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野生桑黄菌株(编号SA-1)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对菌株SA-1和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高山桑黄、锦带花桑黄、杨树桑黄、环区桑黄、小孔忍冬桑黄、暴马桑黄共8个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开展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培养因子对桑黄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运用L_9(3~4)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SA-1鉴定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e sanghuang),但其与桑黄孔菌属中其他6个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树桑黄和菌株SA-1聚为一类(bootstrap=100%),其他6个菌株聚为另一类。单因素试验确定SA-1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7.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KH_2PO_4;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4 g/L,KH_2PO_4 1 g/L,培养温度30℃。【结论】确定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S.sanghuang),并初步筛选出了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中通过对秀珍菇经低温诱导后不同发育阶段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ID为Cluster-6377.64510的基因(命名为PpFBD1)在原基形成前期的样本中高表达。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其表达特性及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秀珍菇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该基因由34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1 ku。进化树分析显示,PpFBD1编码蛋白与糙皮侧耳hydrophobin1编码的疏水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PpFBD1主要参与真菌类细胞壁的合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在菌丝体经低温诱导后恢复至室温阶段(原基形成前期)表达量最高,这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秀珍菇原基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秀珍菇原基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鉴别杏鲍菇生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杏鲍菇生产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鉴别方法,从52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32个ISSR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序列多态性;同时,比较研究了各菌株的菌丝长势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没有表现出各类群的特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比较易受环境条件和基因显隐性的影响;参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4~0.98,采用UPGMA分析表明,在0.87处15个杏鲍菇菌株可分为5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秀珍菇子实体形成的分子机制,为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秀珍菇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构建秀珍菇高质量c DNA文库,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秀珍菇菌丝体和子实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预测。[结果]共获得81 693个非重复序列基因(universal gene,Uni Gene),经BLAST比对NR数据库,可比对上的Uni Gene数量为61 306个。NR数据分析显示,秀珍菇已比对的Uni Gene与糙皮侧耳相似度最高,占总数目的 86.1%。同时,对秀珍菇转录组的Uni Gene进行了生物学通路的注释和预测,共注释14 315个Uni Gene,且部分与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信号传导、翻译相关通路有关,分别为1 683、1 241、1 243和1 372个,表明富集在上述通路中的Uni Gene在秀珍菇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分析SNP突变,发现秀珍菇中分别有10 967和10 683个位点发生C/T转换和A/G转换,同时,有2 102个位点发生A/C颠换。通过查找分析SSR位点发现,共获得7 574个SSR位点,占Uni Gene总数的比例为9.27%。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在所有SSR重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5.14%,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为31.94%。[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秀珍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了解秀珍菇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和研究其不同生长阶段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质中添加不同含量桑枝屑对黑木耳916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枝屑含量为50%时,黑木耳916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58 cm·d-1;单棒产量最高,为67.25 g。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具有各自的优势。在PDA培养基中以日本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2.22cm/d,菌丝洁白浓密;在棉子壳培养基中。以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cm/d;从生物学效率来看,秀珍菇5号最高达88%,而以秀丽1号最低仅35%。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温度对金福菇菌株分离留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金福菇菌株分离留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蛋白胨3g,维生素B120mg,琼脂粉8g,另加200g玉米煮出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8℃。利用该培养基和该培养温度分离、培养的金福菇母种组织块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比较快,而且菌丝生长势好,色泽亮白,可以用于金福菇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基质对秀珍菇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山核桃壳、桑枝屑及棉籽壳3种不同基质栽培秀珍菇,测定了3个配方中秀珍菇菌丝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并对3种基质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以及灰分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棉籽壳配方中秀珍菇菌丝长势最好,菌丝粗壮洁白,生物学效率也最高,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44.74%;营养成分检测表明,利用山核桃壳栽培的秀珍菇除了总糖含量低于棉籽壳和桑枝屑培养基栽培的秀珍菇外,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及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后2个配方栽培的秀珍菇.  相似文献   
9.
通过液体菌种制作,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产量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秀珍菇菌株的农艺性状与遗传多样性,为秀珍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秀珍菇菌株进行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图谱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各菌株开展品比试验,观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秀珍菇菌株遗传相似水平为0.47~0.92,在0.69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依据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0.496~1.828,变异系数为7.76%~25.21%,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秀珍菇菌株的产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菌盖宽度与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菌盖厚度与菌柄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84.891%,主成分为菌柄直径、菌盖厚度、产量、菌盖颜色和黄菇病,能较好地解释所有变量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结论】依据菌株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台秀1号、秀珍菇12和中农秀珍菇菌株可作为品种选育的亲本使用,其中秀珍菇12和中农秀珍菇菌株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可在浙江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