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应用鼻疽杆菌C67-4060Co(7)兼高温178代和C67-40高温180代两株弱毒菌株,对8匹马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安全试验组2匹,免疫试验组4匹,对照试验组2匹。安全试验组马经70d左右的观察后,人工迫杀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鼻疽性病变,细菌学检查阴性,表明该弱毒菌苗安全性好。免疫试验组马经3个月左右的观察后,以不同剂量强毒菌株攻击,除1匹马出现一侧性鼻漏外,其余马匹均无临床症状,细菌学检查4匹马均为阴性,人工迫杀后经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学检查等综合性判定,免疫马有3匹耐过强毒菌的攻击而获得保护。而强毒菌攻击的2匹对照马均发病,经病理剖检和组织学检查均有鼻疽性病变,细菌学检查阳性。  相似文献   

2.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是由抗原性良好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强毒株在含有醋酸铊的普通肉汤中传代培养,经传数百代后,筛选出1株毒力弱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菌株,命名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弱毒株。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杆菌是引起猪丹毒热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的菌株鉴定及免疫工作提供依据,将一株强毒菌 C43—5和我国自行培育的两株弱毒菌 T60—10、G4T(10),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菌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并对强毒与弱毒不同菌株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将分离的一株DHv—Ⅰ野毒株经鸡胚传代,培育出DHV—Ⅰ的80代鸡胚致弱毒GFS99株。该弱毒株对1日龄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也未出现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鸭免疫100倍稀释的尿囊液弱毒GFS99后7天攻强毒GQY07株,保护率高达100%,且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后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易感期的3周内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另外该弱毒的外源病原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良好。综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GFS99株无外源病毒污染、特异性强、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以作为制备DHV—Ⅰ弱毒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5.
牦牛副伤寒弱毒冻干苗交互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牦牛副伤寒9001、9003、9004三批弱毒冻干苗,各5亿活菌免疫豚鼠.免疫15天后,分别用牛病沙门氏菌(C79-88)、肠炎沙门氏菌都柏林变种(C79-86)和都柏林沙门氏菌(S8002)强毒菌2个致死量(MLD)攻毒.结果各批苗均可对3/4以上豚鼠产生坚强保护,达到效力检验标准.试验表明,牦牛副伤寒弱毒苗不仅对甘肃省以都柏林沙门氏菌为主的牛副伤寒有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而且对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以牛病沙门氏菌为主的牛副伤寒也将起到积极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布氏菌猪二号菌种是一株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移植传代而自然变弱的菌种,用豚鼠测毒时,它所产生的脾脏含菌量与牛型19号菌种所产生的相近似,而比强毒猪型菌种产生的约低100~500倍。给怀孕猪皮下注射本菌种的500亿活菌,不引起流产,而注射强毒猪型菌种的5~15万个菌,即可引起流产或正产排菌;给性成熟公猪皮下注射500亿活菌,在体内活存不到45天,而注射强毒猪型菌种的10万个菌,经过45天剖检,仍有35~67%器信出菌。可见猪二号菌种对其天然宿主的毒力比性毒猪型菌种低30~100万倍以上。猪二号菌种的弱毒性在易感动物体内是稳定的。连续通过豚鼠5代,怀孕猪4代、怀孕绵羊5代和怀孕山羊4代,毒力都不增强。猪二号菌种对豚鼠和非怀孕羊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过程中,把培养温度由37℃逐渐提高到45℃,每12h传1代而成功致弱,传至1200代时,毒力显著减弱,且仍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培养特性,从而获得了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8.
针对IBV地方分离株SF株弱化毒进行鉴定,经特异性试验证实,SF株致弱毒能完全被本毒制备的血清所中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证明,SF株毒与Ark99株有高度的交叉保护;采用E1、E5代弱化毒接种SPF10日龄鸡胚,测定毒价EID50分别为10-6.88/0.1ml,10-6.68/0.1ml;同居感染试验未观察到健康鸡组织器官病变;连传SPF易感雏鸡5代无毒力返强;攻毒保护试验证实3000个EID50以上的免疫量使免疫雏鸡能耐受强毒攻击,达到完全保护;理化试验表明,该毒株对热、碱的耐受性较差,对乙醚、氯仿有机溶剂较为敏感,对酸有一定的耐受性;试验数据说明,SF株IBV已被成功弱化,抗原性好,毒力稳定、对雏鸡安全,不会产生毒力返强,并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是一株理想的弱毒苗株.  相似文献   

9.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 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对其结构蛋白VP3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vvIBDV Gx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基因的序列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胞毒在第8代以前,VP3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标准超强毒HK46株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细胞毒第9代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10代毒VP3基因与标准弱毒P2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细胞适应毒传至20代,其VP3基因序列不再改变。从而说明,vvIBDV Gx株在致弱过程中,VP3基因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本教研室分离得到的副猪嗜血杆菌,选择毒力强、生长性能和毒力都稳定的菌株作为原始毒株。通过化学诱导剂诱导原始菌株发生突变,再经过毒力试验,挑选出毒力有明显减弱的菌株。安全性试验发现,这些减毒菌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弱毒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