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引起福建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的棕榈疫霉菌进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生长影响不同,菌丝在V8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清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平均直径依次是:V8汁大花蕙兰叶煎汁﹥番茄汁PDA=PSA玉米粉清水琼脂,最大与最小菌落平均直径差为3.23cm,且菌落形态有差异;碳源和氮源以甘露醇和牛肉膏最佳;病原菌在15~35℃,pH 3~1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最适的pH值为6;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3.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4.
从辽东楤木叶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sp.),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 ℃,pH值4.0~11.0均可以生长,6.0为最适生长pH值.在Czapek培养基上,病原菌以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为碳源生长最好,以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最佳.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6.0.  相似文献   

5.
由木樨生叶点霉引起的桂花叶枯病是桂花上普遍发生,且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物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DA、MA和OA等3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在PDA和MA上生长相差不大,在OA上生长相对缓慢;菌丝生长适宜p H值为4.0~7.0,最适p H值为6.0;生长适温为24~30℃,最适温度为26℃,黑暗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分离自浙江各地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测定ITS序列,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最适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0~7.0,但孢子在pH值6.0时萌发率最高。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时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7.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如培养基、pH、温度、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及产孢最佳培养基是黑麦培养基;番茄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最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0±2)℃;病菌生长的最适pH6.0~7.0;适宜产孢的pH7.0;光照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玉米细交链孢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5℃,pH值为3~11,最适温度是20~25℃,最适pH值为8。孢子产生的温度是20~40℃,最适温度是20~25℃。PD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光照对产孢有促进作用,扑海因和达克宁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赤壳属多数种是桉树焦枯病(Cylindrocladium leaf blight)重要致病菌,掌握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有助于从病原角度了解病害发生发展,科学指导防治。对桉树焦枯病致病菌株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以燕麦片琼脂培养基生长最快,最适温度为24-26℃,最适pH值为7.0,而光照条件不影响菌丝生长;菌株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以光照、PDA培养基产孢量较高;分生孢子萌发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黑暗有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11.
对草乌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pH值5.0~6.0及黑暗等条件适宜菌丝生长;25~35 ℃、pH值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12.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 同时, 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 ℃,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 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 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 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 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 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pH为7 0; 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 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 ℃30 min或65 ℃5 min。  相似文献   

13.
香葱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香葱灰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香葱灰霉病病原菌,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香葱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供试的9种碳源和11种氮源中,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粉;在pH值为4.0~12.0条件下,病原菌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5.0~6.0;病原菌在4~30℃均能生长,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5~25℃,25℃时病原菌菌丝不仅生长快且非常浓密,温度高于30℃菌丝停止生长;菌丝致死温度是52℃(10 min)。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病原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15.
杏果实斑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杏果实斑点病菌—嗜果刀孢(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菌丝生长发育温度幅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在pH值3.5~9.0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以pH值4.5生长最佳,且产生的孢子量最多。病菌的分生孢子在pH值3.5~9.0的磷酸缓冲液中均能萌发,最适为4.0~7.0。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0℃。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对光照选择性较强,12小时散射光加12小时黑暗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17.
龙血树白绢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血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血树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在30℃、pH值为5.0~6.0的条件下适宜该菌菌丝生长;菌核在25~30℃时形成量最多,最适于菌核萌发的温度为30~35℃、pH值为4.0~7.0;40℃以上高温抑制菌核的形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有无光照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8.
香石竹立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石竹立枯病是在香石竹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生物学特性及5种杀菌剂对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所供试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能不同程度地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病原菌在5~45℃,pH 2.5~9.0条件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5;12h光照12h黑暗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是一类对营养需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病原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灭菌星和广枯灵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它杀菌剂对该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熵权赋权法灰色系统理论对17个大花蕙兰品种观赏性及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选出适合四川地区栽培的大花蕙兰品种。结果显示,黄金薄荷、浪漫、红颜关联度值较高,均大于0.6,综合性状较好;红玫瑰、红霞、黄奥斯、爱我、苏珊娜、钢琴家、金小姐和艳后关联度值大于0.5,小于0.6,综合性状表现一般;绿洲、爱神、阳春4号、梦境、马州利卡、粉曼娜关联度值小于0.5,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其中黄金薄荷和浪漫关联度值基本达到0.7,表明这2个品种适合四川地区栽培。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说明熵权赋权法的灰色系统理论可以用于大花蕙兰资源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