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配种(或输精)后不久,要进行早期妊娠诊断,以便加强对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母体和胎儿健康,防止流产,保证顺利完成分娩;或对未孕母牛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使其再发情,及时配种(或输精),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繁殖效率。因此,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对提高牛群繁殖率,减少空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方法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近30年来,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较快,新的诊断方法相继问世,其总的趋势是向快速、简便、经济的方向发展。笔者对常见的,相对快速、简便、经济的奶牛7种早期妊娠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妊娠的早期诊断在奶牛生产中非常重要,及早地作出诊断,可有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产奶量和母牛体质,同时防止重复配种导致流产;如诊断为未孕则可注意下一次发情及时配种。但奶牛早期妊娠诊断较复杂,对农村养牛户来说不易掌握,更无检测设备和试剂。现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奶牛早期  相似文献   

3.
应用血小板计数对奶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血小板计数对具有正常繁殖机能的249头黑白花奶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结果较为满意。首先对5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最佳血检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30头妊娠母牛于配种后第7天血小板明显减少(p<0.01),而21头未妊母牛则无明显变化(p>0.05);根据妊娠母牛配种前与配种后第7天血小板数之差等于或大于70×10~3/mm~3为妊娠之标准,对198头母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试验,经“直检”妊娠及空怀的符合率分别为80.67%(96/119)和89.87%(71/97);总符合率为84.34%(167/198)。  相似文献   

4.
《农民致富之友》2007,(11):26-26
没有检测设备和试剂,无法判断奶牛是否怀孕,有时因此发生重复配种导致孕牛流产,希望能介绍诊断的方法。现请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赵小玲解答如下: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比较复杂,对一般农村养牛户来说不易掌握。现只能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奶牛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5.
母牛排出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结合子后,就产生早期妊娠因子并在乳汁中现。妊娠因了A 或 B 可被一定浓度的 SO_4~(2-)离子分离,妊娠因子 A 或 B 缺少其中一个就能阻断早期妊娠因子结合的位点,产生相反结果。试验证明阳性符合率高达91.8%,阴性符合率达81.0%,平均符合率为90.6%,近似配种后2~3个月通过直肠检查的准确度。配种后不同天数检查其符合率有较大的差异,以配后24天的符合率为最高。使用3%硫酸铜溶液对奶牛进行早期妊娠检查,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可作为对奶牛进行早期妊娠检查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占海  陶发章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35-135,143
应用3%分析纯硫酸铜对高海拔地区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试验法诊断早期妊娠操作简便、检查迅速,一般配种15d后就可进行;饲养管理条件、海拔及品种对此法影响不大,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早孕因子的表现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7.
用DRS—Ⅱ型超声波妊娠诊断仪对配种后21天以上的62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试验,经直肠对照检查:妊娠和空怀的符合率分别为98%(50/51)和72.73%(8/11);总符合率为93.55%(58/62)仪检法与直检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故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梅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55-255,234
奶牛的妊娠早期诊断一直是广大畜牧工作者与养殖户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减少空怀,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几种常用早期妊娠诊断方法,以供畜牧工作者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整合素αvβ3、TGF-β、HSP10、PAG、IL-10等妊娠因子在荷斯坦奶牛早期妊娠过程中的规律,筛选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标志因子.[方法]选取49头荷斯坦奶牛,在输精后第7、14、21、28天取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趋势和变化规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析TGF-β、HSP10、PAG、IL-10的表达趋势和变化规律.60 d后通过直检对5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怀孕检测.[结果]50头奶牛中有23头受孕、26头未受孕.通过分析受孕和未孕奶牛血液中整合素αvβ3基因的表达量,发现整合素αvβ3基因在受孕奶牛血液中的表达量高于未孕奶牛,特别是输精后第21、28天受孕奶牛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TGF-β、HSP10、PAG、IL-10蛋白质表达量变化在28 d内不能有效区分怀孕奶牛与未孕奶牛.[结论]整合素αvβ3可作为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标志因子,理论上可将孕检的时间窗口提前到早期妊娠阶段的第21天.  相似文献   

