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用2胎龄斯格母猪20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仔猪出生3 d内吃乳前饲喂1 mL液态微生态制剂,诱食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 微胶囊(Ⅰ)、0.05% 低聚木糖(Ⅱ)、0.1% 微胶囊和0.05% 低聚木糖(Ⅲ)、0.1% 菌粉和0.05% 低聚木糖(Ⅳ)及对照组(Ⅴ),观察其对仔猪生长性能、黄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日龄内饲喂菌液对体质量增加无明显影响(P>0.05),黄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仔猪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28日龄Ⅲ组与Ⅰ、Ⅱ、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所有试验组与对照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Ⅲ、Ⅳ组与Ⅰ、Ⅱ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29~40日龄Ⅲ组与Ⅰ、Ⅱ、Ⅳ、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Ⅲ组仔猪黄白痢发生率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Ⅳ组与Ⅴ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外源瘦素对蛋鸡的能量代谢调控、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5羽30周龄、体况相似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5羽:Ⅰ组为自由摄食组;Ⅱ组为禁食对照组,注射瘦素稀释液(0.75%PBS-BSA);Ⅲ、Ⅳ、Ⅴ组为试验注射组,在第8至第10天注射瘦素,注射水平分别为50、200、400μg/(kg·d)。结果表明:与Ⅰ、Ⅱ组相比,试验Ⅴ组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Ⅲ至Ⅴ组的采食量分别为Ⅱ组的92.86%、89.89%、75.46%;Ⅱ组体质量相对于Ⅰ组极显著下降(P0.01),相对于Ⅲ、Ⅳ组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其中试验Ⅱ至Ⅴ组蛋鸡的体质量分别为Ⅰ组体质量的92.25%、99.18%、98.53%、95.30%;与Ⅴ组相比,试验Ⅰ、Ⅱ、Ⅳ组的腹脂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仅为Ⅴ组的58.98%、45.84%、58.71%,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与Ⅰ、Ⅱ组相比,Ⅲ、Ⅳ、Ⅴ组葡萄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Ⅱ组的72.64%、61.15%、59.59%,而试验Ⅱ组与Ⅰ组无显著差异;各组甘油三酯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Ⅰ、Ⅲ、Ⅳ、Ⅴ组肝脏OB-R基因表达量分别为Ⅱ组的35.19%、6.17%、7.41%、3.09%,试验各组之间OB-R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瘦素对蛋鸡食欲具有抑作用,瘦素使蛋鸡采食量下降,表现为体质量降低,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肝脏OB-R基因表达量随着瘦素注射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酵母硒对肉鸡血清中GSH-Px、GST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源、不同硒剂量饲喂肉鸡后,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将白羽雏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日粮饲喂的为对照1组(处理Ⅰ),空白酵母饲喂的为对照2组(处理Ⅱ),加硒处理为亚硒酸钠组(处理Ⅲ)、酵母硒低剂量组(处理Ⅳ)、酵母硒高剂量组(处理Ⅴ),每组40只,试验期50d。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GSH-Px及GSTs活性。结果显示,处理Ⅲ、Ⅳ、Ⅴ对GSH-Px的活性影响极显著地高于处理Ⅰ、Ⅱ(P0.01),但处理Ⅰ与处理Ⅱ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处理Ⅳ明显高于处理Ⅲ。鸡血清中GSTs的活性在处理Ⅲ、Ⅳ、Ⅴ间差异均不显著,且与处理Ⅰ、Ⅱ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酵母硒能显著增高血清中GSH-Px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GSTs活性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400只28日龄的建昌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50、75、100 