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畜牧兽医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用增加培养液量(3—4倍)旋转法培养猪瘟弱毒细胞疫苗,第一收、第二收病毒收获液的毒价均可达到普通旋转培养法的滴度。二收的绝大多数批次毒价用兔检5万倍通过,符合制苗要求。 2、用深液(培养液量增加7—8倍)倾斜旋转法培养猪瘟弱毒细胞疫苗。第一收与第二收的毒液或培养7天一次全收的毒液,其大多数试验批次毒价均可达到制苗标准。 3、用深液(培养液量增加8倍)倾斜旋转通气法培养猪瘟弱毒细胞疫苗,接毒后培养7天一次全收毒液,大多数批次试验毒价用兔检5万倍通过。符合制苗要求。以上三种培养方法所得资料说明提高猪肾细胞产毒量是明显的,工艺是简便的,在生产上是可行的。对细胞提高繁殖病毒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某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新西兰进口奶牛分离的IBR_125—BK毒株经鉴定研究,证明是DNA型病毒,病毒粒子直经约160—230nm,外有厚的囊膜、核壳体直径约为100—110nm,衣壳每边有5个子粒.核壳体是在宿主细脂核内装配,通过细胞质成熟与译放.病毒粒子对有机溶剂敏感,经胰蛋白酶作用后明显降低感染力.耐碱、不耐酸,耐受10次冻融而不降低毒价.根据上述特点,并参考血清学鉴定资料证明:该毒株与国外流行的牛鼻气管炎病毒完全一致,是属于疱疹病毒属.  相似文献   
3.
病毒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150~170nm,核壳体直径为94~103nm,内部充满致密的核心,在宿主细胞核内,可以观察到特异的毒浆结构和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核壳体,有时在核膜内侧还可以见到被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常常也可以见到装配好的核壳体和成熟病毒,但后者仅存在于细胞质的空泡中,成熟的病毒可能是通过与吞噬作用相反的过程逐渐向细胞外释放。膜增生现象和大量的纤维结构在病变的细胞质中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使用猪肾细胞生产猪瘟弱毒疫苗存在来自组织本身污染带来的潜在致病危险的情况,我们试验了用羊羔睾丸与肾细胞来生产猪瘟病毒。结果表明:猪瘟兔化弱毒适应羊羔睾丸与肾细胞,呈温和感染而不致细胞病变,可连续收获多次,产毒较高,毒价稳定。将原代培养的羊羔睾丸、肾细胞传一代后,细胞更加适应体外环境,维持时间较长,经再接毒后产毒效果仍然很好,均可达生产要求。由此看来,用羊羔睾丸、肾细胞代替猪肾细胞生产猪瘟病毒苗头很好,若进一步试验成功,可考虑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早在1940年,山羊霉形体就被 Longleg 氏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胸水时发现,并用鸡胚进行培养。在国外,对山羊霉形体的形态曾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过初步观察。但只偏重于形态大小的一般描述。我们用阴性反差染色和超薄切片技术方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我们自己分离的山羊霉形体(M.mycoides var.Capri)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杆菌是引起猪丹毒热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的菌株鉴定及免疫工作提供依据,将一株强毒菌 C43—5和我国自行培育的两株弱毒菌 T60—10、G4T(10),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菌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并对强毒与弱毒不同菌株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是摸索猪肾原代细胞(带毒与不带毒)的传代方法,先用无 Ca~(++)、Mg~(++)平衡盐溶液浸洗细胞单层表面,再用胰蛋白酶、EDTA 混合消化液消化分散的程序,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猪肾细胞(带毒与不带毒)经传代后繁殖猪瘟病毒的能力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生产猪瘟病毒的猪肾细胞经过四次收获、传代后,不论是否补加病毒,其产毒能力均较差。而只经过两次收获、传代后的细胞,补加了病毒后其产毒能力较前者有明显的提高。不带毒的猪肾细胞也以培养时间较短的,传代后产毒能力为好。若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将刚形成单层的原代猪肾细胞传一代后再接毒,以减少杀猪和增加细胞与病毒的产量来达到减少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分离的两株牛流行热病毒,在BHK_(21)细胞系上用不经稀释的病毒原液接种,一直传到第41代,毒株滴度仍无下降的趋势。毒液经100倍稀释后接种细胞所得到的收获液的滴度,虽然比原液接种的要高若干倍,但是接毒浓度对病毒繁殖的这种影响仅表现在当代,而并不是逐代累积,因此,与国外报道的牛流行热病毒原液传代时会产生强烈的缺陷型毒粒自我干扰的情况不同,我们这两株牛流行热病毒在BHK_(21)细胞系上传代并未表现出缺陷型颗粒的严重自我干扰作用。但是,病毒颗粒形态初步电镜观察又证明接毒浓度与收获液中病毒颗粒形态有直接的关系,用原毒液接种后出现大量非弹形的、短缩的乃至球形的毒粒,这种毒粒的本质及其生物学特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