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S145N变异株致病性及抗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HA蛋白S145N点突变对病毒毒力变化和抗原性变异的影响,笔者对从全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2株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和HP疫苗参考株进行了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半数鸡胚致死量(ELD50)、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和8周龄SPF鸡感染排毒试验,并与抗H9N2亚型AIV HP参考株HA蛋白单抗2A4和F6的血凝抑制(HI)和中和反应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毒力偏强,能引起部分SPF鸡发病和死亡,感染8周龄SPF鸡排毒时间更早,排毒期更长.单抗2A4和F6不能抑制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的血凝特性,也不能中和病毒感染CEF细胞.研究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呈现变异趋势,有毒力增强和抗原性变异毒株出现.S145为H9N2亚型AIV HA蛋白的1个抗原位点,是血凝抑制抗体结合的位点,但有该位点漂变导致抗原变异毒株出现,并可逃避免疫作用.这提示该病的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以H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结果获得了4株针对H3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D7、1F9、5A4、5F5。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HI效价为212~214。用H1、H6、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各2株,H4、H5、H9和新城疫病毒(NDV)各1株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抗仅与H3亚型AIV发生特异性HI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及NDV反应。用28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排谱试验,结果证明:4株单抗均具有广谱性,其中1F9、5A4、5F5与受试的28株H3亚型AIV均反应,而1D7只与其中的26株反应。以上单抗将为控制畜禽及人类的流感提供必需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方法纯化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制备了两株分泌抗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1A5和1182,其上清ELISA效价均为1:10^4,腹水效价为1:10^7和1:10^6,HI效价上清分别为8、7log2,腹水效价均为15log2。采用HI方法证明其对禽流感病毒H9亚型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证明两株单抗都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1蛋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上最佳培养工艺,试验采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以不同稀释倍数接种不同鸡胚(SPF及普通鸡胚)、不同日龄鸡胚及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出的鸡胚尿囊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无禽流感病毒(H9亚型)HI母源抗体鸡胚的最佳病毒稀释倍数为1×10~(4 )~1×10~5倍,接种带有禽流感病毒(H9亚型)HI母源抗体鸡胚的最佳病毒稀释倍数为1×10~3~1×10~4倍,最佳接种日龄为10日龄,最佳培养时间为96~120 h。说明采用优化的鸡胚培养方法生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得到高质量、高产量的病毒液。  相似文献   

5.
以H4亚型AIV分离株A/鸭/扬州/185/2003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血凝抑制(HI)试验筛选并克隆后,获得能够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2C11、6E7、4C8和5C5。4株单抗腹水的HI效价在2~(12)~2~(15),单抗亚类均为IgG2a。4株单抗均能与感染了H4亚型AIV的MDCK细胞发生间接免疫荧光(IFA)反应。并且,均不与其他亚型AIV、NDV、IBV和EDS-76病毒发生HI反应。另外,4株单抗均能使病毒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显示出良好的中和特性。单抗HI反应谱表明,2C11、4C8、6E7和5C5分别可以抑制10株H4亚型AIV中9、8、7和7株病毒的血凝反应,且均不能抑制A/鸭/苏州/1/2002毒株的血凝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bei/327/2004(H5N1)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筛选细胞培养上清,采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孔进行克隆,3次克隆后获得7株能稳定分泌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C4,1D4,1E12,2E11,4C12,4G2和5E12。细胞培养上清HI效价为24~27,腹水HI效价可达210~218。所有单抗与禽流感H7和H9亚型标准血凝抗原,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在细胞上的中和试验显示具有较高的中和效价,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在禽流感流行病学的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具有HI活性的抗H5亚型流感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Duck/Zhejiang/11/00(H5N1)(DZJ/1100)作为免疫原,浓缩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融合阳性细胞用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细胞株经三代克隆纯化后,获得三株能稳定分泌抗血凝素特异性H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DD7、FG10、CG12.三株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小鼠腹水和细胞培养液上清的HI滴度分别是213、215、211和27、8、23.与其他具有血凝活性的禽类病毒以及其他14个H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的交叉HI试验表明:这三株单抗具有良好的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与其他H5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HI试验和中和试验证实这三株单抗具有良好的交叉性(分别为7/8、8/8、8/8)和中和活性(6/8、8/8、8/8).该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成功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疫情病原学快速诊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8.
