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福建省霞浦县网箱吊笼养殖的患病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呋喃妥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生素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鲮鱼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东省清远市某养殖场患病鲮鱼的肝、肾、脾组织分离到两株优势菌QY15814、QY15815,通过细菌生化鉴定管与16SrDNA序列分析对这两株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测定了这两株菌对鲮鱼的半致死剂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株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兼性厌氧,有动力,能利用蔗糖、甘露糖、麦芽糖,硝酸盐还原、吲哚、MR试验均为阳性;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经测序及NCBI比对,结果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高达99%。这两株致病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头孢呋辛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克林霉素不敏感。这两株菌对鲮鱼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93×105cfu/g和9.65×104cfu/g。  相似文献   

3.
以30种抗生素药物(包括12大类)研究32株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包括嗜水、维氏、豚鼠和简达气单胞菌4种)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洛美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壮观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头孢曲松、强力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6种药物敏感;而多数菌株对新生霉素、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32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硝基呋喃等6类药物敏感,而对安沙霉素类、磺胺类和香豆素等3类药物耐药;除哌拉西林外,所有菌株对另外3种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致病菌株普遍对其中的1种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4种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药物敏感,而对其它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产生了耐药性.研究发现仅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敏感,而其余3种菌均耐药.  相似文献   

4.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 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 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蔡俊鹏  刘江涛  王志 《水产科学》2006,25(7):334-337
从汕尾一鲍鱼场的变白掉板九孔鲍苗中分离到一批菌株,对其中的21号菌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归感染试验证明其为病原菌,API条带分析表明该菌为副溶血弧菌,药敏试验揭示该菌对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新生霉素、新霉素有抗药性,但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1种抗生素和10味中草药及组合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1种抗菌类药物中,病原菌对头孢克洛、复达欣、头孢噻吩、先锋必、氟哌酸、环丙沙星、氨曲南、恩诺沙星、头孢拉定、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新生霉素、先锋Ⅴ、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呋肟、头孢氨苄和羧苄青霉素18种药物敏感,对克拉霉素、菌必治、红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罗红霉素6种药物表现耐药性。10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鮰爱德华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水提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其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3.75mg/mL和7.50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9.17±1.60mm;连翘、大黄、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7.50~15.0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在20mm以上;而龙胆草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9种抗生素和10种中草药及其组合对致病性(鱼回)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病原菌对29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克洛、复达欣、头孢噻吩、先锋必、氨曲南、恩诺沙星、头孢拉定、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新生霉素、先锋V、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呋肟、头孢氨苄和羧苄青霉素等16种敏感,对克拉霉素、菌必治、红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罗红霉素等6种表现出耐药性.10种中草药制剂对鲴爱德华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的抑菌作用最强,它对(鱼回)爱德华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3.75 mg/mL和7.50 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9.17±1.60 mm;连翘、大黄、蒲公英、金银花、黄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7.50~15.0 mg/mL,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在20 mm以上;而龙胆草表现出较弱的抑菌作用.试验中所选15组由2种中草药组合的复方制剂,大部分具有协同作用,少数药物配伍后可能因拮抗而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9.
某鸡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摸清某鸡场2004年夏季鸡死亡的病因,对死亡鸡心血、卵黄进行了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单个、成对或成丛排列。生化试验表明分离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壮观霉素、多粘菌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产生耐药;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壮观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氟罗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麦迪霉素、杆菌肽、交沙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接种小白鼠,能引起死亡,显示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致病性溶藻弧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患病的罗氏沼虾幼虾匀浆液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QY170324,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与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株优势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特性分析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嗜盐性,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弧菌,能利用蔗糖、甘露糖,赖氨酸脱羧酶、V-P试验均为阳性,在含3%、6%、8%、10%NaCl胨水中均能生长;根据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该菌为溶藻弧菌。通过PCR扩增该菌的16SrDNA基因,经过测序及BLAST比对,菌侏OY170324与溶藻弧菌的同源性高达99%;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该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分离的溶藻弧菌QY170324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哌拉西林、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卡那霉素、新霉素、米诺环素、麦迪霉素、头孢唑林、多黏菌素B中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羧苄西林、头孢氨苄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上海地区鱼源病原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运用K-B纸片法研究了上海地区的9株鱼源病原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用PCR法分析了病原菌携带喹诺酮类gyrA、qnrA、qnrS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9株病原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红霉素及链霉素高度耐药;对氯霉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卡那霉素、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四环素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为88.9%;对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的敏感率为77.8%。