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各行政村(居委会)都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统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运营本村(居委会) 的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不明、集体资产处置不公示、资源发包不公开、经营收益分配不透明等问题,这对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姜文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50-255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在关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和壮大集体经济的问题上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通过对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采用产权理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南京市江宁区股权固化改革和苏州市吴中区等5个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研究表明,集体产权改革在股权设置、股权管理、股份权能和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会导致农民财产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并且集体经济难以壮大发展。最后,通过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选择合适的股权管理,开展权能改革,建章立制、完善内部法人治理机制的路径选择,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年初,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在杨凌示范区王上村举办陕西省第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颁发仪式。杨陵区帅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绛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汤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81个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组获得了由农业农村部门颁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正式具有了"国字号"的"身份证"。据了解,目前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清产核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唯一的全国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德清县进行分析,解析其在试点近两年来的经验与成效,特别是以落实"八项制度创新"为抓手,赋予农民"六项权能",逐步明确了产权关系,规范了运行机制,建立了交易平台,激活了抵押功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清模式"。通过剖析"德清模式"的措施和经验,总结经验和成效,为我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提出对策。针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合理设置并妥善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以"静态管理"模式完善股权固化改革;赋予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村级经济组织经营机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分配,逐步缩小集体福利分配的范围;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拓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试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动因是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中农民失去土地保障和集体迅速增加的货币资产,根源是集体资产产权模糊和村干部对资产的集权管理,外力是成功的乡村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经验和不断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结果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维护农户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山东试点区为调研对象,从农村集体资产清算、集体经济组织性质、股权管理、股权设置与转让四个方面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效果进行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在集体成员资格标准的确立、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科学合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创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等方面加快试点试验,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北京市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远郊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存在很多问题。以平谷区为例,基于实地调研,围绕北京市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收入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股权配置、治理结构、人员构成等分析了北京市远郊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股份设置不合理、内外组织管理不健全、缺乏必要人力资源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推动北京市远郊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8,(11)
正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江北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现将改革中的探索和下一步的设想建议如下。1.五大创新经验(1)推行股权管理办法推行庄桥街道邵余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管理办法,对各类人员作出如何享有集体经济待遇的规定。目前全区已有2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这一管理办法。(2)推出新增人员界定办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全国百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江北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现将江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经验、不足之处以及对策建议作一探讨。1.五大创新经验(1)推行股权管理办法推行江北区庄桥街道邵余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管理办法,对各类群体及人员如何享有集体经济待遇作出详细规定。目前全区已有25个股份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基于现有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北京大兴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兴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在治理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和提升,但仍然面临着内外部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缺乏民主、财务监督不完善、治理模式不够丰富等问题。未来,需要不断健全内外部组织保障、明晰政府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权责职能、加强内部权利的制衡和监督、创新治理模式、提高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活力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性乡村自治日渐式微,现代乡村治理困境逐步显现。如何破局,这是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布局中亟须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要在历史维度、现实 维度和理论维度的统一中,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治理的问题,不忘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提升乡 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治理效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不少地方开始积极探索协商治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协商治理强调对协调、沟通和参与等主体行为的关注,注重公民参与决策的程序,对民主主体和民主过程有着明确的要求。构建适应逻辑—核心问题—保障机制的协商治理分析框架对乡村具体事件进行全过程考察。选取江苏省M村协商对话案例,分析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以互信互赖为前提的治理路径时代化、以多元合作为基础的治理资本组织化及以资源共享为支撑的治理治理模式开放化为乡村协商治理赋能,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京郊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是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第一批全国传统古村落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的调查发现,当前水峪村在保护传统古村落和村庄治理中面临着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冲突、乡村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掣肘、现行项目管理方式给乡村治理带来挑战等四个方面问题,应该从加强统筹、依法治村、自主保护和社会共治等四个方面推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在保护中振兴、在发展中善治。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生态环境治理具有整体性,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大环保”建设,其中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技术系统四个层面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框架。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在跨区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治理理念落后、组织结构碎片化、运行机制亟待健全、技术系统存在缺陷的困境,强调通过更新治理理念、调整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技术系统来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问题,推动我国跨区域生态治理,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北省634个农户样本,通过分位数回归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村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的社会资本与村域生态治理的参与意愿呈现出"倒U型"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为随着参与意愿分位点的提高,社会资本对农户村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作用方向由激励效果转为最后的约束效果,且在作用大小上呈现为由"弱激励作用"到"强激励作用"再到"弱激励作用"最后转为"约束作用"的过程。这一关系的呈现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入认识在村域生态治理中社会资本的阶段性作用,同时也对农户村域生态治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毕铭玉 《农业考古》2021,(2):144-149
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兴盛得益于统治阶层基于国家治理需求的政治文化认同,从而在自上而下的扩散传播中与儒、释、道等主流文化不断融合互构,而由此形成的儒家茶文化、禅茶文化、道茶文化等诸多面相,也被注入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意涵。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注入丰富的尊尊亲亲礼治规范内容;在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注入众生平等、导人向善的安邦智慧意涵;在与道教文化的融合中,茶文化被赋予无为而治、虚静恬淡、使民不争的治国理想追求。茶文化中的国家治理伦理意涵随着饮茶风俗的普及,经由统治者、文人士大夫精英群体到辐射普通百姓,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和静怡真、天人合一的全民人格追求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7.
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善治体现的是以治成善或善之治,是基于人的好生活而对治理秩序的美好愿景及其实践活动,因而它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目标与价值基础。随着国家意识的确立进而有了国家对乡村的整合,乡村善治实现了乡土善治到国家善政,再到现代社会的善治过渡,并在国家及现代化意义上不断获得新的诠释、演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国家及现代化、公共利益及其多主体参与等方面的善治特征。国家现代化由此成为乡村善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会全面构建了推进社会治理的理路,提出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完善社会治理构架,推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对我国基层社会建设经验的坚持和创新。构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需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底,把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到实处。坚持人民群众的自治与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要以全面的功能性带动社区安全、有序和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肩挑"制度是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与其动员能力密切相关。根据社区动员理论,资源、乡村文化、认知结构等因素对乡村社会动员产生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中西部大部分乡村属于传统型农村社区,在动员群众、治理乡村方面依然存在以下困难:农民增收困难,资源动员乏力;社会资本削弱,文化动员减弱;公共服务缺位,认知结构重构慢。为了提升传统乡村的动员能力,增强党在乡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应发挥乡村本位作用,因村施策发展经济,提升资源动员能力;整合拓展社会资本,重构社会秩序,提升文化动员能力;重新定位乡村社会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精准性,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升结构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创新点在数字治理。以北京市部分农村社区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浙江等省市的精密型疫情防控措施,提炼了应用风险放大框架进行数字治理的关键点,并建立了信息传播机制和放大反应机制的分析模型,最后从流程管理、设备开发、反馈渠道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社区数字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