mg/kg的氨基酸螯合锌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2只鸭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氨基酸螯合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建昌鸭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其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吞噬指数;其中试验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日均耗料量和料肉比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Ⅳ、Ⅴ组胴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Ⅰ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Ⅱ组;在胸肌重、腿肌重方面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Ⅴ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Ⅱ、Ⅲ、Ⅳ、Ⅴ组的吞噬指数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Ⅰ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羊母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2.00±0.54)kg 3月龄藏母羊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试验Ⅰ组)、70∶30(试验Ⅱ组)、60∶40(试验Ⅲ组)、50∶50 (试验Ⅳ组)、40∶60 (试验Ⅴ组)、30∶70 (试验Ⅵ组)和20∶80 (试验Ⅶ组)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1)Ⅰ组、Ⅱ组和Ⅲ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较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Ⅲ组和Ⅳ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Ⅵ组和Ⅶ组(P0.05),较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剪切力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Ⅲ组和Ⅶ组(P0.05),较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较其他各组,Ⅳ组亮度(L~*)和黄度(b~*)差异不显著(P0.05),但Ⅳ组红度(a~*)显著高于Ⅵ组和Ⅶ组(P0.05)。(3)Ⅰ组和Ⅱ组粗脂肪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较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粗灰分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较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饲喂效果较佳,能明显提高藏羔羊屠宰性能,并有效改善其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为目的。以粪肠球菌复合菌和不同比例的油菜秸秆和皇竹草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的粪肠球菌复合菌和不同比例的皇竹草与油菜秸秆进行组合青贮,探讨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品质的影响,为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的技术依据。试验采用3×3的两因素试验设计,共设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微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以Ⅱ组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18分),其次为Ⅲ、Ⅴ、Ⅵ、Ⅷ处理组(16分)。(2)Ⅵ组p H值最低,并显著低于Ⅸ处理组(P0.05)。(3)Ⅸ组DM含量显著高于Ⅰ、Ⅳ、Ⅶ处理组(P0.05)。(4)Ⅱ组CP的含量与Ⅲ、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Ⅵ、Ⅶ、Ⅷ、Ⅸ处理组(P0.05或P0.01)。(5)Ⅱ、Ⅴ、Ⅵ组的VBN含量较低,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Ⅲ、Ⅳ、Ⅶ、Ⅷ、Ⅸ处理组(P0.05或P0.01)。(6)Ⅱ组的VBN/TN的比值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它8个处理组(P0.01),其次较低的为Ⅲ、Ⅴ处理组。(7)NDF含量高的为Ⅶ、Ⅳ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为Ⅰ、Ⅸ处理组,但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8)ADF含量低的为Ⅷ、Ⅱ、Ⅴ,差异不显著(P0.05)。(9)Ⅲ、Ⅴ的WS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Ⅵ、Ⅶ组。综合本试验研究结果,适宜的微贮组合为Ⅱ、Ⅲ、Ⅴ,即油菜秸秆∶皇竹草(3∶7)+粪肠球菌复合菌为150 mg/kg、油菜秸秆∶皇竹草(3∶7)+粪肠球菌复合菌为300 mg/kg、油菜秸秆∶皇竹草(4∶6)+粪肠球菌复合菌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7.