鸡胚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来自有产蛋下降的肉用型父母代种鸡群的种蛋孵化,每日观察鸡胚死亡情况。在孵化的50个鸡胚中9日龄时开始死亡1个,尿囊液无血凝性,盲传一代后,鸡胚尿囊液有血凝性。在HI试验中,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单因子血清在1∶26稀释度时呈现血凝抑制活性,对新城疫病毒(NDV)和H5亚型AIV单因子血清不呈血凝抑制活性,由此确定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命名为ZKH90901。对该毒株进行HA和NA基因扩增克隆测序,把获得的HA和NA基因与已经发表的H9N2毒株的相应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毒株确实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KSG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2蛋白裂解位点的分子特征,仍属于低致病力毒株。从鸡胚中分离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禽流感题H5和H9亚型病毒分别免疫Balh/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结果获得了6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抗禽流感题亚型病毒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3株,分别命名为4B6、4A3、3H1;抗H9亚型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细胞株3株,命名为6E6、6B6和5B4。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HI效价为2^13-15,细胞培养上清抗体HI效价为2^7-8。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相应题或ID亚型病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能与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鹅腺病毒和鸡产蛋下降综禽征病毒(EDS76)等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证明,应用这些单克隆抗体能在24h内迅速检测出相应的禽流感病毒。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将在禽流感的预警预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朗德鹅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禽流感病毒ELISA试剂盒对某朗德鹅养殖场的病鹅气管粘液进行了检测,发现5份粘液样本均呈禽流感阳性;随后取相应气管组织材料接种于9~11日龄鸡胚分离病毒.发现尿囊液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用禽流感病毒H5、H7、H9标准阳性血清和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抗血清作HI试验,结果禽流感病毒H5亚型抗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达到2^7,而禽流感病毒H7、H9亚型及其他病毒抗血清无血凝抑制滴度,说明从朗德鹅分离到的病毒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1.
从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采集的鸡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基因库中对该病毒株的3个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表明,3个基因片段均属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代表株DK/HK/Y280/97处于同一分支,与上海的鸡源分离株A/chicken/Shanghai/06/2015(H9N2)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采用交叉HI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对1998-2008年间分离到的25株H9N2 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不同毒株与Hp株免疫产生HI抗体的结果可将25个毒株分为3类,第1类HI效价4.0log2~5.0log2的为12#、17#、18#;第2类毒株HI效价6.0log2~7.0log2的为2#、21#、5#、22#、11#、25#、15#、16#;其余毒株的HI效价为7.0log2~8.0log2.这证实不同H9N2 AIV流行毒株间的抗原性有差异.选取代表性的8株H9N2 AIV毒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其抗原相关性在0.42~0.84.除了3#与14#、11#与17#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外(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0.42),其余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或仅有较小的差异.抗原性不同的H9N2 AIV株对Hp株免疫鸡的攻毒保护试验显示Hp株能够对抗原性有差异的攻毒株(10#、12#、17#)产生有效保护(9/10),联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p毒株免疫鸡可抗其他毒株(9#+15#和16#+17#)的联合攻击,保护率9/10以上.以上结果显示,H9N2 AIV Hp株与多数流行毒株间在免疫原性上无明显差异,H9N2 AIV多数流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3.
