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向军  高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297-17298
[目的]为荠菜多糖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荠菜还原糖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0.5~1.5ml的范围内,吸光度随着DNS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NS的用量大于1.5m1时,吸光度基本不变。在4~6min内,吸光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6min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在70~90℃内,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反应温度超过90℃后,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趋于稳定。放置2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的荠菜还原糖含量为1.002%,总糖含量为7.3393%,多糖含量为6.3373%。[结论]该试验确定的DNS比色法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10nm,最佳DNS用量为1.5ml,最佳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6min,最佳放置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法用于菊苣菊粉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菊苣菊粉脱色寻求一种最佳脱色工艺。[方法]用活性炭对菊苣菊粉液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脱色条件。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结果]活性炭脱色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提取液中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在此波长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为60℃、活性炭用量为20 g/L、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的菊粉平均含量及平均脱色率分别为21.287 8mg/ml和60.098%,相对标准偏差为0.139 8%。[结论]采用活性炭法脱色菊粉提取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出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酶活性的反应条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分别测定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5%CMC+0.5%果胶和1%果胶为诱导底物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从温度、时间、pH等方面优化酶活性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以1.0%CMC作为底物诱导效果最好,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以1.0%柑橘果胶作为底物诱导效果最好.Cx和PG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0℃和50℃,最适反应时间分别为60 min和20 min,当pH分别达到4.6和6.6时,Cx酶和PG的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DNS法测定菥蓂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波长为540nm处。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在0.01mg/m~0.06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74 9x+0.001 8,r=0.996 3,结论:本法重现性好,便捷、准确、灵敏度高,有助于菥蓂子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熟地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熟地黄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分别测定熟地黄中的多糖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DNS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8%、100.6%,RSD分别为1.6%、1.6%、1.5%,测得的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14.66、17.46 mg/g。[结论]苯酚硫酸法的结果更可靠,且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可考虑作为熟地黄多糖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麦冬多糖占麦冬总干重的40.4mg.g-1,RSD=2.48%(n=5),总糖供试液和单糖供试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4%(RSD=0.17%)和101.1%(RSD=0.62%)。试验表明,DNS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易行,且重现性好,可作为麦冬多糖含量的常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苯酚-硫酸法测定金顶侧耳中多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金顶侧耳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苯酚-硫酸法测定金顶侧耳多糖的试验条件。[结果]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为苯酚用量,其次为浓硫酸用量和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影响最小。最佳试验条件为:苯酚0.2ml,浓硫酸5.0 ml,显色温度100℃,显色时间30 min。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葡萄糖标准溶液浓度在20~14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4 86x+0.094 60,r=0.999 6;该显色体系在20~120 min内稳定,可用于金顶侧耳多糖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为3.8%,RSD=1.14%(n=6)。[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顶侧耳产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和M641萌发过程中的种子为实验材料,对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分析了大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DNS法测定还原糖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530 nm,DNS用量2 mL,显色时间7 min。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云麻1号和M641的总糖含量总体升幅分别为158%和78%,还原糖含量总体升幅分别为671%和703%。本研究探明了大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可为大麻种子萌发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今后大麻植物及种子中的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测定条件,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比较不同底物对3种主要酶的诱导作用,并从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优化酶活性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7种细胞壁降解酶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活性较高,其次是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和β-1,4-内切葡聚糖酶(endo-β-1,4-glucanase,Cx),其他4种酶活性较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Cx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PG和PMG以1%柑橘果胶(pectin)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P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60℃,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0℃;Cx的最佳反应时间是50 min,PG和PMG的最佳反应时间是60 min;Cx和PG的最佳反应pH值是4.0,PMG的最佳反应pH值是8.0。  相似文献   

