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分别为1.81、3.35和37.01、136.21g/ml;在48.01g/mlDZP8处理下,菌核形成率仅为39.21%,形成时间比对照延迟216h,干重比对照减少81.37%;33.51g/mlDZP8显著抑制菌核的萌发;160.08g/mlDZP8处理下稻瘟病菌产孢量仅为对照的9.29%,20.14g/mlDZP8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16%,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率则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重法测定新型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抗真菌霉素702和制霉色基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水稻菌核病菌(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4种水稻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和毒力.结果表明,抗真菌霉素702和制霉色基素对4种水稻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50 μg/mL抗真菌霉素702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菌核病菌、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0%、100.00%、91.72%和68.06%,EC50分别为7.00、10.30、14.41、26.71 μg/mL,EC90分别为13.20、17.66、27.67、128.28μg/mL.13 μg/mL制霉色基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菌核病菌、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20%、100.00%、100.00%和79.17%,EC50分别为1.47、1.91、2.37、0.20 μg/mL,EC90分别为41.05、3.92、4.34、135.54 μg/mL.总体上,制霉色基素对4种水稻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抗真菌霉素702.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内含物渗漏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膜的损伤。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发生一系列菌丝形态变化,1.81μg/ml和3.35μg/ml DZP8处理24 h可使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内出现大液泡,菌丝表面粗糙,内含物增多,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菌丝逐渐扭曲并呈现出不规则缢缩。20.10μg/ml DZP8处理可导致菌丝培养液电导率增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渗漏,菌丝膜脂质过氧化。DZP8在较低浓度(1.81μg/ml)下就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变化,但只有在较高浓度(20.10μg/ml)时才造成细胞膜的显著损伤,说明细胞膜可能为DZP8的一个作用位点,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绿木霉菌株TY009防治纹枯病等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菌作用效果,以及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菌株TY009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生防潜力。【方法】用色谱法从绿木霉菌株TY009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胶霉毒素;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常规抑制方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测定胶霉毒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15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160 μg•mL-1胶霉毒素处理菌核4 h后,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50和10 μg•mL-1胶霉毒素分别完全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1.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胶霉毒素在100℃处理 60 min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物活性没有改变;在pH值大于6.0时,0.5 μg•mL-1胶霉毒素对稻曲病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但低的pH孢子悬浮液中,胶霉毒素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结论】绿木霉(T. virens)菌株TY009拥有多种生防机制,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的生防菌株,具有应用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兼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链霉菌702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702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EC50为1.128 05 mg/L;能显著的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集;对菌核及孢子的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5.11 mg/L和10.64 mg/L完全抑制菌核和孢子的萌发;对孢子形成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22.66 mg/L完全抑制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融合群引起的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外界培养条件与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肥料[500μg/mL K_2SO_4、NaH_2PO_4、CO(NH_2)_2]、金属离子(5μg/mL CuSO_4、FeSO_4、ZnSO_4)、抗氧化剂(5μg/mL槲皮素、桑色素、抗坏血酸)和对照(300μg/mL莨菪碱、50μg/mL儿茶酚、水)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速率、菌核数量、菌核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500μg/mL K_2SO_4、NaH_2PO_4和CO(NH_2)_2,5μg/mL CuSO_4和ZnSO_4,5μg/mL槲皮素、桑色素和抗坏血酸以及50μg/mL儿茶酚溶液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500μg/mL的CO(NH_2)_2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多,为113.2 mg;而300μg/mL的莨菪碱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少,为37.4 mg。【结论】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产生与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发育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发育的化学物质,不一定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纹枯病防控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4株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建立了水稻纹枯病菌对该药剂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54个菌株的EC50值最小为0.4710μg/mL,最大为2.0607μg/mL,EC50均值为1.0603μg/mL;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EC50均值可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啶酰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9.
化学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檀根甲  陈莉  胡道平  杨勇  徐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2):200-201,203
研究了 11种杀菌剂对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测定了杀菌剂对稻纹枯病菌的毒力作用 ,结果表明 :三唑酮、980 2SC在质量浓度 10 μg/ml以上对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敌力脱、980 1SC、980 2SC在质量浓度 10 μg/ml以上能有效抑制菌核的形成 ;敌力脱 ;三唑酮、多菌灵、溴菌清、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对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 ,井冈霉素和纹霉清在高浓度下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EC5 0 分别为 6.990 0、14.683 9、0 .6865、6.1465和 1.12 85 μg/ml ,复配剂 980 1EC、980 3WP和 980 4WP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EC5 0 分别为 1.0 60 0、4.2 480和 10 .1660 μg/ml,共毒系数 (CTC)分别为 90 0、2 10和 2 2 5 ,具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了486株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和微培养离体测定试验获得12株对稻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B4,B8,B18,B31,B34,B73和B74等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培养液100%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经鉴定该组拮抗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1,B43和B44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48和B59为链霉菌,对稻瘟菌的抑菌带明显,但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1株不动杆菌A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菌丝的生长及菌核萌发和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动杆菌A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6%;导致病原菌菌丝畸形,原生质外漏;经不动杆菌A2处理后降低了菌核的萌发指数,菌核萌发指数为38.2%;明显延迟了菌核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协同作用的药剂组合,为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开发增效组合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常用杀菌剂原药(包括嘧菌酯、啶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及丙环唑·肟菌酯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协同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可溶性蛋白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和过氧化物酶(POD)试剂盒等评价杀菌剂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2019年8月进行田间试验,评价250 g/L丙环唑EC、50%肟菌酯WDG及组合(250 g/L丙环唑EC与50%肟菌酯WDG有效质量比1:5)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10种杀菌剂原药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EC50为0.20~1.61 μg/mL,除唑菌酯和醚菌酯对纹枯病菌的毒力相对较弱外,其余8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小于1.00 μg/mL,以吡唑醚菌酯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20 μg/mL。丙环唑原药与肟菌酯原药按有效质量比1:10、1:5和5:1组合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其中以1:5组合时协同作用较明显,EC50为0.24 μg/mL,共毒系数(CTC)为393.41;用该组合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后,能提高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明显抑制蛋白的合成,降低SOD和POD活性。田间喷施250 g/L丙环唑EC与50%肟菌酯WDG组合后21 d,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94.08%,高于单剂250 g/L丙环唑EC(88.79%)和50%肟菌酯WDG(92.72%)处理。【结论】丙环唑·肟菌酯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可极大减少药剂使用量,具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增效组合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3类(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在2 500μg/mL时,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Mg2+、Ba2+、Ca2+和Mn2+4种金属离子;值得一提的是,Mg2+在100~2 5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2)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在500或1000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Fe2+、e3+、Cu2+、Pb2+和Zn2+5种金属离子.(3)在浓度为10或50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Ag+、Hg2+和Cd2+3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4.