在对华东地区家养水禽中流感病毒的带毒状况进行流行病学监测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血清学试验和特异性RT-PCR方法,分离鉴定出1株H6N5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Yangzhou/013/2008(简称Dk/YZ/013/08)。为了探讨该亚型病毒在流感病毒生态分布中的作用,作者对Dk/YZ/013/08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已收录的所有H6N5亚型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及其它参考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Dk/YZ/013/08的血凝素基因(HA)与近年中国台湾分离的鸭源毒株A/duck/Kingmen/E322/2004(H6N2)的核苷酸一致性最高(94%),推导的氨基酸剪切位点序列为"P-Q-I-E-T-R-G",为典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序列;神经氨酸酶基因(NA)与瑞士分离株A/mallard/Switzerland/WV4060167/2006(H3N5)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一致性96.9%);而碱性聚合酶2(PB2)基因则与A/duck/Zhejiang/11/2000(H5N1)的遗传距离最近,可能由H5N1亚型流感病毒提供,提示该毒株可能是一株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1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998—2002年间在河南省豫北地区分离到的5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进行了研究。经HI试验、鸡胚中和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证明,5株H9N2亚型间已经发生了抗原性漂移。98A5和99S毒株间的保护力接近100%,HI试验、鸡胚中和试验、细胞中和试验的相关性均在0.74以上。表明2毒株间的抗原性相近;用00Y毒株攻击其他4株免疫的鸡,其保护率仅为60%~80%;而02Y株对除00Y株外的4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75%、80%、100%,与分离年代呈负相关性,HI、鸡胚中和试验、细胞中和试验也取得类似结果,说明2000年后的毒株间已发生抗原性变异。  相似文献   

15.
旨在提高对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检测效率,及时发现疫病。本研究通过分析M基因以及H5、H7和H9亚型的H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相关探针和引物,建立了禽流感病毒(AIV)四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检测禽流感病毒(AIV)的同时,确定病原是否为H5、H7和H9亚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到10-5 ng·μL-1。采用该方法检测临床采集的13个活禽交易市场的384份禽咽喉和泄殖腔双拭子样品,经检测,其中有60份样品为流感病毒阳性,且全部是H9亚型,该结果与行业标准方法(NY/T 772—2013)检测结果一致,κ值为1(P<0.001)。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及H5、H7和H9亚型的高通量快速检测,将在AIV快速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血凝素(HA)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对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0株H9N2亚型AIV的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获得的HA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10个分离株有7~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由于基因突变有些HA基因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与参考株相比,发现了4个抗原表位的突变,这些表位的突变可能引起病毒致病性的改变;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有变异外,其他位点均较保守;6株病毒234位氨基酸均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10个分离株HA基因与国内疫苗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4%~99.2%和92.2%~98.7%;10个分离株同属于欧亚谱系中的A/duck/Hong Kong/Y280/97群,但差异显著,为此本试验又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亚群。人工感染排毒试验结果表明,BJ15和NJ17分离株在鸡体内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排毒周期较长且排毒量也较大,而S145N的漂变导致在145-147位氨基酸多出1个糖基化位点NGT,可能是分离株复制能力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鸭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南京鸡鸭加工厂、孝陵卫鸭场及迈皋桥鸭场共采制113个泄殖腔拭子,用鸡胚尿囊腔接种传代法分离到4株禽流感病毒(AIV),每个样品均有NDV混感。纯化后的分离株利用电镜负染技术观察到典型的AIV粒子。琼扩试验证明4个分离株均为A型流感病毒。经血凝素亚型分析,4株均属于H9亚型。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株鸭源禽流感病毒对鸡均表现为较低的致病力。本研究提示环境(特别是水体)保毒是AIV得以长期存在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和媒介。  相似文献   

18.
H7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7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强、危害性大,是进出口家禽及禽类产品的主要检疫对象。为了加强对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建立新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GenBank已报道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较,设计了两套分别针对H7N2亚型和H7Nx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和用FAM标记的Taq Man MGB核酸探针,建立了H7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Real-time RT-PCR)。该方法特异性好,不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现象;敏感性高,对禽流感病毒H7亚型标准HI抗原检测的敏感性达到10-5,能够满足口岸禽流感病毒快速、准确、有效的检疫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