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7,32(4):35-35
在当今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形势下,人们对水体中的投入品越来越谨慎。其实水体中的许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生物,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现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生物防治病害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在鱼类养殖上作为防病治病的药物应用越来越广,用法大都是参照人类或畜禽类。但鱼类是生活在水体中,抗生素在水体中如何作用,例如在水体中的溶解度、稳定性、MIC、各种水环境因子对抗生素的影响等尚不太清楚,这方面的报道也少见,因此乱用药、盲目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各地用法不一,并且随着耐药现象的加剧,导致用药浓度和剂量发生明显变化。例如用映南叹团(下称痢特灵)药治时,3-sgu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而在福建不超过sppe根本没作用,高者用到40-for。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使用标准,危害极大。用量太小,达不到抑…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产养殖中,由于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密度加大,饲料残渣及养殖对象排泄物的增加,水质逐渐恶化,在过去的养殖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大量换水,但往往因为水源条件不好等多种原因的限制,养殖水体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良。池塘水体环境呈现富营养化。有机物质不断增加,氨氮离子浓度上升,是影响鱼、虾、蟹的摄食生长并诱发疾病的主要理化因子。“养鱼先养水”。改良养殖水体环境,为鱼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先决条件。随着科学工作者对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深入,采用生物方法净水治污的新技术在国内已经兴起…  相似文献   

4.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收支平衡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控制养殖水体中溶解氧(DO)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之一。概述了养殖水体中DO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养殖水体中DO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了各种氧收支及平衡研究模式和测定方法。展望了上述技术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6.
在蓄水式池塘的水产养殖中,因长时间养殖而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继而影响养殖产量和质量。长期以来,为了改善水质,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水产品养殖产量,人们使用生物修复技术来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养殖环境,从而达到“养水”的目的。生物修复菌剂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常用品,  相似文献   

7.
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少水产养殖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维持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增进食品安全和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大型藻类生物滤器用于养殖废水生物修复和环境控制的原理、依据、研究现状、修复效果以及应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2,(10):48-50
一、水产养殖传统用药存在的缺点与改进方法 1.用药时不考虑水质的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渔药尤其是外用药物都是先进入水体,再与用药对象相接触,水质的好坏、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及水温等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都会对用药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淤泥的厚度,淤泥中有机质的含量等会降低药效;此外,病鱼自身的机能较差,药物本身也是有一定毒害作用的.如果在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养殖水体中施用,或养殖水体的溶氧过低,都会给养殖动物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加重安全隐患.所以,在用药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水质情况,瘦水塘要适当减少用药量,而肥水塘可适当加大用药量,在池塘水体缺氧时切不可用药.  相似文献   

9.
李好琴 《河南水产》2006,67(2):26-26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低是决定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当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一定程度,将对养殖对象带来危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了解亚硝酸盐过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从而对亚硝酸盐中毒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近2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流,目的是发挥各类有限的水体资源,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产量。人工养殖对水产品生产的贡献日益增大。但是集约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在养殖过程中饵料利用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残饵、生物代谢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积累于养殖池底,这些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分解产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的理  相似文献   

11.
三毛金藻在养殖水体大量繁殖时分泌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和鱼毒素等五种毒素,可使养殖水生动物慢性中毒死亡。养殖鱼类中鲢、鳙鱼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鲂、鲤、鲫、梭鱼等。养殖水生生物三毛金藻中毒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检测水质指标一般也不超标,故许多养殖户朋友忽视了三毛金藻中毒这个发病因素,误认为是细菌病或病毒病而错用药,导致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2.
李奕雯 《海洋与渔业》2010,(10):40-40,52
水体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4)和氮气(N2)。一般认为,硝酸氮、氮气对水生生物是无毒的。在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氮对养殖动物有较大的毒性,通常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养殖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在淡水养殖鱼类中,由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广、疾病少、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在大小水体中均可养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养殖面积较大,资源相当丰富,且价格较低,以罗非鱼为原料并加工成方便食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罗非鱼的冷冻调理食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硅藻是海水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中的最主要类群,也是鱼类、贝类和虾类的重要饵料生物,在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本文对海水养殖水体硅藻的种类多样性、微型硅藻的分布与作用、硅藻的分类研究、硅藻的营养价值与饵料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丰富硅藻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生产力等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卤水、盐水和地表咸水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为良  杜瑜 《淡水渔业》2006,36(3):53-55
我国盐矿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但主要用于制盐业。近年来因用海水养殖对虾、繁殖河蟹苗的疾病严重,人们开始用无生物污染的地下卤水、盐水繁育蟹苗、虾苗,或在离海较远的水域用地下盐水养殖对虾。近10年来笔者在带学生实习时多次参与地下卤水河蟹育苗,也主持过井盐水河蟹育苗生产。现将多年的经验体会综述以供参考。1地下卤水用于水产养殖的意义1·1利用地下卤水养殖,可以避免病原生物的感染海洋是一个相互连通的开放水体,各种生物包括病原生物都可自由扩大其分布区。因此,养殖海虾的疾病大多是世界性的。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大规模养虾,养…  相似文献   

17.
在对虾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调节和优化养殖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如利用化学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和生长,以高等水生植物抑制藻类生长(Saayda,T.T.,l974;Moss,B.,1980),起到了生态修饰的效果。但用生物法调节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比化学法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在双层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的养殖试验。该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射流暴气增氧、沉淀分离和双层浮球生物过滤器过滤,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90%,氨氮处理能力达到149~(gm-3.d-1)(在养殖水体15度条件下),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完成杀菌、消毒及二次去除氨氮作用。在8个养殖水体为1m~3的养殖池,放养1015尾平均体重240g虹鳟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应用动力为0.75kW、处理能力为20 T/h的BAF—20型双层浮球生物过滤设备进行循环养殖水体的处理。在养殖试验过程中,对养殖水体的pH、DO、COD、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水体循环周期为2次/h,换水周期为一次/每两周的条件下COD≤15mg/l、氨氮≤1mg/l、亚硝酸盐≤0.13mg/l、硝酸盐≤24mg/l,经对比养殖试验表明,没有循环鱼池的水体和经过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表明浮球式生物滤器封闭循环水系统完全满足虹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的要求,确保虹鳟鱼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环境,达到良好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1 大水面鱼病防治 大水面是指养殖水体在0.2hm~2以上的精养或粗养池。也就是指普通的池塘养殖水面。大水面养殖具有水体面积大、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鱼群密度相对较小,因而鱼病传播速度慢、鱼群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优点。但由于水面大,也具有鱼病防治不便、用药成本相对较高等缺点。针对这些特点,在鱼病防治上应该掌握以控制水质为主,外泼内服结合,低成本、  相似文献   

20.
沉水植物在养殖池塘中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体交换量较低、养殖密度较高的池塘中,养殖对象的活动会引起水中植物营养元素、氨氮等有害物质和有机物的积累,底质也因残饵和鱼体排泄物的堆积,耗氧量增加,导致整个水体的水质恶化,并对养殖对象的生长产生抑制。因此,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