根据渔药使用标准,可将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新霉素、诺氟沙星等作为治疗首选药物。9株病原菌中,gyrA基因检出率为66.7%,qnrS基因检出率为22.2%,未检测到qnrA基因,显示上海地区鱼源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已在基因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对水产致病性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以6种渔用抗菌药作为对照,比较测定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抗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分析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法测定其体外联合杀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80 mg/L和160 mg/L,抗菌活性明显优于甲砜霉素、多西环素、噁喹酸、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盐酸恩诺沙星等渔用抗菌药。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在复配比例8∶2和7∶3时,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表现为协同作用,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达40 mg/L。此外,时间-杀菌曲线表明,40 mg/L硫酸庆大霉素和80 mg/L头孢噻肟钠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杀菌作用表现为协同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联用有利于提升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抗菌效果,可为研发水产致病性海藻希瓦菌的潜在控制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欢  郭平 《水产科学》1992,11(1):12-14
本文对越冬中国对虾烂眼病的病因,症状,药物治疗,分离菌9013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烂眼病的发生初步断定是由革兰氏阴性,弧状,端生单根鞭毛的孤菌9013感染所致。大蒜、痢特灵、漂白粉对烂眼病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分离苗9013对新诺明、红霉素、白霉素、吡哌酸、土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显示高度敏感,对丁氨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氯唑青霉素、链霉素、头胞菌素、痢物灵、卡那霉素显示中度敏感,对磺胺嘧啶、青霉素,新青Ⅱ号、羧苄青霉素、磺苄霉素显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肠炎的致病菌并筛选敏感药物,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该鱼的肠道组织中分离出优势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测序比对确定菌种信息,并使用药敏纸片法筛选致病菌的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优势菌株QC3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七彩神仙鱼肠炎的致病菌株,此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表现出耐药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使用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七彩神仙鱼肠炎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天津市某养殖场血鹦鹉(Cichlasoma var.)发病死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本试验对患病的血鹦鹉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回归感染及药敏试验。从病灶处分离出一株疑似病原菌命名为XYW-1,经人工感染后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浓度为4.75×10 ~5 CFU/mL;经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XYW-1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以18种抗生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仅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氨曲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氯霉素7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付强  王超  于辉  郑宗正  陈言峰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6):308-312, 317
从患病鲮鱼的体表、肝、肾分离到3株致病菌(QY1567,QY1569,QY1578),通过培养特性、生化特征与分子鉴定,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显示,此3株菌对鲮鱼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_(50)依次为3.04×10~5、3.8×10~5和1.53×10~5cfu/g。药敏试验表明,3株致病菌对阿米卡星、链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氨曲南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麦迪霉素、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左氟沙星、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青霉素G、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的锦鲤分离出菌株MMGN02 -J2, 经人工感染均可使健康锦鲤发病, 并从濒死的试验鱼中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及常规细菌学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 (Morganella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壮观霉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8.
邸军  张书环  黄君  杜浩  周勇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18,42(1):120-130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EM人工感染健康子二代达氏鲟,发现其对达氏鲟具有致病性,且从人工感染患病的达氏鲟肝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麦迪霉素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头孢西叮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余28种药物不敏感,呈多重耐药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感染中华鲟,并对达氏鲟也具有致病性,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市场上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比较这8种常用抗菌渔药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抑杀菌效果.采用2倍稀释法及抑菌圈法测定.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MIC分别为:甲砜霉素、氟哌酸为3.2 μg/mL,氟甲砜霉素6.4 μg/mL,土霉素12.8 μg/mL,庆大霉索、盐酸诺氟沙星和链霉素为25.6 μg/mL,而新诺明在25.6μg/mL时仍无抑杀菌效果;8种常用抗菌渔药在10倍MIC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2.05 cm,氟哌酸1.75 cm,盐酸诺氟沙星1.35 cm,土霉素1.23 cm,甲砜霉素1.17 cm,链霉素1.10 cm,庆大霉素1.00 cm;联合用药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与氟哌酸1.55 cm,氟甲砜霉素与土霉素1.43 cm,氟甲砜霉素与盐酸诺氟沙星1.42 cm,盐酸诺氟沙星与甲砜霉素1.30 cm,链霉素与庆大霉素1.23 cm,氟甲砜霉素与链霉素1.18 cm,土霉素与氟哌酸1.12 cm,链霉素与土霉素1.00 cm.通过对抗菌渔药筛选中最佳参数的探讨以及临床用药量与药物的负荷量的关系探讨,结论是抑杀副溶血弧菌氟哌酸为首选,其次为土霉素和甲砜霉素;3组联合用药效果与单独用药相比敏感度不变,5组联合用药则敏感度变低.  相似文献   

20.
为防治乌鳢溃烂病,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某养殖场的患病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DL1475,DL1476),通过微量生化鉴定管和扩增16S rRNA基因对该两株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特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两株菌对乌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7.1×103和2.9×104 cfu/g。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L1475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