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植物原料替代饲料中鱼粉及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体质量(35.95±0.05)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鱼粉鱼油组(鱼粉+鱼油)、鱼油组(植物蛋白+鱼油)、芥花油组(植物蛋白+芥花油)和豆油组(植物蛋白+豆油)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4种试验饲料,共养殖55 d,试验结束后测定大菱鲆生长、营养成分、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豆油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与鱼粉鱼油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鱼粉鱼油组与豆油组脂肪效率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鱼粉鱼油组全鱼及肝脏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豆油组则较高;芥花油组与豆油组全鱼及肝脏EPA、DHA含量总体上低于鱼粉鱼油组和鱼油组(P<0.05);芥花油组与豆油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总体上显著高于鱼粉鱼油组(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则较低(P<0.05),芥花油组及豆油组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总体上显著低于鱼粉鱼油组(P<0.05),各替代组肝脏抗氧化酶活力整体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用植物原料替代鱼粉鱼油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混合植物蛋白配合豆油及藻粉替代鱼粉鱼油效果相对较好,有望成为替代鱼粉鱼油的理想饲料。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植物原料替代饲料中鱼粉及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体质量(35.95±0.05)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鱼粉鱼油组(鱼粉+鱼油)、鱼油组(植物蛋白+鱼油)、芥花油组(植物蛋白+芥花油)和豆油组(植物蛋白+豆油)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4种试验饲料,共养殖55 d,试验结束后测定大菱鲆生长、营养成分、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豆油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与鱼粉鱼油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鱼粉鱼油组与豆油组脂肪效率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鱼粉鱼油组全鱼及肝脏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豆油组则较高;芥花油组与豆油组全鱼及肝脏EPA、DHA含量总体上低于鱼粉鱼油组和鱼油组(P<0.05);芥花油组与豆油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总体上显著高于鱼粉鱼油组(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则较低(P<0.05),芥花油组及豆油组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总体上显著低于鱼粉鱼油组(P<0.05),各替代组肝脏抗氧化酶活力整体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用植物原料替代鱼粉鱼油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混合植物蛋白配合豆油及藻粉替代鱼粉鱼油效果相对较好,有望成为替代鱼粉鱼油的理想饲料。  相似文献   

3.
目前,饲料鱼粉生产混乱,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鱼粉的质量进行分析,对掺假物进行鉴别,以确保饲料鱼粉的质量。鱼粉中常见的掺假物有:稻壳粉、棉籽饼、菜籽饼、羽毛粉、虾、贝壳粉等等。 1感观鉴别 外观上,优质的鱼粉多为黄白色至黄褐色或红褐色。粉状或颗粒状,表面干燥,无油腻,触之较硬,闻时具较浓的烤鱼香味,而且略带鱼油腥味,无异臭。 a.若颜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有碳化感,闻有焦味,则为贮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 b.若表面为深褐色,油腻感较重,有油…  相似文献   

4.
花鲈配合饲料中鱼粉与豆粕适宜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不同比例的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配以小麦粉、淀粉、鱼油、混合无机盐与混合维生素等,配制成蛋白质含量为43%,鱼粉与豆粕的比例为1:0.00~1:1.79的6组配合饲料,并以小杂鱼为对照组饲料,喂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结果表明,花鲈的生长和消化率随着配合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增加而递减,但用豆粕鱼粉替代的比例在40%以下时并无显著差异。花鲈幼鱼适用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  相似文献   

5.
世界鱼粉、鱼油产量和消费状况 世界鱼粉产量在70年代初达到最高峰,后稍有下降,进入80年代,又开始回升。1984年超过70年代水平,以后基本呈上升趋势。1988年世界鱼粉产量约300多万吨,比1987年增加30多万吨。其主要原因是秘鲁这一鱼粉生产  相似文献   

