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1.84±0.02)g的全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饲养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和4%),共设6个处理,饲养8周,研究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等生长指标的影响。8周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感染实验,研究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存活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观察7天,计算存活率,测定头肾的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结果显示,饲养8周后各组成活率为96.67%~100%,添加β-葡聚糖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影响不显著,1.5%添加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0%添加组奥尼罗非鱼肌肉蛋白含量显著高出对照组和0.5%组分别为3.76和3.02个百分点(P<0.0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天后,对照组的存活率仅为25%,β-葡聚糖添加组的存活率在60%~70%,1.5%的β-葡聚糖添加组可以显著提高(P<0.05)奥尼罗非鱼头肾组织ACP和LSZ的活性。结论,全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β-葡聚糖的适宜添加量在1.0%~1.5%时,可以明显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5%、0.10%的金属蛋白酶,饲喂奥尼罗非鱼56d,测定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消化率及血清溶菌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结果表明,添加0.10%的金属蛋白酶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添加0.10%的金属蛋白酶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对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0.05%和0.10%的金属蛋白酶均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血清酶活力方面,添加0.10%的金属蛋白酶组SOD活力比对照组高(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金属蛋白酶能显著促进罗非鱼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利用,提高罗非鱼血清SOD活力。  相似文献   

3.
酸制剂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潘庆 《水产学报》2004,28(6):682-688
为考察不同酸制剂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3%磷酸、富马酸、柠檬酸和乳酸,饲养奥尼罗非鱼幼鱼9周(初始平均体重约1.9g)。结果表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饲料组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富马酸组(P<0.05);磷酸组、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P>0.05),乳酸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柠檬酸组和乳酸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富马酸组显著低于其它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代谢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磷酸组和富马酸组(P<0.05),相应地,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罗非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能显著促进罗非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富马酸降低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初始体质量(64.35±1.75) g 的奥尼罗非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的耐高温酶制剂饲喂56 d,探讨耐高温酶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耐高温酶制剂能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提高质量增长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奥尼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当耐高温酶制剂添加量为0.10%时,奥尼罗非鱼的质量增长率、前肠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以及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高,饵料系数最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邱小琮 《水利渔业》2007,27(1):101-102
牛磺酸添加质量分数为0.2%、0.4%、0.6%、0.8%,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鲫鱼(45~52 g)15 d后,测定消化率。结果表明,牛磺酸极显著地提高鲫鱼的脂肪消化率(P<0.01),显著地提高鲫鱼的总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P<0.05),对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脂肪消化率的提高,是牛磺酸促进鱼体生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5种乳酸菌对奥尼罗非鱼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质量约3.49 g的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空白组)和添加相同水平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粪肠球菌的试验饲料。饲料中的乳酸菌数分别为1.30×103、5.10×108、2.97×108、3.03×108、2.30×108、3.47×108 cfu/g ,养殖期为8周,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并留部分鱼进行72 h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计算72 h内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组、戊糖乳杆菌组、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戊糖乳杆菌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嗜酸乳杆菌组;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鼠李糖乳杆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2 h后,各添加组罗非鱼存活率均高于空白组,24~48 h ,鼠李糖乳杆菌组和粪肠球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72 h时鼠李糖乳杆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能提高奥尼罗非鱼免疫、抗氧化能力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v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 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 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 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 mg·kg-1锌饲料组,脊椎骨中锌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 mg·kg-1锌饲料组(P<0.05);20 mg·kg-1与4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组(P<0.05),20 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血比容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acid-reactivesubstances)的量,锌为0mg·kg-1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锌添加量为20 mg·kg-1饲料促进了罗非鱼生长,使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豆粕型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蛋氨酸对江黄颡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鱼分为3个组,蛋氨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4%,分别对应Ⅰ、Ⅱ、Ⅲ组,Ⅰ组设为对照组,饲养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Ⅱ组、Ⅲ组的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Ⅱ组质量增长率最高(176.22±3.56)%;Ⅱ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饲料系数最小(2.60±0.13);各试验组之间的摄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摄食量较对照组高12.50%。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蛋氨酸的添加量为0.2%~0.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健肝散预防丁(Tinca tinca)脂肪肝的作用。采用健肝散添加量分别为0.1%、0.2%、0.4%的饲料进行丁养殖试验,试验周期为40d,观察健肝散对其生长指标、血清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健肝散添加量为0.4%时,丁的增重率、相对生长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高,肝脏脂肪含量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有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较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氯化胆碱组(P<0.05)。当健肝散添加量为0.2%和0.4%时,肝体比均较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量为0.1%、0.2%和0.4%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氯化胆碱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丁饲料中添加0.4%的健肝散时,可有效预防其脂肪...  相似文献   

10.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01,25(5):448-45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4%的芽孢杆菌,0.3%、0.6%、1.2%的硒酵母,0.2%+0.3%、0.2%+0.6%、0.2%+1.2%的芽孢杆菌和硒酵母混合物,投喂异育银鲫2个月.测定鱼体的生长和对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LD50.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芽孢杆菌对体重的增加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添加0.2%的芽孢杆菌组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增加33%.添加不同浓度的硒酵母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P<0.05),其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增加16%~31%.不同配比的芽孢杆菌和硒酵母混合物显著性提高鱼的相对增重率,但增重效果与单一添加芽孢杆菌或硒酵母相似(P>0.05).饲料中单一添加芽孢杆菌或硒酵母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添加效果在各芽孢杆菌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硒酵母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P<0.01),但0.6%组和1.2%组无显著差异.混合添加芽孢杆菌和硒酵母也能极显著增强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P<0.01),但添加效果不及单一芽孢杆菌;与单一硒酵母相比,抗感染能力与硒酵母的添加量有关(P<0.01),添加量增大,抗感染能力减弱(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1.