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 0.08%,KCl 0.05%,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03%,MnSO4·7H2O 0.003%,水1L。培养基起始pH值6.0,种龄为36h,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500mL,在30℃、220r·min^-1下培养84h,酶活可达219U·mL^-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金钱树(Zamioculcas zamiifolia)白绢病(Southern blight)病株上分离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SM,经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经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和刚果红染色测定,证明SM菌株可产生高活性纤维素降解酶。本文对SM菌株产纤维素降解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起始pH6.0,无机氮:有机氮:纤维素碳源之比为0.07g:1.4g:1.6g,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r/min,发酵培养时间为5d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液的CMC酶活性达到11.7U/mL,滤纸酶活性达到2.156U/mL,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3.911U/mL。  相似文献   

3.
热稳定性β-葡聚糖酶菌种选育及产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β-1,3-1,4-葡聚糖产生菌ZJF-1,发酵60h酶活性为64U/mL,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紫外线和硫酸二己酯复合诱变,获得的突变株ZJF-1A5发酵60h酶活性达154.7U/mL,是出发菌株酶活性的2.42倍,对B.subtilis ZJF-1A5产酶特性的研究发现:大麦粉,糊精,可溶性淀粉等糖有利于β-1,3-1,4-葡聚糖酶的产生,葡萄糖,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不利于菌体生长和产酶。B.subtilis ZJF-1A5 β-1,3-1,4-葡聚糖酶的产生与菌体生长部分相关,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后期至稳定期,酶活性显著增加,且β-葡聚糖酶活性与菌体生物量密切相关,B.subtilis ZJF-1A5 α-淀粉酶的产生也与生长部分相关,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α-淀粉酶开始大量产生,而中性蛋白酶的产生与菌体生长同步。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的β-葡聚糖酶,本研究利用定向进化技术对β-葡聚糖酶基因进行改造,并对野生酶和突变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两株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的突变体,分别命名为EGs1和EGs2;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酶相比,EGs1和EGs2突变酶的Tm值分别提高了3℃和5℃,达到了65.5℃和67.5℃;突变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也提高了5℃,达到了60℃;两个突变酶对地衣多糖的水解能力分别被提高28%和降低21.6%;对地衣多糖的亲和力未见改变;野生酶和EGs1突变酶的最适pH值为6.5,而EGs2突变酶的最适pH值为7.0;野生型和突变型-葡聚糖酶都有较宽的pH稳定范围,在pH 6.0-8.5的范围内放置48小时,仍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遗传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良好。这一结果说明了定向进化在改善酶性质方面是比较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刚果红法从碱性土壤中筛选到木聚糖酶高产菌株BP51,通过培养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经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即4%麸皮,1%麸皮半纤维素,0.5%(NH4)2SO4,pH8.0,37℃培养72h,产酶活力达到553.4IU/mL;该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6.5,在pH9.0的条件下仍具有60%的酶活力,pH11.0的保温30min仍具有40%的酶活力;将粗酶液用于麦草浆的漂白中,结果表明氯的用量明显降低,白度却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桧状青霉9-3为出发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通过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菌株H16,其滤纸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与蛋白产量均较出发菌株相比均提高了4倍左右。并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产酶条件为:微晶纤维素浓度为2%,玉米浆干粉浓度为1.5%,发酵温度为30℃,初始pH为5.5,装液量为30 mL/250 mL,发酵周期为5 d。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的纤维素酶和蛋白产量均进一步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Avicel-刚果红选择培养基为初筛培养基,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4200株真菌,从中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较大、透明程度较为清晰的12个菌株。通过液体培养发酵,测定其上清液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酶活力和Avicel酶活力,最终筛选出一株产该三种酶且其活力均最高的真菌菌株A25-2。通过对菌株A25-2形态学观察和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将菌株A25-2鉴定为哈茨木霉(Hypocrea lixii)。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25-2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在最适作用pH4.5和最适作用温度55℃下,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26IU/mL,滤纸酶活力为0.58IU/mL,Avicel酶活力为0.39IU/mL。薄层层析实验表明A25-2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统。因此,真菌A25-2可作为饲料加工等生产和纤维素酶相关研究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刺槐豆内生菌Paenibacillus sp.CH-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盐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并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盐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突变菌株Paenibacillus sp.CH3-05,其酶活力为160.2U/mL,较出发菌株(42U/mL)提高了281.4%。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酵母膏0.25%,魔芋粉3%,磷酸氢二铵0.25%,氯化钠0.1%,硫酸镁0.3%,磷酸氢二钾0.2%,CaCl22 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5,接种量2%,培养温度35℃,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78 h,在该条件下测得酶活为233.5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456%。  相似文献   