6.
1感官特征纯鱼粉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因鱼品种差别,也有少量的白鱼粉、灰白鱼粉等。其具有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有鱼油味。鱼粉为粉状,含细小的磷片、鱼骨等,处理良好的鱼粉均有可见的肉丝。2显微特征体视镜下观察鱼粉为一种小颗粒状物,表面无光泽。鱼肉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  相似文献   

7.
<正>1、看优质鱼粉外观新鲜,色泽随鱼种而异。2、摸优质鱼粉较细,手捏松软,放下后手上无杂质;劣质鱼粉较细,油性小或无油性。另外,抓取少量鱼粉,用手指头捻,黏性越大,鱼粉越新鲜。3、闻优质鱼粉气味纯正,无异味,而变质、劣质鱼粉常有怪味、臭味。新鲜的鱼粉有烤过的鱼香味,稍带鱼油味,无酸败、氨臭腐败味及焦味。  相似文献   

8.
淡水鱼鱼油的加工及其异味去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淡水鱼内脏为原料,比较了提取方法、蒸煮时间、干燥条件、脱臭处理等工艺对提取鱼油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料经高压隔水蒸煮1.5 h、酸洗、中和、真空干燥、脱臭和冷却等工艺处理,可提取出色泽鲜黄、气味柔和、腥味清淡的鱼油;其中以0.01 mol/L的柠檬酸按20 mL/L(鱼油)对鱼油进行酸洗可去除鱼油的腥味.  相似文献   

9.
试验共设四个组,对照组合3%菜籽油,试验组分别含2%菜油+1%鱼油、1%菜油+2%鱼油和3%鱼油,研究日粮鱼油替代菜籽油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黄中ALA、DHA含量以2%鱼油添加组最高,分蹦比对照组提高32.88%(P〈0.05)和22.49%(P〉0.05),EPA含量以1%鱼油添加组最高,比对照组提高13.48(P〈0.05);添加鱼油组蛋黄TC含量升高(P〉0.05),TG变化不明显,MDA含量升高(P〉0.05);血清TC含量升高,以3%鱼油添加量组最高,比对照组提高3.55%(P〈0.05),2%,3%鱼油添加组TG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高温季节一次性购买鱼粉不要过多,应根据畜禽数量的多少确定购买数量,最好不要让鱼粉贮放15天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鱼粉的加工方法,大多根据鱼脂肪含量的多少进行加工,分为“高脂鱼”和“低脂鱼”2种加工工艺。一、高脂鱼加工工艺 即对脂肪含量较高的鱼粉先进行脱脂,然后干燥制粉的加工过程。首先,采用蒸煮或干热风加热的方法,使鱼体组织蛋白质发生热变性而凝固,促使体脂分离溶出。然后对固形物进行螺旋压榨法压榨,固体部分烘干后制鱼粉。干燥方法分为干热风和蒸汽法2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连续式真空干燥机在鱼粉加工中的工艺过程、工艺结构和工作原理。鱼粉加工中采用连续真空干燥机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高温对鱼粉蛋白质的氧化,提高鱼粉蛋白质的含量,提升鱼粉品质,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55种鱼油的34个脂肪酸组分特征指标,通过与其它动植物油的比较表明,鱼油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征组分,其中EPA和DHA这两种必需脂肪酸(EFA)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5.2%~20.0%和5.7%~25.9%,是鱼油最重要的特征脂肪酸和评判品质优劣的内在质量指标;鱼油中C18;2n6和C18:3n3这两种EFA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6%~2.7%和0.2%~2.5%,在使用中应注意饲料中EFA的平衡对饲喂效果的影响;不同品种的鱼油有不同的脂肪酸特征指标,其总体水平与其它动植物油脂肪酸特征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作为鱼油品种和鱼油真伪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Aquasoja公司一直在使用当地生产和采购的鱼副产品,作为其饲料鱼粉和鱼油来源。该公司说:"这是结合更好的可持续做法和营养要求的最佳方式。"人们普遍认识到,从环境友好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用鱼粉和鱼油喂鱼的做法已不再被接受。尽管世界渔业已经稳定了10多年,但人们对人口增长和养殖业对这一自然资源所造成的压力增加感到担忧。因此,该行业通过寻找替代成分和增加对适当管理的海洋资源的需求来适应。  相似文献   