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高活性干酵母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体重0mg(对照组)、600.0mg(试验Ⅰ组)、800.0nag(试验Ⅱ组)、1000.0mg(试验Ⅲ组)、1200.0mg(试验Ⅳ组)和1400.0mg(试验Ⅴ组)。投喂30d后,从每组中各取10只中华鳖幼鳖采血,测定了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从每组分别取30只中华鳖幼鳖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方法行人工感染,检测其抗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和第Ⅱ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Ⅲ、Ⅳ组和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1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投喂高活性干酵母能增强中华鳖幼鳖对人工感染A.hydrvphila活菌的抵抗力。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华鳖幼鳖饵料中添加高活性干酵母的量以每千克体重1200.0m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主动免疫对绵羊腺垂体GnRH受体(GnRH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激素受体(LHR)表达及分布的影响,将42只5~6月龄母绵羊分为6组(n=7),即EG-Ⅰ组、EG-Ⅱ组、EG-Ⅲ组、EG-Ⅳ组、EG-Ⅴ组和对照组(CG)。EG-Ⅰ、EG-Ⅱ和EG-Ⅲ组绵羊分别皮下注射200μg、300μg和400μg阿拉瑞林抗原,分2次皮下注射(0 d和14 d),EG-Ⅳ和EG-Ⅴ组绵羊分别皮下注射200μg和300μg阿拉瑞林抗原,分4次皮下注射(0 d、7 d、14 d和21 d),对照组(CG)绵羊皮下注射2.0 ml溶剂,分2次(0 d和14 d)。于70 d无菌切取腺垂体、子宫及卵巢,提取垂体总RNA,PCR扩增,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表明,GnRHR、FSHR和LHR mRNA PCR扩增曲线的起始循环数分别为20、28和24。5个试验组Gn-RHR、FSHR和LHR mRNA值均低于对照,EG-Ⅰ、EG-Ⅱ和EG-Ⅲ组的mRNA值逐渐下降;EG-Ⅳ和EG-Ⅴ组的mRNA值分别低于EG-Ⅰ和EG-Ⅱ组。GnRHR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卵泡细胞以及卵母细胞胞质和胞核及胞膜。各组的染色强度不同,以EG-Ⅲ阳性染色最为明显。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显微图像的绿色值和亮度无显著差异,各组灰度值差异显著(P<0.05),以EG-Ⅱ均为最小,EG-Ⅴ最高。EG-Ⅰ的饱和度最小(P<0.05),EG-Ⅲ最高。上述结果说明阿拉瑞林抗原免疫抑制垂体GnRHR、FSHR和LHR mRNA表达,GnRHR阳性染色主要在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胞核和胞质。阿拉瑞林免疫可抑制卵巢GnRHR的分布与表达,增加注射剂量和次数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选用100日龄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分别喂以6种不同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的日粮。其中Ⅰ-Ⅲ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2%,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2%,0.9%和1.08%,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52%,0.65%和0.78%:Ⅳ—Ⅵ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组成分别与Ⅰ-Ⅲ组相同。通过饲养试验、氮代谢试验和免疫学实验。观察这6种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日粮对实验兔的氮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物的日增重和氮利用率以Ⅲ、Ⅳ组最高,Ⅰ、Ⅵ组最低,Ⅲ、Ⅳ组分别与Ⅰ、Ⅵ差异显著(P〈0.01),但Ⅲ组的总氮排泄量明显低于Ⅳ组(P〈0.01)。Ⅲ、Ⅳ组动物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也都高于其他4组动物,Ⅳ组动物的脾脏指数分别与Ⅰ、Ⅱ、Ⅴ和Ⅵ组差异显著(P〈0.01)。抗卵苛白蛋白抗体阳性的动物数以Ⅲ组最多,分别与Ⅱ、Ⅴ和Ⅵ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日粮氨基酸水平提高有上升趋势,血清尿素氮含量以Ⅴ和Ⅵ组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综上所述,Ⅲ、Ⅳ组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比较适宜,考虑到Ⅳ组氮排放量较高,故以Ⅲ组最佳。  相似文献   

10.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 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CART在不同发育阶段牛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不同bFF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成熟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熟液中添加不同处理及来源的牛卵泡液(bFF),以研究其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重组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抽滤组与抽滤组间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未抽滤组显著提高囊胚率(P<0.05);卵泡直径2~8 mm组、>8 mm组和混合组(2~8 mm组与>8 mm组的混合)之间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试验组(黄体组、卵泡组)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试验组与血清组相比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提示,未抽滤黄体期卵巢表面卵泡内bFF能有效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4.