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和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酶方面,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添加0.6%氯化胆碱显著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添加0.4%~0.6%氯化胆碱可显著升高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适量添加胆碱能改善草鱼成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胰脏、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建议草鱼实用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4%~0.6%。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研究外源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体组成、中肠肠道形态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选取960尾初始体质量为(1.0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5种核苷酸混合物(5′-腺苷酸∶5′-胞苷酸∶5′-尿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1∶1∶1∶1∶1,mix-NT)的实验饲料,各实验组添加量分别为0.1、0.2、0.4、0.6、0.8、1.0和1.2 g/kg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种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影响不显著(P>0.05)。外源核苷酸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含量(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肝胰指数(HSI)随饲料中核苷酸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0.6 g/kg组达到最高。0.4 g/kg组的肝胰腺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及尿酸(UA)含量最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中肠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随着核苷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饲料牛磺酸水平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用体重为5.89±0.03g的罗非鱼30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4%、0.8%、1.2%、1.6%的牛磺酸,配制成5种试验料,分别饲喂不同处理组的罗非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 0.8%牛磺酸组罗非鱼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0%和1.6%组(P<0.05);饲料牛磺酸水平(0.4%-1.2%)显著提高了罗非鱼摄食率、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随着饲料牛磺酸水平的提高,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之升高,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随之降低(P<0.05);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罗非鱼饲料牛磺酸最适需要量为0.75%。罗非鱼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中牛磺酸含量与饲料牛磺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牛磺酸添加组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相(P<0.05)。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饲料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牛磺酸添加组肝脏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乌兰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水利渔业》2007,27(4):106-108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的耐高温酶制剂,饲养罗非鱼60 d,测定罗非鱼生长、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结果表明:添加耐高温酶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相对增重率提高了28.2%,饲料系数降低了0.34,表现出明显的促生长效果(P<0.05);添加耐高温酶制剂组还明显提高了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总消化率(P<0.01)和蛋白质消化率(P<0.01);但在肌肉营养成分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础饲料中添加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0.00%、0.05%、0.1%、0.15%、0.2%和0.25%,研究添加后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1%~0.25%的中性蛋白酶,吉富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0.1%~0.2%的中性蛋白酶,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量为0.1%~0.15%时,肝胰脏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0.1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合鱼体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等各项指标,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以饲料的0.1%~0.2%为宜。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鲫鱼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牛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以0.2%、0.4%、0.6%、0.8%的剂量将牛磺酸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鲫鱼(45 ̄52g)15d后,测定蛋白质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显著提高鲫鱼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P<0.05),其中,添加0.60%组效果最佳,比对照组提高6.65%。蛋白质消化率的提高,是牛磺酸促进鱼体生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Ⅰ:1.0×1011cfu/kg饲料,Ⅱ:3.0×1011cfu/kg饲料,Ⅲ:6.0×1011cfu/kg),室外水族箱中饲养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4.50±0.25 g),用基础饲料投喂作为对照,每饲料组设三个重复,每水族箱随机放养16尾鱼,投喂率为3%。采用静水饲养以避免各箱之间水的交换。56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添加量的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胃、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酶的活性随添加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凝结芽孢杆菌的添加对胃、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Ⅰ组和Ⅱ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相对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Ⅲ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1.0×1011cfu/kg饲料的凝结芽孢杆菌就能显著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满足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添加水平的河豚(Takifugu rubripes)卵处理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生化以及海豚链球菌感染后的存活率的影响,试验选取525尾平均体重为(0.66±0.01)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5尾鱼,依次饲喂河豚卵处理物添加水平为0、0.2%、0.4%、0.8%、1.6%、3.2%和6.4%的饲料,养殖8周。结果显示:随着河豚卵处理物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脏体比均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各组肝体比无显著差异,0.8%河豚卵处理物添加组罗非鱼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河豚卵处理物添加水平的提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含量显著下降,白细胞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罗非鱼血清中总胆固醇和血糖含量显著下降,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罗非鱼腹腔注射5×10~7 CFU/mL海豚链球菌后,各组罗非鱼24 h内均未出现死亡;感染48~96 h,对照组罗非鱼累计存活率最低;感染192 h后,6.4%河豚卵处理物添加组罗非鱼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河豚卵处理物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影响,增强了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病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在罗非鱼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草药对其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尾、体质量为(6.45±0.05)g、健康状态良好的罗非鱼按照单因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各组试验罗非鱼分别饲喂含有0、0.2%、0.4%和0.8%的中草药添加剂,其中未添加中草药组为对照组,试验饲养8周后,测定罗非鱼的免疫指标。结果表明,0.4%中草药组的补体C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30.76%(P0.05);免疫球蛋白G含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8.14%(P0.05);溶菌酶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9.56%(P0.05)。不同剂量中草药对补体C4、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罗非鱼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中草药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且最适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20.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4.85%,40.48%,46.54%,51.54%,56.69%)的等能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54.52±0.23)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54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51.54%和56.69%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RE)也显著高于34.85%、46.54%和56.69%组(P<0.05),但与40.48%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53.56%.(2)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鱼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P<0.05).51.54%饲料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4.85%组(P<0.05),而与40.48%、46.54%和56.69%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下降,水分含量表现出与粗脂肪含量相反的趋势.(3)饲料蛋白含量对星斑川鲽幼鱼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血浆总蛋白(TP)以51.54%组最高,与56.69%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34.85%、40.48%和46.54%组(P<0.05);40.48%、51.54%和56.69%组间血浆尿素氮(BU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4.85%和46.54%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星斑川鲽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添加量为51.54%~53.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