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制剂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潘庆 《水产学报》2004,28(6):682-688
为考察不同酸制剂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3%磷酸、富马酸、柠檬酸和乳酸,饲养奥尼罗非鱼幼鱼9周(初始平均体重约1.9g)。结果表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饲料组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富马酸组(P<0.05);磷酸组、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P>0.05),乳酸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柠檬酸组和乳酸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富马酸组显著低于其它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代谢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磷酸组和富马酸组(P<0.05),相应地,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罗非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能显著促进罗非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富马酸降低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重7.30±0.12g的奥尼杂交罗非鱼幼鱼为对象,在池塘内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d的养殖试验。试验配制5种等氮、等能、低鱼粉含量(2%)的实用饲料(D1~D5)。其中,D1为对照组,含有30%豆粕;在D2里用花生粕蛋白替代D1中50%的豆粕蛋白;D3~D5是在Diet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晶体赖氨酸+0.05%晶体蛋氨酸、0.25%微囊赖氨酸+0.05%微囊蛋氨酸、0.50%微囊赖氨酸+0.10%微囊蛋氨酸。饲料中添加0.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用于测定营养成分或能量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成活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D5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D2组最低;D2与D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D5和对照组(P<0.05)。D5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2与D3组(P<0.05);罗非鱼的肥满度在对照组、D4与D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D2与D3组(P<0.05);罗非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脂肪、总能及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在对照组、D4与D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D2组(P<0.05);花生粕替代豆粕及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罗非鱼体常规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价核糖蛋白替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6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D1)中鱼粉含量为45%,通过添加核糖蛋白替代D1组饲料中鱼粉的0.5%(D2)、1%(D3)、2%(D4)、3%(D5)和4%(D6)。实验期间,每天分2次按饱食量投喂初始体重为(24.00±0.30)g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显示,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着核糖蛋白替代水平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6组(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核糖蛋白替代1%~3%的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幼鱼肠道α-淀粉酶活性在D4和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3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D6组(P<0.05);各组间幼鱼血清白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幼鱼血清白介素β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D4~D6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在D5和D6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D4组显著升高(P<0.05)。血糖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D2组大菱鲆幼鱼48 h累积死亡率最低为56.4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1%鱼粉时,大菱鲆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细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对罗非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柠檬酸 (0 .1%、0 .2 %、0 .3%、0 .4 % )对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O .aureus)幼鱼 (初始平均体重约 2 .0g)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 5组试验饲料 ,每一饲料组设 3个重复水族箱 ,每箱随机放鱼 15尾 ,投喂率为 6 % ,自然光周期 ,循环过滤水系统饲养 9周 ,每周称重 1次并相应调节投喂量。结果表明 :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 ,饲料pH值呈下降趋势 ;添加 0 .2 %柠檬酸的试验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LSD多重比较 ,下同 ) ;饲料效率在 0 .3%柠檬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罗非鱼血清葡萄糖含量在0 .4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 .1%组和 0 .3%组 (P <0 .0 5 ) ;0 .2 %组和 0 .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随柠檬酸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0 .2 %组的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分别在 0 .2 %和 0 .3%组最高 ,组间差异亦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饲料中适量添加柠檬酸 ,能提高罗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 ,提高饲料利用率 ,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27.0±1)℃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低聚木糖(0.015%、0.030%、0.045%、0.060%)对初始体重为(6.29±0.94)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5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水族箱内随机放幼鱼12尾,投喂率为6%,自然光周期,循环过滤水系统饲养8周。结果显示:添加0.030%低聚木糖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和0.045%低聚木糖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奥尼罗非鱼幼鱼全鱼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样本中的肝胰脏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030%组的最高,添加低聚木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在分别在0.030%与0.045%组最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聚木糖添加量(x)与特定生长率(y)之间存在关系:y=-256.34x2+16.716x+3.6479(R2=0.9266),低聚木糖添加量在0.033%左右时,可以提高幼鱼的消化酶活力和饲料转化率,从而较好促进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对鱼体的营养成分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对金鳟体成分及金鳟椎骨中钙、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涂法和预处理两种方法,在豆粕型金鳟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酶,通过90 