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肉牛卵泡和黄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肉牛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头同期发情肉牛随机分为6组, 每组肉牛分别注射0.75(T1)、1.5(T2)、2.25(T3)、3.0 mg/头(T4)pcISI质粒、3.0 mg/头 pcMV-S空质粒(C1)和3 mL/头 生理盐水(C2),初次免疫21d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探讨抑制素pcISI基因疫苗对肉牛卵泡和黄体发育的影响。【结果】4个剂量组的大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除了T1外,其它3个剂量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和T4的中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T3和T4的小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各剂量组成熟卵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除了T1外,其它3组两侧成熟卵泡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4个剂量组黄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黄体最大,T1最小,且T3与T1差异显著(P<0.05)。加强免疫后10 d(BM10)抑制素抗体与成熟卵泡大小相关显著(r=0.629,P<0.05),与黄体大小相关极显著(r=0.651,P<0.01)。【结论】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可促进肉牛卵泡和黄体发育,2.25mg为最佳免疫剂量,抑制素抗体水平与卵泡和黄体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性腺肽类激素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性腺肽类激素抑制素、活化素及卵泡抑素对动物生殖机能的影响及其分泌的调节。抑制素和卵泡抑素均可抑制垂体FSH的活性,从而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抑制素受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作用;卵泡抑素以自分泌方式调节颗粒细胞功能,促进卵泡的黄体化;活化素以自分泌方式调节颗粒细胞的分化,阻止排卵卵泡的黄体化,并有诱导产生和增加FSH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牦牛妊娠期卵巢、卵泡及黄体的形态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头妊娠母牦牛卵巢及其表面的卵泡、黄体的形态学观测发现,牦牛妊娠后孕侧卵巢大小、质量显著增加(P<0.05),而对侧卵巢则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4个月以后,卵巢逐渐变扁长,以孕侧更为明显.牦牛在妊娠期,卵巢上仍然有规律地出现非排卵卵泡波,但卵泡数比未孕状态下少.在卵巢表面,主要以Ⅰ类卵泡(直径≤5 mm)为主,为3~6个.在孕侧随妊娠的进行Ⅰ类卵泡数呈递增趋势,妊娠1个月为(2.3±1.8)个,妊娠6个月达到(6.6±5.2)个,而空侧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整个妊娠期其卵泡数保持在5~7个之间.Ⅱ类(5 mm<直径≤10 mm)和Ⅲ类(直径>10 mm)卵泡数很少,妊娠2个月平均数分别为(0.7±0.5)个和(0.3±0.1)个.牦牛妊娠黄体一半以上不突出于卵巢表面,且黄体直径在整个妊娠期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猪卵巢卵泡发生的形态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卵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12日龄、30日龄、70日龄、20月龄卵泡期及黄体期、48月龄的长大二元母猪卵巢卵泡发育的形态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3K通路关键基因在这些时期的表达规律,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通路重要的下游效应因子p-rpS6在不同时期猪卵巢的表达情况。【结果】12日龄母猪卵巢皮质边缘有大量的原始卵泡,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可见少量初级卵泡及个别的次级卵泡;30日龄母猪卵巢次级卵泡数量增加;70日龄出现3级卵泡;20月龄卵泡期、黄体期分别有大量成熟卵泡、大体积的黄体;48月龄较难观察到原始卵泡。PI3K通路抑制因子PTEN、TSC1、TSC2与激活因子PDK1、AKT1、mTOR的mRNA均在12日龄表达量最高,70日龄、48月龄表达量次之,30日龄和20月龄表达量最低;下游效应基因rpS6的mRNA 30日龄表达量最高,20和48月龄表达量最低,p-rpS6蛋白在12日龄、20月龄、48月龄母猪卵巢高表达,在30日龄、70日龄中几乎不表达。【结论】PI3K通路关键基因在不同时期母猪卵巢中的表达水平不同,说明该通路参与了猪卵泡的早期发生及卵泡成熟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激素和方法对绵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SH法和PMSG法可移胚数分别为93(7.75)和21(1.75),差异显著;FSH减量法和恒量法的黄体数分别为148(12.33)和112(9.33),回收卵数分别为133(11.08)和63(5.25),可移胚数分别80(6.67)和63(5.25).FSH超数排卵效果优于PMSG,FSH减量法优于FSH恒量法.