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百里香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传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4+6446
[目的]研究百里香中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从百里香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初化合物,然后经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百里香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芝麻素(Ⅰ)、木栓酮(Ⅱ)、表木栓醇(Ⅲ)和β-谷甾醇(Ⅳ);其中化合物Ⅰ、Ⅱ、Ⅲ均为首次在百里香植物中被发现。[结论]该方法研究了百里香中脂溶性化学成分,为百里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香花崖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的藤茎可作鸡血藤用。本研究从中分离出七个结晶性成分。经物理常数,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Ⅰ)羽扇烯酮;(Ⅱ)木栓酮;(Ⅲ)表木栓醇(Ⅳ)豆甾醇;(Ⅴ)β-谷甾醇;(Ⅵ)异甘草素;(Ⅶ)2′,4′,3,4—四羟基查尔酮。其中化合物(Ⅰ),(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海南油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对海南油楠叶的正己烷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木栓酮(1)、3β-3-壬氧基-12-齐墩果烯(2)、8R,9R-环氧-β-石竹烯(3)、蒲公英萜醇(4)、豆甾烷-5烯-3-醇(5)、麦角甾-5-烯-3-醇(6)、2α,3β,-二羟基-24-去甲基-4(23)-12-齐墩果烯(7)、齐墩果酸(8)和邻苯二甲酸二戊酯(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树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百合科天然药用植物黑刺菝葜根茎的体积分数70%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呋甾烷甙和2个已知化合物,经光谱技术(IR,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和化学方法鉴定为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甾-5-烯-3β,17α-二羟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甙、木栓酮和豆甾醇。木栓酮和豆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薄层色谱法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药用植物美丽蛇根草Ophiorrhiza rosea Hook全草甲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化合物结构,研究美丽蛇根草的生物碱成分。结果表明:从美丽蛇根草中共得到4个吲哚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arman(1)、Strictosidinic acid(2)、5-Carbomethoxylyaloside(3)、Lyalosidic acid(4);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茎泽兰全株进行分离鉴定,得到14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3β-20(29)-烯基-3-羽扇豆醇硬脂酸酯(Ⅰ)、达玛烷-20,24-双烯-3α-乙酸酯(Ⅱ)、十七烷酸甲酯(Ⅲ)、(1S*,6R*,7R*,10R*)-杜松-4-烯-7-醇(Ⅳ)、表木栓醇(Ⅴ)、2-脱氧-2乙酰氧基-9-羰基泽兰酮(Ⅵ)、正二十三烷醇(Ⅶ)、豆甾醇(Ⅷ)、2,2′-(1,4-二萘基)双(苯并恶唑)(Ⅸ)、7-羰基泽兰酮(Ⅹ)、阿魏酸(Ⅺ)、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Ⅻ)、(-)-(5S*,6S*,7S*,9R*,10S*)-7-hydroxy-5,7-epidioxycadinan-3-ene-2-one(ⅩⅢ)、邻羟基桂皮酸(ⅩⅣ),其中化合物Ⅰ、Ⅳ、Ⅸ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采用孢子萌发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对霜疫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86.9μg/mL。  相似文献   

7.
一株南海木榄内生真菌 (Gloesporium sp.)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株木榄内生真菌(Gloesporium sp.)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环(甘-苯丙)二肽(1)、环(苯丙-酪)二肽(2)、3-(2-甲基丙基)-2,5-哌嗪二酮 (3)、苯丙酸(4),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飞扬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八角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质谱法(MS)和核磁共振法(NMR),对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到了7种化合物,分别为Nortrachelogenin-8′-O-β-D-glucopyranoside(1)、Dihydrobuddlenol B(2)、Narin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L吡喃鼠李糖(4)、Benzeneethanol-4-O-β-D-glucopyranoside(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和莽草酸(7)。【结论】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金花茶花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C18反相色谱柱、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同时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得到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桉脂素,2)(+)-diasyringaresinol,3)(+)-isoeucommin A,4)Pinoresinol 4-O-glucoside,5)7S, 8R, 8 ′R-(-)-lariciresinol-4′-O-D-glucopyranoside,6)(+)-Isolariciresinol 9-O-β-D-glucopyranoside,7)(+)-Isolariciresinol 9′-O-β-D-glucopyranoside,8)3′, 4-O-dimethylcedrusin。本实验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金钱槭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波谱技术从金钱槭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三萜类成分(1-4)和一个甾体化合物(5),利用波谱技术及化学方法将它们分别鉴定为高根二醇 (1)、28-羟基-12-齐墩果烯-3-酮 (2)、高根二醇3-O-棕榈酸酯 (3)、羽扇豆烯酮 (4)和豆甾-4-烯-3-酮 (5),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鲜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常规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味子鲜叶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4-羟基苯甲酸甲酯(2)、schindilactone A(3)、五味子醇乙(4)、Wuweizilactone acid(5)、五味子乙素(6)、五味子甲素(7)、五味子醇甲(8)。[结论]首次系统分离并鉴定五味子鲜叶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光叶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笔者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从光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5R,6S,7E,9R)-3,6-dihydroxy-5,6-dihydro-β-ionol ( 1 )、吐叶醇( 2 )、4,5-dihydroblumenol A ( 3 )、5-epi-eudesma-4(15)-ene-1β,6β-diol ( 4 )、aromadendrane-4β,10β-diol ( 5 )、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 ( 6 )、(7R*)-opposit-4(15)-ene-1β,7-diol ( 7 )、丁香脂素( 8 )、rel-(3R,3′S,4R,4′S)-3,3′,4,4′-tetrahydro-6,6′-dimethoxy[3,3′-bi-2H-benzopyran]-4,4′-diol ( 9 )、(+)?皮树脂醇( 10 )、thero-ficusesquilignan A ( 11 )和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 12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叶巴豆中分离得到。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和MTT法对化合物 1 ~ 12 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8 ~ 12 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且所有化合物均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E-(4-羟基)-肉桂酸酯(3)、刺五加酮(4)、胆甾-5-烯-3β-正十四酸酯(5)、β-谷甾醇(6)、正二十八烷醇(7)和正二十六羧酸(8)。[结论]研究发现,麻黄中黄酮类成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杨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72-7673
[目的]研究拟诺卡氏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结构。[结果]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白鲜碱、6-羟基-4-(4-羟苯基)-7-甲氧基香豆素、4-异丙基苯甲酸、β-吲哚甲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25个鸡场疑似卵黄性腹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了18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菌,经大肠杆菌O血清型鉴定为O_(78)6株,O_(11)、O_4各4株,O_(143)2株,O_(15)、O_2各1株,其中O_(78)、O_(11)、O_4为优势血清型,用优势血清型菌株分别接种改良的血清-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研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在开产前接种鸡群预防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预防效果良好,而采取多价油乳剂灭活苗预防接种配合活菌制剂益生素使用,预防效果更佳。使用优势血清型菌株筛选的敏感药物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同时配合清瘟败毒散和V_C对卵黄性腹膜炎鸡群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南美蟛蜞菊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30.35%)、a-水芹烯(16.67%)、D-柠檬烯(15.92%)、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7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08%)、石竹烯(3.45%)、1-甲基-2-(1-甲基乙基)-苯(3.37%)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