10.
几种诊断奶牛早期妊娠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10头已孕,11头未孕)进行试验,比较3种诊断奶牛早期妊娠方法(7%碘酊法,95%酒精法,3%硫酸铜法)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准确率在70%以上,95%酒精法最好,可作为一种辅助妊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物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及时消除配种后假孕、妊娠后假发情等不利因素,胎儿性别早期鉴定可提高母牛犊的出生比例.近年来,随着孕妇血浆/血清中的胎儿源性游离DNA及胎盘源性游离RNA的发现,使人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及产前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使胎盘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无创伤性研究成为可能.这些均为单胎动物,特别是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季节进行奶牛胚胎移植,将直接影响奶牛妊娠率。试验研究表明,在10月进行胚胎移植妊娠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醋酸纤维薄膜血清电泳法诊断奶牛早期妊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醋酸纤维薄膜血清电泳法诊断奶牛早期妊娠杨景芝,韩光亮,张庆朝,竺庭瑞,张居义(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关键词:奶牛;早期妊娠诊断;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β-球蛋白中国法分类号:5823.913.5DIAGNOSISOFTHEEARLIERSTAGEG...  相似文献   

14.
对于奶牛养殖来说,繁殖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标。在奶牛的繁殖过程中,造成繁殖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奶牛本身生殖方面存在疾病和妊娠后无法做出及时诊断。现在普通的奶牛妊娠诊断要在奶牛配种后的2~3个月后才能反馈给饲养人员,而B超仪可以大大减短奶牛妊娠诊断的时间,有效减少奶牛的空怀率,从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数量和有效提高奶牛的饲养水准,对规模化的饲养奶牛提供科学的帮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B超技术及其在奶牛妊娠方面的应用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奶牛饲养的优化管理和控制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幼崽成活率、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配种后16—45天的67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妊娠牛和空怀牛的符合率分别为95.65%和95.24%;总符合率为95.52%,与直检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精子生育相关性抗原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测试了16头种公牛精子的生育相关性抗原FAA(肝磷脂黏合蛋白-30),进行人工授精,比较奶牛的妊娠情况.16头种公牛精子的生育相关性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3头呈阳性,3头呈阴性,阴性率为18.75%.人工授精FAA-阳性精液的520头奶牛中,有433头奶牛怀孕,妊娠率为83.27%.而人工授精FAA-阴性精液的80头奶牛中,只有52头奶牛怀孕,妊娠率为65.0%,人工授精FAA-阳性精子的奶牛妊娠率比FAA-阴性精子高18.27个百分点,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生育相关性抗原是影响奶牛受胎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FAA-阳性精子授精可大大提高奶牛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正> 早期妊娠诊断对提高奶牛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早确定奶牛妊娠,我们使用子宫颈——阴道粘液蒸馏和煮沸法,进行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对配种20天后不再发情的母牛,就可作出判断。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准确率高,经我们试作72头,准确率达85%以上,现介绍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铜法对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铜法对人工授粗后16-40d的74头荷斯坦奶牛的124份乳样进行早期妊娠检测,其结果与人工授精后40-60d经直肠触诊结果核对,阳性符合率88.37%,阴性符合率87.09%,总符合率87.84%,此法对于判断胚胎早期死亡,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1和RSAD2在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于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奶牛外周血,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ITM1和RSAD2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血清中孕酮浓度;并深入分析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2种状态下青年母牛外周血中RSAD2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其在18d和21d外周血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妊娠牛与空怀牛血清孕酮在21d和28d呈显著差异。人工授精后14d和18dIFITM1基因在妊娠牛与空怀牛中都显著下调,但在空怀牛与妊娠牛间差异不显著。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于21d显著上调;18d时,RSAD2在妊娠青年牛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该基因在趋势上与之类似但统计学上不显著。人工授精后18d和21d,RSAD2在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提示:IFITM1不适合用于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利用RSAD2的相对表达量可望对青年牛在18d做出早期诊断,具体判别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扩群分析。  相似文献   

20.
简便而有效的妊娠诊断方法,尤其是早期妊娠诊断方法,是畜牧兽医工作者长期以来试图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尽早发现空怀,尽早采取措施复配,才不至于错过配种季节而耽误一胎。在适配的奶牛群中,如果早期妊娠诊断技术赶不上,只要失误13.5个发情周期(283天),就少产一犊,以至损失一个泌乳期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