运用FSH减量法不但可增加黄体数量,还可增加可移胚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鹅卵泡基质层TLR家族基因表达谱及其对LPS不同处理时间后的反应性。【方法】在大群散养条件下,实时观察鹅产蛋过程,分别在产蛋后8和2 h以及产前4、16和28 h注射LPS,并在产蛋后8h屠宰,即LPS作用0、6、12、24和36 h,每个时间点各5只鹅。屠宰时,取卵巢,观察卵泡外观形态,并分离F1-F5级卵泡基质层。试验鹅自由饮水、自由采食、自然光照。LPS处理0、24和36 h的单个F1-F5级卵泡基质层或卵泡用于基因表达分析,而其他LPS处理的每只鹅等级卵泡基质层RNA等质量混合后用于基因表达分析。采用普通PCR方法检测10种鸟类TLR家族基因的在鹅等级卵泡基质层的表达谱,其中以脾脏组织为阳性对照,以不加c DNA模板为阴性对照。根据RT-PCR的表达谱结果,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等级卵泡基质层TLRs表达水平以及不同LPS处理时间对基质层TLRs表达水平的影响。对不同等级卵泡和不同LPS处理时间对基质层TLRs表达的数据,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Duncan法多重比较;对变性卵泡与对照组基质层TLRs表达水平的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1)已公开的10种鸟类TLR家族基因,如TLRs 1A、1B、2A、2B、3、4、5、7、15和21基因均在等级卵泡基质层组织中表达。(2)随等级卵泡生长,TLRs 2A和15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1级卵泡基质层TLR2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3、F4和F5级卵泡,TLR1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5级卵泡;其他TLR家族基因,如TLRs 1A、1B、2B、3、4、5、7和21在不同等级卵泡基质层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3)在LPS处理0、6和12 h时,等级卵泡外观形态无明显变化,但在LPS处理24 h时,3只鹅的等级卵泡呈深黄色胶冻状变性;在LPS处理36 h时,全部试验鹅等级卵泡呈深黄色胶冻状变性。(4)与对照组(LPS处理0 h)相比,TLRs 2A、4和5表达水平在LPS处理12和24 h时显著升高,TLR2B表达水平在LPS处理24 h时显著升高,TLRs 7和15表达水平在LPS处理6-24 h期间均显著升高,而TLRs 1A、1B、3和21表达水平在LPS处理6-24 h期间差异不显著。(5)与等级卵泡基质层相比,在LPS处理24和36 h的变性卵泡中,TLRs 1A、2A、2B、4、5、7和1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LR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在LPS处理36 h的变性卵泡中,TLRs 1B和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已发现的10种鸟类TLR家族基因均在种鹅等级卵泡基质层表达,且随LPS作用时间延长,等级卵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但TLRs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外源促性腺激素对卵巢在雄性受体内生长、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与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日龄小鼠卵巢移植到7~12周龄雄性小鼠肾囊下,回收前用促性腺激素对受体进行处理或不处理,同龄雌性小鼠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处理后作为对照。移植21 d后回收移植卵巢,观测移植体的回收率及生长和卵泡发育;对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观察2-细胞胚和囊胚发育率。【结果】移植21 d后,未处理组移植体回收率为85.4%,与处理组(90.7%)差异不显著(P>0.05)。未处理组移植体卵泡发育至成熟阶段,回收卵母细胞均处在GV期,平均每枚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数为(41.4±25.8)枚,2-细胞胚胎发育率为17.5%,未能发育至囊胚;处理组移植体有黄体形成,有的卵泡中有扩展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平均回收卵母细胞数为(33.4±20.1)枚,其中MⅡ期卵母细胞为(8.5±7.1)枚,GV期、MⅡ期卵母细胞受精后2-细胞胚胎的发育率分别为33.9%和44.3%,囊胚发育率分别为0.48%和6.3%;试验组间回收卵母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2-细胞胚胎发育率、囊胚发育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卵母细胞2-细胞胚胎发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MⅡ期卵母细胞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外源促性腺激素对雄性小鼠卵巢移植体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作用,但不增加卵母细胞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