15.
《饲料博览》2007,(6):53-53
近来鱼粉市场平静,分析原因: 虽然后期鱼粉成本必将增加,但饲料厂和贸易商对鱼粉后期的走势看法不一,部分饲料厂仍然抱有观望的态度,在近期的采购上也比较保守,采购数量不大,这是导致鱼粉市场平稳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比较现行鱼油标准质量要求,全面分析了鱼油的特征指标、质量等级指标、卫生指标及掺伪对品质的影响,并针对提高鱼油品质和保证产品质量问题提出4条建议:①更新现行鱼油标准,细化水产、畜禽、不同饲喂对象、不同功能性及级别的饲用鱼油标准;②加快各品种水产养殖专用鱼油的研发,调制鱼油应注明调制用油和调制比例;③过氧化值和酸价应作为鱼油的强制性质量卫生指标.规定抗氧化剂的使用种类和限量;④建立适用鱼涸的油脂检验分析方法,加强添加剂的监督检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鉴别鱼粉(一)鉴别鱼粉可采用多指标综合检验方法。a.感观鉴别:看形状、颜色、气味,用嘴尝、手摇等鉴别。优质鱼粉可见细长肌肉束、鱼骨鱼肉块等,自然风干的黄色或青白色,烘干的鱼粉为棕色,有鱼香味,口尝好吃,不太咸,手捻松软.劣质的鱼粉色深或浅于正常的鱼粉...  相似文献   

18.
饲用鱼油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鱼油是以生活在深海的鱼为原料提取的油脂,同其他油脂相比,其显著特点在于富含 n- 3型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在常温下呈液态或半固态,是生产鱼粉的副产品。因其本身集营养性、适口性和功能性于一体,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饲料生产中。 1鱼油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报道,在禽类日粮中添加鱼油可改善其生产性能,还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家禽对众多疾病和病源的抵抗能力,并对禽体组织及禽蛋脂肪酸的构成类型起一定的作用。首先,鱼油固有的鱼腥味对家禽具有强烈的诱食作用,并能提高饲料…  相似文献   

19.
花鲈配合饲料中鱼粉与豆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不同比例的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配以小麦粉、淀粉、鱼油、混合无机盐与混合维生素等,配制成蛋白质含量为43%,鱼粉与豆粕的比例为[BF]1:0.00~1:1.79[BFQ]的6组配合饲料,并以小杂鱼为对照组饲料,喂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结果表明,花鲈的生长和消化率随着配合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增加而递减,但用豆粕鱼粉替代的比例在40%以下时并无显著差异.花鲈幼鱼适用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40%,鱼粉与豆粕的适宜比例为[BF]1:0.72~1:1.15[BFQ].  相似文献   

20.
以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源、脂肪源选用鱼油、面粉为糖源,设计了等氮(45.2%)等能的6组试验饲料,分别为新鲜鱼油加VC0 mg/kg(FF0)、新鲜鱼油加VC700 mg/kg(FF700)、氧化鱼油加VC0 mg/kg(OF0)、氧化鱼油加VC350 mg/kg(OF350)、氧化鱼油加VC700 mg/kg(OF700)及氧化鱼油加VC1 400 mg/kg(OF1400)。新鲜鱼油和氧化鱼油的过氧化值分别为7.67 meq/kg和128.47 meq/kg。饲喂大口黑鲈75 d后,评价氧化鱼油和VC对大口黑鲈幼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间大口黑鲈存活率差异显著;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差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新鲜鱼油的两个饲料组中,肝脏GSH-PX活性在FF0和FF350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含量FF700组高于FF0组。在氧化鱼油的4个饲料组中,肝脏GSH-PX活性OF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且随着VC添加量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总之,饲料的氧化鱼油会增加鱼体内的氧化压力,但添加超过700 mg/kg的VC即可改善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