9.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对来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ZJF-1A5的β-葡聚糖酶基因进行改造,并对野生酶和突变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获得了2株可以产较高热稳定性酶的突变体,分别被命名为EGs1和EGs2。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酶相比,EGs1和EGs2突变酶的半失活温度分别提高了3和5℃,达到了65.5和67.5℃;突变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也提高了5℃,达到了60℃;2个突变酶对地衣多糖的水解能力分别提高28%和降低21.6%;对地衣多糖的亲和力未见改变;野生酶和EGs1突变酶最适pH6.5,而EGs2突变酶最适pH7.0;野生型和突变型β-葡聚糖酶都有较宽的pH稳定范围,在pH6.0~8.5的范围内放置48h,仍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遗传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菌EGs2产β-葡聚糖酶条件优化及产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用乳清粉作为主要培养基组成,采用正交试验对重组菌EGs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重组菌EGs2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in-1,接种量1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0,种龄12 h。重组菌EGs2β-葡聚糖酶的表达与菌体生长呈正相关,发酵14h后,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71 g•L -1,β-葡聚糖酶活力最高可达321.56 U•ml-1。所得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 ℃和6.0,在70 ℃以下保温20 min后,残余酶活力均在80 %以上。在pH 5.0-9.0 放置48 h后仍能保持均90 %以上的残余酶活力。  相似文献   

11.
白蚁(Isoptera)常以富含纤维素的木材为食,体内存在纤维素酶产生菌。从源于陕西佛坪的白蚁(经鉴定为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体内筛选出了4株产纤维素酶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酶活最高的菌株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并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同时,依据NCBI数据库设计的引物扩增出了该菌株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Cbs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Ba G,之后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了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从黑胸散白蚁体内筛选出4株菌分别是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中枯草芽胞杆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活力最高,该菌发酵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42℃、6.5,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70℃、4.5,在此条件下该菌株酶活力为2.36 U/mL。该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在50℃、pH 6.5的条件下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最佳,使用该菌株所产的粗酶液发酵粗饲料,结果发现其对玉米(Zea mays)秸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干草和青贮饲料的粗纤维降解率分别为12.21%、1.3%、3.24%和17.42%。基因克隆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Ba G、Cbs 2个纤维素酶基因,且大肠杆菌表达结果显示Ba G基因的粗酶液pro Ba G无纤维素酶活性,而Cbs基因的粗酶液pro Cbs在60℃、pH 5.0时酶活可达4.14 U/mL,将Ba G和Cbs基因进行原核融合表达,产生的蛋白约35 k D,其在最适条件70℃、pH 4.5时的酶活为4.57 U/mL,说明无纤维素酶活性的Ba G基因与Cbs基因融合后可能表达出了一个活性更高的纤维素酶蛋白。本研究对后期构建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人工重组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Bacillus subtilis γ-DES36纤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活性纤溶酶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γ-DES36为发酵菌株,研究其纤溶酶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接种量、碳源、氮源、碳氮比、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等单因素研究,使用麦芽糖和胰胨时纤溶酶活性达2900IU/mL左右。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廉价的碳氮源麸皮和豆粕粉。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纤溶酶的优化液体发酵条件为:麸皮1%,麦芽糖1%,胰胨0.25%,豆粕粉1.5%,吐温400.15%,酵母膏0.1%,K2HPO4 0.25%,KH2PO4 0.1%,复合无机盐0.2mL/(100mL),接种量1%,发酵液纤溶酶酶活达到2300IU/mL。  相似文献   

