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糙皮侧耳冷藏后货架期品质和细胞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采后糙皮侧耳分别置于1℃和5℃冰箱中贮藏6 d后,转入20℃恒温培养箱,模拟常温货架温度贮藏3 d。分析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外观形态、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糙皮侧耳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其细胞壁微观结构。【结果】随着货架期的延长,5℃冷藏后的糙皮侧耳能保持较稳定的硬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维持更高的硬度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积累,使纤维素酶(Cx)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个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失重率不断增大,且5℃处理大于1℃;硬度随着货架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0~1 d,1℃处理组硬度迅速下降且低于5℃,随后保持平稳变化;MDA含量在1℃冷藏糙皮侧耳中不断增加,5℃处理先增加后迅速下降,在货架末期低于1℃;5℃处理组POD活性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1℃处理;1℃处理糙皮侧耳CAT活性在货架期0~2 d急剧下降,2 d后低于5℃,在整个货架期间,5℃处理组的CAT活性变化平稳;Cx活性在货架前期的两处理中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0~2 d,1℃冷藏糙皮侧耳C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高于5℃,2 d后变化平稳。通过对糙皮侧耳菌褶石蜡切片发现,随着货架期的延长,糙皮侧耳子实体细胞结构变得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细胞间隙变大,且5℃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细胞结构更为有序、规整。【结论】5℃低温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品质优于1℃冷藏处理,贮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以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单核原生质体为受体,采用ECM630型电击系统将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总基因组DNA导入。通过酶解法制备阿魏菇原生质体,然后利用电激法进行平菇总DNA的导入,32℃条件下进行菌丝培养进行转化子筛选,获得了高温(32℃)能出菇的转化子。采用RAPD分析和STS标记对转化子进行了鉴定。进一步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出菇培养,最终获得了生长速度快、不需低温刺激仍能正常出菇的高温型阿魏菇新品种,其出菇温度为温度白天25℃左右,夜间17℃左右,并且出菇时间提前了30 d。  相似文献   

3.
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自然敞口的聚乙烯(PE)保鲜袋中,分析1 ℃和5 ℃贮藏期间糙皮侧耳的硬度、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营养物质含量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 ℃贮藏的糙皮侧耳能更好地抑制失重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贮藏前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由此表明,低温贮藏能更好地维持采后糙皮侧耳的贮藏品质,促进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和积累,以1℃低温贮藏的糙皮侧耳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基于厌氧发酵发酵产沼气为目标的糙皮侧耳预处理甘蔗叶工艺,以糙皮侧耳对甘蔗叶的降解特性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碱处理、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湿度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预处理工艺,并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条件为1%Ca(OH)2浸泡1 h、接种量50%、培养温度28℃、培养湿度60%时;甘蔗叶经糙皮侧耳预处理25 d,可有效改善甘蔗叶的厌氧产气性能,沼气总量为33957 m L、发酵物料的木质素降解率为52.1%,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8.9%、26.2%。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基于厌氧发酵发酵产沼气为目标的糙皮侧耳预处理甘蔗叶工艺,以糙皮侧耳对甘蔗叶的降解特性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碱处理、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湿度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预处理工艺,并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条件为1%Ca(OH)2浸泡1 h、接种量50%、培养温度28℃、培养湿度60%时;甘蔗叶经糙皮侧耳预处理25 d,可有效改善甘蔗叶的厌氧产气性能,沼气总量为33957 m L、发酵物料的木质素降解率为52.1%,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8.9%、26.2%。  相似文献   

6.
<正>鲍鱼菇别名台湾平菇,为担子菌类侧耳科侧耳属食用菇菌类,营养丰富,肉质肥厚,风味独特,是人们比较理想的菌类食品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季节安排。鲍鱼菇是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以20~33℃为宜,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2℃,最适宜27~28℃。25~30℃时能  相似文献   

