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用体外抗含fos 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效果,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1/2 MIC的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含fos 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并进行传代试验,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为含fos 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含珠草水提取物的MIC为0.5 g/m L,以0.25 g/m L的含珠草水提取物与14种抗菌药联合使用3代后,14种抗菌药的MIC显著降低,均降到1.562 5以下;含珠草水提取物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联合应用后其FICI均小于等于0.5,与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痢菌净、克林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后FICI均大于0.5且小于1。表明,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应用后,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显著增强,二者之间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柏与抗菌药联合抗耐药大肠杆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柏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体外抗含fos A3和β-内酰胺酶(ESBLs)型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效果,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黄柏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黄柏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抑制耐药大肠杆菌。结果显示,分离到含fos A3和CTX-M耐药基因大肠杆菌;黄柏水提取物的MIC大于0.5 g/m L,以1/2 MIC的黄柏水提取物与14种抗菌药联合使用3代后,抗菌药抗菌活性显著增强,黄柏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抗菌药MIC,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黏杆菌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磷霉素的MIC均降到1.562 5μg/m L以下。黄柏水提取物联合抗菌药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可用于耐药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救必应水提取物的MIC为1.0 g/mL,以0.5g/mL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噻呋钠6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产ESBLs细菌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联用后的FICI分别为0.375、0.750、0.750、0.515、0.750和0.750。【结论】救必应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抗菌药对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爬山虎水提液与抗菌药联用对含fosA3基因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爬山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病猪的肠道组织分泌物中分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fosA3基因检测,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检测爬山虎水提液与不同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爬山虎水提液与抗菌药联用的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为含fosA3基因大肠杆菌,爬山虎水提液对含fosA3大肠杆菌的MIC为500g/mL.以500 g/mL爬山虎水提液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粘杆菌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等9种抗菌药联用的FICI为0.188~1.000,其中,爬山虎水提液与粘杆菌素、氟苯尼考间存在协同作用,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呈相加作用.[结论]爬山虎水提液可增强部分抗菌药对含fosA3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淫羊藿水提取物联合抗菌药对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兽医临床中西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中药在抑制耐药菌株上的开发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二倍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淫羊藿水提取物及各抗菌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以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淫羊藿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淫羊藿水提取物与粘杆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磷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乙酰甲喹、林可霉素联用后能有效降低药物的MIC,对应的MIC均降低4倍以上,联合用药的FICI分别为0.13、0.26、0.26、0.25、0.51、0.51、0.50、0.75、0.75和0.75,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表现出协同或相加作用;以其联合诱导产ESBLs大肠杆菌传代,从第1代即能明显降低这些抗菌药的MIC,且稳定至第3代。【结论】淫羊藿水提取物与粘杆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磷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乙酰甲喹、林可霉素联用是通过协同或相加作用而提高抗菌药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但不宜与磺胺类、喹诺酮类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n)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无水乙醇、蒸馏水5种试剂从花椒子中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花椒子的抑菌活性部位是乙酸乙酯和水的提取物,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0 mg/mL和25.0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5.000 mg/mL和50.000 mg/mL.试验表明花椒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20种花茶水提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20种花茶中有15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2种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具抑菌活性的花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明显比大肠杆菌强,表现为抑菌圈直径更大,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更低。紫玫瑰优于绿茶,其水提物对2种细菌表现出更好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3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78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251μg/mL。该结果可为花茶中的抗菌化合物在食品工业和功能性保健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急性应激因素对细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2株喹诺酮类敏感型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测定D600值比较菌株在添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确定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最佳促生长浓度;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7株携带质粒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lb-cr、oqx AB、qnr S)的大肠杆菌,采用滤膜接合法,计算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和未诱导的大肠杆菌分离株(供体菌)与大肠杆菌J53(受体菌)的接合转移率;PCR检测接合子及供、受体菌质粒介导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接合子及供、受体菌的多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最佳促生长浓度为100μmol·L-1。7株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中有4株(A、B、C、D)成功获得接合子,经去甲肾上腺素(100μmol·L-1)诱导后与受体菌的接合转移率与去甲肾上腺素未诱导组相比均升高,其中A、B、C 3株供体菌极显著升高(P0.01)。所有接合子均扩增到恩诺沙星3种耐药基因:aac(6')-lb-cr、oqx AB、qnr S。接合子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与大部分供体菌株相同。[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提高了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质粒体外接合转移率。提示:动物养殖生产中应加强应激管理,以减少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猪源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延边地区养猪场临诊上疑似大肠杆菌病的仔猪中无菌采集粪便和血样52份,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四环素、磺胺嘧啶钠及链霉素对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及牛津杯法测定中药蒲公英、连翘及柴胡粗提物对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28株大肠杆菌,分离率54%;79%分离株可致死小鼠;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及磺胺嘧啶钠敏感度较低,耐药率分别为89%和64%,对链霉素敏感度较高,耐药率为6%;蒲公英粗提物的MIC值为0.05g/mL,连翘与柴胡粗提物的MIC值均为0.1g/mL,3种中药粗提物均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且蒲公英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强。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明显,中药体外抑菌效果明显,为延边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及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少杰  杨敏  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22-1924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分离南五味子提取物中的乙醇相物质和水相物质,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对常见的致病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用平板涂布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南五味子的醇相和水相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G+的抑菌活性均强于对G-的抑菌活性;醇相的抑菌活性优于水相的抑菌活性;对酵母菌的抑菌活性均不明显;醇相和水相的抑菌活性顺序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酵母菌。[结论]南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绿萝叶片、枝条、根部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性病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效果的对比和分析。用液体悬浮培养法分别测定了绿萝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绿萝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绿萝不同部位对同一种供试细菌的抑菌活性大小表现为:根与茎的抑菌活性相差无几,且都大于叶片;绿萝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相同供试细菌抑菌活性表现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相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石苦秦散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单体对水禽源多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K-B法对试验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石苦秦散及其6种主要活性成分单体对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结果显示,90%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株,肠杆菌属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最强,耐药种数均高于8种。石苦秦散对5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介于1.95~62.50 g/L,最小杀菌浓度(MBC)介于1.95~125.00 g/L;其中,对鸭疫里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较低,介于1.95~15.63 g/L。6种中药单体中,抑菌能力最强的为秦皮乙素,其次为苦参碱、没食子酸;6种中药单体杀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当质量浓度达到31.25 g/L时,没食子酸能杀死所有供试菌株,整体杀菌效果优于其他5种单体;6种中药单体对鸭疫里氏杆菌的MIC和MBC均小于其他菌株。由此可见,石苦秦散对供试的5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其中对鸭疫里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效果最好;6种中药单体对鸭疫里氏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均优于其他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14.
