甄别快慢羽候选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和精子鞭毛蛋白2(SPEF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RFLP对清远麻慢羽公鸡进行分子分型,通过后裔测定的测交方法验证其分子分型的准确性,运用方差分析对各组别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数资料的t检验法比较各基因分型组别间对生产性能影响;利用RT-PCR对快慢羽的候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重点比较了快羽中的R2型与慢羽中的L2型和L4型的定量差异。【结果】568只慢羽公鸡中,缺失体组(ev21-)占比41.73%,ev21+组占比为58.27%,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分别占比为8.80%和49.47%;经测交验证79只公鸡后代,慢羽纯合子和缺失体基因分型准确率为46.83%,基因分型杂合子实质为纯合子。慢羽公鸡中ev21+组其后代的等长型比率显著高于ev21-组(P≤0.05),ev21-组公鸡的105日龄的通管性能极显著高于ev21+组(P≤0.01)。一日龄的鸡,在R2对慢羽(L2+L4)中PRLR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表达量在R2与L4型对比中则下调,达到显著水平(0.01P≤0.05),而SPEF2在慢羽中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快羽鸡(P≤0.01),其中与快羽R2型比较,SPEF2分别在未出型(L4)及倒长型(L2)中均上调表达,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研究尚需探索出慢羽杂合子准确率高的基因分型新方法,慢羽杂合子公鸡判别目前离不开现场测交验证;可以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需进一步探讨造成ev21+组与ev21-组别间等长型比率以及羽毛成熟性差异的原因;一日龄的SPEF2与PRLR均为影响快慢羽表型不同亚型差异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试验材料采用海兰W36商品代杂慢羽公鸡与来航型慢羽纯系母鸡杂交。对它们的F_1代快、慢羽母鸡性能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遗传背景一致的伴性羽速基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资料以公鸡家系为单位用最小二乘分析法处理(Harcy 1975),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快慢羽鸡在育成期和产蛋期死亡率、18周龄体重、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67周龄蛋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6周龄体重慢羽鸡大于快羽鸡差异显著(P<0.05),开产日龄慢羽鸡比快羽鸡早3.4天,差异显著(P<0.05)。300日龄和467日龄产蛋数(H.H.)快、慢羽鸡有差异,但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说明慢羽基因(K)对蛋鸡的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大,羽速自别雌雄蛋鸡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安义瓦灰鸡进行了快羽和慢羽纯系的选育研究,其快羽、慢羽纯系配套后代的自别雌雄准确率达94.96%以上。探讨了羽速基因对安义瓦灰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早期生长速度、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5~6周龄慢羽鸡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快羽公鸡的头重极显著地大于慢羽公鸡,慢羽母鸡的半净膛重和脚重均显著地大于快羽母鸡;快羽纯系的62周龄产蛋量极显著地低于慢羽纯系;其他性能在快羽、慢羽纯系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旧院黑鸡产蛋规律。【方法】测定旧院黑鸡开产性能及300日龄产蛋性能,并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采用不同的非线性模型对旧院黑鸡23~42周的产蛋率(伍德模型、分室模型、杨宁模型和三次方程)和累计产蛋数(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并与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旧院黑鸡的开产日龄及蛋重变异系数低于10%,而300日龄产蛋量、开产体重和300日龄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46%、13.95%和12.30%。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300日龄产蛋量呈显著负相关,开产体重、开产蛋重分别与300日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蛋率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杨宁模型最优(R~2=0.935),分室模型次之(R~2=0.928),三次方程再次之(R~2=0.844),伍德模型最差(R~2=0.536);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累计产蛋量的拟合曲线R~2分别为0.990、0.996和0.998,且Von Bertalanffy模型与观测值更为接近。【结论】旧院黑鸡开产日龄及蛋重整齐度较好,体重及300日龄产蛋量尚有改良空间,且开产性能是旧院黑鸡产蛋量及300日龄体重选育过程中重要的衡量指标。杨宁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分别适用于旧院黑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的拟合,可对旧院黑鸡的产蛋规律进行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慢羽系中杂合子公鸡基因分型准确率和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探讨育种群中慢羽公鸡基因分型、慢羽中的微长型(L1)、倒长型(L2)、等长型(L3)、未出型(L4)4种表型以及与生产性能关系。另外,通过表达量的差异甄别快慢羽候选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和精子鞭毛蛋白2(SPEF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RFLP对清远麻慢羽公鸡进行分子分型,通过后裔测定的测交方法验证其分子分型的准确性,运用方差分析对各组别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数资料的t检验法比较各基因分型组别间对生产性能影响;利用RT-PCR 对快慢羽的候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重点比较了快羽中的R2型与慢羽中的L2型和L4型的定量差异。【结果】568只慢羽公鸡中,缺失体组(ev21 -)占比41.73%,ev21 +组占比为58.27%,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分别占比为8.80%和49.47%;经测交验证79只公鸡后代,慢羽纯合子和缺失体基因分型准确率为46.83%,基因分型杂合子实质为纯合子。慢羽公鸡中ev21 +组其后代的等长型比率显著高于ev21 -组(P≤0.05),ev21 -组公鸡的105日龄的通管性能极显著高于ev21 +组(P≤0.01)。一日龄的鸡,在R2对慢羽(L2+L4)中PRLR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表达量在R2与L4型对比中则下调,达到显著水平(0.01<P≤0.05),而SPEF2在慢羽中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快羽鸡(P≤0.01),其中与快羽R2 型比较,SPEF2分别在未出型(L4)及倒长型(L2)中均上调表达,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研究尚需探索出慢羽杂合子准确率高的基因分型新方法,慢羽杂合子公鸡判别目前离不开现场测交验证;可以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需进一步探讨造成ev21 +组与ev21 -组别间等长型比率以及羽毛成熟性差异的原因;一日龄的SPEF2PRLR均为影响快慢羽表型不同亚型差异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河北省优秀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坝上长尾鸡不同羽色群体及不同羽速群体在30~45周龄间产蛋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快羽中麻羽具有产蛋率高的优势,在慢羽中白羽和黑羽更具产蛋优势;快、慢羽群体中相同羽色的产蛋率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说明快、慢羽群体间存在差异。在后期突发腹泻期间,在不同羽色间,白羽鸡比黑羽鸡、麻羽鸡产蛋率下降快。在不同羽速间,慢羽鸡产蛋率下降较快,快羽鸡产蛋率有较低的升高,产蛋率差距缩小。在抗病能力方面,白羽比麻羽、黑羽性能差,快羽比慢羽性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