7.
鲍鱼菇学名栎侧耳或裂皮侧耳,属侧耳科,侧耳属,它体大肉厚,柄短粗壮,菇体脆嫩可口,有鲍鱼风味. 1生长条件 1.1温度菌丝在20℃~33℃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27℃~28℃;子实体形成温度在23℃~30℃之间,以27℃~28℃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阿魏侧耳菌丝胞外酶活力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为生产中阿魏菇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魏侧耳(CGMCC 5.00774)为菌种,采用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培养菌丝至生理成熟,分别进行5、10和15℃低温处理(对照处理25℃),于第5、10、15、20、25和30d取样测定培养料中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淀粉酶、漆酶、蛋白酶的活力,观察各处理原基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15℃低温处理后CMC酶和HC酶活力降低,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则一直高于对照组.5℃处理25和30 d及10℃处理25和30 d的样品出现原基,其他处理均未出现原基.[结论]低温处理能引起菌丝胞外酶活力的变化,阿魏侧耳原基分化的最适低温处理条件是10℃,25 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秀珍菇变温结实机制,在不同温度(20、22、24、26、28、30℃)条件下对秀珍菇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发满30 d后在4、8、12℃条件下进行3~24 h低温处理(以25℃处理作为对照),测定秀珍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漆酶等5种胞外酶活性;并在夏季进行不同温度(8、12、16、20℃)、不同时长(6、9、12、15、18 h)的打冷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在26℃条件下培养的菌丝生长势强,生长速率快,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菌丝生长势变弱。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处理温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5种胞外酶的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9~18 h内酶活性达到峰值;经4、8、12℃低温处理后,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4种胞外酶的活性增强,而胞外漆酶活性降低,且处理温度越低,漆酶活性越低。打冷出菇试验结果表明,8℃处理9~15 h和16℃处理12 h产量较高,单产达到100 g/包以上。从菇蕾形成和出菇整齐度来看,在16℃条件下处理12 h出菇效果较好。这说明对秀珍菇菌包出菇前进行打冷处理可以通过胞外酶活性变化来调节基质降解和营养吸收,进而调节出菇。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食用菌变温结实机制和指导夏季秀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期研究中通过对秀珍菇经低温诱导后不同发育阶段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ID为Cluster-6377.64510的基因(命名为PpFBD1)在原基形成前期的样本中高表达。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其表达特性及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秀珍菇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该基因由34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1 ku。进化树分析显示,PpFBD1编码蛋白与糙皮侧耳hydrophobin1编码的疏水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PpFBD1主要参与真菌类细胞壁的合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在菌丝体经低温诱导后恢复至室温阶段(原基形成前期)表达量最高,这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秀珍菇原基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秀珍菇原基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3,(11):33-33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耳种间对细菌性黄斑病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出菇温度条件下,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秀珍菇样品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经分析筛选获得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全长基因(PpSAMS)。为了探究PpSAMS在低温刺激后秀珍菇原基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与表达差异,从秀珍菇中克隆得到了PpSAMS基因,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低温刺激后原基形成过程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SAMS基因全长由1 15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84个氨基酸,具有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并具有结合ATP、金属离子的功能。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pSAMS基因编码蛋白与糙皮侧耳亲缘关系最近。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菌丝体经低温诱导后恢复至室温时期(原基形成前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其有可能在诱导真菌DNA甲基化并促使原基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平菇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目前世界上栽培的平菇种类很多,主要有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白黄侧耳、佛罗里达侧耳等;按子实体色泽可分为浅色种(又称白色种)、灰色种和深色种(又称黑色种)3大类型;按出菇温度可分为低温种、中低温种、中广温种和广温种.  相似文献   

15.
对糙皮侧耳生长期间菌丝胞外酶的活性以及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单糖组成和分子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糙皮侧耳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和分子量显著下降;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为3.38和1.62 U/mL)出现在发菌末期;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随...  相似文献   

16.
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是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出菇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20℃,在此温度环境下,子实体品质好,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155.0kg.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率先对江西的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了系统的分子和形态学研究。采集到江西野生侧耳标本4份,经鉴定,代表了3个物种,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巨大革耳(P. giganteus)和美味侧耳(P. sapidus),其中巨大革耳为江西新记录种。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并进行了驯化栽培试验,确定了出菇的基本条件。其中,美味侧耳(JAUCC 0916)属于低温种,头茬菇生物学效率为112.8%;糙皮侧耳(JAUCC 0733和JAUCC0917)为广温种,生物学效率为126.62%;巨大革耳(JAUCC 0730)为广温种且覆土栽培产量较高。对江西省报道的共6种侧耳属真菌做了系统的分类学综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袖珍菇即小平菇,在子实体幼嫩时似姬菇,所以又称假姬菇。袖珍菇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售价袖珍菇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范围是3~36℃,最适温度是26~32℃,在温度超过37℃时菌丝即停止生长;菇蕾分化温度是8~28℃;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5~25℃。低温时菇体质量好,但生长慢;高温时生长快,但质量差。南方省区适宜秋、冬李或春季利用庭院及闲置房栽培,防空洞或溶洞可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20.
<正>黑鲍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 非常畅销。利用废弃的花生壳作培养基进行栽培,生物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显著。1 季节安排。黑鲍菇属高温型侧耳,菌丝生长温度为18~32℃,子实体的发生温度为22~30℃,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