13.
家蚕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家蚕肠道中产蛋白酶细菌的种类分布及其作用效果,本研究以家蚕(Bombyx mori)4龄幼虫肠道内容物为材料,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酪蛋白培养基分离筛选产蛋白酶细菌菌株,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研究其产酶能力和产酶活力较高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获得3株产蛋白酶菌株皓月NA1、951NA3和951NA6,均归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中皓月NA1号细菌产酶能力最强,最佳产酶量为29.5U/mL。以玉米粉10000mg/L、黄豆粉10000mg/L、MgSO4400mg/L、NaC115000mg/L和K2HPO41000mg/L作为发酵培养基成分,在35℃、起始pH9.0、装液量为80mL/150mL、180r/min振荡培养48h的优化发酵条件下,皓月NA1号细菌最大产酶量可达50U/m L。研究结果对家蚕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及肠道益生菌的作用效果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晶晶  陶少强  夏强  王雅楠  秦冰  朱林 《土壤》2014,46(2):302-307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出纤维素降解细菌XWS-1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定名为Burkholderia sp.XWS-12。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碳源,研究了氮源、发酵时间、初始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该伯克氏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培养时间为60 h,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为4,该菌株的CMC酶活力最高,可达25 U/ml。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8的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50℃时,该酶活力显著下降;当温度为50℃时,保温1 h,该酶活力损失53%。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中筛选到44株产邻苯二酚的菌株.其中X16菌株转化苯甲酸钠产生邻苯二酚的活性最高,根据其形态特征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udomonas sp.)。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发现该菌最适发酵的碳氮源分别为苯甲酸钠6g/L和聚蛋白胨2g/L;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6.7;最适发酵时间为22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该菌产邻苯二酚的能力达到1mg/mL,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25%o。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产黄纤维单胞菌CR-14纤维素酶活力,对菌株进行亚硝酸、紫外线及复合诱变处理,筛选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突变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亚硝酸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Y-UA-18,其酶活力为10.57 U,为原菌株产酶活力的1.67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株Y-UA-18产酶最佳培养基为:秸秆粉1.0%、复合氮源0.6%、KH2PO40.1%、Mg SO40.1%、Na Cl 0.08%;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 H值7.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3 d。通气量对菌株Y-UA-18产酶影响不明显,但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液酶活显著降低,0.1%TW-80对菌株Y-UA-18的产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低温下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种资源,促进秸秆在低温条件的快速腐解。【方法】本研究利用低温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刚果红定性、内切β-葡聚糖酶活力定量等分析方法进行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依据菌株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菌种,探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产酶能力,并对粗酶提取物进行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1)筛选到一株低温下高效产纤维素酶的真菌ZY-50,鉴定为球芽异普可尼亚菌(Metapochoniabulbillosa),目前尚无该菌产纤维素酶的报道;(2)球芽异普可尼亚菌ZY-50可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并具有较强产纤维素酶能力,其内切β-葡聚糖酶活力在28℃、16℃、10℃温度下分别为76.03 U mL-1、128.34 U mL-1和115.67 U mL-1,该菌在16℃下产外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较稳定,最高分别为2.31 U mL-1、2.43 U mL-1,16℃下滤纸酶活力最高为7.89 U mL-1;(3)...  相似文献   

18.
王霞  华琳  张海龙  朱安宁  曹慧 《土壤》2017,49(5):919-925
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初筛获得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CMC-4,根据菌株形态、理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以此为出发菌株,经亚硝酸钠诱变获得一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CMC-4-3。对CMC-4和CMC-4-3的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MC-4-3纤维素酶活力较CMC-4提高67.5%;其最适产酶条件是:37℃、pH 6.0、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接种量2.0%、装液量60 ml/250 ml。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且在4.0~7.0酶活力较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20~80℃范围内均保持稳定;金属离子Fe~(2+)、Mg~(2+)、Co~(2+)、K~+对酶有激活作用,其余离子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而Cu~(2+)和Ca~(2+)抑制作用最强,酶活力减弱近50%,是该酶的强效抑制因子。诱变前后菌株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等部分表型发生了变化,而突变菌株显示出了更宽泛的环境适应范围。据此,获得一株高效产纤维素酶、耐受范围广的具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地衣芽孢杆菌,而CMC-4-3和CMC-4的表型可作为深入探讨基因型变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将绿色木霉葡聚糖内切酶EGⅠ基因eg1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SE380,构建出重组质粒pSE380-eg1,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利用金属亲和层析对EGI进行纯化,纯化后的酶比活力达到3.8U/mg,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8℃,最适pH为5.2。同时对EGⅠ的氨基酸残基G291位进行随机定点突变,筛选到一株突变酶G291S,其比活力为野生酶的2.2倍,Km值为野生酶的0.66倍,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稗草生防潜力菌HGE的杀草活性,本文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该菌种进行改良,经筛选获得一株适合液体发酵的突变菌株M1。与出发菌株HGE菌落为墨绿色相比,突变株M1菌落呈灰白色至白色,表现出明显差异,并且M1生长速度快,其发酵液对稗草根芽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出发菌株HGE。连续7次传代培养发现M1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采用RAPD-PCR方法对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M1同时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同时对其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采用3号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24℃,150r/min振荡培养6d的发酵方案,突变菌株M1菌丝体产量最高,达14.37g/L。液体培养获得毒素的最佳发酵工艺为:4号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26℃,静置培养1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