d的饲喂试验,研究植酸酶对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体成分及其椎骨中钙、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涂法和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喷涂法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的鱼体粗灰分、磷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喷涂法添加1500 U/Kg植酸酶组鱼体磷含量、灰分含量和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此组鱼体磷高于其它试验组;喷涂法各组椎骨中粗灰分、磷含量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2500 U/kg植酸酶组椎骨磷含量最高,椎骨中钙含量除D1和D8组外,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鱼体和椎骨中粗灰分、磷和钙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植酸酶试验组间椎骨中粗灰分、磷含量和钙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金鳟饲料喷涂法添加植酸酶1500~2500 U/kg浓度最适,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500 U/kg浓度较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乳酸钙(Ca-lactate)和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为钙源和磷源,配制成D1(0.0%钙,0.0%磷)、D2(0.5%钙,0.0%磷)、D3(0.0%钙,0.6%磷)、D4(0.5%钙,0.6%磷)、D5(1.0%钙,0.6%磷)和D6(1.5%钙,0.6%磷)六种等氮等能纯化试验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重复饲养20尾宝石鲈幼鱼,经过室内网箱60天生长试验,探讨在饲料中添加钙磷对宝石鲈幼鱼(初始体质量13.42±0.68g)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营养成分以及脊椎骨钙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未添加磷组(D1和D2)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脊椎骨钙磷含量显著低于添加组(P<0.05),而饲料系数、全体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添加组(P<0.05)。当饲料中未添加磷时,添加0.5%钙对宝石鲈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全鱼和肌肉营养成分、脊椎骨的灰分和钙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0.6%磷时,钙的添加量(0~1.5%)对宝石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全鱼组成、肌肉组成(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和脊椎骨组成(粗灰分、磷和钙磷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钙添加量过大(1.5%)组脊椎骨钙含量显著减少(P<0.05)。饲料中添加磷显著降低了鱼体中粗脂肪含量(P<0.05),但提高了脊椎骨钙磷的含量(P<0.05)。各组脊椎骨钙磷比均处于1.78~1.82范围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宝石鲈幼鱼生长性能和脊椎骨矿化作用分析表明,当饲料中添加0.6%磷时,钙的适宜添加量为0.5%。 关键词:宝石鲈;钙;磷  相似文献   

9.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40和80 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转化率、全鱼脂肪含量、肝脏中水分和脂肪含量随锌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中锌离子含量和血液红细胞数量在锌添加浓度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底物(TBARS)值在锌添加浓度为5 mg/kg时达到最小值。饲料中锌添加浓度为5~1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迅速,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肉松粉、羽毛粉和肉骨粉替代鱼粉池塘养殖奥尼罗非鱼的效果研究。24 000尾(349±28.3)g奥尼罗非鱼分为4组,每组设计3个平行试验区域,每2 000尾饲养于2×667 m2左右的实验区域中。对照组和1、2、3试验组日粮分别以鱼粉、肉松粉、羽毛粉和肉骨粉设计蛋白质水平为28%左右,消化能为2 670~2 810 Kcal/kg。在水温(28.2±2.8)℃饲养60 d。试验结果:①奥尼罗非鱼的相对生长率,食物转化率肉松粉组鱼粉组肉骨粉组羽毛粉组,差异显著(P0.05)。由于单位鱼成本不同,肉松粉组养殖效益为对照组的132.46%,肉骨粉组为对照组的96.60%,羽毛粉组为对照组的80.51%。②奥尼罗非鱼体水分,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鱼粉组肉松粉组肉骨粉组羽毛粉组,鱼粉组显著性高于肉骨粉和羽毛粉组(P0.05);脂肪含量肉骨粉组羽毛粉组肉松粉组鱼粉组,前3组显著性高于鱼粉组(P0.05)。③奥尼罗非鱼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肉骨粉组肠脂比及肝脂肪含量最高,羽毛粉组最低,显著性差异(P0.05)。在池塘养殖中,饲料中使用肉松粉替代鱼粉可明显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罗非鱼饲料中使用部分肉骨粉和羽毛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低盐度水体中饲用磷酸二氢钙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盐度水体中 ,以添加不同含量磷酸二氢钙的试验饲料对南美白对虾幼虾 (1 37± 0 0 6 )cm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钙对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当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 1%时 ,南美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为最佳 ;当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3%时 ,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为最高 ,饲料系数为最小。饲料中磷酸二氢钙对虾体组织钙磷含量 (除了肌肉中磷含量外 )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 )。特定生长率与肌肉Ca/P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投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时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饲料脂肪对奥尼罗非鱼幼鱼脂肪肝发生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0%、2%、4%、6%和8%等5个梯度组。随着饲料脂肪水平逐渐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与肥满度均先上升后下降,1~5组肥满度分别为1.63±0.14、1.78±0.21、1.92±0.18、1.80±0.21和1.74±0.24。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形态学有明显影响,4~5组病鱼的肝胰脏肿大,呈油腻状,颜色发黄,柔软粉糊,有的出现白色坏死病灶,部分胆囊肿大且颜色变深,肠系膜均有过量的白色脂肪沉积。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组织学亦有明显影响,1~5组试验鱼的肝细胞直径随之增大,低脂肪水平的1~3组与高脂肪水平的4~5组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8.9和17.9μm,高脂肪水平的4~5组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研究认为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添加量超过4%时对其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5%、0.10%的金属蛋白酶,饲喂奥尼罗非鱼56d,测定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消化率及血清溶菌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结果表明,添加0.10%的金属蛋白酶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添加0.10%的金属蛋白酶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对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0.05%和0.10%的金属蛋白酶均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血清酶活力方面,添加0.10%的金属蛋白酶组SOD活力比对照组高(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金属蛋白酶能显著促进罗非鱼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利用,提高罗非鱼血清SOD活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喷涂和预处理两种方法将不同浓度植酸酶添加到豆粕型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W albaum)饲料中,研究了植酸酶对金鳟粪磷及养殖水环境中磷含量的影响。