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3类:(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在2500μg/mL时,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Mg^2 ,Ba^2 ,Ca^2 和Mn^2 4种金属离子;值得一提的是,Mg^2 在100-2500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2)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在500或1000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Fe^2 ,Fe^3 ,Cu^2 ,Pb^2 和Zn^2 5种金属离子。(3)在浓度为10或50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Ag^ ,Hg^2 和Cd^2 3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评价0.3%农抗702可湿性粉剂(WP)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作用效果及生防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湿重法测定0.3%农抗702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毒力作用;采用盆栽实验观察农抗702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0.3%农抗702可湿性粉剂对离体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EC50、EC90分别为3.465 4μg/mL和14.122 4 μg/mL,13.624 9μg/mL和40.725 9μg/mL,117.140 3 μg/mL和380.522 1 μg/mL.该粉剂对水稻感染纹枯病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但基本上无治疗作用.结论:0.3%农抗702可湿性粉剂具有应用防治纹枯病,兼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潜力,是潜在的井冈霉素替代性农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苗菌敌对茄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inth)的4个分离菌株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药剂含量为0.001~0.500 mg/mL的PDA培养基上接菌72 h后,兰州枯死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菌率为28.91 %~100 %,毒力回归式为Y=2.372 7+1.304 7x,EC50=0.010 32 mg/mL;兰州普通型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20.14 %~100 %,毒力回归式为Y=2.095 14+1.401 6x,EC50=0.011 82 mg/mL;天水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19.30 %~100 %,毒力回归式为Y=1.909 9+1.498 9x,EC50=0.011 52 mg/mL;白银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33.36 %~100 %,毒力回归式为Y=2.453 6+1.324x,EC50=0.008 364 mg/mL。相关分析表明,以上几种分离菌株的x值与Y值相关关系显著。用改良的涂布平板法测定,苗菌敌对茄黄萎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菌孢子在浓度为0.001~0.500 mg/mL药液中处理48 h后,兰州枯死菌株、普通菌株、天水菌株、白银菌株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分别为0.45 %~86.08 %、2.23 %~91.10 %、1.20 %~91.38 %、0.78 %~93.37 %。4菌株初生菌丝生长的速度均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菌丝出现畸形扭曲,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分生孢子梗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两种农药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试验法研究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三环唑和阿米西达的复配剂可抑制菌丝的生长与稻瘟菌孢子的产生,当三环唑与阿米西达的比例为8∶1、6∶1、4∶1、2∶1时,对菌丝生长和稻瘟菌孢子的EC50值分别为0.2292~0.9728μg/mL和0.5967~1.2793μg/mL,其中三环唑:阿米西达4∶1时抑制作用最好,相应的EC50分别为0.2292μg/mL和0.5967μg/mL。混剂结合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两者的优点,可以延缓水稻稻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旨在阐释黄麻链霉菌AUH-1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理。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菌株AUH-1抗真菌粗提物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麦角甾醇合成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麻链霉菌AUH-1能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加剧电导率上升,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显著提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由此可见,黄麻链霉菌AUH-1通过作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细胞膜,干扰、破坏膜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YL001发酵液不同粗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骞  刘霞  何军  许贤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229-232
采用不同溶剂对YL001发酵液进行提取,以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试验法离体测定了不同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氯仿粗提物在离体条件下能显著抑制多种供试真菌菌丝的生长,其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63.58μg/mL和77.21μg/mL;正丁醇粗提物能显著抑制供试真菌孢子的萌发,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为0.445μg/mL;盆栽实验表明正丁醇粗提物比氯仿粗提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达82.4%和75.1%。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Boscalid)、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和己唑醇(Hexacon-azole)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井冈霉素和己唑醇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1.0692、96.2859和0.0240μg/mL;50%啶酰菌胺WDG 600倍液在第2次药后14 d对田间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63.53%,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 WP 1500倍液和5%己唑醇SC 6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