10.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菜用甘薯叶中的多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菜用甘薯叶片还原糖和总糖的吸收光谱、测定和提取条件进行研究,以间接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菜用甘薯叶片中还原糖的最适检测波长为493 nm,DNS显色剂用量为2.0 mL,显色反应时间为10 min,显色反应后静置时间10 min。还原糖及总糖样品液提取水浴温度为100℃,水浴时间为30 min;总糖样液酸解时盐酸用量为2.0 mL,沸水浴时间为20 min。此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符合实验要求,可准确测定菜用甘薯叶片中的多糖含量,实现了对菜用甘薯叶片中还原糖、总糖和多糖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苏晓田  孟凡丽  王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23-12025
[目的]优选苯酚-硫酸法测定人参茎叶多糖含量的因素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茎叶多糖的含量,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测定的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人参茎叶多糖含量的最佳测定波长为485 nm;苯酚-硫酸法的最佳显色条件为A1B2C1,即:浓度6%苯酚的体积为1.0 ml,浓硫酸的体积为6.0 ml,反应时间为25 min;粗多糖含量在10~70μg/ml之间与吸光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3 2X-0.085 7,相关系数R为0.999 6;试验方法的回收率为100.36%,RSD为1.26%,显色液在120min内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人参茎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韩延丽  谭学林  谭亚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29-4630,4635
[目的]优化比色法测定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方法,建立一套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糙米GABA的测定体系。[方法]基于Berthlot显色反应,从测定波长及测定时间,苯酚、次氯酸钠及糙米用量上优化了比色法测定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技术体系。[结果]试验得出,比色法测定γ-氨基丁酸的最佳波长为630 nm,5%苯酚溶液的最佳用量为3.4 ml,有效氯为7%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最佳用量为1.5 ml,建议最佳的测定时间为60~180 min。以该试验方法处理米样时,米样的最佳用量为1.2 ml。[结论]该体系能简单、快速、经济、准确地测定稻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为以后筛选和选育富含GABA的稻米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芒萁水提取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经TTC检测具有较强活力的玉米种子分成空白组、不同浓度的芒萁水提液处理组置于恒温箱中培养3~5 d,统计不同处理方法下种子的萌发率,再分别取样,采用DNS试剂测定萌发玉米种子淀粉酶活性,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萌发玉米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一定浓度芒萁水提液可降低萌发玉米种子淀粉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且水提液溶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于玉米幼苗生长则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效应。[结论]该研究为芒萁化感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凉茶饮料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流动相溶解,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冰醋酸(V/V=70∶29∶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250 nm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甘草酸在1.0~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8.55×10-5)x-0.599(r=0.999 7),最低检出限为1.0 mg/kg,定量限为3.0mg/kg,加标回收率为94.8%~110.1%,RSD为1.19%~4.16%(n=6)。[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检出限低、实用性强,适用于凉茶饮料生产质量的控制及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5.
张筱岚  周浓  段云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4-8335,8338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川楝子中阿魏酸的含量,并考察阿魏酸在采收期内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rasphereTM-OD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2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采收期川楝子药材中阿魏酸含量无显著变化,以1月份采集的样品中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为川楝子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萍  罗延梦  马媛  黄海鹤  罗爱俊  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54-12655
[目的]测定核桃壳多糖的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法在490 nm测定核桃壳中多糖含量。[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5%苯酚1.0 ml,浓硫酸6.0 m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为30 min,平均回收率为101.9%,RSD为1.98%,线性范围10~90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核桃壳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为土藿香的研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色谱柱为C18分析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H3PO4水溶液(V∶V∶V=60∶30∶1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常温。[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2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样品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8.9%,RSD分别为3.12%和1.99%。土藿香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8 mg/g和0.147 mg/g。[结论]该方法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土藿香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定量分析,为土藿香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跃华  郭洁  杨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74-22575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痕量钒(V)的新方法。[方法]在柠檬酸介质中,利用KBrO,氧化柠檬黄褪色反应测定痕量钒。首先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定波长,然后研究反应的最佳条件包括柠檬酸用量、KBrO,溶液和柠檬黄溶液用量以及反应的温度与时间,确定线性范围及检出限,测定表观活化能,并研究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选择测定波长为430nm。在柠檬酸介质中,钒对KBrO,氧化柠檬黄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柠檬酸用量3.5mg/L,KBrO3,溶液2.5ml,柠檬黄2.5mg/L,反应温度93℃。反应时间16min。测定痕量钒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0μg/L,方法检出限为3.8rig/ml,RSD为2.36%。[结论]采用该方法测定农产品中痕量钒具有灵敏度较高、抗干扰离子能力强、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