金鳟粪磷分析结果显示,喷涂法添加植酸酶,对照组中粪磷含量最高,其他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500~2000 U/kg组中粪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2500~6000 U/kg组中粪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对照组粪磷含量最高,其他各试验组粪磷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水中磷含量试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喷涂法添加植酸酶还是预处理法添加植酸酶,各试验组水体总磷含量分别较其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活性磷含量均未检出。实验结果表明,金鳟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降低粪磷含量,对养殖生产过程中控制磷的排放,减少磷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体质量为(9.87±0.20)g的全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为实验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谷氨酰胺对奥尼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及抗病力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处理组,每组谷氨酰胺添加量分别为饲料质量的0、0.2%、0.4%、0.6%、0.8%和2.0%,各设3个平行。用开放式流水养殖,饲养8周。之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感染实验,观察7d,计算成活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对杂交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影响显著(P<0.05)。添加量为0.6%和0.8%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0.4%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沉积率则以添加0.8%组最高,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0.4%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谷氨酰胺对杂交罗非鱼的肥满度和脾体比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肝体比和头肾体重比则影响不显著(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分别攻毒48h、72h和96h,谷氨酰胺0.6%~0.8%饲料组罗非鱼的存活率影响显著高于0~0.4%组(P<0.05);而对攻毒后1h及24h的存活率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结果,建议奥尼罗非鱼配合饲料中谷氨胺酰胺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6%~0.8%。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对照组(D1)饲料鱼粉含量为12%,试验组(D2~D4)饲料肉骨粉分别替代鱼粉33.33%(D2)、66.67%(D3)、100%(D4)。试验选取体重(24.91±0.06)g的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试验组(D2~D4)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内脏比、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肉骨粉替代鱼粉33.33%、66.67%和100%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罗非鱼对肉骨粉的干物质、蛋白及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低于鱼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YZ)在66.67%替代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3.33%、100%替代组;丙二醛(MDA)含量66.67%替代组最低。肉骨粉替代鱼粉66.67%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结果表明:罗非鱼日粮中肉骨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不会降低胃、肠蛋白酶活性及机体免疫能力,可以全部替代鱼粉。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v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 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 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 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 mg·kg-1锌饲料组,脊椎骨中锌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 mg·kg-1锌饲料组(P<0.05);20 mg·kg-1与4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组(P<0.05),2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血比容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substances)的量,锌为0mg·kg-1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锌添加量为20 mg·kg-1饲料促进了罗非鱼生长,使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又称金鲳)复合油、脂肪粉以及低鱼粉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饲料公司的商品料生产设备生产4种等氮(48%)等脂(11%)配合饲料(D1~D4):其中,D1~D3为饲料公司的金鲳商品料配方(含20%鱼粉),仅添加的脂肪源不同,分别为10%鱼油(D1)、10%卵形鲳鲹复合油(D2)、8%卵形鲳鲹复合油+4%卵形鲳鲹脂肪粉(D3);D4为本课题组研发的低鱼粉饲料(含6.6%鱼粉),脂肪源与D3一致。以此4种饲料于海水池塘网箱(2 m×2 m×1.5 m)中养殖卵形鲳鲹幼鱼,试验鱼体质量(64.75±0.70)g,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与D1组相比,D2~D4组鱼的生长性能和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D2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3和D4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以及肝脏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D1组(P<0.05)。鱼背肌的粗蛋白含量D3和D4组显著高于D1组(P<0.05),而鱼背肌其他常规成分及腹肌各常规成分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著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著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配合饲料对鱼粉的依赖性大,而鱼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其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降低饲料成本,本研究以鱼粉、鸡肉粉和猪肉粉为饲料动物蛋白源,制作7种配合饲料(D1~D7),其鱼粉/鸡肉粉/猪肉粉的添加百分比分别为45.0/22.6/0、37.1/22.6/8.0、28.8/22.6/16.0、45.0/14.5/8.0、45.0/5.3/16.0、41.6/18.0/8.0和37.0/13.8/16.0。采用上述饲料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始体重约为55 g) 60 d,评估饲料动物蛋白源组合对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肌肉质构特性以及肝脏蛋白质代谢和肠道炎性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饲料投喂组,D3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3组全鱼粗蛋白质显著高于D5组,其粗脂肪水平显著低于D4和D6组(P<0.05)。在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方面,D3组鱼血清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D1和D4组(P<0.05),而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D5组(P<0.05);D3组鱼肝脏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7组(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D3组肌肉硬度和胶着性以及咀嚼性分别显著低于D4组和D6组(P<0.05)。此外,D3组肠抗炎基因il-10,肝脏蛋白质合成基因tor、s6k1、akt、pi3k mRNA表达水平上调,显著高于D7组(P<0.05);而肠促炎因子il-1β、il-6和肝脏翻译抑制因子4ebp-1 mRNA表达水平下调,显著低于D1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8.8%鱼粉、16.0%猪肉粉和22.6%鸡肉粉对大口黑鲈的促生长效果最优,且有利于提高肝脏蛋白质合成,维护肠道健康。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大口黑鲈配合饲料对鱼粉的依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