比较凤丹种荚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对凤丹种荚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细菌和真菌的活性试验,测定比较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对所选取的4种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强于水提取物。2种提取物未表现出抑制真菌黑曲霉的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2 mg/mL。由此说明,凤丹种荚提取物对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艾叶等20种中药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提取艾叶等2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血清型A∶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艾叶、黄连、黄柏、秦皮、地榆、虎杖6种中药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范围在6.25~50mg/mL;赤芍、何首乌、茵陈、射干、甘草、蒲公英、白鲜皮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范围在50~100mg/mL;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夏枯草、穿心莲、知母、苦参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大于100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柏、秦皮、虎杖和艾叶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0.5,黄柏、秦皮、黄连和虎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秦皮、地榆和黄柏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连、黄柏、地榆、艾叶对巴氏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黄连、黄柏、地榆和艾叶为相加、协同作用;地榆和黄柏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或绿原酸与抗菌药联用对鱼源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为鱼源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及各种抗菌药对鱼源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MIC的原儿茶酸或绿原酸分别联合抗菌药诱导鱼源链球菌进行传代培养,然后使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原儿茶酸或绿原酸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原儿茶酸和绿原酸对鱼源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500和6000 μg/mL,以1250 μg/mL的原儿茶酸和3000 μg/mL的绿原酸分别与痢菌净、阿米卡星、粘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克林沙星和磷霉素等抗菌药联合诱导鱼源链球菌传代后,除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外,其他5种抗菌药对传代获得菌株的MIC明显降低.原儿茶酸与抗菌药配伍后的FICI分别为0.500、0.750、0.516、1.125、0.140和0.516,绿原酸与抗菌药配伍后的FICI分别为0.501、0.625、0.501、>2.000、0.140和0.501.依据FICI的判定标准可知,原儿茶酸与痢菌净和克林沙星配伍呈协同效应,与阿米卡星、粘菌素和磷霉素配伍呈相加效应,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伍表现为无关效应;绿原酸与阿米卡星和克林沙星配伍呈协同效应,与痢菌净、粘菌素和磷霉素配伍呈相加效应,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配伍则呈拮抗效应.[结论]原儿茶酸或绿原酸与抗菌药配伍后能增强大部分抗菌药对鱼源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呈协同或相加作用,可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具有良好体外抑菌效果的中药.【方法】通过乙醇回流、超声波方法提取20味中药的抗菌活性部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Coptis chinensis等20味中药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评价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和结论】乌梅Prunus mume、黄连、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5味中药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MIC范围为7.80~31.25 mg/mL.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茵陈Artemisia scoparia、秦皮Fraxinus rhynchophylla、艾叶Artemisia argyi、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紫花地丁Violae yedoensis和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8味中药提取物的MIC范围为62.50~125.00 mg/mL.何首乌Po.multiflorum、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和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7味中药提取物的MIC范围为250.00~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芩、虎杖、地榆和黄连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1,虎杖、黄芩和地榆的FICI2.黄连、黄芩、虎杖和地榆对无乳链球菌均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地榆、黄连为相加作用,黄连、黄芩和虎杖为协同作用,地榆与黄芩、虎杖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含龙井提取物和薄荷脑等成分的中药草本液的体外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方法]选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检测草本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抑菌环,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确定草本液抗菌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草本液作用后细菌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并分析作用机理。[结果]MIC和MBC结果表明草本液在稀释2倍之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仍具有抑制作用和杀菌作用;抑菌率、抑菌环与Live-Dead荧光染色表明草本液有显著抗菌作用;草本液作用后的细菌表面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草本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金银花和黄莲对E.coli O_1的MIC分别为0.016和0.008g/mL,五味子对E.coli O8的MIC为0.008g/mL,抑菌效果较好。3)虎杖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差,没有检测出抑菌圈,MIC和MBC。结果显示金银花、黄连和五味子对5种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达到极敏,地榆、穿心莲、虎杖、柴胡、黄柏和石榴皮不敏感,没有检测出抑菌圈。研究发现金银花、黄连、何首乌、地榆、五味子和秦皮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临床分留和诱导对以上菌株分别测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大环内脂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等23种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方法 将ATCC25922接种于含有2倍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氯霉素和氯霉素(含5 μM水杨酸钠)营养肉汤中培养传代,可获得高耐药大肠杆菌氯霉素株(iCHL)和水杨一氯霉素株(iS-CHL).临床分离三株大肠杆菌(H1、H9、H10).结果 iS-CHL株和分离株H10对17种六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而iCHL株对氯霉素高度耐药,对其它不如以上4株显著.结论 水杨酸钠可能激活了大肠杆菌多重外输泵而致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